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馬球
唐朝尚公主好處很多,杜如晦的嫡次子杜荷尚城陽公主,杜荷因為尚公主,被賜爵襄陽郡公,授官尚城奉御。貞觀十七年,因參與太子李承乾謀反,事敗被殺。杜荷死後,妻子城陽公主改嫁薛瓘,生三子,長子薛顗封河東縣候;次子薛緒封翼城縣開國男;三子薛紹,封平陽縣開國子,太平公主第一任丈夫。
看看,丈夫、孩子都因公主而封爵了。但事情不能以偏概全,咱們再往下看:
新城公主李二陛下最小的女兒,而且和城陽公主一樣,是嫡女。貞觀十七年,許配魏徵長子魏叔玉,同年,婚事取消。貞觀二十三年,準備下嫁長孫詮,因李二陛下於五月去世,婚禮中斷。永徽三年,婚禮完成。顯慶四年,長孫詮被流放巂州,不久被殺,新城公主改嫁韋正矩。龍朔三年,病逝於長安縣通軌坊南園,時年三十歲,以皇后之禮陪葬於昭陵。無子。新城公主死的突然,韋正矩被審查時,給不出合理解釋,於是被遷怒成為替罪羊,被李治所殺,並流放其一族。這便是,「娶婦得公主,平地買官府」的由來,後來唐人對於尚公主是忌憚頗深。
「房謀杜斷」,房玄齡是幫李二陛下出主意的,但杜如晦,卻是幫李二陛下拿主意的。哪個重要?但貞觀一朝,房玄齡的官職卻始終壓著杜如晦。為什麼?原因有很多,但我覺得應該也有這麼一條,長孫無忌的嫡長子尚李二陛下嫡女長樂公主,但到了杜如晦這,卻是嫡次子尚李二陛下嫡女城陽公主。你杜如晦為什麼不是嫡長子尚嫡女公主?
杜如晦這樣做,導致之後房玄齡家尚公主,也是嫡次子房遺愛尚高陽公主。
「城南韋杜」,顯赫世家。杜如晦當然不會同意嫡長子尚公主,哪怕是嫡女公主。因為如果讓嫡長子尚公主,那麼以後他們二人的孩子,是家族嫡子,是要繼承家業的,到了那個時候,家裡到底是杜還是姓李,就不好說了。這也應該是新城公主無子的原因之一。
我國古代,君權和臣權,一直是處於博弈狀態。而唐朝,最重家族,所以李二陛下想通過讓大家族尚公主的做法,達到讓皇族慢慢控制這些家族的目的。但在「右膀右臂」的杜如晦這,卻吃了癟。自己剛有這想法,杜如晦的嫡長子便定親了。
尉遲寶琪就和杜如晦一樣,自己的立場和階層,絕不背叛。他的立場,應該說是尉遲家的立場是:擁護李二陛下、維護李二陛下。但尉遲家的階層,是世家。
那些尚了公主的駙馬都尉,從他們和公主定親那一刻起,便會被他們原有的階層排斥。舉個例子:長孫無忌最後炮製出「房遺愛謀反案」,被牽連的人,包括:李元景、李恪、房遺愛、高陽公主、薛萬徹、柴令武、巴陵公主等。這些人里,李元景是李淵第六子,李恪是李二陛下的兒子,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全部是駙馬都尉。因為他們都是皇室的人,長孫無忌才敢炮製冤案。
和這個例子結果相反,便是李二陛下晚年,覺得自己天不假年,想要殺了李績,但最後卻是貶謫李績出任疊州都督。李二陛下為什麼要殺李績?一句話「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能做什麼。」那個時候的李績,地位差不多已經能跟長孫無忌,並駕齊驅了。但李二陛下為什麼沒殺?這裡我覺得,一是,皇權正處在新老交替的時候,朝政不穩,軍隊絕對不能出事。二是,武將、世家集團絕對不會同意。
這也是現在的尉遲寶琪,能優哉游哉待在驪山的原因。李二陛下剛剛登基,便能穩住朝綱,他憑的就是自己的心腹,掌控著軍隊。如果他苛責尉遲寶琪,那救過他三回性命的尉遲敬德怎麼看?那些掌控軍隊的大將軍怎麼看?朝臣又會怎麼看?
