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突圍
長平谷地,月華盈滿。趙括立於中軍望台,手撐欄杆,舉目望月,身上甲冑晶亮,形影壯偉,出塵超凡。裴封見之,只覺如詩如畫,不由慢下腳步,駐足不前。
「先生何事?」
趙括轉身問,背靠欄杆看向裴封。
裴封掃一眼望台周圍值守衛士,走近趙括,低聲道:
「軍中斷糧矣,明日後,無所食也,將軍不急乎?」
「已令殺馬吃。」
「可軍中多有不願。臣以為,將軍當聽諸都尉,及眾軍之意,儘快潰圍而出方是。」
「先生勿勸。王齕見我糧盡,殺馬食,不日必來攻我。到時,我必盡滅其攻來之軍,再乘勝擊,必大敗之!」
「先將軍言三日,至多十日,然如今十餘日矣,王齕並未來攻!」裴封道。
「我亦奇之!」趙括皺眉道。
「是以,其餓斃我等之意甚明矣!」
「故關似確已失。」
「必是!將軍,再不可坐以待斃。若長壁險,無意再攻,西山口亦壁壘日堅,不欲攻。在西山口至小雲嶺一線秦軍,則陣線長,易於突破也,攻之,必潰,大可一戰!」
「其後如何?北去儘是重山峻岭,何以活?」
「不論遁入深山,或是憑山據守,皆強過在此為敵四面包圍!將軍!」
「先生勿勸。置身死地而後生。此時一動不如一靜。且今上必發邯鄲之兵來援!到時,必大破秦軍,不單上黨大勝,我必進擊陘城,盡取秦河東地!」
「將軍!今上豈可為一郡之得失,傾國都之兵搏戰?」
「如今已非一郡之爭也,關乎社稷存亡矣!豈可猶疑不出?」
「將軍乃今上心腹,不知今上之行事乎?」
「仲秋之夜,我等賞月。」趙括忽面色一沉道。
「諾。」
裴封應諾閉口,心中百轉千回,一時酸辣苦,不知何味也。
長平谷口,秦軍長壁上,燈火閃耀。值夜守御甲士嚴陣以待。背心疼痛漸輕,季蟬自覺好受許多,手扶胸牆,眺望趙人谷中營壘,默默無語。
「五百主,換值已到。」吳大近前言。
「哦。」
季蟬應聲,轉身走去,不時與換值軍中相熟士卒官吏點頭致意。下長壁,走去自軍營帳路上,忽想去看二毛。聞其意,譚雄、吳大、陳力幾人皆願同往。有五百主親率,守壘軍吏書錄幾人所屬軍,名字爵位官職後便放出營。
皓月當空,照亮路上。幾人並肩而行並不言語,腳步聲沙沙作響,夜空中幾聲鳥鳴傳來。季蟬循聲望去,依稀見一黑影於天撲翅飛行。幾人皆望天,爭相亂猜測,不識何鳥也。
行走間,面前現出一大片墳地。一個個墳頭,前插木碑,在月光下拖出整齊清晰淺影,密密麻麻,占地廣闊,從路邊北去,直抵小雲嶺山腳下。起先此處,只葬萬餘人,皆為攻長平及故關戰歿者。待七月三十長壁一戰後,數萬戰歿士卒又葬此,之後又有司馬梗軍攻守故關,陣亡數萬人葬此,前後已是有八萬餘人埋葬於此,廣袤如鬼城矣。
走到路邊,季蟬忽停下腳步,皮履之下,雜草倒伏,蟲蟲亂飛。譚雄、吳大、陳力幾人皆是止步。白晝隨五百主來過不止一次。然夜裡來,卻是頭回,心中不禁皆是發緊,頭皮陣陣發麻。見五百主不進不退,不言不語,夜風裡雙目空洞,陳力只覺瘮得慌,不由開口出聲道:
「埋骨於此倒不孤單。」
「待戰罷。家人自是來移回骨骸,葬於故鄉。」
「費錢費事,不如便公葬於此。」
「各家自有想念。」
「公室亦出錢,自家花費不多。」
「移回家鄉便於祭掃。」
「哎,可憐二毛。」
「人一死,真無勁。可得活歡喜。」
「安知作鬼不快活?」
「滾!」
