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周師入晉陽
「嗣君無獨見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
(一)乾明
公元560年,齊乾明元年
鄴城
爬在書桌前的君王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吱吱嗚嗚地向宮人要來茶水,他想趁夜色,將案頭擺放的書籍再溫一遍。那是一部漢人的儒家典籍,君王從小就很喜歡這部書,他不知道將這部書翻了多少遍,每次新讀完,都會有新的感悟,他似將己身和面前的書卷相融,思緒穿越春秋,與諸子先賢相對論道。
庭外,清水盈盈,月色姣姣。
君王名叫高殷,當初他出生的時候,高洋命人給孩子起名。測字師緩緩在紙上寫下一個殷字。高洋見字後,低語道,孤聞殷時,大位之序,兄終弟即。測字師頓時滲出冷汗,懇求重測。高洋仰天又嘆到,不怪你,此為天意。
英雄天子高洋雖性情殘暴,但卻一直很珍惜三口之家的溫情脈脈。
高洋死前,特意找來他的弟弟,常山王高演。
懇求這位同胞之弟,表明帝國可傳承於他,但求他務必不要傷害自己的孩子。話未說完,高洋便掩面而泣。高演再三哭訴,表露自己不敢覬覦大位。高洋見此,也不再多說,不多時,便在晉陽離開了人世。
大行皇帝梓宮送返鄴城,年輕的高殷在叔父的攙扶下,身著帝王冠冕,登上了王座。高殷和他的父祖,完全不同,他是忠實的漢家儒法的忠實擁躉,即位後大力提高士大夫地位,打壓自高歡時代就盤踞在晉陽城中的勛貴集團。
最終,也招致了武人的報復。一年後,常山王高演和落雕都督斛律光領八十餘眾,闖入王居,眾人在高殷座下,再三叩拜,傾訴衷腸。高殷祖母婁氏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一般。問高演道
「楊郎何在?」
高演揮了揮手,將被武人毆打至半死的楊愔抬了上來。婁氏已是知曉,高殷大勢已去,十五六歲的年輕君王,又怎可能和這群在河陰屠殺百官的亡命之徒抗衡呢?畢竟,相較於高歡和高洋,文弱君王實難服眾,婁氏看向斛律光,明月眸中亦泛起寒光。
婁氏轉頭和高殷說
「陛下,何不安慰爾叔?」
高殷慌忙走下王座,逐一安撫湧來的晉陽勛貴。不久後,高演向婁氏再三保證,高殷此生必將富貴。婁氏便以太皇太后之尊,廢高殷,改立高演為帝,是為孝昭。
公元561年,齊皇建二年
晉陽城
郊外,秋日的陽光照亮了山林的每一處角落,騎著高頭大馬的一行人馳入獵場,在高演的帶領下,舉行了一場圍獵。為君王者,高演一馬當先,黑色袍服隨風而動,胯下駿馬振翅欲飛,恰在此時,高演耳中,飄來兒時那場酒宴上飄蕩的草原歌謠,細聽殘音,如雷雨隆隆,如惡鬼悲鳴。
歌聲散去,高演恍惚望見,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拿著一把鋒利的長刀,在不遠處,據著木頭。高演快步上前,拍了拍那人,問道,據這麼大的木頭作甚?
那人正在興頭,說道他這不是在鋸木頭,是在磨刀。不久前,有伙賊人闖進他家,搶走了他家的東西,彼時他身體抱恙,一再請求強盜,請求放過自己的幼子,強盜口上應下保全幼子,但洗劫一空後,毫不留情地殺掉了他的孩子。
高演聞此,似是從心底蔓上些許悲憫,表示自己富有四海,可賞賜些財物給他。
那人也停下了手中的動作,問道,大位可否還於我家?
高演頓時,頭上滲出了絲絲冷汗,他快步走到中年男人面前,想要看看,這人究竟是何方神聖?
走向前,高演看到,面前這人,兩眼布滿血絲,面露凶像,正是他死去的二哥高洋。而高洋此刻,也舉起了長刀,向高演走來。
高演慘叫一聲,墜落馬下。左右近侍立即護起高演,回到了晉陽城。
彌留之際,高演一直迷迷糊糊的請求二哥,不要殺他。周圍的人不由得面面相覷,陛下二哥,文宣皇帝高洋,早就駕崩了啊,陛下何出此言?
