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就在會理周邊
下了車,古城的陽光有些炫目。
但不熱。
這裡屬於冬暖無夏的氣候,在蓉城已經直奔40度高溫的時期,這裡居然還有點冷,風挺大,到陰涼處羅秉文都忍不住給自己披了件外套。
車站裡面很多人也是春秋季節的打扮。
氣候這麼好?
之前在網上查到這裡氣候的時候還沒什麼感覺,到了才發現這裡的天氣真的挺舒服的。
拿著行李,羅秉文直奔車站外。
接他的人已經到了。
這是一個皮膚黝黑,很熱情的中年大叔,上來就緊緊握住羅秉文的手:「歡迎你,小羅,我們這兩個月都盼著你呢,您的拍攝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
他看到過羅秉文前面的幾期視頻了。
當初他們找羅秉文合作的時候,羅秉文只發了滇南的那一個視頻,黃山那邊看重的是羅秉文對非遺,對文旅的促進,而他們看重紀錄片對納西族知名度的提升。
畢竟在羅秉文視頻出之前,他的那些觀眾有幾個人知道什麼納西族?還不就是一個視頻讓網友們知道了麗江有個民族叫納西族。
原本還覺得是互相成就,他們沒什麼資金,而羅秉文也沒什麼名氣。
自己這邊僅僅是提供一個素材,就像羅秉文拍納西銀器匠。
可這一個多月時間羅秉文的名氣水漲船高,讓他們所有人都很擔心羅秉文會毀約,不再想來他們這種窮鄉僻野拍攝。
畢竟這種事情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以前也約過其他的紀錄片導演。
要不就是水平太差他們自己都看不上,要不就是水平好一點,但人家也不想來這邊拍……他們沒錢啊。
要說是公益,那他們這個公益也不太夠格。
所以當羅秉文真的來了,大家放心的同時也對羅秉文有了些感激。
「我叫阿木,小羅同志,相信有你的加入一定能讓更多的人理解我們彝族文化,這期間我們會全力配合你的拍攝。」
「阿木哥,我盡我所能。」
同志……羅秉文長這麼大第一次聽到有人用這個詞來稱呼他。
感覺這次見面都正式起來了。
阿木開的車是一輛皮卡,黑色的,飽經風霜版,車身上全是泥,看起來是剛從泥地里走出來。
上車以後的目的地肯定不是會理城裡的某個地方,畢竟要開三個小時的車,羅秉文暫時就只能先在車上看看這個城市,回程的時候再選擇要不要住兩天。
「我們走小路可以嗎?快一個小時。」阿木問道。
「行。」
這趟行程他確認過很多次,確定是個正規組織,這個阿木還上過幾次電視台。
所以他還算放心。
不然這樣涼山山區他還真不敢來。
羅秉文看著窗外。
這一條路基本都是古建築,錯落有致,牆壁上全是斑駁的痕跡,一些店鋪在這中午還關著門,估計是生意沒做下去。
但建築風格真的很不錯。
羅秉文甚至覺得比大理古城還要更順眼些。
風景上來說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古城,氣候也極好,但名氣太低,沒能吸引更多的人來旅遊。
車子緩緩駛出城區,道路兩邊的景色逐漸從古城的建築過渡到廣袤的田野,近處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只有視野盡頭的山巒連綿起伏。
阿木一邊開車一邊和羅秉文介紹這次的拍攝。
「我們邀請你過來是為了拍攝我們涼山彝族的情況,最好播放量能高一點。六月份呢,我們一共有兩個節日,一是楊梅節,就在六月初六,還有一個是火把節,大概在六月二十的前後幾天。」
羅秉文點點頭,說道:「沒事,我已經把時間留出來了。」
從會理開出來一個多小時,車就進了一條森林到道路,這時候即使快到中午光線都不算好,林子很密,打開車窗能聽到鳥兒的歡叫聲。
「小羅同志,一會兒出林子,咱們先在一個寨子裡面吃個飯,休息一下再繼續走。」
羅秉文抓著扶手,點點頭。
山路崎嶇啊,不抓著扶手晃的太厲害了,他總算知道為什麼這輛車會是戰損版了,要是經常開這種路,什麼新車開幾天都得是戰損版。