侯君集謀反,史書記載的是:李世民覺得侯君集有安定國家的大功,不想治侯君集的死罪,但群臣進諫說侯君集的罪,天地難容。李二陛下非常難過,將侯君集處死。臨死前,侯君集請求赦免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好為自己守喪,李世民同意後,將其妻兒流放嶺南。史書上李二陛下英明偉岸,但我卻覺得,這件事,應該是武將集團為侯君集家人求情,才能保住性命,最後流放嶺南。
但如果尉遲寶琪尚公主,那就是另一種結果。畢竟「一個女婿半個兒」,老子殺兒子,這算家事。
李雪玲和尉遲寶琪定親,這是隴西李氏和尉遲氏的聯姻,尉遲寶琪也不會加駙馬都尉。而且李孝恭不是李元景、李恪這些因為是皇子才會被封王,他是因為功勞大,所以才得以封王。李孝恭死後,配享太廟,可見功勞是多麼巨大。
不直觀?那就直觀點,配享李二陛下廟亭的有:長孫無忌、房玄齡(後因其子房遺愛謀反,被取消)、杜如晦、高士廉、李靖、屈突通。僅僅只有六人。配享太廟,是古代朝廷給與大臣的最高禮遇。
之前,李雪玲和尉遲寶琪定親,人們都說,是李雪玲下嫁。但自從曲轅犁被尉遲寶琪改造成功後,這些聲音銷聲匿跡,就連韋家也將韋國清禁足了,為什麼?曲轅犁的出現,不但對朝廷,對民眾功勞大,它最大的受益人群,是世家、是大族、是尉遲寶琪所在的階層。所以曲轅犁出現後,世家大族想聯姻,才發現被李孝恭搶先了。曲轅犁出現前,尉遲寶琪的名字,是沒資格進入顯赫世家的法眼內的。
尉遲寶琪穿越過來,只獲得了這麼一個身份,但這個身份,尉遲寶琪給滿分。尉遲家立場鮮明,且階層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最重要是尉遲寶琪是庶子,他是沒有資格尚公主的,他要是想尚公主,就必須分家,自己成為家主後,他才會有資格尚公主。但尉遲寶琪腦子沒病,在他羽翼沒有豐滿前,他絕對不同意分家。
現在尉遲寶琪身處驪山,已經是事實上的分家了,只缺少一個名義。但就是這個名義,讓尉遲寶琪輕鬆了不少。沒有人慫恿尉遲寶琪分家嗎?當然有,太上皇李淵、長孫沖曾經都有或明或暗的暗示,但尉遲寶琪在來驪山後,在書房看書、想事的時間,也不是白白浪費的。
……
眾人看著坐在矮凳上的尉遲寶琪,眉頭緊鎖。李崇義不由問道:「怎麼,很難嗎?」
「哎。」尉遲寶琪長長嘆了一口氣,才一臉難色的說道:「藥材太難找了。天南地北都有,湊不齊呀。」
聽了這話,眾人也是長舒了一口氣。程處默搶先開口,「我以為什麼事呢。給我們這些藥材的資料,各家的商隊,天南地北的跑,怎麼也要給你湊齊了。不在大唐境內,那我們建功立業的機會,不就來了嗎?」
「行,那就麻煩眾兄弟了。」
接著便開始了飲宴、歌舞。這組歌姬,是有一次,尉遲寶琪陪李淵喝酒,尉遲寶琪醉眼朦朧的多看了幾眼,便被李淵大笑著送給了尉遲寶琪。
因為這事,李崇義連著來了驪山好幾天,最後確認,那天尉遲寶琪確實喝的有點多,且沒有單獨召見過那歌姬,才放過尉遲寶琪。
酒酣耳熱之際,李崇義和程處默雙雙找了過來。尉遲寶琪疑惑著左右分別看了一眼,「你們,都有事?」
「崇義,你先說。」
「寶琪,虎骨酒,還有沒?」
「不是?不是說了一天少用,一次最多三兩嗎?河間郡王這就喝完了?」尉遲寶琪著急的站了起來。河間郡王作為自己的准岳丈,千萬不能因自己的藥酒,補過了,出現什麼病症呀。
