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流主動洗腦效忠嘉靖,天子越發集權!
孔廟內,榜眼柳縉在看見大批錦衣衛闖進來,且殺了茅天承後,當場怔住了。
茅天承也當場怔住。
他是真沒想到,天子會如此強勢,直接奪他性命。
而朱厚熜的確有強勢的資本。
比如此時出現的這些錦衣衛,皆是他自己所選孤幼組成。
這些人江湖人情皆不認,只認皇命。
所以,緊接著,陸立也因為伸手攔住要去參考的士子而被殺,血濺在正含笑的孔子像面前。
幾個觀政進士也因為寫了文章被當場抓走,然後押到刑場上,被已經提前準備好的三法司官員當場宣布處斬。
榜眼柳縉也因此被抓走。
不過,柳縉則在被抓走時,不禁頗為崩潰地大喊道:「陛下為什麼會這麼想!我們不過是不想讓幸進之輩濫竽充數而已!」
柳縉此時覺得自己特別冤枉。
同樣被抓走的庶吉士沈弘文也覺得自己特別冤枉,還對抓自己的錦衣衛哭訴:
「諸位緹騎,你們就算沒讀過書,也應該知道,鄉試乃何等重要的掄才大典!」
「難道你們也覺得,我們維護掄才大典有錯嗎?」
「這跟否定陛下文治功績有什麼關係,跟阻止天下人向陛下效忠又有什麼關係?!」
「而陛下卻要為此殺自己千挑萬選出來的門生,你們覺得這對嗎,這合乎天理人情嗎?!」
剛巧策馬過來的趙昂見此則大聲喊道:
「不要理會這些不忠不義者滿口胡扯!」
「我們是陛下養大的,世受皇恩,要相信陛下,相信陛下的確是聖主,在陛下的統御下,文治大盛於前朝,科舉擴招也是在所難免!」
「何況,我們在興明書院也讀過書,都知道諸先帝也有過擴招之舉,更看過統計數字,知道眼下天下士人數額已遠超前朝,讀書人占天下人的比例也大為增加,所以擴招是大勢所趨!」
「不說別的,就說我們興明書院,這七年來,也有大量新增同窗等著為朝廷效忠!」
「所以,我們不能聽他們的鬼話,要相信陛下,不但要相信陛下,還要感恩,因為如果陛下不擴招,我們許多從文的同窗兄弟也會更加難為朝廷效忠!」
「趙百戶說的是,我們也不是傻子,哪能不明白誰是別有用心,誰是真正為我們好?」
這時,押著沈弘文的一錦衣衛回了一句,就對沈弘文喝罵道:
「你娘的少誤導我們,論天理人情,陛下這樣做都是被你們逼的,陛下也是不得已!」
「陛下若不是為了天下有志之士,也不至於這樣做!聖旨說的很明白,我們也理解的很明白!」
沈弘文聽後咬緊了牙沒再說話。
柳縉也沒再說話。
他們實在無話可說。
而接著。
柳縉、沈弘文等皆被梟首於市。
而柳縉、沈弘文等觀政進士被斬首,茅天承、陸立等士子被殺,也的確有效粉碎了反對科舉擴招者企圖用罷考的方式阻止順天府鄉試擴招的行為。
只是,柳縉、沈弘文等被殺,還是在朝野引起了極大震動。
畢竟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官宦奢豪子弟呀!
所以,不少官員震動之餘,也很傷心。
連升為翰林掌院學士的夏言也因此不得不來找到楊一清,梗咽著問:
「元輔,內閣諸公為何就讓陛下降了此等敕諭啊?!」
「如今翰林院是哭聲一片,怨氣沸騰啊!」
「畢竟如此不告而殺,的確太過強勢霸道,毫無禮士之舉,也不合仁道啊!」
夏言說著就揩試起眼角來。
「公謹,在這個天子獨治的時代,你跟我講仁道,我就覺得好笑!」
「以我多年燮理軍政的經驗來看,一個手無寸鐵的人,是沒有資格要求握刀的人仁善的,也沒資格同握刀的人一樣專橫!」
「比如這次,他們要罷考,不肯配合陛下,不准別的士子參加鄉試,也未嘗不是專橫之態,只是這不是他們家裡,也不是他們的書院,他們的家勢才學就會在赫赫皇權面前不堪一擊。」
楊一清目光深邃地稱著夏言的字。
夏言聽後,心裡不好承認楊一清說的不對,只是覺得楊一清說的太真實,真實得血淋淋,讓他不想承認。
但夏言囁嚅半晌後,還是開了口說:「元輔,天子本不能獨治的;恕下僚冒昧,公在這裡面頗有助力。」
楊一清並沒有因此生氣,只是淡淡一笑:
「你沒有說錯!我在這裡面頗有助力,但我能怎麼辦,總不能真不守聖人之教,連個忠字也不講了吧?」
「再說,我對抗天子,乃至不惜賠上自己全家的性命,就能改變天下如今的局勢嗎?」
夏言抿了抿嘴,沒再繼續這個話題。
他知道,埋怨楊一清也沒用。
所以,他只在這時問道:「可陛下為何這樣做,天下之政莫出於孝,養不教,父之過;臣不忠,君之責;這樣果狠,難免也會讓人輕視天子本身啊!」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自然也無不是君父』才是適合眼下的聖人之教!」
「而不是養不教,可以責父母;臣不忠,可以責君王。」
「聖人教義得與時俱進,非一成不變。」
楊一清對此表達了反駁。
夏言一怔。
「這次發生這樣的激烈之事,本因還是天下縉紳豪奢大戶,不甘失去權力,逼得陛下不得不這樣做。」
「但我們要想陛下不與百姓治天下,就只能接受陛下獨治天下,也就不能同情他們!」
楊一清則在這時繼續說起自己的看法來。
夏言更加不解:「元輔為何這樣說,難道不想士人與陛下治天下嗎?」
楊一清看向夏言:「你還沒明白嗎,君王與士大夫治天下,早在兩宋亡後,就不可能再出現了!豪奢大戶壟斷治民之權,自元以後也不可能再有了!」
「因為我大明得國太正!」
這個書最近更新在##!!更新!