聽得幾人在旁亂說起來,季蟬轉身道:
「聽聞城裡舞樓,又來新姬,我欲一觀。」
「同往!」
幾人頓時高呼。季蟬一揮手,大步向長平城走去,左右皆是跟隨,陳力樂得一路蹦高,呦呵怪叫,惹得眾人笑其色急。
天亮,聞雞而起,武安君滿面愁容,忍著渾身酸痛下床,穿衣,走去廁中,好一陣方出來,洗面後,進屋喝水,吃早餐。吃完,在軍吏幫助下穿好甲冑,便在院中空地甩手轉圈走路,一名軍吏一旁隨走,口述昨夜軍中報來幕府之事,報罷,見武安君點頭,方才離去。白起是繼續獨自轉圈。
幕府中,軍吏士卒各自忙碌,衛士守在各路口門廊,戒備森嚴。尉裨將王齕進來,見武安君於院中行散,便是下迴廊,跟在身邊一邊陪走,一邊說事:
「上將軍,昨夜又有趙人來降,皆為守壁士卒射殺。再來,可否允其降?」
「不畏其詐降乎?」
「何畏之有?」
「殺之即可。莫為趙括詭計所動。」
「趙人自降,何關趙括?」
「事皆相關,兵不厭詐,汝莫輕敵。」
「諾。趙人每日於溪中取水。或可從上游截其水流。」
「不必。其亦有於營中鑿井。」
「截水亦可苦之。」
「截下之水淹自軍?」
「可沖趙人營壘!」
「看清點,趙人於高處築營。再則,若水衝下,潰我長壁,豈非助趙人。」
「長壁豈是易毀之物。」
「豈知其不易毀?」
「或可乘夜放火燒營,逼其潰圍。」
「莫生奇計。待趙人好點,以利其長住谷中。」
「上將軍奇計也!」
「無事莫擾我。」
「我陪上將軍行散。」
白起暼其一眼,懶得與之口舌,隨其陪走身邊。王齕忍不住又開口道:
「軍中多有議無戰事,以為怪也。」
「不戰即可取勝,不樂乎?」
「是憂心趙人又來援兵。」
「司馬梗自會守住故關。反是汝等切莫懈怠。須知,趙括軍可隨時突我。」
「諾。」
從此,王齕每日必來陪武安君於院中行散。下雨亦不間斷。轉眼已進九月。王齕直嘆趙括軍中馬多。白起道:
「拖車之馬食盡。尚有戰馬未食盡。」
「趙人實不可測也!」
「勿須測。圍住即可。須防其突我。」
「諾。」
日月輪迴,晝夜交替。日復一日,長平,故關皆無戰事,兩軍只是隔壁對壘。西山上守御秦人,卻是明顯察覺趙人瘦弱不堪矣,站立值守亦是難也,時常坐臥。
趙括亦是心中煎熬,恨大王不來救自己。晝間煩躁,夜裡苦悶,挑燈看書,不得安眠。忽裴封闖進帳來,沖得燈火搖晃。趙括開口問道:
「何事驚慌?」
「將軍,軍中已是陰相殺食也!」
「啊!窮奇乎!」
「飢餓至極,食人炊骨,何奇怪哉!」裴封語含悲憤道。
「今何日?」趙括放下書簡問。
「九月十四。」
「天明突圍。」
「將軍,事已至此,士卒瘦弱,無力開弓執兵,何以為戰?不若降秦。」
「趙國有戰死之將,無投降之將也!」
「將軍!」
「事已至此,我惟有死戰潰圍。若無果,汝等自可降。」
「或可詐降於王齕。」
「死則死耳!豈可背信!勿須多言,明日我自親突西山口。」
天明。趙括集能戰之兵二萬,分四隊,每隊五千軍,出營輪番攻打西山口秦軍壁壘。卻是被漫天箭雨射翻無數,不及接壁近戰,即潰散而回。秦人並不出壁追擊,憑壁靜觀。
趙括咬牙鼓目,抽出短劍,回望身邊幕府衛士一眼,轉而劍指前方秦人西山口壁壘,大喝一聲:
「殺!」
率先奔出軍陣,沖向秦壁。身後千餘幕府衛士隨後吶喊衝上。潰散士卒皆是望之興嘆。
西山口壁壘上,裨將秦瑞見趙括衝出,自搏戰,隨行不過千餘人,便是喝道:
「聽我將令放箭。」
「諾。聽將令放箭!」
