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私塾教室里慘白的熾光燈仿佛永不熄滅的白晝,油墨還未乾透的托福資料散發出淡淡的化學氣味。音響里傳來的機器男聲機械而單調,像一條環形帶反覆播放。我望著那些反射光芒的紙頁,有時會突然想不起來,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出現在這裡。

  當嗡嗡作響的三個小時終於告一段落,我照例在樓下的便利店買了份炒飯和飯糰,然後擠上擁擠的山手線。車廂里晃蕩的燈影映在玻璃上,恍惚里仿佛看見過去的自己,那時尚未到東京,尚未在此漂泊。

  來東京已經有些時日了,周遭的一切似乎慢慢進入某種簡單的平衡:固定的課程、固定的列車、固定的夜晚。只不過,我偶爾還是會想起她,想起那段寂寞卻又鮮活的舊時光。過了今天就是明天,明天過了就是後天,我看著這個城市的日與夜在眼前不斷交替,像是永無盡頭的列車軌道一般。

  東京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義。在我心裡,它更像是一列沒有終點站的特急列車,始終沿著預設的鐵軌飛奔下去;車廂里坐著的人來來往往,卻都被這座城市的節奏推往看不見的未來。我原以為自己會在這簡約又機械的生活里一直待下去,直到在數不清的日夜裡與那些孤獨達成某種和解。

  可這樣的平衡並沒有維持太久。另一個人的出現,就像輕輕抽離一塊拼圖,讓我原本辛苦搭建的秩序頃刻間塌陷。我想,或許這座城市與我之間的默契,從來都脆弱得像薄霧一般,輕易就被一陣不知從何而來的風吹散。於是,一切又不得不重新開始。

  自從那個夜晚在便利店裡買完炒飯與飯糰,擠上山手線回家後,我以為自己又會陷入一成不變的日子。私塾的熾光燈依舊慘白,托福資料上的油墨味道依舊刺鼻,機械男聲在我耳邊嗡嗡作響,一切仿佛是重複播放的錄影帶,不斷提醒著我在東京這座城市的孤獨處境。可就在那時,我遇見了田中舞華。她的出現,就像在灰暗而單調的電影膠片上,突然投射進一束溫暖的光,讓人無從迴避地想要探尋下去。

  舞華在我家附近的中華餐館打工。說是「中華餐館」,其實更像日本式樣改良後的「中華料理店」,菜單上寫著「醬炒拉麵」「擔擔麵」,再配幾道日式小菜。味道並不正宗,也許有人會抱怨這偏離了原本的風味,但對我來說,價格低廉、分量實在,再加上舞華的存在,這兩條理由已經足夠支撐我每周至少光顧兩三次。那一帶擠滿了下班後的白領,餐館不大不小,約莫十幾張桌子,牆上貼滿了陳舊泛黃的紅色GG單,氛圍就像是時空停滯在昭和末期的某個瞬間。

  我是先注意到那一雙眼睛,才發現戴著口罩的她。舞華屬於那種「怎麼看都是日本人」的面孔:黑色細碎的劉海下是一雙大眼睛,輪廓乾淨,像淺淺的水窪倒映著恰到好處的月光。她喜歡摘下口罩時,用那雙圓溜溜的眼睛盯著我看,臉頰兩側的蘋果肌帶著天然的圓潤,每次唇角一翹就會露出一點虎牙。我有時候甚至覺得,她那顆虎牙就像突然探出頭的小動物,看似頑皮,卻又透著某種溫柔。可她很快又會抿起嘴巴,似乎對自己的「小缺陷」有些不好意思。

  我第一次和她搭話,是在用餐高峰將過、店裡人稍微少了一點的時候。她端著空碟走到吧檯,我就鼓起勇氣用撇腳的日語招呼了一聲:「すみません。」她愣了一下,隨即彎腰,禮貌地詢問:「どうしましたか?」我清了清嗓子,把想好的問題吞回去,又只擠出一句「今日も忙しいですね」。她微笑著點頭,回答得也很簡短:「は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那一刻我反而不知道該如何延續話題,只能端著那碗還剩下半份炒飯的餐盤,佯裝自己還在埋頭用餐。

  不過舞華似乎對我的不自然絲毫不以為意。在隨後不算忙碌的時間裡,她偶爾會走過來,甚至主動問我:「味道還合口嗎?」「在東京生活習慣嗎?」——類似這樣看似平凡卻帶點溫度的問題。我努力用並不熟練的日語回答:「ええ、大丈夫です。」並在腦海里搜羅那些散落的詞彙,想和她分享更多自己對日本的印象和疑惑。她靜靜地傾聽,偶爾在聽到有趣的地方還會發出輕輕的笑聲。那種笑聲不像很多日本女孩子刻意的嗲,也不帶任何防備,就像春日清晨的空氣一樣乾淨又柔軟。

  我開始期待晚上下課後的晚餐時光,甚至提前規劃好要點什麼菜色。那一天,我鬼使神差地多點了一道店裡的「麻婆茄子」,其實不過是日式微甜口味,卻讓人感覺有一絲來自家鄉的慰藉。或許正是借著這道菜,我有機會告訴舞華,原來真正的麻婆豆腐和麻婆茄子,並不是這般口感,她表現得相當好奇,雙眼閃著興奮的光,像個孩子一樣不斷追問細節:「原來豆瓣醬要這樣炒啊?」「是不是還要花椒粉?」我刻意用比較誇張的描述,配合我那磕磕巴巴的日語,好像我們之間生生演繹出一段愉快又略帶滑稽的情景劇。