「既非孤兒寡母之得江山,也非外夷入主,是因民不能活而起義,不是靠士大夫得的江山,也不是靠外夷得的江山,而是靠萬千庶民恢復了中華!」
「這樣一來,天子不需要士大夫正名,更不需要考慮外夷感受,所以,我們要想天子不獨治,只有發動百姓,聯合百姓來制衡天子。」
「所以,自國朝定鼎以來,士能爭贏天子的時候,多是為民而爭!」
「只有為民而爭,才能使天子處於不安之地,可今日之士人,是為民而爭嗎?」
楊一清說到這裡就問著夏言:「而你夏公謹也願為民而爭嗎?」
夏公謹站起身來:「有何不敢?清莊田,我便上疏於御前!」
「沒錯,你是為民爭過,所以,陛下採納了你的清莊田之策。」
「但你還願意繼續為民而爭,而達到使天子不能獨治的地步嗎?」
「比如讓百姓可以問政,要求親民父母官解釋為何不收某些豪強的稅賦?」
「比如讓子女被父母打死,父母也要償命?」
「而我大明朝按祖制是不准蓄奴,所以奴僕名義上皆是家生養子養女,所以同理,是不是奴僕被主家打死,主家也要償命?」
「進而推之,父母官無故打死子民,父母官是不是應該償命?」
「另外,百姓若遇不公,是不是也可以哭廟去官府大鬧示威,而不能懲辦其首倡者?」
楊一清問後,夏言沉默了。
半晌後,夏言才道:「看樣子,的確只能承認天下無不是的君父!」
「沒錯!誰敢質疑天子無聖君之資,我第一個不同意!」
楊一清突然神色嚴峻地看向夏言說道。
夏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那這些人確實該死!下僚不該同情他們!」
楊一清頷首,又笑了起來。
「沒錯,公謹啊,我們都是軍籍出身,不用非得去同情那些士大夫,他們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只要外面還有可富國強兵的資財,我們這些軍籍人家的日子就會越來越好!」
「所以,我們也不要再把自己看成是士大夫,而是比他們更尊貴的勛貴,更不用再管他們的死活。」
「需要管他們死活的是陛下,因為陛下需要他們來制衡我們。」
「比如,我們眼下真正需要防備的其實是張永嘉、桂安仁這些人,他們是真的打算借用天子獨治,可以壓制百僚縉紳時,而要變法富民的人!」
「他們就是一群為了百姓而不惜壞天子獨治根基的卑鄙之徒!」
楊一清這麼說後,夏言就起身朝楊一清作揖一拜:「謹受教!公說的對,天子獨治不可怕,可怕的是真有人要壞天子獨治的根基!」
夏言也就因此在離開楊一清這裡後,不再有一開始的傷心憋屈之感。
當翰林侍講學士費懋中知道夏言因為哭廟進士與士子被殺去見楊一清問帝意的事。
所以,當夏言回翰林院後,費懋中就來問夏言:「元輔怎麼說?」
「元輔讓我們體諒陛下,理解陛下,更要會領會陛下這樣做的睿哲之處。」
夏言回道。
費懋中愣了愣:「可這次畢竟是不告而殺了十幾個進士士子啊!」
「十幾個而已,陛下心裡裝的是九州萬方,有時候嚴了些,也是為大局不得已!」
夏言笑著說道。
費懋中聽後道:「下僚不明白公的意思。」
「不明白也得想明白!否則,連人也別做了!」
夏言突然厲聲訓飭起費懋中來。(本章完)
茅天承也當場怔住。
他是真沒想到,天子會如此強勢,直接奪他性命。
而朱厚熜的確有強勢的資本。
比如此時出現的這些錦衣衛,皆是他自己所選孤幼組成。
這些人江湖人情皆不認,只認皇命。
所以,緊接著,陸立也因為伸手攔住要去參考的士子而被殺,血濺在正含笑的孔子像面前。
幾個觀政進士也因為寫了文章被當場抓走,然後押到刑場上,被已經提前準備好的三法司官員當場宣布處斬。
榜眼柳縉也因此被抓走。
不過,柳縉則在被抓走時,不禁頗為崩潰地大喊道:「陛下為什麼會這麼想!我們不過是不想讓幸進之輩濫竽充數而已!」
柳縉此時覺得自己特別冤枉。
同樣被抓走的庶吉士沈弘文也覺得自己特別冤枉,還對抓自己的錦衣衛哭訴:
「諸位緹騎,你們就算沒讀過書,也應該知道,鄉試乃何等重要的掄才大典!」
「難道你們也覺得,我們維護掄才大典有錯嗎?」
「這跟否定陛下文治功績有什麼關係,跟阻止天下人向陛下效忠又有什麼關係?!」