西山口秦壁內,傳令聲此起彼伏。眾軍皆知裨將之意,萬餘弓弩手,引弦待發。眼見趙括率軍沖入半箭之地,憤怒之面目清晰可見,秦瑞大喝一聲:
「放!」
身邊軍吏頓時傳令:
「放!」
一蓬箭雨已是先從壁壘正面先發,隨後左右盡射,飛矢如風,呼嘯而至,趙括正沖坡,見如幕飛矢迎面而來,揮劍砍向面前,一劍斬空,頓時中箭無數,紮成刺蝟,生生射翻,仰面倒斃坡上。身後衝鋒衛士,翻倒一片,挽盾之人頂著箭雨,怪叫死沖,卻是難敵箭多,身側腿腳中箭,便是翻倒。
一連三陣箭雨,隨趙括衝鋒千餘衛士盡皆伏地,不得觸秦壁。有未死之人,負痛掙扎,於地哀嚎。
壁上有秦人聽不得,嗖,一箭射下,立時斃命,哀聲頓止。
西山口秦軍壁壘前,屍橫遍地,血腥沖天。秦人甲士嚴守壁壘,皆是靜待趙人沖陣。谷中趙人絕望,眼見將軍趙括身亡,便是相串降秦,很快,西山口前潰散趙人,便是棄兵言降。
將軍趙括死於西山口,傳至谷中營壘,皆是大震,士卒隨倒伏旗幟,開營門,向秦人乞降。
趙括死於西山口,谷中趙人乞降,報至長平城內,上將軍幕府,武安君大喜,傳令各軍依計受降,就地看押趙俘,書記造冊,收繳兵器,千夫長以上皆押至長平城內。又令軍中雜役民夫拆山谷口長壁,露出道路以利通行,拆下土木石塊皆好生歸置路邊,以備日後復城牆。
壁上放下長梯,季蟬率先踏上,面向前方,順梯奔下,忽覺不似往日矯健,背心又疼,便是腳下飄浮,竟是要從梯上跌下一般,忙是鬆開扶劍之手,雙臂伸開,保持平衡,長梯忽閃顫動,皮履蹬踏不停,險險未曾跌下,方才安穩腳踏實地,讓到一旁,向前慢走。跟上來的吳大等人,皆是嬉笑取樂。季蟬咬牙不語。眾人漸漸走入谷中趙軍營壘一箭之地,吳大等皆停嬉鬧,舉盾拔劍,飛矢搭弦,戒備前行。季蟬手扶劍柄,眼珠轉動,便走邊細看前方趙營,營門敞開,旌旗倒伏,士卒跪地,盡棄其兵,不似有詐,回望身後,再看左右,只見同袍密密麻麻,士卒順長梯下壁不絕,心中愈是膽壯。
一進趙營,季蟬便是命譚雄率本部軍守營門,不許趙人出,又依幕府之計,圈出自軍看押之地,分兵守御路口,不許趙人遊走穿行,命人點齊自軍圈中趙俘人數,就地看押造冊,兵器甲冑收繳,待長壁拆開道路,雜役民夫來運走,有千夫長以上官吏,即刻押送長平城內,交由幕府軍吏看管。
後來秦軍士卒,源源不斷湧入趙軍營壘,依上將軍令,各軍皆是分片圈地,行受降之事。
季蟬在自軍受降之地行走督軍,吳大、陳力等短兵跟隨左右。見趙軍士卒民夫,皆是瘦弱,季蟬不由暗暗搖頭。有趙人見其佩奢華長劍,面有憐憫之色,便是伸手乞食。季蟬視而不見,走過不理。未到午時,何言食哉。
「前方已非我地。」
守在路口華寶,見五百主走來,上前道。季蟬點頭,放眼看去,趙軍營壘亦是錯落有致,築造結實,若在其盛時攻,恐死傷……無有死傷,今日趙人已降矣!想及此,季蟬面上露出笑容。身邊之人一見,皆是笑起。
「啊!」
忽有尖叫聲,從一軍帳中傳出,正是自軍之地內。從此經過,去往趙軍營壘深處軍中同袍,皆是顧盼之。季蟬立時大步走去,華寶亦是跟隨過去。
陳力奔走在前,一挑帳門,便見百將葉桑,正在拉扯一個趙人少年。季蟬走入軍帳,只覺眼前一暗,見葉桑邪笑,便是心厭,開口問道:
「何人喊叫?」
「此賊子。」葉桑歪嘴笑道。
「汝何故喊叫?」
季蟬走近站定問道,見少年被葉桑揪住頭髮,瑟瑟發抖不敢言,便是對葉桑道:
