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赤烏報喜 始有周興(4.5k)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西縣至祁山本來兩日路程,但漢軍只花了一天便至。

  當大漢的丞相再次在來時故地安營紮寨,又再次帶著同樣的僚屬,出巡同樣的營地。

  一種恍如隔世、物是人非的情緒便幽然在這片天地生發,又隨著這群人每一步挪移,每一口呼吸,瀰漫在土地與空氣里。

  這群人的心境,已由來時的躊躇滿志,變成了如今的心灰意冷,而這種心境,又以那位戴著進賢冠的大漢丞相最為深刻。

  他負手而立,深深地看著那座拔地而起,鑿山為城的祁山堡,不知在想什麼。

  許久之後,他嘆了一氣。

  「傳令三軍,戌正休息,寅正造飯。」

  轉身回營。

  還有許多事務等他。

  夜半。

  魏延又來了。

  說的無非又是想攻下祁山堡,說我們如今營寨已立,那祁山守將高剛心中震恐。

  只消給我一日時間,只需一日,我便能讓那高剛獻堡而降,到時候丞相再拔軍急退,何妨一試?!

  丞相再次拒絕了魏延。

  這是大漢唯一一位在資歷與能力上能夠統領數萬大軍,能夠獨當一面的虓虎大將。

  便是半日能奪下祁山。

  又能如何?

  怎麼可能讓他困守祁山?

  而若換個別人,又如何有能力困守祁山?守山士卒敢信嗎?

  魏延鬚髮皆張,捶胸痛恨,卻也動搖不了丞相分毫。

  就在兩人不歡而散之際,費禕再次帶著一卷檢沖了進來,嘴裡喊著侍中長史又聯印作書。

  本就不忿的魏延直接頂翻費禕,一把奪過他手中的檢。

  不去看費禕震惑的表情,他封泥也不去,繩結也不開,直接用力把結繩扯斷,檢蓋一丟,便抽出裡面的簡牘,一扯,展開。

  又一封帛書掉了下來。

  半躺在地的費禕趕忙伸手奪住,而後踉蹌爬起來跑到丞相身邊:「魏文長你做什麼!」

  卻見那魏文長對他並不理會,只是出神地看著簡牘。

  過了一會兒,那股讓他鬚髮皆張的怒氣已然盡消,全化作滿臉的不可思議。

  費禕盯了一會兒,正驚疑間,一低頭卻發現手持帛書的丞相神色幾乎與那魏文長如出一轍。

  同樣的疑惑,同樣的震驚。

  費禕趕忙去看帛書。

  結果很快他便也如五雷轟頂一般徹底愣住。

  先帝託夢?

  怎麼可能是先帝託夢?

  『馬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截斷水源,大敗而逃?』

  這是先帝託夢?

  真不是誰聽說戰敗後做的偽書?

  不然怎麼會描述得如此精確?!

  他繼續看。

  等看到『若馬謖之敗已不可挽,則箕谷方向或可續大漢兩分氣運』時又是一陣大惑。

  怎麼續?

  趙老將軍所領不到兩萬老弱,根本就沒有一戰之力!

  就算存了萬分之一的僥倖小勝一場,於隴右大局而言不也於事無補?

  帶著震驚與疑惑,費禕繼續往下讀。

  結果很快,他就驚出了一身冷汗。

  ——天子要御駕親征。

  按理說他只會覺得荒謬,因為這不像成都里那位陛下會做出的事。

  可偏偏書及御駕親征字句時,天子字跡潦草奔放,勢若長虹,偶有頓筆斷筆又是狠重至極,其力似要貫透紙背。

  單單據此,便足以一窺天子落筆之時的決心。

  費禕越發駭然,只覺手腳發涼,軀體發顫,而等看到文章最後,更是感覺世界天旋地轉。

  久久恍惚。

  帛書之上,多處大片大片洇開的字跡,讓他感覺天子仿佛就在他面前疾書奮筆,泣零作書。

  而最後那句『君王死社稷可也』更是一下抽走了周圍所有空氣,讓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在費禕呆滯的時間裡,神色同樣有些彷徨無措的丞相已經弓著腰身在地上搜尋那枚泥封。

  沒找到,於是乾脆膝蓋一彎跪到地上,耳朵也貼到地上,去看是不是被魏延甩到了几案底下。

  果然在。

  他取出那兩枚泥封,反覆查看,看是不是蔣琬董允的印章,又轉身去看那封檢有沒有被人打開過的痕跡。

  沒有。

  真是蔣琬、董允的印章。

  字跡也是天子的字跡。

  魏延此時已經拿著他那捲簡牘走了過來,一把塞到丞相手中,之後從費禕手中奪走了那封帛書。

  丞相往簡牘上一看。

  首先出現的,赫然是蔣琬所書,劉禪所出的那一番論辯。

  『前漢之時,高帝…涉險負創,險死還生,遂成漢業。』

  『後漢之際,世祖……涉險如此,方奄有四海,鼎定乾坤。』

  『先帝…奇計犯險於定軍,身冒矢石於陽平,曹操無計,基業乃固』

  『……』

  『……』

  『由是觀之,干戈擾攘之際,寰宇未定之時,不能荷天下之重,身入虎穴於馬上爭天下;』

  『而乃棄責委命於謀臣猛將,延頸鶴望於營室之中,坐待成敗於疆場之外,竟能悠然享其成,馬下治天下者,未之有也!』

  『前未有之,朕亦不免!』

  丞相神色複雜。

  這一番旁徵博引有理有據又慷慨激昂的論辯,便是不欲天子御駕親征的他想反駁,一時竟也找不到任何例子去反駁。

  可他也確實不敢相信,這些話居然有一天會從阿斗口中說出來。

  他開始懷疑。

  是不是蔣琬與董允看了他的信,覺得馬謖言過其實,會敗,所以攛掇天子御駕親征?