(二)蘭陵王
公元563年,齊河清三年
晉陽
夜,鵝毛大雪緩緩而降,晚間的天穹也被落在地上的積雪映亮,高長恭在屋內,翻出兒時父親高澄帶給他的面具。這是一方玄色面具,兇狠的面龐上附著猙獰的獠牙,額頭上,賦著一顆淡藍的寶石作為點綴,和面具兩廂對望,如與惡鬼凝視。
高長恭兄弟六個,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高澄就離開了人世。高澄給他們兄弟六人每人選了一個物件,希望這些小物件可以保佑他的孩子們,遠離災禍。父親送給高長恭的,便是這方玄色面具。
這些年來,每每征戰,高長恭都會帶上這方面具,面具也通靈般的保佑他每逢戰事,一則己身平安,二則頻傳捷報。就這樣,戰功卓著的他,被君王委以并州刺史之職,都督并州諸軍事。
與這場大雪一同而來的,是西邊的楊忠,哦,還有北面的突厥人。幾方人馬趁著夜色,渡過凝結成冰的黃河,又沿著汾河水向北而行。他們翻越懸瓮山,走過晉王祠;越過天龍山,走過丞相避暑宮;繞過蒙山,在大佛的注視下,徐徐來到晉陽城下。
晉陽城中的鮮卑兵紛紛請戰,聲勢浩大的晉陽勛貴在城南開闊地帶整裝待發。
突厥首領見狀,立刻撇下楊忠,跑上西山。楊忠此刻,成了一支孤軍。身經百戰的鮮卑勛貴,又消耗了楊忠幾日,見來犯之敵意志消沉,高長恭也帶上了他的那張面具,默默乞求上蒼庇佑。
少頃,鋪天蓋地的鮮卑兵衝出,他們如惡狼般吞噬了楊忠,直至啃食殆盡。
駐守南方的斛律光聽到戰報後,寫了一封信,退了西方來犯之敵。
公元564年,齊河清四年
洛陽
洛陽告急,皇帝高湛急詔各地大軍馳援洛陽。高湛又問段韶
「今欲遣王赴洛陽之圍,但突厥在此,復須鎮御,王謂如何?」
段韶聞此,緩緩說道
「北虜侵邊,事等疥癬」
「西羌窺逼,便是膏肓之病」
「請奉詔南行」
......
解圍之後,一個身材肥胖手持長朔的人對高長恭說
「四哥非丈夫也!」
高長恭回身看了一眼這個胖子,還不待他答話,小胖子又說道
「何不乘勝逕入?使延宗當此勢,關西豈得復存?」
說話的是高長恭的五弟,高延宗,手裡拿著的,是父親高澄送給他的長朔。
此刻的高長恭無論如何都想不到,這個揮舞鐵朔叫囂要上陣殺敵的小胖子,在十幾年後證明了當日豪言,並非妄語。
公元573年,齊武平四年
鄴城
昏暗的房間被粗暴地推開,天子宮人走向高長恭,為他捧來一隻通體翠綠的長頸酒壺,酒壺上,布滿金色的花紋,酒壺內載著鴆酒。留得全屍,已是天子,最大的慈悲。
一段時間前,皇帝高緯召高長恭入宮,攀談之間。高緯假裝不經意問道
「兄長,衝鋒陷陣,難道不怕危險嗎?」
高長恭不假思索答道
「家事親切,不覺隧然。」
霎時,高緯感到了恐慌,晉陽勛貴的首領,外加文襄帝親子的身份...是啊,這是高緯的家事,但何嘗不是高長恭的家事啊。假使有一天,高長恭心生取而代之的想法,自己怎麼可能是這位久經戰陣的堂兄的對手?
...
