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存同驅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步人甲,金鐵浮屠,滿清巴牙喇都是各方勢力的精銳武裝,李成桂復刻後世的棉甲只在自己的私兵身上獲得了普及。父親李子春有當萬戶長的想法,但你要問他想不想做皇帝?可以說李子春連軍閥都未必想做。

  這些年做皇商賺了錢,李崔兩家沒少兼併土地,已然成為咸興平原最大的兩家地主。任你趙家三代人的努力又如何,做皇權的狗一代人就超過你!

  「兩宮皇后是我李家的貴人,你們總說我李家是她們身邊的一條狗,今天,我就想讓包括趙家在內瞧不起李家的勢力,認為李家是小卡拉米的高官,都好好看看,當狗有什麼不好?」

  「我李家想對你們說,」

  「汪~」

  「汪汪~」

  「汪~汪汪汪汪汪!」

  蠻夷也,畏威而不懷德。即便李家通過貿易收買合蘭府以北的三十姓女真,但部落之間總有齟齬,你不可能討好所有人。野豬皮教育我們,有種外交手段,就是物理消滅敵方首領。

  「嗖!」

  一名放哨的守衛被李成桂射中,頃刻間沒了聲息。

  「上!」

  借著月色,三十幾個白甲兵湧入陰影中的寨子,很快就響起了廝殺聲,長刀與鐵骨朵激烈的撞擊,人叫犬吠聲不絕於耳……

  對面有著一定防備,起碼沒有赤身裸睡,匆忙間從木屋裡衝出來的勇武肩掛皮甲、手持刀槍,但武器裝備與脫產訓練上的差距還是很快使得戰鬥分出了勝負。

  「郎君,對面死了五個人,餘下十六個包括酋首都活捉了,我方沒有傷亡。」親兵報。

  「蒲鮮骨魯,去確認一下對面的首領是不是移刺答部的勃極烈(部落酋長)。」李成桂下令道。

  蒲鮮部與移刺答部敵對,蒲鮮部親近李家,遂蒲鮮骨魯作為帶路黨引李成桂夜襲敵寨。李成桂俘虜吃硬不吃軟的酋長,扶持親李家的新首領上位,至於原酋長以及其親信,也有活路,李成桂會把他們發配蝦夷島拓荒。

  李成桂派遣移民船隊,由崔哲倫領隊對蝦夷島進行了拓殖,並在後世札幌地區建設棱堡。至正九年伊始,札幌移民點已經累計安置中原難民五千餘人,近兩千戶,李成桂私自委任了二十個百戶長,軍事化管理移民。百戶長由李成桂身邊成長起來的少年兵擔任,十夫長則由難民推選,擔任十夫長的隊官必須有質子送到中華書院讀書(參考書陸續多了起來,不再是簡單習字)。

  蝦夷島此時正處於元末中國未來六百年最後的溫暖期,開發難度最低的時段,咸興平原主要發展畜牧業,多出來的難民李家已經沒有土地安置了,拓殖蝦夷島成了李成桂的必選項,否則災民留在中原人相食,吃雞大賽剩下來的老營兵就都便宜中原軍閥了。

  札幌處於石狩平原,土壤肥沃,多為河流衝擊平原,水資源豐富,適合種植水稻等高產作物,更是可以蓄養水牛。原住民阿伊努人人口有限,獵人通過交易鐵器、菸草被李成桂抽丁成為僱傭軍,剩下的老弱逐漸融合在移民群體的生產之中。

  後世董王覬覦格林蘭島,也是因為氣候轉暖,冰層下的礦產資源恢復開發價值,甚至北極航道也有了通航的可能。如今中國沿海地區比後世少了很多塊海灘,未嘗沒有海平面下降的原因。

  提供貿易份額畢竟不是直接撒錢,相比「言色革命」的大棒,小小的外貿胡蘿蔔惠的還不夠多。李成桂需要加大馬力,大力的惠,醫療支持成為首選。宗教最好的傳播方式就是治病救人,借白頭山的殼,信我昊天上帝。什麼?白頭山正統在狼林山?誰科技落後,誰就是異端!