「放手。」
葉桑略一愣,鬆手,退開半步。
「汝手中何物?」
季蟬見少年一手背身後,便是問道。少年趙人畏怯中伸出伸出顫顫之手,露出所握烤餅。季蟬一見餅,立時問:
「誰給之?」
「我。」葉桑笑道。
「何以給食趙俘?」季蟬追問。
「觀其可憐。」葉桑辯道。
「私與食,視軍律無物乎?」
「憐之耳。」葉桑又辯。
「出去。」
「此乃我部所轄。」
「我駐此帳不行乎?」
「非也。五百主請。」葉桑邊說邊施禮告退,其身邊之人亦是向五百主行禮,皆退出帳去。
「一身反骨!」
陳力恨恨咒罵一句。葉桑方出帳外,聽到身子一晃,抬手止住欲回嘴相譏屬下,走去對面營帳。
帳中,手拿烤餅趙人少年,仍哆嗦顫抖。
「給汝,便吃。」季蟬笑道。
少年便是哆哆嗦嗦啃起餅來,塞滿嘴,鼓起。帳角一群趙俘饞的雙眼泛綠。季蟬暼了一眼,並不過去。吳大等人站在屋中,皆是戒備。季蟬見少年吃噎住,便是取下自己腰間水袋遞過去。少年接過,拔開袋口塞子,大口喝水,方是下咽順暢。喝過水,少年將水袋塞好,顫顫遞還秦人五百主。
「坐。家住何地?」
季蟬收回水袋,邊說邊先坐在草蓆上。少年見秦人五百主面善,又衛護自己,便聽話於草蓆坐下,人亦不再哆嗦,開口怯聲答道:
「邯鄲。」
「多大?」
「十三。」
「何名?」
「李談。」
「家中尚有何人?」
「我父乃邯鄲傳舍吏,我兄乃邯鄲東門吏。」
「哦,回去,汝亦可為吏也。在軍中作甚?」
「幕府書吏。」
「已為吏也!幕府在中軍,來此邊營作甚?」
「我隨校尉來,不知作甚。」
「幕府校尉何人也?」
季蟬轉而問營帳角落一群趙俘道。一人舉手。季蟬點頭,又問少年:
「方才為何大叫?」
「方才之人,欲扒我褲。」
「可有人為汝等書記造冊?」
「未有。」
季蟬點頭,站起身來,對吳大道:
「書記造冊。」
「諾。陳力書記。五百主,葉桑死壞。」
「莫管之。戰未完,此皆小事,不足論。」
季蟬扶劍道,不欲追究葉桑之劣行。吳大忍氣,亦不多言。待陳力書記完帳內趙俘,只幕府校尉一人乃千夫長,須依將令押送至幕府。季蟬即對陳力道:
「汝帶人送其至長平城。記得拿回符。」
「諾。」
陳力應諾,帶人押走趙人幕府校尉。季蟬留兩名短兵看押帳中趙俘,叫把帳門捲起敞開。見皆妥當,便帶吳大等人兜圈巡察督促受降。
待午時,谷口長壁已開,車可通行。雜役民夫皆是驅車入谷中,將趙人營壘中收繳兵器戰具裝車,運至長平城。午食時,卻是未給趙俘備飯。幕府只傳出話,不及備,夜飯有食。趙俘只得忍氣吞聲,苟延殘喘,待夜飯。
長平城內,上將軍幕府,武安君邊午食,邊觀文牘,兩眼不時使勁眨動。一旁待命軍吏緊張肅立。飯畢,武安君起身,與仍在吃王御史說話。王御史不住點頭,加緊吃。武安君又看一旁國正監。亦是同意的國正監跟著點頭,加快吃。白起走到房門前,面向陽光耀眼小院,開口道:
「傳令尉裨將王齕,裨將秦瑞,裨將司馬梗,圍趙括軍之諸軍都尉,速來幕府議事。」
「諾。」
軍吏應諾,即去分派傳令。白起轉身走向屋內,在自己將案前止步,又道:
「叫公乘司馬靳來幕府,參議軍事。」
「諾。」
軍吏應諾,立時出門去叫。
吃罷午飯,王御史,國正監,見武安君未再行令,便是湊近,王御史道:
「如此多趙俘,上將軍之意如何?」
「我尚無意,故而幕府議事耳。」
「如此大勝,上將軍威武!」國正監贊道。