見鴆酒端來,高長恭也不做多餘的解釋,他或許早就想到了有此一朝,功高震主,君王賞無可賞,只能賜死。臨終前,他將這些年將自己貪墨的錢財逐一取出,分發給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窮苦百姓。高長恭並不貪財,他本就是皇室貴胄,扮貪像只是為了自污保命。可這一天,還是來了。
交代完後事,高長恭飲下鴆酒,將那張陪伴自己南征北戰的面具緩緩帶上,靜靜地躺進自己的棺槨中,緩緩合上雙眼。
(三)再獵一圍
公元577,齊承光元年
晉陽
周人連年整軍,再度渡過黃河,兵臨晉陽城,高緯趁著夜色,砍開晉陽五龍門,向北而逃。
城中的頓時大亂,慌亂之間,一名身著戰甲,體型肥大的男子喝住眾人,他叫高延宗。高延宗清點了剩餘的守城人馬,將人馬分往四門,守衛城市。烽煙隨風而動,夜幕壓上心頭。
敵方的王,宇文邕,攻入了城池東門。高延宗聞此,立馬從北門向東,和城內軍隊夾擊宇文邕,高延宗手舞長朔,虎虎生風。攻入晉陽的周軍...敗了,一時間周人相互踩踏,而高延宗,也幾乎生擒對方的王。可惜啊,宇文邕在降軍的帶領下,沿著汾河,一路南下,逃到了周營。
一夜無眠,得勝後的高延宗無心慶賀,他令人滿城尋找宇文邕屍首,卻無人尋得。正當他躊躇未來如何時,宇文邕,又來了。這次,宇文邕帶來更多的人馬,一番廝殺,晉陽城徹底被攻破,高延宗望向天空,低聲嘆道
「大齊,隳矣。」
城中央,宇文邕笑得格外開心,他此生最強大的敵人,敗了。他下馬後,走到高延宗面前,伸出手,以示友好。高延宗不卑不亢說道
「我已是將死之人,陛下就不必多費力氣了。」
宇文邕答道
「我們之間,平生從未相逢,又有什麼仇怨呢?放心吧,我不會害你的。」
晉陽城陷後,高氏再無還手之力,不到一年,這片最富庶,最繁榮的土地,便盡歸周人。
回到長安後,宇文兄弟逐一安撫高氏皇族
殘葉紛飛的長安
宇文憲見到了高孝珩,這位高歡最年長的孫子,高孝珩喟然長嘆,說道
「自神武皇帝以外,吾諸父兄弟無一人得至四十者,命也。嗣君無獨見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恨不得握兵符,受廟算,展我心力耳。」
說罷,又拿出父親高澄留給他的長笛,吹奏了一番,悠揚婉轉的笛聲飄蕩在長安的半空。不久之後,在一個秋葉飄搖的午後,高孝珩離開了人世,隨之逝去的,還有,他的家國。
...
三年後,楊氏篡周
...
又過了十年,楊氏跨過了長江,結束了這,三百年的紛亂
...
(一)乾明
公元560年,齊乾明元年
鄴城
爬在書桌前的君王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吱吱嗚嗚地向宮人要來茶水,他想趁夜色,將案頭擺放的書籍再溫一遍。那是一部漢人的儒家典籍,君王從小就很喜歡這部書,他不知道將這部書翻了多少遍,每次新讀完,都會有新的感悟,他似將己身和面前的書卷相融,思緒穿越春秋,與諸子先賢相對論道。
庭外,清水盈盈,月色姣姣。
君王名叫高殷,當初他出生的時候,高洋命人給孩子起名。測字師緩緩在紙上寫下一個殷字。高洋見字後,低語道,孤聞殷時,大位之序,兄終弟即。測字師頓時滲出冷汗,懇求重測。高洋仰天又嘆到,不怪你,此為天意。
英雄天子高洋雖性情殘暴,但卻一直很珍惜三口之家的溫情脈脈。
高洋死前,特意找來他的弟弟,常山王高演。
懇求這位同胞之弟,表明帝國可傳承於他,但求他務必不要傷害自己的孩子。話未說完,高洋便掩面而泣。高演再三哭訴,表露自己不敢覬覦大位。高洋見此,也不再多說,不多時,便在晉陽離開了人世。
大行皇帝梓宮送返鄴城,年輕的高殷在叔父的攙扶下,身著帝王冠冕,登上了王座。高殷和他的父祖,完全不同,他是忠實的漢家儒法的忠實擁躉,即位後大力提高士大夫地位,打壓自高歡時代就盤踞在晉陽城中的勛貴集團。
最終,也招致了武人的報復。一年後,常山王高演和落雕都督斛律光領八十餘眾,闖入王居,眾人在高殷座下,再三叩拜,傾訴衷腸。高殷祖母婁氏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一般。問高演道
「楊郎何在?」
高演揮了揮手,將被武人毆打至半死的楊愔抬了上來。婁氏已是知曉,高殷大勢已去,十五六歲的年輕君王,又怎可能和這群在河陰屠殺百官的亡命之徒抗衡呢?畢竟,相較於高歡和高洋,文弱君王實難服眾,婁氏看向斛律光,明月眸中亦泛起寒光。
婁氏轉頭和高殷說
「陛下,何不安慰爾叔?」
高殷慌忙走下王座,逐一安撫湧來的晉陽勛貴。不久後,高演向婁氏再三保證,高殷此生必將富貴。婁氏便以太皇太后之尊,廢高殷,改立高演為帝,是為孝昭。
公元561年,齊皇建二年
晉陽城
郊外,秋日的陽光照亮了山林的每一處角落,騎著高頭大馬的一行人馳入獵場,在高演的帶領下,舉行了一場圍獵。為君王者,高演一馬當先,黑色袍服隨風而動,胯下駿馬振翅欲飛,恰在此時,高演耳中,飄來兒時那場酒宴上飄蕩的草原歌謠,細聽殘音,如雷雨隆隆,如惡鬼悲鳴。
歌聲散去,高演恍惚望見,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拿著一把鋒利的長刀,在不遠處,據著木頭。高演快步上前,拍了拍那人,問道,據這麼大的木頭作甚?