快出林子就能看到彝族的村落了,土胚房分布在遠處的山坡上,煙囪冒著炊煙,一些小孩還在林子裡玩耍。
「是這裡嗎?」羅秉文問道。
「嗯,吃飯在這裡,但我們一會兒要去的地方還得往裡面開,後面的路都更好走,我們要去的地方也是個大寨。」
「一直都是這種路嗎?「
阿木連忙說:
「不是,只是這條路比較快一點,我們長期在這邊生活,很多以前的老路都知道,雖然有點顛簸,但確實更近。」
阿木把車停在路邊。
下車以後,他指著前面的路說道:
「從這裡往外走大概二十分鐘就是修起來的大路了,我們來的這條路是從後山進,只有當地人知道。」
也就是說他們之前走的這段路是從會理開出來進大山,然後直接穿過了一座山到了這裡。
如果不穿山,得從外圍繞很久。
算了,反正他來都來了,就不要想去的地方有多偏僻了。
只是那句『會理周邊』一直在他腦海繚繞。
阿木帶著他到一個比較大的土坯房前,木質的門窗雕刻著花紋,能看出當初修建的時候房屋的主人很用心。
走進院子就看到主人家已經站在院子裡面。一個男人帶著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孩子。
「歡迎你啊,羅導演。」
羅秉文看著阿木,疑惑道:「這是?」
「他也是我們基金會的人,涼山州是我們主要扶持的區域,我們大概有五分之一的成員都是在這附近。」
走進屋內,寬敞的堂屋中間擺放著一張矮矮的木桌,上面擺滿了菜。
華夏人招待客人總是怕客人吃不夠,尤其招待貴客的時候,總得把桌子擺滿了才行,有時候擺滿了都還得疊起來幾個盤子。
這個桌子就是這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盤色澤很漂亮的坨坨肉,這菜應該算比較出名的,很多地區的人都會做,只是叫法不同。
「羅導演,今天桌上的肉都是早上剛殺的黑豬肉,外面都買不到的,快坐下嘗嘗味道。」
阿木看起來到這裡不少次了,也不拘束,坐下來問道:「小羅同志,你喝酒嗎?我們酒量一般,但能陪你喝點酒。」
羅秉文看他的樣子也不像酒量一般的。
而且你開車啊!
但不熱。
這裡屬於冬暖無夏的氣候,在蓉城已經直奔40度高溫的時期,這裡居然還有點冷,風挺大,到陰涼處羅秉文都忍不住給自己披了件外套。
車站裡面很多人也是春秋季節的打扮。
氣候這麼好?
之前在網上查到這裡氣候的時候還沒什麼感覺,到了才發現這裡的天氣真的挺舒服的。
拿著行李,羅秉文直奔車站外。
接他的人已經到了。
這是一個皮膚黝黑,很熱情的中年大叔,上來就緊緊握住羅秉文的手:「歡迎你,小羅,我們這兩個月都盼著你呢,您的拍攝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
他看到過羅秉文前面的幾期視頻了。
當初他們找羅秉文合作的時候,羅秉文只發了滇南的那一個視頻,黃山那邊看重的是羅秉文對非遺,對文旅的促進,而他們看重紀錄片對納西族知名度的提升。
畢竟在羅秉文視頻出之前,他的那些觀眾有幾個人知道什麼納西族?還不就是一個視頻讓網友們知道了麗江有個民族叫納西族。
原本還覺得是互相成就,他們沒什麼資金,而羅秉文也沒什麼名氣。
自己這邊僅僅是提供一個素材,就像羅秉文拍納西銀器匠。
可這一個多月時間羅秉文的名氣水漲船高,讓他們所有人都很擔心羅秉文會毀約,不再想來他們這種窮鄉僻野拍攝。
畢竟這種事情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以前也約過其他的紀錄片導演。
要不就是水平太差他們自己都看不上,要不就是水平好一點,但人家也不想來這邊拍……他們沒錢啊。
要說是公益,那他們這個公益也不太夠格。
所以當羅秉文真的來了,大家放心的同時也對羅秉文有了些感激。
「我叫阿木,小羅同志,相信有你的加入一定能讓更多的人理解我們彝族文化,這期間我們會全力配合你的拍攝。」
「阿木哥,我盡我所能。」
同志……羅秉文長這麼大第一次聽到有人用這個詞來稱呼他。
感覺這次見面都正式起來了。
阿木開的車是一輛皮卡,黑色的,飽經風霜版,車身上全是泥,看起來是剛從泥地里走出來。