  李成桂在崔家黃草嶺花圃北方的狼林山脈擇一良址,建造了「獵屋」(山間醫院),常態化為山林中的獵戶提供外科手術支持。傷患許願感謝誰?自然是白頭山社的長白山使李成桂,李成桂是長白山神派來的陸地使者,專門救治負傷的獵人。願意加入白頭山社的信徒後面會明悟,長白山神是昊天上帝的座下天使,專管陸地刀兵。另有海神媽祖,亦是昊天上帝的另一位天使,專管海事。

  穿越八年來,李成桂通過在各地設立商站,逐步擁有了沿海地區消息的來源,但商人畢竟不是專業的情報人員,設立專業的情報機構,已經具備了初步條件。李成桂安排崔家一位因身體原因不再適合駐派南方的掌柜初立情報處,老掌柜本就有商業間諜的履歷,如今只是把刺探消息的專注點從商機向軍機過渡。

  李成桂委任的情報處副處長是大舅崔哲賢的兒子,表弟崔浩然。崔浩然少言寡語、性沉穩,是中華書院少數幾個全日制學生,年十一,平日一副大人做派,由老掌柜將情報處的架子搭起來,再逐步交與崔浩然手中,最為穩妥。


  「浩然,表哥希望你積極任事,把老掌柜的經驗都儘快學來,對於情報處有困惑的地方,也可以直接找我溝通。」

  「是,表哥。」

  ……

  「石狩平原有煤炭,鼓勵移民燒煤灶飯取暖,木材用來打制家具、燒制木炭與本土交易糧食、鹽、農具。」李成桂對崔哲倫囑託道。

  蝦夷島的移民數量不少於李成桂本土的領民數量,首任總督只有任命二舅崔哲倫才令人放心。

  「我會從高麗全羅道弄來造紙的奴婢,給蝦夷島發展造紙業。」

  「成桂,現在蝦夷島最大的困難還是糧食不夠吃,我們這裡土地開發還需要時間,本土每次從南方運來糧食時間周期太長了,我們需要更多的漁船用來捕魚。」

  「還有你說過的,蝦夷島東南面的漁場(北海道漁場),我們更是需要大船,才能到遠海去捕魚。尤其是蝦夷島附近的鯨魚,也只有大船才能捕殺。」自覺帶入總督身份的崔哲倫說。

  「嗯,接下來從大都,蘇杭淘來的船匠我都優先派給你們,蝦夷島林業資源豐富,就地建船廠造大船,爭取早日依靠捕魚實現食物自給。」

  「本土沒有多餘的土地種麻織繩,這一塊蝦夷島也可以搞起來,蝦夷島人少地多,在旱地廣種薄收,海船需要大量的麻繩。」

  「另外,你要組織熟知農事的農家嘗試培育適應寒地的水稻,占城稻更適宜高溫,蝦夷島氣候寒冷。我身邊有培育良種經驗的少年,會派一名給你提供思路。」

  ……

  至正九年初傳來消息,高麗國王王昕病逝,享年十二歲,李家兩支柱之一的德寧公主的權力受到挑戰。

  泥河棱堡。

  「王禎(忠惠王)的禧妃尹氏所生之子王㫝最有可能繼承王位。」崔閒奇最先開口。

  李子春接話,「慶昌府院君王㫝的生母尹氏是高麗人,蒙古血統薄弱,元廷恐不喜此君。」

  李成桂只知道原主父子倆賣雙城投獻高麗時,其國王恭慜王定不是此子,因為年齡對不上。這就說明如今高麗異議紛擾的另一個王位人選,王禎之弟,江陵大君王祺會是最後的贏家。

  「外祖父,父親,我以為德寧公主血脈尊崇,尹氏所生之子笑不到最後,我們兩家還是要堅定站隊德寧公主,況且如今我李崔兩家兵強馬壯,早已不是高麗可以輕辱的了。」

  ……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虎鬥龍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