「而陛下卻要為此殺自己千挑萬選出來的門生,你們覺得這對嗎,這合乎天理人情嗎?!」
剛巧策馬過來的趙昂見此則大聲喊道:
「不要理會這些不忠不義者滿口胡扯!」
「我們是陛下養大的,世受皇恩,要相信陛下,相信陛下的確是聖主,在陛下的統御下,文治大盛於前朝,科舉擴招也是在所難免!」
「何況,我們在興明書院也讀過書,都知道諸先帝也有過擴招之舉,更看過統計數字,知道眼下天下士人數額已遠超前朝,讀書人占天下人的比例也大為增加,所以擴招是大勢所趨!」
「不說別的,就說我們興明書院,這七年來,也有大量新增同窗等著為朝廷效忠!」
「所以,我們不能聽他們的鬼話,要相信陛下,不但要相信陛下,還要感恩,因為如果陛下不擴招,我們許多從文的同窗兄弟也會更加難為朝廷效忠!」
「趙百戶說的是,我們也不是傻子,哪能不明白誰是別有用心,誰是真正為我們好?」
這時,押著沈弘文的一錦衣衛回了一句,就對沈弘文喝罵道:
「你娘的少誤導我們,論天理人情,陛下這樣做都是被你們逼的,陛下也是不得已!」
「陛下若不是為了天下有志之士,也不至於這樣做!聖旨說的很明白,我們也理解的很明白!」
沈弘文聽後咬緊了牙沒再說話。
柳縉也沒再說話。
他們實在無話可說。
而接著。
柳縉、沈弘文等皆被梟首於市。
而柳縉、沈弘文等觀政進士被斬首,茅天承、陸立等士子被殺,也的確有效粉碎了反對科舉擴招者企圖用罷考的方式阻止順天府鄉試擴招的行為。
只是,柳縉、沈弘文等被殺,還是在朝野引起了極大震動。
畢竟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官宦奢豪子弟呀!
所以,不少官員震動之餘,也很傷心。
連升為翰林掌院學士的夏言也因此不得不來找到楊一清,梗咽著問:
「元輔,內閣諸公為何就讓陛下降了此等敕諭啊?!」
「如今翰林院是哭聲一片,怨氣沸騰啊!」
「畢竟如此不告而殺,的確太過強勢霸道,毫無禮士之舉,也不合仁道啊!」
夏言說著就揩試起眼角來。
「公謹,在這個天子獨治的時代,你跟我講仁道,我就覺得好笑!」
「以我多年燮理軍政的經驗來看,一個手無寸鐵的人,是沒有資格要求握刀的人仁善的,也沒資格同握刀的人一樣專橫!」
「比如這次,他們要罷考,不肯配合陛下,不准別的士子參加鄉試,也未嘗不是專橫之態,只是這不是他們家裡,也不是他們的書院,他們的家勢才學就會在赫赫皇權面前不堪一擊。」
楊一清目光深邃地稱著夏言的字。
夏言聽後,心裡不好承認楊一清說的不對,只是覺得楊一清說的太真實,真實得血淋淋,讓他不想承認。
但夏言囁嚅半晌後,還是開了口說:「元輔,天子本不能獨治的;恕下僚冒昧,公在這裡面頗有助力。」
楊一清並沒有因此生氣,只是淡淡一笑:
「你沒有說錯!我在這裡面頗有助力,但我能怎麼辦,總不能真不守聖人之教,連個忠字也不講了吧?」
「再說,我對抗天子,乃至不惜賠上自己全家的性命,就能改變天下如今的局勢嗎?」
夏言抿了抿嘴,沒再繼續這個話題。
他知道,埋怨楊一清也沒用。
所以,他只在這時問道:「可陛下為何這樣做,天下之政莫出於孝,養不教,父之過;臣不忠,君之責;這樣果狠,難免也會讓人輕視天子本身啊!」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自然也無不是君父』才是適合眼下的聖人之教!」
「而不是養不教,可以責父母;臣不忠,可以責君王。」
「聖人教義得與時俱進,非一成不變。」
楊一清對此表達了反駁。
夏言一怔。
「這次發生這樣的激烈之事,本因還是天下縉紳豪奢大戶,不甘失去權力,逼得陛下不得不這樣做。」
「但我們要想陛下不與百姓治天下,就只能接受陛下獨治天下,也就不能同情他們!」
楊一清則在這時繼續說起自己的看法來。
夏言更加不解:「元輔為何這樣說,難道不想士人與陛下治天下嗎?」
楊一清看向夏言:「你還沒明白嗎,君王與士大夫治天下,早在兩宋亡後,就不可能再出現了!豪奢大戶壟斷治民之權,自元以後也不可能再有了!」
「因為我大明得國太正!」
這個書最近更新在##!!更新!