「沒有,沒有。一天三兩,阿娘看著呢。」李崇義趕緊說道,然後看著尉遲寶琪,慢慢平靜下來,然後說道:「是長孫大郎。他想求一點。」
尉遲寶琪拍了拍胸口:「嚇死我了。我以為河間郡王喝完那十斤了呢。他想要,沒問題。等大家回長安的時候,都帶點,我一會兒讓侍從給他們裝好。但每人只有兩斤,真沒了。」
「有就行,我過去跟他說。丑牛,我先去那邊了啊。」說著,李崇義朝程處默拱了拱手,便朝長孫沖走了過去。
程處默見李崇義離開了,才小聲說道:「我外公,也想要點虎鞭酒。」
「虎鞭酒是真沒了。要不先拿點虎骨酒?」
虎鞭酒尉遲寶琪是要做成品牌的,所以哪怕缺一味藥,尉遲寶琪都會等著,而不是選擇其他藥代替。但虎骨酒是拿出來社交的,這批虎骨酒,尉遲寶琪問了太醫署的專業人士後,便替換了不少便宜的藥材。
「行。但有了虎鞭酒,先給我留著呀。」
「知道了。」尉遲寶琪答應了程處默。
下午時分,眾人踩著晚霞,朝尉遲寶琪告別。尉遲寶琪送完眾人後,站在門外,看著西方的火燒雲,霞光照耀著大地,門外的樹木,都被染成了紅色。
這是田鳴匆匆走了過來,他一臉激動的說道:「郎君,事情辦成了。那球場現在是咱們的了。」
「好,明天一早去看看。」尉遲寶琪笑著點點頭。
在驪山尉遲府西北方向五里左右的地方,有一處馬球場,尉遲寶琪早對這地方眼熱了,但直到前些天,才找到馬球場的主人。這位官員,只是一個末流世家的小官,要不然也不會跑到這邊,且遠離皇莊的地方建馬球場。
但不得不說,這位是個會玩的。尉遲寶琪曾經在外面,坐在馬上,往裡面望去。這是一塊泥地球場,面積極大,尉遲寶琪目測,其長300米有餘,寬160米有餘,且球場東側,還留有20餘米的寬度。
找到主人後,尉遲寶琪馬上囑咐田鳴,多花點錢,也要將球場買回來。經過幾天的博弈,這個球場,終於屬於尉遲寶琪了。
第二天,一大早,尉遲寶琪練完武后。便急匆匆領著護衛進入了馬球場。尉遲寶琪下馬,軟底靴踩在馬球場內,抬眼望去,馬球場猶如磨平的大理石般平坦,俯視如鏡。且身旁的田鳴匯報,這個馬場,夯了五遍,地面非常堅硬。
唐朝,馬球也被稱呼為擊鞠、打毬或擊毬。我國從漢末開始,史書中關於它的記載,便逐漸增多,直至隋唐,遂成大觀。馬球場地,根據土質結構與鋪築方式的不同,分為:泥地球場、草地球場和山地球場三種。軍隊駐地的球場一般都比較大,宮廷的球場通常會小一些。
唐代馬球運動相當普及,唐代馬球運動經歷了從軍營到皇宮再到民間的發展過程,風靡全國。唐代的人對它擁有空前的熱情,從帝王到平民,從軍營到內宮,從武將到文人,甚至嬪妃宮女中都不乏馬球高手,並受到專門訓練。
依據唐朝傳統,進士及第要舉行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其中月燈閣球會,就是新科進士之間進行的馬球比賽。透過這一習俗,可以看出當時馬球不僅是好武之人的特長,在文人學士間也頗受歡迎。每年球會人山人海、萬人空巷、盛況空前。
馬球球棍,也稱鞠杖,通常由木頭製成,杖柄有時會使用藤條。球杖的下端呈偃月形,外覆牛皮,杖身上裝飾有各種顏色和花紋。
唐朝馬球比賽,是單球門方式。單球門就是在木板牆的下部開一個一尺見方的小洞,洞後附有網袋,以擊球進入網袋的次數決定勝負。由於球門非常小,擊球入洞需要極高的技術。擊球的入門難度猶如射箭時射中靶心。且球門,為了美觀,有人會在門柱上繪彩色圖畫,因此球門也被美稱為「畫門」。
