原野誘惑(一)
原野誘惑
學齡前後兒童的樂趣有著明顯的不同。前者以玩伴為主,興趣為輔;後者則以興趣為主,玩伴為輔。前者重心在玩兒,玩兒什麼倒無所謂;後者重心在玩兒什麼,和誰玩兒則是次要的。前者主要是人與人的互動;後者主要是人與自然的互動。
上學後的孩子的興趣集中在了花鳥魚蟲上,這源於大自然的強烈誘惑。鳥飛翔在天上,螞蚱藏在草中,蝴蝶穿梭在花間,蟈蟈伏在莖稈上,蜻蜓落腳草尖枝頭,魚蝦遊走在水中,青蛙蹦跳在河岸,捉住它們,是兒童強烈的願望,也充滿著挑戰。兒童也嚮往挑戰,難度越大,成功的喜悅也越大。
一
這些生靈中,挑戰最大的是飛鳥。蟈蟈、蜻蜓、青蛙、魚蝦,雖然也會飛、會跳、會游,但其速度、距離有限,並非是孩子們望塵莫及的,只需使用簡易工具或僅僅憑藉技巧,就能抓住它們。鳥則不同,它們飛得高、落得高,用了彈弓、夾子,也常常是徒喚奈何。正因如此,打鳥成了孩子們魂牽夢繞的神往,即使在課堂上,也常想著「鴻鵠將至」。
打鳥沒有工具是不行的。雖然手拋石塊、土坷垃,偶爾也能打到鳥,但畢竟是「瞎貓碰到死耗子」,不靠譜,非有彈弓、夾子不可。
彈弓攜帶方便,使用簡單,是孩子們最早的打鳥工具。
彈弓自己就能做,只需找來一段8號鐵絲,兩個膠皮條或兩段注射用膠皮管,一小塊補皮鞋用的皮子,用鉗子、棒線或細鐵絲,就能做出彈弓。
將8號鐵絲用手輔以鉗子做成彈弓把,膠皮條或膠皮管用於拉伸發力,皮子剪成圓角矩形,做成彈兜,彈丸放在這裡,膠皮條或膠皮管與彈弓把、彈兜連接處,用棒線或細鐵絲勒緊。
彈弓的使用方法是,右手握住彈弓把,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緊彈兜中的彈丸,以彈丸居中彈弓把,對準目標粗略瞄準,鬆開左手射出。
彈丸通常是自製的。挖出一些土,最好是黃土,因為它黏性好,用水和成泥,儘量幹些,使摶時容易成型,用手摶成一個個小球,放在陽光下曬乾,彈丸就做成了,當地稱其為「泥蛋」。
春雨後的大地上,經常能夠看到泥蛋,雖未破損,仍是完整的圓形,但因雨水浸泡,已然酥鬆,用手一捏,就破碎了。
老發電廠樹木不多,除了沿溝、沿河有一排榆樹外,另有幾棵散布的元寶楓,稱為「元寶樹」。樹少自然鳥少,尤其是候鳥,很少在此落腳,因此不是打鳥的地方。
老發電廠西邊是老城鎮,居民多,樹木少,也不是打鳥的地方。東邊沿河兩岸,居民漸少,樹木漸多,東行約150米處,南岸有一條溝,溝里有很多楊樹、柳樹、榆樹,是鳥兒聚集的所在,適合打鳥。
李長山小學一二年級時,放學後經常來這裡打鳥。
打鳥是有季節性的。當地的鳥分為留鳥與候鳥兩類。
留鳥主要是麻雀,稱為「家雀」,大概是「以此地為家的雀」的意思,因其對人類極其戒備,見有人來,遠遠地就飛走了,特別「賊」,又被稱為「家賊」。留鳥一年四季都是與人相伴的。
候鳥則是季節性的鳥類,由於是「稀客」的緣故,被稱為「好鳥」。候鳥春季北來、秋季南去時,經由此地,陸陸續續,各持續一個月左右。候鳥以春季為盛,種類非常多,叫得出名字的有青頭鬼、黃眉、白眉、瞎牛葉子、鵪鶉,叫不上來名字的就更多了。而在秋季,能見到的就很少,常見的只有瞎牛葉子和金鐘。這可能它們秋季逗留時間短的緣故。
打鳥也是有忌諱的。有的鳥是不能打的,如燕子。燕子雖然也是候鳥,春天來秋天走,但它不是路過的,而是在此地棲息度夏的。
「打燕子瞎眼睛。」孩子都知道這個嚴重的後果,這來自大人的告誡和孩子們的相互提醒。對此還有很多血淋淋的「教訓」。
有個故事講,從前靠山屯有個孩子,用彈弓打了燕子,到了晚上眼睛就瞎了,到了醫院也沒用。
爸媽不甘心,四處求救。後來經人指點,請來了「黃大仙」。
大仙看了看孩子,就問道:「是不是打燕子了?」孩子說「打了」。大仙對爸媽說:「這孩子的眼睛,就是打燕子鬧的。」