那人正在興頭,說道他這不是在鋸木頭,是在磨刀。不久前,有伙賊人闖進他家,搶走了他家的東西,彼時他身體抱恙,一再請求強盜,請求放過自己的幼子,強盜口上應下保全幼子,但洗劫一空後,毫不留情地殺掉了他的孩子。
高演聞此,似是從心底蔓上些許悲憫,表示自己富有四海,可賞賜些財物給他。
那人也停下了手中的動作,問道,大位可否還於我家?
高演頓時,頭上滲出了絲絲冷汗,他快步走到中年男人面前,想要看看,這人究竟是何方神聖?
走向前,高演看到,面前這人,兩眼布滿血絲,面露凶像,正是他死去的二哥高洋。而高洋此刻,也舉起了長刀,向高演走來。
高演慘叫一聲,墜落馬下。左右近侍立即護起高演,回到了晉陽城。
彌留之際,高演一直迷迷糊糊的請求二哥,不要殺他。周圍的人不由得面面相覷,陛下二哥,文宣皇帝高洋,早就駕崩了啊,陛下何出此言?
(二)蘭陵王
公元563年,齊河清三年
晉陽
夜,鵝毛大雪緩緩而降,晚間的天穹也被落在地上的積雪映亮,高長恭在屋內,翻出兒時父親高澄帶給他的面具。這是一方玄色面具,兇狠的面龐上附著猙獰的獠牙,額頭上,賦著一顆淡藍的寶石作為點綴,和面具兩廂對望,如與惡鬼凝視。
高長恭兄弟六個,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高澄就離開了人世。高澄給他們兄弟六人每人選了一個物件,希望這些小物件可以保佑他的孩子們,遠離災禍。父親送給高長恭的,便是這方玄色面具。
這些年來,每每征戰,高長恭都會帶上這方面具,面具也通靈般的保佑他每逢戰事,一則己身平安,二則頻傳捷報。就這樣,戰功卓著的他,被君王委以并州刺史之職,都督并州諸軍事。
與這場大雪一同而來的,是西邊的楊忠,哦,還有北面的突厥人。幾方人馬趁著夜色,渡過凝結成冰的黃河,又沿著汾河水向北而行。他們翻越懸瓮山,走過晉王祠;越過天龍山,走過丞相避暑宮;繞過蒙山,在大佛的注視下,徐徐來到晉陽城下。
晉陽城中的鮮卑兵紛紛請戰,聲勢浩大的晉陽勛貴在城南開闊地帶整裝待發。
突厥首領見狀,立刻撇下楊忠,跑上西山。楊忠此刻,成了一支孤軍。身經百戰的鮮卑勛貴,又消耗了楊忠幾日,見來犯之敵意志消沉,高長恭也帶上了他的那張面具,默默乞求上蒼庇佑。
少頃,鋪天蓋地的鮮卑兵衝出,他們如惡狼般吞噬了楊忠,直至啃食殆盡。
駐守南方的斛律光聽到戰報後,寫了一封信,退了西方來犯之敵。
公元564年,齊河清四年
洛陽
洛陽告急,皇帝高湛急詔各地大軍馳援洛陽。高湛又問段韶
「今欲遣王赴洛陽之圍,但突厥在此,復須鎮御,王謂如何?」
段韶聞此,緩緩說道
「北虜侵邊,事等疥癬」
「西羌窺逼,便是膏肓之病」
「請奉詔南行」
......