很多唐朝的文人,成為武將,就是從打馬球開始的。馬球不但可以增強騎兵的體能,還能提升他們的騎馬技能和戰術執行。唐朝,為了占據跟遊牧民族的作戰主動權,大力發展騎兵,且馬鞍、馬鐙經過漢朝、三國等朝代的發展,到了唐朝,已經趨於成熟。這便大大加強了唐朝騎兵部隊的戰鬥力。
看看,丈夫、孩子都因公主而封爵了。但事情不能以偏概全,咱們再往下看:
新城公主李二陛下最小的女兒,而且和城陽公主一樣,是嫡女。貞觀十七年,許配魏徵長子魏叔玉,同年,婚事取消。貞觀二十三年,準備下嫁長孫詮,因李二陛下於五月去世,婚禮中斷。永徽三年,婚禮完成。顯慶四年,長孫詮被流放巂州,不久被殺,新城公主改嫁韋正矩。龍朔三年,病逝於長安縣通軌坊南園,時年三十歲,以皇后之禮陪葬於昭陵。無子。新城公主死的突然,韋正矩被審查時,給不出合理解釋,於是被遷怒成為替罪羊,被李治所殺,並流放其一族。這便是,「娶婦得公主,平地買官府」的由來,後來唐人對於尚公主是忌憚頗深。
「房謀杜斷」,房玄齡是幫李二陛下出主意的,但杜如晦,卻是幫李二陛下拿主意的。哪個重要?但貞觀一朝,房玄齡的官職卻始終壓著杜如晦。為什麼?原因有很多,但我覺得應該也有這麼一條,長孫無忌的嫡長子尚李二陛下嫡女長樂公主,但到了杜如晦這,卻是嫡次子尚李二陛下嫡女城陽公主。你杜如晦為什麼不是嫡長子尚嫡女公主?
杜如晦這樣做,導致之後房玄齡家尚公主,也是嫡次子房遺愛尚高陽公主。
「城南韋杜」,顯赫世家。杜如晦當然不會同意嫡長子尚公主,哪怕是嫡女公主。因為如果讓嫡長子尚公主,那麼以後他們二人的孩子,是家族嫡子,是要繼承家業的,到了那個時候,家裡到底是杜還是姓李,就不好說了。這也應該是新城公主無子的原因之一。
我國古代,君權和臣權,一直是處於博弈狀態。而唐朝,最重家族,所以李二陛下想通過讓大家族尚公主的做法,達到讓皇族慢慢控制這些家族的目的。但在「右膀右臂」的杜如晦這,卻吃了癟。自己剛有這想法,杜如晦的嫡長子便定親了。
尉遲寶琪就和杜如晦一樣,自己的立場和階層,絕不背叛。他的立場,應該說是尉遲家的立場是:擁護李二陛下、維護李二陛下。但尉遲家的階層,是世家。
那些尚了公主的駙馬都尉,從他們和公主定親那一刻起,便會被他們原有的階層排斥。舉個例子:長孫無忌最後炮製出「房遺愛謀反案」,被牽連的人,包括:李元景、李恪、房遺愛、高陽公主、薛萬徹、柴令武、巴陵公主等。這些人里,李元景是李淵第六子,李恪是李二陛下的兒子,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全部是駙馬都尉。因為他們都是皇室的人,長孫無忌才敢炮製冤案。
和這個例子結果相反,便是李二陛下晚年,覺得自己天不假年,想要殺了李績,但最後卻是貶謫李績出任疊州都督。李二陛下為什麼要殺李績?一句話「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能做什麼。」那個時候的李績,地位差不多已經能跟長孫無忌,並駕齊驅了。但李二陛下為什麼沒殺?這裡我覺得,一是,皇權正處在新老交替的時候,朝政不穩,軍隊絕對不能出事。二是,武將、世家集團絕對不會同意。
這也是現在的尉遲寶琪,能優哉游哉待在驪山的原因。李二陛下剛剛登基,便能穩住朝綱,他憑的就是自己的心腹,掌控著軍隊。如果他苛責尉遲寶琪,那救過他三回性命的尉遲敬德怎麼看?那些掌控軍隊的大將軍怎麼看?朝臣又會怎麼看?
