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唐磚?
中午吃飯時,雨下大了。
這是1983年開春後的第一場春雨,稀稀拉拉落了好幾個小時,臨近午時,眼看著就要放晴了。
結果,從西北一帶飄過來一波灰撲撲的雲,轉眼間,噼里啪啦又開始下了。
西北之地的春天,往往三五年、十幾年的連續乾旱,很少能下一場透雨。
所以,這一場雨的不期而至,讓所有人都很高興。
尤其是那些個紅寧縣的混子,端了一大碗油汪汪的肥腸面,一邊吃,一邊說笑,都特麼開始吟詩作對了。
「下雨天,睡覺天,一睡睡到大天亮。」
「大天亮,亮光光,紅寧漢子響噹噹。」
「咣當咣,咣當咣,尿了嫂子一褲襠。」
「嫂子慌,嫂子忙,嫂子和泥補破炕。」
「……」
別看這些待業青年、死狗混混平日間混帳,偷雞摸狗的不是好東西,實際上,從根子上來說,這些人其實就一群剛剛成為城裡人的農民。
常年的乾旱少雨,讓這些人與田地里的莊稼一樣,對雨水的渴望深入骨髓。
陳春年也一樣。
咥了四大碗肥腸面,他蹲在廊檐下看了一會兒雨,發了一會兒呆,想了一些人和事。
這一場春雨來得急,下得猛,淅淅瀝瀝下了兩三個小時還不見停歇,看樣子能持續到晚上。
下雨天,睡覺天。
工匠們逼逼叨叨一會兒後,紛紛回到宿舍睡大覺;兩名技術員吃過飯也回去了。
陳春年回到自己的『上書房』,以最快的速度,用那些泉眼裡挖出的青磚,給自己盤了一個書案。
四條木板往上面一搭,鋪一張羊毛氈,擺上幾摞書,擺上筆墨紙硯和茶杯。
嘖嘖,這感覺!
高仿版的壁爐里炭火正旺,一壺水滋滋作響,屋子裡暖烘烘的,散發著陣陣油墨書香。
「馬丹的,果然是唐磚!」
在他的書案上,擺著幾塊相對完整的青磚,他附身下去細細觀察、研究,喜上眉梢。
【大唐■西■■薛】
大唐?河西?薛仁貴?
陳春年腦補一番,伸手撫摩,感受著一千多年前一塊青磚的粗糲、結實和厚重,心情好極了。
這種破損嚴重的磚頭,估計值不了多少錢,但對於陳春年來說,卻意義重大。
嗯,怎麼說呢,就是一種奇怪的裝逼欲和占有欲,他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麼要高興。
管它是不是文物,咱喜歡就行。
陳春年欣賞了一會兒自己的『唐磚』,抹身上炕,打算也睡一個下雨天的美覺。
就在此時,姐姐陳雪晴敲門進來,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小年,幫個忙。」
『嘭』一聲,她隨手將一厚沓稿紙扔桌上:「瞅瞅,姐寫的是不是小說。」
陳春年趕緊下炕,快手快腳泡兩杯茶,十分狗腿子的拿起姐姐的『大作』,立刻開讀。
《返城年代》
【第一個故事:同林鳥】
【1981年冬天,杜家台的最後一個知青點撤銷,除了林超然、陳婷二人,其他人都走了。】
【後半夜,下雪了。】
【這一場雪啊,下起來沒完沒了,落在大地上無聲無息,如這大地上走過的人,飛過的鳥,什麼痕跡都沒有留下,就特麼一片白茫茫。】
【……】
窗外春雨綿綿,屋裡頭靜謐、祥和而溫暖,唯有翻稿紙的聲音『嘩嘩』作響。
良久,良久。
陳春年總算讀完了姐姐的小說,心情有點…嗯,怎麼說呢,就有點很奇怪的感覺。
以一個三百斤老廚子的審美水平,陳春年其實根本就沒讀懂這七八萬文字。
姐姐的小說語言簡單、粗暴而恣意,偶爾夾雜幾句西北方言裡的髒話,比如日吧歘,雜碎,狗日的,壞慫,等等。