爸媽趕忙問怎麼治,孩子也跟著哭求。大仙搖頭道:「沒有辦法治。那燕子是觀音菩薩的女兒,打了就要瞎眼睛,這是懲罰,我們仙家無能為力。燕子是惹不起的,我們仙家也一樣,惹了也得瞎眼睛!見過黃仙吃雞,聽說過黃仙吃燕子嗎?」
爸媽哭著禱告道:「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啊,饒了我那不知深淺的孩子吧!」孩子也哭著保證「再不敢了」。
仙家勸阻道:「只是瞎眼,已經是大慈大悲了。要是惹了王母娘娘女兒,命都沒了。」
這樣的故事,對孩子產生了巨大的震撼。他們對此是信以為真的。至於大人,多半也是相信的,這從他們告誡孩子時擔心的神情中,就能感受到。
老發電廠院子裡有一條電線,經常有麻雀和燕子在上面棲息。有一天,上面落了幾隻燕子,「嘰嘰喳喳」地歡叫著。
燕子與麻雀不同,由於人們不打它,對人也沒有戒備,見了人並不飛走。大門洞裡里就有幾個燕子窩,儘管人們在此進進出出,燕子並不理會,大搖大擺地飛進飛出。
這一天不知怎麼了,李長山見了燕子,忽然動起來好奇心:能不能打中燕子。於是鬼使神差地付諸行動了。攝於燕子不能打,便撿了一個很小很輕的小瓦片,對著棲息的燕子,心懷忐忑地扔了過去。
更鬼使神差的是,儘管心裡禱告著「千萬別打中」,一向並不準的手頭,關鍵時刻居然打中了其中的一隻。也許是重量輕,又是「強弩之末」,被打中的燕子並沒有動,只是中止了鳴叫,但李長山的心卻恐懼地狂跳起來,擔心打了燕子,眼睛會瞎。
這一天餘下的時間,李長山是在恐懼中度過的,尤其到了晚上,更是忐忑不安。這件事沒敢告訴爸媽,擔心被責罵,或者加劇恐懼。
第二天醒來,發現眼睛沒事,心中的恐懼才緩解了下來。幾天以後也沒事,懸著的心才最終放了下來。
這次惶恐過後,李長山再也不敢「打」燕子了,擔驚受怕的滋味實在太糟糕了。
學齡前後兒童的樂趣有著明顯的不同。前者以玩伴為主,興趣為輔;後者則以興趣為主,玩伴為輔。前者重心在玩兒,玩兒什麼倒無所謂;後者重心在玩兒什麼,和誰玩兒則是次要的。前者主要是人與人的互動;後者主要是人與自然的互動。
上學後的孩子的興趣集中在了花鳥魚蟲上,這源於大自然的強烈誘惑。鳥飛翔在天上,螞蚱藏在草中,蝴蝶穿梭在花間,蟈蟈伏在莖稈上,蜻蜓落腳草尖枝頭,魚蝦遊走在水中,青蛙蹦跳在河岸,捉住它們,是兒童強烈的願望,也充滿著挑戰。兒童也嚮往挑戰,難度越大,成功的喜悅也越大。
一
這些生靈中,挑戰最大的是飛鳥。蟈蟈、蜻蜓、青蛙、魚蝦,雖然也會飛、會跳、會游,但其速度、距離有限,並非是孩子們望塵莫及的,只需使用簡易工具或僅僅憑藉技巧,就能抓住它們。鳥則不同,它們飛得高、落得高,用了彈弓、夾子,也常常是徒喚奈何。正因如此,打鳥成了孩子們魂牽夢繞的神往,即使在課堂上,也常想著「鴻鵠將至」。
打鳥沒有工具是不行的。雖然手拋石塊、土坷垃,偶爾也能打到鳥,但畢竟是「瞎貓碰到死耗子」,不靠譜,非有彈弓、夾子不可。
彈弓攜帶方便,使用簡單,是孩子們最早的打鳥工具。
彈弓自己就能做,只需找來一段8號鐵絲,兩個膠皮條或兩段注射用膠皮管,一小塊補皮鞋用的皮子,用鉗子、棒線或細鐵絲,就能做出彈弓。
將8號鐵絲用手輔以鉗子做成彈弓把,膠皮條或膠皮管用於拉伸發力,皮子剪成圓角矩形,做成彈兜,彈丸放在這裡,膠皮條或膠皮管與彈弓把、彈兜連接處,用棒線或細鐵絲勒緊。
彈弓的使用方法是,右手握住彈弓把,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緊彈兜中的彈丸,以彈丸居中彈弓把,對準目標粗略瞄準,鬆開左手射出。
彈丸通常是自製的。挖出一些土,最好是黃土,因為它黏性好,用水和成泥,儘量幹些,使摶時容易成型,用手摶成一個個小球,放在陽光下曬乾,彈丸就做成了,當地稱其為「泥蛋」。