  幾天後,不知是誰先提起「要不要一起走一段?」那個夜晚,我等她下班,約莫是十點左右,店門口已經亮起昏黃的燈光,路邊停靠著零散的自行車。她換下了那身略帶油漬的黑色制服,穿上米色的風衣,依舊戴著口罩,只是看上去整個人與在店裡忙碌時判若兩人。我們並排走在不算寬敞的人行道上,因為初春的冷風依舊帶著刺骨的涼意,舞華把脖子縮進圍巾里,只露出那雙眼睛,看向我時,神情像某種細膩又透明的東西。

  我嘗試用日語和她聊一天的見聞,可我的詞彙量實在有限,常常說到半句就卡殼。她卻總是能夠自然地接上話題,或者用一點點英語、再加上些許手勢將我帶回正軌。就這樣,我們像兩隻初生的鳥,在狹小的巷弄中踉蹌地練習飛翔,偶爾激動得撲騰幾下翅膀,卻依舊難以找到平衡。但奇怪的是,這種不穩定反而恰恰讓人有了一種心跳加速的興奮。

  那天,我牽起了她的手。就在JR澀谷站前,八公銅像的注視下,我輕輕探出右手,把她的手心包進我的掌心。她先是怔了怔,然後毫不猶豫地回握住我。我們交換了一次對視,站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卻仿佛置身在一座無人小島,外面熙熙攘攘的車燈與人潮全都被一種柔和的光芒過濾,只剩下我們兩個人的呼吸。我們就那麼抱在一起,仿佛在用這種無聲的方式,去理解對方的心意。

  那一刻,我回想起這段時間在東京的點點滴滴:私塾狹小的桌椅,便利店的自動門聲,山手線車廂里來去匆匆的陌生臉孔,還有那間並不正宗卻溫暖無比的中華餐館。原本我以為,自己將在這座巨大而冰冷的城市裡日復一日地活下去,像一架被人預設程序的機器,周而復始地在學校與房間之間往返。直到遇見舞華,我才發現,這個城市並非無可救藥地死寂,也並非只是一條漫長而看不見終點的鐵軌。它或許是在等一個轉彎的機會;或許它對於我來說,是個需要一點點勇氣去觸碰的新世界。

  跟她在一起後,我開始改變以往的作息,不再對每天重複的功課和題庫心生厭倦。偶爾在午休時,我會想像晚上和她見面要聊點什麼,會不會一起再去那家「不正宗」的拉麵店,或者去車站前的甜品鋪吃杯聖代。時間仿佛獲得了某種粘性,每一分每一秒都能被拉長到令人心跳不已。我甚至覺得,自己好像變得比以往更加擅長日語,因為每次我都想找新的詞彙來形容我對她的心情,而她則會笑嘻嘻地糾正我的發音,我聽著她溫柔的提示,心裡閃過一絲溫暖的失重感。

  有時,夜深人靜,我獨自走在澀谷車站附近的街道上,看著那些徹夜不眠的霓虹燈光,看著急切奔向夜生活的人群,耳機里播放著某首不算流行的爵士樂。我對自己說:如果在幾個月前,有人告訴我會這樣牽著一個日本女孩的手,還能一起在車站前擁抱,我大概會嗤之以鼻。但現在,這一切竟自然而然地發生了,就像一個走向新的章節的故事。不知道這樣的情節會不會在某個路口戛然而止,但至少在這個瞬間,我確實感到某種圓滿。

  然而,正如所有的相遇,都暗示著另一場離別;所有的溫暖,也總包含了下一次寒冷的潛在可能。我想,或許我們都害怕在追尋幸福的過程中,讓自己掉進更深的孤獨或失落里。然而,就像舞華那雙總帶著笑意的眼睛告訴我的:如果不邁出腳步,永遠不知道這座城市、這個世界,能給我們怎樣的意外與驚喜。

  那天深夜,我還沒來得及把這份情緒寫進日記,就在床上陷入了一種朦朧的夢境。夢裡,我和舞華站在無人的車站月台上,看著一列列列車呼嘯而過。她緊緊牽著我的手,一邊看向遠處不知何處延伸的鐵軌,一邊輕聲說著什麼。但我完全聽不清那句話是什麼,只覺得四周的風聲包裹住我們,像潮水般湧來,又很快退去。醒來時,枕邊只有微微泛著冷光的手機屏幕,而我的心臟,卻還沉浸在那股溫熱又朦朧的餘韻之中。

  我想,也許在這個城市裡,每個人都像坐上一列沒有終點站的特急列車,速度飛快卻又不知駛向何方。我們或許只能在某個站台短暫停留,然後抓緊那些稍縱即逝的片刻。東京是幅巨大的地圖,鋪開在我們面前,讓人目不暇接;而我,正在這張地圖上,為自己的生命畫下一個微不足道卻又格外珍貴的坐標。那個坐標,叫作——田中舞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