不像其他同時代的小說,這些文字沒有什麼經典橋段和衝突,就是講故事,寫日常,雞零狗碎的瑣事裡,滿滿都是人間煙火氣兒。
整體略顯頹喪,卻又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抹小小的希望與喜悅。
給人的感覺、有點像西北一帶的野草。
無人理睬時,胡亂生長著似乎有些乾枯、潦草,一場春雨過後,偏生能發現一絲淡淡的綠意。
總而言之,感覺很怪。
陳春年讀得很舒坦,挺過癮,就是好像特麼的讀不太懂:姐姐的小說不像小說。
此外,他在小說中,還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影子,他自己,張大元,羅小虎,羅大虎,唐晚兒,黑七,巴子,喬老五,馬老四,白三兒。
尤其讓陳春年不解的,是姐姐的小說不像小說,竟然沒有什麼主人公。
沒錯,就是沒有故事主線,沒有主角、女主、配角、女配、大反派。
也就是說,這將近十萬字的小說中,姐姐以紅寧縣的十八個小人物為原型,寫了十八個相對獨立的小故事。
每一個小人物,大致三四千字的樣子,有點像人物小傳,偏生互相認識,彼此勾連,互相影響。
這種小說,陳春年這個半文盲沒見過啊。
第一個故事是林超然、陳婷的故事,一個急著回城,另一個懷孕了不敢回去,留在農村養豬成了萬元戶。
第二個故事是蔣晴晴,落難女知青,歘歘歘二十七刀戳死了劉二狗子,她自己則吃了花生米。
第三個故事是陳小二,一個廚子,人高馬大,痞帥痞帥,從鹵肥腸的生意做起,發了一點小財,最後,卻因為一點小事與人發生口角,被人一秤砣打成了白痴。
第四個故事……
陳春年吸了好幾根大前門,喝乾了好幾杯茉莉花茶,這才緩過勁兒:「我說陳雪晴,你還有沒有一點良心?還有沒有一點人性?」
「你說,你為什麼要把我寫成一個白痴?」
「明明是常正邦那個傻逼被人用秤砣打成了白痴,你咋在小說中弄我身上了?」
「……」
陳雪晴沉默著,看上去很頹喪,整個人沒有一點精氣神兒,看得人還挺難受。
「姐你沒事吧?」
陳春年有些慌,心想別是作家當不成,把自家老姐給逼瘋了:「姐你說話,別嚇我了。」
陳雪晴緩緩抬頭,勉強一笑:「小年,我是不是寫得很差勁,是不是一點都不像小說?」
原來是自卑啊……陳春年暗暗鬆一口氣,咧嘴而笑:「還好,不是讓小說給寫傻了。」
「姐你知道嗎,這是我讀過最棒的小說,沒有之一,比《人民文學》上的作品都好看。」
陳雪晴輕輕搖頭,有些虛弱的苦笑一聲:「小年別安慰我了,我自己幾斤幾兩難道我不知道?」
「背著爸爸,我偷偷讀了不少小說,人家都是一口氣寫到底,我試了,真寫不出來……」
「……」
那一日,姐姐陳雪晴說了很多很多話,憶往昔,看今日,頗有些『憶苦思甜』的意思。
陳春年難得一見的正經一次,靜靜的聽著,想著,抽了一根又一根的煙。
下午4點半左右。
雨停了。
陳雪晴的廢話說完了。
陳春年起身,一把拿了姐姐的一厚沓小說稿,不由分說的就要拉姐姐出門:「走,咱去投稿。」
「馬丹的,這麼牛逼的小說,《人民文學》的編輯只要不瞎,肯定能發表!」
「就算他們不發表,不是還有《收穫》嘛。」
「《收穫》退稿,說明那些編輯眼瞎了,咱不是還有《延河》嘛!」
那人都說了。
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實踐嘛…不投稿,誰知道姐姐寫的是不是小說。