侯君集謀反,史書記載的是:李世民覺得侯君集有安定國家的大功,不想治侯君集的死罪,但群臣進諫說侯君集的罪,天地難容。李二陛下非常難過,將侯君集處死。臨死前,侯君集請求赦免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好為自己守喪,李世民同意後,將其妻兒流放嶺南。史書上李二陛下英明偉岸,但我卻覺得,這件事,應該是武將集團為侯君集家人求情,才能保住性命,最後流放嶺南。
但如果尉遲寶琪尚公主,那就是另一種結果。畢竟「一個女婿半個兒」,老子殺兒子,這算家事。
李雪玲和尉遲寶琪定親,這是隴西李氏和尉遲氏的聯姻,尉遲寶琪也不會加駙馬都尉。而且李孝恭不是李元景、李恪這些因為是皇子才會被封王,他是因為功勞大,所以才得以封王。李孝恭死後,配享太廟,可見功勞是多麼巨大。
不直觀?那就直觀點,配享李二陛下廟亭的有:長孫無忌、房玄齡(後因其子房遺愛謀反,被取消)、杜如晦、高士廉、李靖、屈突通。僅僅只有六人。配享太廟,是古代朝廷給與大臣的最高禮遇。
之前,李雪玲和尉遲寶琪定親,人們都說,是李雪玲下嫁。但自從曲轅犁被尉遲寶琪改造成功後,這些聲音銷聲匿跡,就連韋家也將韋國清禁足了,為什麼?曲轅犁的出現,不但對朝廷,對民眾功勞大,它最大的受益人群,是世家、是大族、是尉遲寶琪所在的階層。所以曲轅犁出現後,世家大族想聯姻,才發現被李孝恭搶先了。曲轅犁出現前,尉遲寶琪的名字,是沒資格進入顯赫世家的法眼內的。
尉遲寶琪穿越過來,只獲得了這麼一個身份,但這個身份,尉遲寶琪給滿分。尉遲家立場鮮明,且階層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最重要是尉遲寶琪是庶子,他是沒有資格尚公主的,他要是想尚公主,就必須分家,自己成為家主後,他才會有資格尚公主。但尉遲寶琪腦子沒病,在他羽翼沒有豐滿前,他絕對不同意分家。
現在尉遲寶琪身處驪山,已經是事實上的分家了,只缺少一個名義。但就是這個名義,讓尉遲寶琪輕鬆了不少。沒有人慫恿尉遲寶琪分家嗎?當然有,太上皇李淵、長孫沖曾經都有或明或暗的暗示,但尉遲寶琪在來驪山後,在書房看書、想事的時間,也不是白白浪費的。
……
眾人看著坐在矮凳上的尉遲寶琪,眉頭緊鎖。李崇義不由問道:「怎麼,很難嗎?」
「哎。」尉遲寶琪長長嘆了一口氣,才一臉難色的說道:「藥材太難找了。天南地北都有,湊不齊呀。」
聽了這話,眾人也是長舒了一口氣。程處默搶先開口,「我以為什麼事呢。給我們這些藥材的資料,各家的商隊,天南地北的跑,怎麼也要給你湊齊了。不在大唐境內,那我們建功立業的機會,不就來了嗎?」
「行,那就麻煩眾兄弟了。」
接著便開始了飲宴、歌舞。這組歌姬,是有一次,尉遲寶琪陪李淵喝酒,尉遲寶琪醉眼朦朧的多看了幾眼,便被李淵大笑著送給了尉遲寶琪。
因為這事,李崇義連著來了驪山好幾天,最後確認,那天尉遲寶琪確實喝的有點多,且沒有單獨召見過那歌姬,才放過尉遲寶琪。
酒酣耳熱之際,李崇義和程處默雙雙找了過來。尉遲寶琪疑惑著左右分別看了一眼,「你們,都有事?」
「崇義,你先說。」
「寶琪,虎骨酒,還有沒?」
「不是?不是說了一天少用,一次最多三兩嗎?河間郡王這就喝完了?」尉遲寶琪著急的站了起來。河間郡王作為自己的准岳丈,千萬不能因自己的藥酒,補過了,出現什麼病症呀。
「沒有,沒有。一天三兩,阿娘看著呢。」李崇義趕緊說道,然後看著尉遲寶琪,慢慢平靜下來,然後說道:「是長孫大郎。他想求一點。」