「只是不知,如此巨數趙俘,移至何處是好?」屋內飯食已畢國尉,亦是走來說道。
「正欲議此事。」武安君對國尉道。
「先生何事?」
趙括轉身問,背靠欄杆看向裴封。
裴封掃一眼望台周圍值守衛士,走近趙括,低聲道:
「軍中斷糧矣,明日後,無所食也,將軍不急乎?」
「已令殺馬吃。」
「可軍中多有不願。臣以為,將軍當聽諸都尉,及眾軍之意,儘快潰圍而出方是。」
「先生勿勸。王齕見我糧盡,殺馬食,不日必來攻我。到時,我必盡滅其攻來之軍,再乘勝擊,必大敗之!」
「先將軍言三日,至多十日,然如今十餘日矣,王齕並未來攻!」裴封道。
「我亦奇之!」趙括皺眉道。
「是以,其餓斃我等之意甚明矣!」
「故關似確已失。」
「必是!將軍,再不可坐以待斃。若長壁險,無意再攻,西山口亦壁壘日堅,不欲攻。在西山口至小雲嶺一線秦軍,則陣線長,易於突破也,攻之,必潰,大可一戰!」
「其後如何?北去儘是重山峻岭,何以活?」
「不論遁入深山,或是憑山據守,皆強過在此為敵四面包圍!將軍!」
「先生勿勸。置身死地而後生。此時一動不如一靜。且今上必發邯鄲之兵來援!到時,必大破秦軍,不單上黨大勝,我必進擊陘城,盡取秦河東地!」
「將軍!今上豈可為一郡之得失,傾國都之兵搏戰?」
「如今已非一郡之爭也,關乎社稷存亡矣!豈可猶疑不出?」
「將軍乃今上心腹,不知今上之行事乎?」
「仲秋之夜,我等賞月。」趙括忽面色一沉道。
「諾。」
裴封應諾閉口,心中百轉千回,一時酸辣苦,不知何味也。
長平谷口,秦軍長壁上,燈火閃耀。值夜守御甲士嚴陣以待。背心疼痛漸輕,季蟬自覺好受許多,手扶胸牆,眺望趙人谷中營壘,默默無語。
「五百主,換值已到。」吳大近前言。
「哦。」
季蟬應聲,轉身走去,不時與換值軍中相熟士卒官吏點頭致意。下長壁,走去自軍營帳路上,忽想去看二毛。聞其意,譚雄、吳大、陳力幾人皆願同往。有五百主親率,守壘軍吏書錄幾人所屬軍,名字爵位官職後便放出營。
皓月當空,照亮路上。幾人並肩而行並不言語,腳步聲沙沙作響,夜空中幾聲鳥鳴傳來。季蟬循聲望去,依稀見一黑影於天撲翅飛行。幾人皆望天,爭相亂猜測,不識何鳥也。
行走間,面前現出一大片墳地。一個個墳頭,前插木碑,在月光下拖出整齊清晰淺影,密密麻麻,占地廣闊,從路邊北去,直抵小雲嶺山腳下。起先此處,只葬萬餘人,皆為攻長平及故關戰歿者。待七月三十長壁一戰後,數萬戰歿士卒又葬此,之後又有司馬梗軍攻守故關,陣亡數萬人葬此,前後已是有八萬餘人埋葬於此,廣袤如鬼城矣。
走到路邊,季蟬忽停下腳步,皮履之下,雜草倒伏,蟲蟲亂飛。譚雄、吳大、陳力幾人皆是止步。白晝隨五百主來過不止一次。然夜裡來,卻是頭回,心中不禁皆是發緊,頭皮陣陣發麻。見五百主不進不退,不言不語,夜風裡雙目空洞,陳力只覺瘮得慌,不由開口出聲道:
「埋骨於此倒不孤單。」
「待戰罷。家人自是來移回骨骸,葬於故鄉。」
「費錢費事,不如便公葬於此。」
「各家自有想念。」
「公室亦出錢,自家花費不多。」
「移回家鄉便於祭掃。」
「哎,可憐二毛。」
「人一死,真無勁。可得活歡喜。」
「安知作鬼不快活?」
「滾!」
聽得幾人在旁亂說起來,季蟬轉身道:
「聽聞城裡舞樓,又來新姬,我欲一觀。」
「同往!」
幾人頓時高呼。季蟬一揮手,大步向長平城走去,左右皆是跟隨,陳力樂得一路蹦高,呦呵怪叫,惹得眾人笑其色急。