「既非孤兒寡母之得江山,也非外夷入主,是因民不能活而起義,不是靠士大夫得的江山,也不是靠外夷得的江山,而是靠萬千庶民恢復了中華!」
「這樣一來,天子不需要士大夫正名,更不需要考慮外夷感受,所以,我們要想天子不獨治,只有發動百姓,聯合百姓來制衡天子。」
「所以,自國朝定鼎以來,士能爭贏天子的時候,多是為民而爭!」
「只有為民而爭,才能使天子處於不安之地,可今日之士人,是為民而爭嗎?」
楊一清說到這裡就問著夏言:「而你夏公謹也願為民而爭嗎?」
夏公謹站起身來:「有何不敢?清莊田,我便上疏於御前!」
「沒錯,你是為民爭過,所以,陛下採納了你的清莊田之策。」
「但你還願意繼續為民而爭,而達到使天子不能獨治的地步嗎?」
「比如讓百姓可以問政,要求親民父母官解釋為何不收某些豪強的稅賦?」
「比如讓子女被父母打死,父母也要償命?」
「而我大明朝按祖制是不准蓄奴,所以奴僕名義上皆是家生養子養女,所以同理,是不是奴僕被主家打死,主家也要償命?」
「進而推之,父母官無故打死子民,父母官是不是應該償命?」
「另外,百姓若遇不公,是不是也可以哭廟去官府大鬧示威,而不能懲辦其首倡者?」
楊一清問後,夏言沉默了。
半晌後,夏言才道:「看樣子,的確只能承認天下無不是的君父!」
「沒錯!誰敢質疑天子無聖君之資,我第一個不同意!」
楊一清突然神色嚴峻地看向夏言說道。
夏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那這些人確實該死!下僚不該同情他們!」
楊一清頷首,又笑了起來。
「沒錯,公謹啊,我們都是軍籍出身,不用非得去同情那些士大夫,他們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只要外面還有可富國強兵的資財,我們這些軍籍人家的日子就會越來越好!」
「所以,我們也不要再把自己看成是士大夫,而是比他們更尊貴的勛貴,更不用再管他們的死活。」
「需要管他們死活的是陛下,因為陛下需要他們來制衡我們。」
「比如,我們眼下真正需要防備的其實是張永嘉、桂安仁這些人,他們是真的打算借用天子獨治,可以壓制百僚縉紳時,而要變法富民的人!」
「他們就是一群為了百姓而不惜壞天子獨治根基的卑鄙之徒!」
楊一清這麼說後,夏言就起身朝楊一清作揖一拜:「謹受教!公說的對,天子獨治不可怕,可怕的是真有人要壞天子獨治的根基!」
夏言也就因此在離開楊一清這裡後,不再有一開始的傷心憋屈之感。
當翰林侍講學士費懋中知道夏言因為哭廟進士與士子被殺去見楊一清問帝意的事。
所以,當夏言回翰林院後,費懋中就來問夏言:「元輔怎麼說?」
「元輔讓我們體諒陛下,理解陛下,更要會領會陛下這樣做的睿哲之處。」
夏言回道。
費懋中愣了愣:「可這次畢竟是不告而殺了十幾個進士士子啊!」
「十幾個而已,陛下心裡裝的是九州萬方,有時候嚴了些,也是為大局不得已!」
夏言笑著說道。
費懋中聽後道:「下僚不明白公的意思。」
「不明白也得想明白!否則,連人也別做了!」
夏言突然厲聲訓飭起費懋中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