尉遲寶琪拍了拍胸口:「嚇死我了。我以為河間郡王喝完那十斤了呢。他想要,沒問題。等大家回長安的時候,都帶點,我一會兒讓侍從給他們裝好。但每人只有兩斤,真沒了。」
「有就行,我過去跟他說。丑牛,我先去那邊了啊。」說著,李崇義朝程處默拱了拱手,便朝長孫沖走了過去。
程處默見李崇義離開了,才小聲說道:「我外公,也想要點虎鞭酒。」
「虎鞭酒是真沒了。要不先拿點虎骨酒?」
虎鞭酒尉遲寶琪是要做成品牌的,所以哪怕缺一味藥,尉遲寶琪都會等著,而不是選擇其他藥代替。但虎骨酒是拿出來社交的,這批虎骨酒,尉遲寶琪問了太醫署的專業人士後,便替換了不少便宜的藥材。
「行。但有了虎鞭酒,先給我留著呀。」
「知道了。」尉遲寶琪答應了程處默。
下午時分,眾人踩著晚霞,朝尉遲寶琪告別。尉遲寶琪送完眾人後,站在門外,看著西方的火燒雲,霞光照耀著大地,門外的樹木,都被染成了紅色。
這是田鳴匆匆走了過來,他一臉激動的說道:「郎君,事情辦成了。那球場現在是咱們的了。」
「好,明天一早去看看。」尉遲寶琪笑著點點頭。
在驪山尉遲府西北方向五里左右的地方,有一處馬球場,尉遲寶琪早對這地方眼熱了,但直到前些天,才找到馬球場的主人。這位官員,只是一個末流世家的小官,要不然也不會跑到這邊,且遠離皇莊的地方建馬球場。
但不得不說,這位是個會玩的。尉遲寶琪曾經在外面,坐在馬上,往裡面望去。這是一塊泥地球場,面積極大,尉遲寶琪目測,其長300米有餘,寬160米有餘,且球場東側,還留有20餘米的寬度。
找到主人後,尉遲寶琪馬上囑咐田鳴,多花點錢,也要將球場買回來。經過幾天的博弈,這個球場,終於屬於尉遲寶琪了。
第二天,一大早,尉遲寶琪練完武后。便急匆匆領著護衛進入了馬球場。尉遲寶琪下馬,軟底靴踩在馬球場內,抬眼望去,馬球場猶如磨平的大理石般平坦,俯視如鏡。且身旁的田鳴匯報,這個馬場,夯了五遍,地面非常堅硬。
唐朝,馬球也被稱呼為擊鞠、打毬或擊毬。我國從漢末開始,史書中關於它的記載,便逐漸增多,直至隋唐,遂成大觀。馬球場地,根據土質結構與鋪築方式的不同,分為:泥地球場、草地球場和山地球場三種。軍隊駐地的球場一般都比較大,宮廷的球場通常會小一些。
唐代馬球運動相當普及,唐代馬球運動經歷了從軍營到皇宮再到民間的發展過程,風靡全國。唐代的人對它擁有空前的熱情,從帝王到平民,從軍營到內宮,從武將到文人,甚至嬪妃宮女中都不乏馬球高手,並受到專門訓練。
依據唐朝傳統,進士及第要舉行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其中月燈閣球會,就是新科進士之間進行的馬球比賽。透過這一習俗,可以看出當時馬球不僅是好武之人的特長,在文人學士間也頗受歡迎。每年球會人山人海、萬人空巷、盛況空前。
馬球球棍,也稱鞠杖,通常由木頭製成,杖柄有時會使用藤條。球杖的下端呈偃月形,外覆牛皮,杖身上裝飾有各種顏色和花紋。
唐朝馬球比賽,是單球門方式。單球門就是在木板牆的下部開一個一尺見方的小洞,洞後附有網袋,以擊球進入網袋的次數決定勝負。由於球門非常小,擊球入洞需要極高的技術。擊球的入門難度猶如射箭時射中靶心。且球門,為了美觀,有人會在門柱上繪彩色圖畫,因此球門也被美稱為「畫門」。
很多唐朝的文人,成為武將,就是從打馬球開始的。馬球不但可以增強騎兵的體能,還能提升他們的騎馬技能和戰術執行。唐朝,為了占據跟遊牧民族的作戰主動權,大力發展騎兵,且馬鞍、馬鐙經過漢朝、三國等朝代的發展,到了唐朝,已經趨於成熟。這便大大加強了唐朝騎兵部隊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