天亮,聞雞而起,武安君滿面愁容,忍著渾身酸痛下床,穿衣,走去廁中,好一陣方出來,洗面後,進屋喝水,吃早餐。吃完,在軍吏幫助下穿好甲冑,便在院中空地甩手轉圈走路,一名軍吏一旁隨走,口述昨夜軍中報來幕府之事,報罷,見武安君點頭,方才離去。白起是繼續獨自轉圈。
幕府中,軍吏士卒各自忙碌,衛士守在各路口門廊,戒備森嚴。尉裨將王齕進來,見武安君於院中行散,便是下迴廊,跟在身邊一邊陪走,一邊說事:
「上將軍,昨夜又有趙人來降,皆為守壁士卒射殺。再來,可否允其降?」
「不畏其詐降乎?」
「何畏之有?」
「殺之即可。莫為趙括詭計所動。」
「趙人自降,何關趙括?」
「事皆相關,兵不厭詐,汝莫輕敵。」
「諾。趙人每日於溪中取水。或可從上游截其水流。」
「不必。其亦有於營中鑿井。」
「截水亦可苦之。」
「截下之水淹自軍?」
「可沖趙人營壘!」
「看清點,趙人於高處築營。再則,若水衝下,潰我長壁,豈非助趙人。」
「長壁豈是易毀之物。」
「豈知其不易毀?」
「或可乘夜放火燒營,逼其潰圍。」
「莫生奇計。待趙人好點,以利其長住谷中。」
「上將軍奇計也!」
「無事莫擾我。」
「我陪上將軍行散。」
白起暼其一眼,懶得與之口舌,隨其陪走身邊。王齕忍不住又開口道:
「軍中多有議無戰事,以為怪也。」
「不戰即可取勝,不樂乎?」
「是憂心趙人又來援兵。」
「司馬梗自會守住故關。反是汝等切莫懈怠。須知,趙括軍可隨時突我。」
「諾。」
從此,王齕每日必來陪武安君於院中行散。下雨亦不間斷。轉眼已進九月。王齕直嘆趙括軍中馬多。白起道:
「拖車之馬食盡。尚有戰馬未食盡。」
「趙人實不可測也!」
「勿須測。圍住即可。須防其突我。」
「諾。」
日月輪迴,晝夜交替。日復一日,長平,故關皆無戰事,兩軍只是隔壁對壘。西山上守御秦人,卻是明顯察覺趙人瘦弱不堪矣,站立值守亦是難也,時常坐臥。
趙括亦是心中煎熬,恨大王不來救自己。晝間煩躁,夜裡苦悶,挑燈看書,不得安眠。忽裴封闖進帳來,沖得燈火搖晃。趙括開口問道:
「何事驚慌?」
「將軍,軍中已是陰相殺食也!」
「啊!窮奇乎!」
「飢餓至極,食人炊骨,何奇怪哉!」裴封語含悲憤道。
「今何日?」趙括放下書簡問。
「九月十四。」
「天明突圍。」
「將軍,事已至此,士卒瘦弱,無力開弓執兵,何以為戰?不若降秦。」
「趙國有戰死之將,無投降之將也!」
「將軍!」
「事已至此,我惟有死戰潰圍。若無果,汝等自可降。」
「或可詐降於王齕。」
「死則死耳!豈可背信!勿須多言,明日我自親突西山口。」
天明。趙括集能戰之兵二萬,分四隊,每隊五千軍,出營輪番攻打西山口秦軍壁壘。卻是被漫天箭雨射翻無數,不及接壁近戰,即潰散而回。秦人並不出壁追擊,憑壁靜觀。
趙括咬牙鼓目,抽出短劍,回望身邊幕府衛士一眼,轉而劍指前方秦人西山口壁壘,大喝一聲:
「殺!」
率先奔出軍陣,沖向秦壁。身後千餘幕府衛士隨後吶喊衝上。潰散士卒皆是望之興嘆。
西山口壁壘上,裨將秦瑞見趙括衝出,自搏戰,隨行不過千餘人,便是喝道:
「聽我將令放箭。」
「諾。聽將令放箭!」
西山口秦壁內,傳令聲此起彼伏。眾軍皆知裨將之意,萬餘弓弩手,引弦待發。眼見趙括率軍沖入半箭之地,憤怒之面目清晰可見,秦瑞大喝一聲:
「放!」
身邊軍吏頓時傳令:
「放!」