  但這又實在不是琬允二人做派。

  簡牘最後面,是蔣琬與董允二人陳心述跡:

  丞相《出師表》中曾言,『陛下亦宜自謀』。

  方今謠言四起,人情洶洶,馬謖見用,其實難副,內則懼禍患生於肘腋,外則恐社稷頹於將敗。

  賴先帝明靈託夢扶國,陛下翻然改圖,雄姿勃發。

  不移之志生於旦夕,謨謀籌劃誕在須臾,固執圖國忘死之念,或有扶危定傾之能。

  臣琬允不敢違背辜負。

  若陛下此行果勝,隴右果復,臣琬允自囚於檻,流邊放逐以謝丞相。

  倘陛下不利,臣琬允雖百死不能謝天下,唯破家滅族聊謝一二。

  …

  …

  丞相捧著簡牘久久無言。

  琬允二人的決絕態度,讓他徹底說不出一句話來。

  這兩人不是那種輕佻之人,向來知道輕重。

  他不明白他們為何會如此毅然決然一致贊同並支持天子御駕親征。

  不可能是單純的讖語妄說作祟。

  那不是他們。

  想來想去,丞相最後也只能將之歸結於,琬允二人也覺得,陛下去箕谷方向或許真有一線生機。

  為什麼?

  丞相仍然不解。

  「丞相,現在如何是好?」費禕只恐丞相震怒。

  北伐的失敗,給丞相帶來的打擊已經很重。

  天子一旦再出事,那丞相怕是要瘋了,蔣琬與董允這兩人就是十個腦袋都不夠掉的。

  「還能如何?!」魏延此時已經興奮得有些不知道東南西北了。

  「陛下在信上說了,讓丞相斂兵聚谷於祁山,保全退路與魏逆相拒一二,靜候箕谷消息!」

  他向來對柔弱怯懦不類先帝的劉阿斗沒什麼好感。

  但這一次,他覺得劉阿斗還行,總算有點先帝的樣子了。

  就像劉阿斗信里說的,先帝奇計犯險於定軍,身冒矢石於陽平,不畏流血犧牲才終於奪下漢中。

  時值亂世。


  你不流點血,憑什麼坐有天下!

  憑你生於帝王家?

  誰服你?!

  「文長,你少說點!」費禕壓低了聲音。

  他左右縫源,平日裡與魏延私交還算不錯,每次魏延跟楊儀鬧矛盾都是他從中調和,是府僚中唯一能與魏延一起坐下喝盅酒的。

  魏延嘿嘿冷笑了下:「難道丞相準備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違抗陛下命令不成?」

  丞相看一眼魏延,並不搭理,其後再次翻看那捲簡牘與那紙帛書。

  許久之後,帶著疑惑緩緩開口:

  「此信寫於二月廿一,彼時馬謖未敗,而陛下竟能先知……難道真有先帝託夢之事?」

  「必然如此!」魏延最信託夢這種神異之事。

  「依我看,先帝造像被樑柱砸碎,根本就不是什麼不祥之兆!

  「而是先帝碎身取義,保護陛下和成都百姓不為地震所傷!

  「還有那只在先帝廟中叫個不停的怪鳥,我看也不是什么子規,而是一隻赤烏!

  「書上說,周將興時,有大赤烏銜谷種集於王屋!

  「是謂赤烏報喜,始有周興!

  「今赤烏現於先帝廟宇,說明我大漢將興!」

  魏延開始擺論據了。

  雖然沒看到那怪鳥,但誰說不能是赤烏?

  不得不說,魏延是個有點文化的猛將。

  東漢的豪族武人大多對士人身份有種特殊的嚮往與執念。

  許多豪族出身的將領都熱衷於文化學習,更熱衷把自己的子侄培養成士人,希望他們出將入相。

  諸曹夏侯的二代極少出猛將,而出了曹植、夏侯玄這樣的文人,這是原因之一。

  張飛的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也是如此。

  魏延亦然,所以平日裡有機會他就會讀讀史,只是沒想到沒用的知識居然還真在今天派上了用場。

  費禕則被魏延這番說辭震住了。

  他萬萬沒想到昨日還讓他心驚肉跳的不祥之兆,亡國之象,居然還能被這般解釋。

  又是許久,丞相似乎下了決斷。

  「如今陛下應已至箕谷,馬謖大敗,我們退師的消息,這兩日又肯定會傳到關中。

  「關中戰事將起,我再如何想把陛下勸回成都也無濟於事。

  「好在有趙老將軍老成持重,不會聽陛下任心而行,有他護著,想必陛下必能無恙。」

  丞相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或許真是先帝託夢呢?