這是1983年開春後的第一場春雨,稀稀拉拉落了好幾個小時,臨近午時,眼看著就要放晴了。
結果,從西北一帶飄過來一波灰撲撲的雲,轉眼間,噼里啪啦又開始下了。
西北之地的春天,往往三五年、十幾年的連續乾旱,很少能下一場透雨。
所以,這一場雨的不期而至,讓所有人都很高興。
尤其是那些個紅寧縣的混子,端了一大碗油汪汪的肥腸面,一邊吃,一邊說笑,都特麼開始吟詩作對了。
「下雨天,睡覺天,一睡睡到大天亮。」
「大天亮,亮光光,紅寧漢子響噹噹。」
「咣當咣,咣當咣,尿了嫂子一褲襠。」
「嫂子慌,嫂子忙,嫂子和泥補破炕。」
「……」
別看這些待業青年、死狗混混平日間混帳,偷雞摸狗的不是好東西,實際上,從根子上來說,這些人其實就一群剛剛成為城裡人的農民。
常年的乾旱少雨,讓這些人與田地里的莊稼一樣,對雨水的渴望深入骨髓。
陳春年也一樣。
咥了四大碗肥腸面,他蹲在廊檐下看了一會兒雨,發了一會兒呆,想了一些人和事。
這一場春雨來得急,下得猛,淅淅瀝瀝下了兩三個小時還不見停歇,看樣子能持續到晚上。
下雨天,睡覺天。
工匠們逼逼叨叨一會兒後,紛紛回到宿舍睡大覺;兩名技術員吃過飯也回去了。
陳春年回到自己的『上書房』,以最快的速度,用那些泉眼裡挖出的青磚,給自己盤了一個書案。
四條木板往上面一搭,鋪一張羊毛氈,擺上幾摞書,擺上筆墨紙硯和茶杯。
嘖嘖,這感覺!
高仿版的壁爐里炭火正旺,一壺水滋滋作響,屋子裡暖烘烘的,散發著陣陣油墨書香。
「馬丹的,果然是唐磚!」
在他的書案上,擺著幾塊相對完整的青磚,他附身下去細細觀察、研究,喜上眉梢。
【大唐■西■■薛】
大唐?河西?薛仁貴?
陳春年腦補一番,伸手撫摩,感受著一千多年前一塊青磚的粗糲、結實和厚重,心情好極了。
這種破損嚴重的磚頭,估計值不了多少錢,但對於陳春年來說,卻意義重大。
嗯,怎麼說呢,就是一種奇怪的裝逼欲和占有欲,他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麼要高興。
管它是不是文物,咱喜歡就行。
陳春年欣賞了一會兒自己的『唐磚』,抹身上炕,打算也睡一個下雨天的美覺。
就在此時,姐姐陳雪晴敲門進來,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小年,幫個忙。」
『嘭』一聲,她隨手將一厚沓稿紙扔桌上:「瞅瞅,姐寫的是不是小說。」
陳春年趕緊下炕,快手快腳泡兩杯茶,十分狗腿子的拿起姐姐的『大作』,立刻開讀。
《返城年代》
【第一個故事:同林鳥】
【1981年冬天,杜家台的最後一個知青點撤銷,除了林超然、陳婷二人,其他人都走了。】
【後半夜,下雪了。】
【這一場雪啊,下起來沒完沒了,落在大地上無聲無息,如這大地上走過的人,飛過的鳥,什麼痕跡都沒有留下,就特麼一片白茫茫。】
【……】
窗外春雨綿綿,屋裡頭靜謐、祥和而溫暖,唯有翻稿紙的聲音『嘩嘩』作響。
良久,良久。
陳春年總算讀完了姐姐的小說,心情有點…嗯,怎麼說呢,就有點很奇怪的感覺。
以一個三百斤老廚子的審美水平,陳春年其實根本就沒讀懂這七八萬文字。
姐姐的小說語言簡單、粗暴而恣意,偶爾夾雜幾句西北方言裡的髒話,比如日吧歘,雜碎,狗日的,壞慫,等等。
不像其他同時代的小說,這些文字沒有什麼經典橋段和衝突,就是講故事,寫日常,雞零狗碎的瑣事裡,滿滿都是人間煙火氣兒。