一蓬箭雨已是先從壁壘正面先發,隨後左右盡射,飛矢如風,呼嘯而至,趙括正沖坡,見如幕飛矢迎面而來,揮劍砍向面前,一劍斬空,頓時中箭無數,紮成刺蝟,生生射翻,仰面倒斃坡上。身後衝鋒衛士,翻倒一片,挽盾之人頂著箭雨,怪叫死沖,卻是難敵箭多,身側腿腳中箭,便是翻倒。
一連三陣箭雨,隨趙括衝鋒千餘衛士盡皆伏地,不得觸秦壁。有未死之人,負痛掙扎,於地哀嚎。
壁上有秦人聽不得,嗖,一箭射下,立時斃命,哀聲頓止。
西山口秦軍壁壘前,屍橫遍地,血腥沖天。秦人甲士嚴守壁壘,皆是靜待趙人沖陣。谷中趙人絕望,眼見將軍趙括身亡,便是相串降秦,很快,西山口前潰散趙人,便是棄兵言降。
將軍趙括死於西山口,傳至谷中營壘,皆是大震,士卒隨倒伏旗幟,開營門,向秦人乞降。
趙括死於西山口,谷中趙人乞降,報至長平城內,上將軍幕府,武安君大喜,傳令各軍依計受降,就地看押趙俘,書記造冊,收繳兵器,千夫長以上皆押至長平城內。又令軍中雜役民夫拆山谷口長壁,露出道路以利通行,拆下土木石塊皆好生歸置路邊,以備日後復城牆。
壁上放下長梯,季蟬率先踏上,面向前方,順梯奔下,忽覺不似往日矯健,背心又疼,便是腳下飄浮,竟是要從梯上跌下一般,忙是鬆開扶劍之手,雙臂伸開,保持平衡,長梯忽閃顫動,皮履蹬踏不停,險險未曾跌下,方才安穩腳踏實地,讓到一旁,向前慢走。跟上來的吳大等人,皆是嬉笑取樂。季蟬咬牙不語。眾人漸漸走入谷中趙軍營壘一箭之地,吳大等皆停嬉鬧,舉盾拔劍,飛矢搭弦,戒備前行。季蟬手扶劍柄,眼珠轉動,便走邊細看前方趙營,營門敞開,旌旗倒伏,士卒跪地,盡棄其兵,不似有詐,回望身後,再看左右,只見同袍密密麻麻,士卒順長梯下壁不絕,心中愈是膽壯。
一進趙營,季蟬便是命譚雄率本部軍守營門,不許趙人出,又依幕府之計,圈出自軍看押之地,分兵守御路口,不許趙人遊走穿行,命人點齊自軍圈中趙俘人數,就地看押造冊,兵器甲冑收繳,待長壁拆開道路,雜役民夫來運走,有千夫長以上官吏,即刻押送長平城內,交由幕府軍吏看管。
後來秦軍士卒,源源不斷湧入趙軍營壘,依上將軍令,各軍皆是分片圈地,行受降之事。
季蟬在自軍受降之地行走督軍,吳大、陳力等短兵跟隨左右。見趙軍士卒民夫,皆是瘦弱,季蟬不由暗暗搖頭。有趙人見其佩奢華長劍,面有憐憫之色,便是伸手乞食。季蟬視而不見,走過不理。未到午時,何言食哉。
「前方已非我地。」
守在路口華寶,見五百主走來,上前道。季蟬點頭,放眼看去,趙軍營壘亦是錯落有致,築造結實,若在其盛時攻,恐死傷……無有死傷,今日趙人已降矣!想及此,季蟬面上露出笑容。身邊之人一見,皆是笑起。
「啊!」
忽有尖叫聲,從一軍帳中傳出,正是自軍之地內。從此經過,去往趙軍營壘深處軍中同袍,皆是顧盼之。季蟬立時大步走去,華寶亦是跟隨過去。
陳力奔走在前,一挑帳門,便見百將葉桑,正在拉扯一個趙人少年。季蟬走入軍帳,只覺眼前一暗,見葉桑邪笑,便是心厭,開口問道:
「何人喊叫?」
「此賊子。」葉桑歪嘴笑道。
「汝何故喊叫?」
季蟬走近站定問道,見少年被葉桑揪住頭髮,瑟瑟發抖不敢言,便是對葉桑道:
「放手。」
葉桑略一愣,鬆手,退開半步。
「汝手中何物?」
季蟬見少年一手背身後,便是問道。少年趙人畏怯中伸出伸出顫顫之手,露出所握烤餅。季蟬一見餅,立時問:
「誰給之?」