春雨後的大地上,經常能夠看到泥蛋,雖未破損,仍是完整的圓形,但因雨水浸泡,已然酥鬆,用手一捏,就破碎了。
老發電廠樹木不多,除了沿溝、沿河有一排榆樹外,另有幾棵散布的元寶楓,稱為「元寶樹」。樹少自然鳥少,尤其是候鳥,很少在此落腳,因此不是打鳥的地方。
老發電廠西邊是老城鎮,居民多,樹木少,也不是打鳥的地方。東邊沿河兩岸,居民漸少,樹木漸多,東行約150米處,南岸有一條溝,溝里有很多楊樹、柳樹、榆樹,是鳥兒聚集的所在,適合打鳥。
李長山小學一二年級時,放學後經常來這裡打鳥。
打鳥是有季節性的。當地的鳥分為留鳥與候鳥兩類。
留鳥主要是麻雀,稱為「家雀」,大概是「以此地為家的雀」的意思,因其對人類極其戒備,見有人來,遠遠地就飛走了,特別「賊」,又被稱為「家賊」。留鳥一年四季都是與人相伴的。
候鳥則是季節性的鳥類,由於是「稀客」的緣故,被稱為「好鳥」。候鳥春季北來、秋季南去時,經由此地,陸陸續續,各持續一個月左右。候鳥以春季為盛,種類非常多,叫得出名字的有青頭鬼、黃眉、白眉、瞎牛葉子、鵪鶉,叫不上來名字的就更多了。而在秋季,能見到的就很少,常見的只有瞎牛葉子和金鐘。這可能它們秋季逗留時間短的緣故。
打鳥也是有忌諱的。有的鳥是不能打的,如燕子。燕子雖然也是候鳥,春天來秋天走,但它不是路過的,而是在此地棲息度夏的。
「打燕子瞎眼睛。」孩子都知道這個嚴重的後果,這來自大人的告誡和孩子們的相互提醒。對此還有很多血淋淋的「教訓」。
有個故事講,從前靠山屯有個孩子,用彈弓打了燕子,到了晚上眼睛就瞎了,到了醫院也沒用。
爸媽不甘心,四處求救。後來經人指點,請來了「黃大仙」。
大仙看了看孩子,就問道:「是不是打燕子了?」孩子說「打了」。大仙對爸媽說:「這孩子的眼睛,就是打燕子鬧的。」
爸媽趕忙問怎麼治,孩子也跟著哭求。大仙搖頭道:「沒有辦法治。那燕子是觀音菩薩的女兒,打了就要瞎眼睛,這是懲罰,我們仙家無能為力。燕子是惹不起的,我們仙家也一樣,惹了也得瞎眼睛!見過黃仙吃雞,聽說過黃仙吃燕子嗎?」
爸媽哭著禱告道:「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啊,饒了我那不知深淺的孩子吧!」孩子也哭著保證「再不敢了」。
仙家勸阻道:「只是瞎眼,已經是大慈大悲了。要是惹了王母娘娘女兒,命都沒了。」
這樣的故事,對孩子產生了巨大的震撼。他們對此是信以為真的。至於大人,多半也是相信的,這從他們告誡孩子時擔心的神情中,就能感受到。
老發電廠院子裡有一條電線,經常有麻雀和燕子在上面棲息。有一天,上面落了幾隻燕子,「嘰嘰喳喳」地歡叫著。
燕子與麻雀不同,由於人們不打它,對人也沒有戒備,見了人並不飛走。大門洞裡里就有幾個燕子窩,儘管人們在此進進出出,燕子並不理會,大搖大擺地飛進飛出。
這一天不知怎麼了,李長山見了燕子,忽然動起來好奇心:能不能打中燕子。於是鬼使神差地付諸行動了。攝於燕子不能打,便撿了一個很小很輕的小瓦片,對著棲息的燕子,心懷忐忑地扔了過去。
更鬼使神差的是,儘管心裡禱告著「千萬別打中」,一向並不準的手頭,關鍵時刻居然打中了其中的一隻。也許是重量輕,又是「強弩之末」,被打中的燕子並沒有動,只是中止了鳴叫,但李長山的心卻恐懼地狂跳起來,擔心打了燕子,眼睛會瞎。
這一天餘下的時間,李長山是在恐懼中度過的,尤其到了晚上,更是忐忑不安。這件事沒敢告訴爸媽,擔心被責罵,或者加劇恐懼。
第二天醒來,發現眼睛沒事,心中的恐懼才緩解了下來。幾天以後也沒事,懸著的心才最終放了下來。
這次惶恐過後,李長山再也不敢「打」燕子了,擔驚受怕的滋味實在太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