整體略顯頹喪,卻又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抹小小的希望與喜悅。
給人的感覺、有點像西北一帶的野草。
無人理睬時,胡亂生長著似乎有些乾枯、潦草,一場春雨過後,偏生能發現一絲淡淡的綠意。
總而言之,感覺很怪。
陳春年讀得很舒坦,挺過癮,就是好像特麼的讀不太懂:姐姐的小說不像小說。
此外,他在小說中,還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影子,他自己,張大元,羅小虎,羅大虎,唐晚兒,黑七,巴子,喬老五,馬老四,白三兒。
尤其讓陳春年不解的,是姐姐的小說不像小說,竟然沒有什麼主人公。
沒錯,就是沒有故事主線,沒有主角、女主、配角、女配、大反派。
也就是說,這將近十萬字的小說中,姐姐以紅寧縣的十八個小人物為原型,寫了十八個相對獨立的小故事。
每一個小人物,大致三四千字的樣子,有點像人物小傳,偏生互相認識,彼此勾連,互相影響。
這種小說,陳春年這個半文盲沒見過啊。
第一個故事是林超然、陳婷的故事,一個急著回城,另一個懷孕了不敢回去,留在農村養豬成了萬元戶。
第二個故事是蔣晴晴,落難女知青,歘歘歘二十七刀戳死了劉二狗子,她自己則吃了花生米。
第三個故事是陳小二,一個廚子,人高馬大,痞帥痞帥,從鹵肥腸的生意做起,發了一點小財,最後,卻因為一點小事與人發生口角,被人一秤砣打成了白痴。
第四個故事……
陳春年吸了好幾根大前門,喝乾了好幾杯茉莉花茶,這才緩過勁兒:「我說陳雪晴,你還有沒有一點良心?還有沒有一點人性?」
「你說,你為什麼要把我寫成一個白痴?」
「明明是常正邦那個傻逼被人用秤砣打成了白痴,你咋在小說中弄我身上了?」
「……」
陳雪晴沉默著,看上去很頹喪,整個人沒有一點精氣神兒,看得人還挺難受。
「姐你沒事吧?」
陳春年有些慌,心想別是作家當不成,把自家老姐給逼瘋了:「姐你說話,別嚇我了。」
陳雪晴緩緩抬頭,勉強一笑:「小年,我是不是寫得很差勁,是不是一點都不像小說?」
原來是自卑啊……陳春年暗暗鬆一口氣,咧嘴而笑:「還好,不是讓小說給寫傻了。」
「姐你知道嗎,這是我讀過最棒的小說,沒有之一,比《人民文學》上的作品都好看。」
陳雪晴輕輕搖頭,有些虛弱的苦笑一聲:「小年別安慰我了,我自己幾斤幾兩難道我不知道?」
「背著爸爸,我偷偷讀了不少小說,人家都是一口氣寫到底,我試了,真寫不出來……」
「……」
那一日,姐姐陳雪晴說了很多很多話,憶往昔,看今日,頗有些『憶苦思甜』的意思。
陳春年難得一見的正經一次,靜靜的聽著,想著,抽了一根又一根的煙。
下午4點半左右。
雨停了。
陳雪晴的廢話說完了。
陳春年起身,一把拿了姐姐的一厚沓小說稿,不由分說的就要拉姐姐出門:「走,咱去投稿。」
「馬丹的,這麼牛逼的小說,《人民文學》的編輯只要不瞎,肯定能發表!」
「就算他們不發表,不是還有《收穫》嘛。」
「《收穫》退稿,說明那些編輯眼瞎了,咱不是還有《延河》嘛!」
那人都說了。
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實踐嘛…不投稿,誰知道姐姐寫的是不是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