  他忽然又這樣想著。

  之前他最大的憂慮,就是關中的曹軍一定會比趙老將軍更早知道馬謖已敗。

  如果趙老將軍不備,那麼就有可能再遭一敗。

  而現在天子竟能料敗於先,那麼趙老將軍就必然早有準備。

  另一邊,曹軍卻不知趙老將軍已料到馬謖已敗。

  或許真能藉此出奇不意呢?

  天子已經把那群最善鼓弄唇舌,又有能量傳播輿論的大儒全部帶去了漢中,蜀中輿情短時間內就不會被引爆。

  想到這,丞相心中慢慢燃起一點螢火般的希望。

  「文長,你明日率軍圍祁山堡,若是高剛獻降,你領六千人馬,兩年糧草據守之。

  「我率大軍繼續南下,駐軍陳倉道,增援列柳城,等陛下消息。

  「若後日正午,祁山仍不能克,則全軍回師陳倉道,保全退路與魏逆相拒,你不許再提祁山之議!」

  魏延振奮抱拳:「唯!」

  魏延向以善養士卒著稱,自忖自己帶出來的將士就沒有一個怕死,一個言降的。

  所以他才敢一而再再而三屢屢提出子午谷奇襲,蟻附攀城,釘死祁山這種種不怕死的弄險之策。

  他手下那群弟兄太渴望建功立業了。

  一旦明日能奪下祁山堡,釘死在魏軍南下追擊的路上。

  那麼他將變成季漢的來歙,憑祁山,足可擋張郃數萬人馬來攻!


  又或者張郃圍而不攻,繼續銜尾追擊丞相,那麼他將變成郭淮,祁山則是他的上邽。

  魏軍至少要分一兩萬人馬來圍祁山與護糧道,否則絕不敢繼續追擊丞相大軍。

  而若是阿斗真能得勝,那麼張郃就必須回師長安!

  曹叡在長安。

  他不敢不回。

  到時候,隴右局勢又將大變。

  …

  …

  斜谷。

  天蒙蒙亮。

  兩百餘騎在田壠間縱馬奔馳。

  一匹白馬人立而起,前蹄騰空。

  馬上擐甲戴胄之人挽弓如月,朝旁射出一箭。

  一頭大鹿跑出數步後倒下。

  「陛下真乃神射也!」

  一直騎馬護在劉禪左右的短腿將軍夾著馬腹,整個人高高立起,高舉馬弓放聲大叫。

  二百餘騎緊隨其後縱聲高呼:

  「陛下神射!」

  「陛下神射!」

  聲音震山動谷,驚得山林群鳥撲稜稜飛向高空。

  劉禪一頭黑線,差點紅了臉。

  事實上,這位身被甲冑的天子已經連續射出七八箭了。

  最後實在覺得丟臉,才勒馬停下射了一箭。

  騎射確實難嘛!

  誰能想到這麋胖這般拍馬屁?

  但不得不說,就算明知道這是不要臉的拍馬屁,聽著也讓人臉紅,但劉禪還是差點就在這一聲聲陛下神射中迷失了自己。

  畢竟那鹿目測得有四十多米遠,自己能射中就已經挺牛鼻了吧!

  轉念一想,難道這便是佞臣與昏君的開始嗎?

  「威,再陪朕練一個!」

  劉禪一邊說著,一邊已踢了下馬腹向前馳去。

  短腿將軍很快拍馬跟上,並越過了劉禪。

  劉禪隨即挽弓朝那位短腿將軍瞄去,卻見那披了甲的短腿將軍抱著馬兒脖子,一下藏在了馬腹下面,在劉禪視線里徹底消失。

  劉禪又勒馬跑到另一邊,結果還不等他挽弓,麋威便又一個橫翻,從馬腹底下翻到了馬兒另一側。

  如是反覆。

  兩人就這麼跑了一會兒,劉禪終於還是放棄了。

  於是麋威放慢速度,讓自己與劉禪並駕齊驅,再次夾著馬腹高高立起,並放聲呼嘯起來,似乎這樣做會讓他顯得更加威猛。

  劉禪不得不讚嘆造物的神奇。

  你說一個一米六出頭的小胖墩,祖籍沿海,他怎麼能這麼會騎馬,怎麼能這麼會騎射?

  家族天賦嗎?

  在阿斗那份記憶里,老墩麋竺也很善騎射,阿斗第一次騎馬射箭都是跟麋竺學的。

  昭烈帝一心創業,教育阿斗的事情幾乎沒怎麼插手過。

  幾人就這麼疾一陣緩一陣向前馳行,不多時便在天大亮前看到了石門。

  山霧朦朧。

  一桿龍纛,立在彼處。

  三千名百戰勁卒等候多時。

  「參見陛下。」鄧芝上前參拜。

  劉禪翻身下馬,將鄧芝扶起。

  「愛卿久等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