解圍之後,一個身材肥胖手持長朔的人對高長恭說
「四哥非丈夫也!」
高長恭回身看了一眼這個胖子,還不待他答話,小胖子又說道
「何不乘勝逕入?使延宗當此勢,關西豈得復存?」
說話的是高長恭的五弟,高延宗,手裡拿著的,是父親高澄送給他的長朔。
此刻的高長恭無論如何都想不到,這個揮舞鐵朔叫囂要上陣殺敵的小胖子,在十幾年後證明了當日豪言,並非妄語。
公元573年,齊武平四年
鄴城
昏暗的房間被粗暴地推開,天子宮人走向高長恭,為他捧來一隻通體翠綠的長頸酒壺,酒壺上,布滿金色的花紋,酒壺內載著鴆酒。留得全屍,已是天子,最大的慈悲。
一段時間前,皇帝高緯召高長恭入宮,攀談之間。高緯假裝不經意問道
「兄長,衝鋒陷陣,難道不怕危險嗎?」
高長恭不假思索答道
「家事親切,不覺隧然。」
霎時,高緯感到了恐慌,晉陽勛貴的首領,外加文襄帝親子的身份...是啊,這是高緯的家事,但何嘗不是高長恭的家事啊。假使有一天,高長恭心生取而代之的想法,自己怎麼可能是這位久經戰陣的堂兄的對手?
...
見鴆酒端來,高長恭也不做多餘的解釋,他或許早就想到了有此一朝,功高震主,君王賞無可賞,只能賜死。臨終前,他將這些年將自己貪墨的錢財逐一取出,分發給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窮苦百姓。高長恭並不貪財,他本就是皇室貴胄,扮貪像只是為了自污保命。可這一天,還是來了。
交代完後事,高長恭飲下鴆酒,將那張陪伴自己南征北戰的面具緩緩帶上,靜靜地躺進自己的棺槨中,緩緩合上雙眼。
(三)再獵一圍
公元577,齊承光元年
晉陽
周人連年整軍,再度渡過黃河,兵臨晉陽城,高緯趁著夜色,砍開晉陽五龍門,向北而逃。
城中的頓時大亂,慌亂之間,一名身著戰甲,體型肥大的男子喝住眾人,他叫高延宗。高延宗清點了剩餘的守城人馬,將人馬分往四門,守衛城市。烽煙隨風而動,夜幕壓上心頭。
敵方的王,宇文邕,攻入了城池東門。高延宗聞此,立馬從北門向東,和城內軍隊夾擊宇文邕,高延宗手舞長朔,虎虎生風。攻入晉陽的周軍...敗了,一時間周人相互踩踏,而高延宗,也幾乎生擒對方的王。可惜啊,宇文邕在降軍的帶領下,沿著汾河,一路南下,逃到了周營。
一夜無眠,得勝後的高延宗無心慶賀,他令人滿城尋找宇文邕屍首,卻無人尋得。正當他躊躇未來如何時,宇文邕,又來了。這次,宇文邕帶來更多的人馬,一番廝殺,晉陽城徹底被攻破,高延宗望向天空,低聲嘆道
「大齊,隳矣。」
城中央,宇文邕笑得格外開心,他此生最強大的敵人,敗了。他下馬後,走到高延宗面前,伸出手,以示友好。高延宗不卑不亢說道
「我已是將死之人,陛下就不必多費力氣了。」
宇文邕答道
「我們之間,平生從未相逢,又有什麼仇怨呢?放心吧,我不會害你的。」
晉陽城陷後,高氏再無還手之力,不到一年,這片最富庶,最繁榮的土地,便盡歸周人。
回到長安後,宇文兄弟逐一安撫高氏皇族
殘葉紛飛的長安
宇文憲見到了高孝珩,這位高歡最年長的孫子,高孝珩喟然長嘆,說道
「自神武皇帝以外,吾諸父兄弟無一人得至四十者,命也。嗣君無獨見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恨不得握兵符,受廟算,展我心力耳。」
說罷,又拿出父親高澄留給他的長笛,吹奏了一番,悠揚婉轉的笛聲飄蕩在長安的半空。不久之後,在一個秋葉飄搖的午後,高孝珩離開了人世,隨之逝去的,還有,他的家國。
...
三年後,楊氏篡周
...
又過了十年,楊氏跨過了長江,結束了這,三百年的紛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