「我。」葉桑笑道。
「何以給食趙俘?」季蟬追問。
「觀其可憐。」葉桑辯道。
「私與食,視軍律無物乎?」
「憐之耳。」葉桑又辯。
「出去。」
「此乃我部所轄。」
「我駐此帳不行乎?」
「非也。五百主請。」葉桑邊說邊施禮告退,其身邊之人亦是向五百主行禮,皆退出帳去。
「一身反骨!」
陳力恨恨咒罵一句。葉桑方出帳外,聽到身子一晃,抬手止住欲回嘴相譏屬下,走去對面營帳。
帳中,手拿烤餅趙人少年,仍哆嗦顫抖。
「給汝,便吃。」季蟬笑道。
少年便是哆哆嗦嗦啃起餅來,塞滿嘴,鼓起。帳角一群趙俘饞的雙眼泛綠。季蟬暼了一眼,並不過去。吳大等人站在屋中,皆是戒備。季蟬見少年吃噎住,便是取下自己腰間水袋遞過去。少年接過,拔開袋口塞子,大口喝水,方是下咽順暢。喝過水,少年將水袋塞好,顫顫遞還秦人五百主。
「坐。家住何地?」
季蟬收回水袋,邊說邊先坐在草蓆上。少年見秦人五百主面善,又衛護自己,便聽話於草蓆坐下,人亦不再哆嗦,開口怯聲答道:
「邯鄲。」
「多大?」
「十三。」
「何名?」
「李談。」
「家中尚有何人?」
「我父乃邯鄲傳舍吏,我兄乃邯鄲東門吏。」
「哦,回去,汝亦可為吏也。在軍中作甚?」
「幕府書吏。」
「已為吏也!幕府在中軍,來此邊營作甚?」
「我隨校尉來,不知作甚。」
「幕府校尉何人也?」
季蟬轉而問營帳角落一群趙俘道。一人舉手。季蟬點頭,又問少年:
「方才為何大叫?」
「方才之人,欲扒我褲。」
「可有人為汝等書記造冊?」
「未有。」
季蟬點頭,站起身來,對吳大道:
「書記造冊。」
「諾。陳力書記。五百主,葉桑死壞。」
「莫管之。戰未完,此皆小事,不足論。」
季蟬扶劍道,不欲追究葉桑之劣行。吳大忍氣,亦不多言。待陳力書記完帳內趙俘,只幕府校尉一人乃千夫長,須依將令押送至幕府。季蟬即對陳力道:
「汝帶人送其至長平城。記得拿回符。」
「諾。」
陳力應諾,帶人押走趙人幕府校尉。季蟬留兩名短兵看押帳中趙俘,叫把帳門捲起敞開。見皆妥當,便帶吳大等人兜圈巡察督促受降。
待午時,谷口長壁已開,車可通行。雜役民夫皆是驅車入谷中,將趙人營壘中收繳兵器戰具裝車,運至長平城。午食時,卻是未給趙俘備飯。幕府只傳出話,不及備,夜飯有食。趙俘只得忍氣吞聲,苟延殘喘,待夜飯。
長平城內,上將軍幕府,武安君邊午食,邊觀文牘,兩眼不時使勁眨動。一旁待命軍吏緊張肅立。飯畢,武安君起身,與仍在吃王御史說話。王御史不住點頭,加緊吃。武安君又看一旁國正監。亦是同意的國正監跟著點頭,加快吃。白起走到房門前,面向陽光耀眼小院,開口道:
「傳令尉裨將王齕,裨將秦瑞,裨將司馬梗,圍趙括軍之諸軍都尉,速來幕府議事。」
「諾。」
軍吏應諾,即去分派傳令。白起轉身走向屋內,在自己將案前止步,又道:
「叫公乘司馬靳來幕府,參議軍事。」
「諾。」
軍吏應諾,立時出門去叫。
吃罷午飯,王御史,國正監,見武安君未再行令,便是湊近,王御史道:
「如此多趙俘,上將軍之意如何?」
「我尚無意,故而幕府議事耳。」
「如此大勝,上將軍威武!」國正監贊道。
「只是不知,如此巨數趙俘,移至何處是好?」屋內飯食已畢國尉,亦是走來說道。
「正欲議此事。」武安君對國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