上車以後的目的地肯定不是會理城裡的某個地方,畢竟要開三個小時的車,羅秉文暫時就只能先在車上看看這個城市,回程的時候再選擇要不要住兩天。
「我們走小路可以嗎?快一個小時。」阿木問道。
「行。」
這趟行程他確認過很多次,確定是個正規組織,這個阿木還上過幾次電視台。
所以他還算放心。
不然這樣涼山山區他還真不敢來。
羅秉文看著窗外。
這一條路基本都是古建築,錯落有致,牆壁上全是斑駁的痕跡,一些店鋪在這中午還關著門,估計是生意沒做下去。
但建築風格真的很不錯。
羅秉文甚至覺得比大理古城還要更順眼些。
風景上來說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古城,氣候也極好,但名氣太低,沒能吸引更多的人來旅遊。
車子緩緩駛出城區,道路兩邊的景色逐漸從古城的建築過渡到廣袤的田野,近處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只有視野盡頭的山巒連綿起伏。
阿木一邊開車一邊和羅秉文介紹這次的拍攝。
「我們邀請你過來是為了拍攝我們涼山彝族的情況,最好播放量能高一點。六月份呢,我們一共有兩個節日,一是楊梅節,就在六月初六,還有一個是火把節,大概在六月二十的前後幾天。」
羅秉文點點頭,說道:「沒事,我已經把時間留出來了。」
從會理開出來一個多小時,車就進了一條森林到道路,這時候即使快到中午光線都不算好,林子很密,打開車窗能聽到鳥兒的歡叫聲。
「小羅同志,一會兒出林子,咱們先在一個寨子裡面吃個飯,休息一下再繼續走。」
羅秉文抓著扶手,點點頭。
山路崎嶇啊,不抓著扶手晃的太厲害了,他總算知道為什麼這輛車會是戰損版了,要是經常開這種路,什麼新車開幾天都得是戰損版。
快出林子就能看到彝族的村落了,土胚房分布在遠處的山坡上,煙囪冒著炊煙,一些小孩還在林子裡玩耍。
「是這裡嗎?」羅秉文問道。
「嗯,吃飯在這裡,但我們一會兒要去的地方還得往裡面開,後面的路都更好走,我們要去的地方也是個大寨。」
「一直都是這種路嗎?「
阿木連忙說:
「不是,只是這條路比較快一點,我們長期在這邊生活,很多以前的老路都知道,雖然有點顛簸,但確實更近。」
阿木把車停在路邊。
下車以後,他指著前面的路說道:
「從這裡往外走大概二十分鐘就是修起來的大路了,我們來的這條路是從後山進,只有當地人知道。」
也就是說他們之前走的這段路是從會理開出來進大山,然後直接穿過了一座山到了這裡。
如果不穿山,得從外圍繞很久。
算了,反正他來都來了,就不要想去的地方有多偏僻了。
只是那句『會理周邊』一直在他腦海繚繞。
阿木帶著他到一個比較大的土坯房前,木質的門窗雕刻著花紋,能看出當初修建的時候房屋的主人很用心。
走進院子就看到主人家已經站在院子裡面。一個男人帶著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孩子。
「歡迎你啊,羅導演。」
羅秉文看著阿木,疑惑道:「這是?」
「他也是我們基金會的人,涼山州是我們主要扶持的區域,我們大概有五分之一的成員都是在這附近。」
走進屋內,寬敞的堂屋中間擺放著一張矮矮的木桌,上面擺滿了菜。
華夏人招待客人總是怕客人吃不夠,尤其招待貴客的時候,總得把桌子擺滿了才行,有時候擺滿了都還得疊起來幾個盤子。
這個桌子就是這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盤色澤很漂亮的坨坨肉,這菜應該算比較出名的,很多地區的人都會做,只是叫法不同。
「羅導演,今天桌上的肉都是早上剛殺的黑豬肉,外面都買不到的,快坐下嘗嘗味道。」
阿木看起來到這裡不少次了,也不拘束,坐下來問道:「小羅同志,你喝酒嗎?我們酒量一般,但能陪你喝點酒。」
羅秉文看他的樣子也不像酒量一般的。
而且你開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