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已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學結束前期瑩瑩參與了一次體驗課,到城郊的小學給三年級的學生上了一節英語課。她小學時即有英語的良好基礎,這一點超過了語文的敏感。初高中的英語於她得心應手,高考成績中英語是最好的。英語與中醫本不太關聯,但並不妨礙她學有餘力的愛好。她在中醫、英語、鋼琴、遊玩中不停地周旋,度過四年的充實時光。她的第二次愛情從閨蜜開始,同宿舍的張穎進入大學便有了家鄉的男友,那是她高中的同學,現在就讀一警察學校。張穎男友周末不時會到校來與之相會,大多相約外出,少不了叫上瑩瑩。瑩瑩不在乎夾在他們中間,不管去品嘗新奇的美食,還是附近的景區,她都急於與人分享。張穎性格乖巧沉靜,瑩瑩健談愛笑,三個人在一起更加有趣!張穎和瑩瑩來自同一個市區,男友季林也是本市學校的。三人在一起有了更多家鄉話題,季林似乎和瑩瑩說的話更多些,張穎樂於傾聽。外出的時間多了幾次,瑩瑩有時便會把自己的畢業想法告訴季林,沒想到他倆的傾向很相似。季林也想回家鄉昭通,瑩瑩想去小學當一名英語老師。大學四年,他們居然有些厭倦了他鄉,雖說保山許多有名的地方他們還未涉足,但家鄉的情節還是會忍不住跳出來。張穎一直打算積極讀研,她有信心把自己的專業不斷去拓展延伸。她在大四時參與了考研,並被另一所名校研究生班錄取。她的心思必須在研究生的準備與攻克中,對於季林的依戀慢慢淡去,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她一次對季林說:「要不我們先不交往,你等我兩年。」季林點頭思索,沒有反對。

  瑩瑩很快參加教師資格證的考試,把最難的普通話測試通過。畢業的半年後參加了一個叫宜良的縣城教師招聘考試,進入面試,並取得筆試、面試成績第四的綜合成績。宜良招聘四名小學英語老師,瑩瑩順利來到盼河鄉鎮報導。這裡離家鄉一百多公里,周末可以回家。羅家村小學是盼河鎮的一所小學,盼河有六七所這樣的小學。瑩瑩對比自己入學時的小學,這學校顯得破舊些,不過她是一名老師,學校在她眼裡,有了不一樣的定位。她將走上講台,想小學時的老師那樣,帶領孩子們領略全新的風景。在羅家村小學的第一次會議上,她與一同到校的另外兩個老師一起參與了學校教師會議。會議內容是:介紹三名新教師並安排工作,開學工作布置。瑩瑩沒能如願給孩子們上英語課,這裡需要的事是語文、數學老師,英語老師咱不能滿足。在短暫徵求意見後,瑩瑩選擇了上語文,並擔任班主任老師。

  羅家村小學和附近的其它學校一樣,一至六年級各一個班,沒有平行班。瑩瑩擔任四年級語文老師及班主任,一切從頭開始。她及時請教其他老師如何選出班幹部,管理班級,打掃衛生,教學語文……她的工作占幾乎占據了全部的生活。鄉鎮的老師都是住校的,除了三四個本地老師外,都住校。瑩瑩每天早起在學校小小的操場慢跑五六圈,然後洗漱準備進入教室。學生們陸續入校時,她已經自己煮碗米線或麵條吃完早點。課是兩個老師上一個班的,通常是她早上語文,塔板教師來上下午。早上從八點開始,直到帶學生吃完午餐結束,將近十二點半。學生到校有稍微遠些的都在校就餐,營養餐是國家免費提供的。瑩瑩每天給學生上課,批改作業,解決學生間出現的各種大小矛盾,直到學生放學離去,她才開始了第二天的備課準備。從陌生到熟悉,她在每天的上課、批改作業、完成學校安排的所有事務。她的閱讀就是學生的教材,她的娛樂就是偶爾在筆記本電腦上看一部電影,她的知識擴展就是偶爾翻閱一本純英文的小說。季林畢業後在一鄉鎮派出所工作,離瑩瑩也就一小時車程。他們之前一直在QQ里互訴衷腸,彼此見面極少卻了解甚多。季林來到瑩瑩學校看她,是在她開學後的兩個月的一個中午,他和學生們一起吃了一頓營養餐。下午瑩瑩沒課,由數學老師給孩子們上課,他們走進學校附近的山林里,走了很久,都在探討著兩人的以後將如何結合。首先調動是一大難題,好在他們都在宜良縣內。季林說:「剛工作還沒一點成績,要調動很難。」瑩瑩便說:「總有辦法吧,我相信你。」季林堅定道:「我努力工作,明年去找人調動,然後我們就可以在一起了。」瑩瑩表示認同,她一個人在她鄉上課,雖說離家不太遠,但周末都極少回家。一到周末,感覺空蕩蕩的。校園,周邊都太靜。靜得能看穿每一座山,每一棵樹,每一段通往外界的路。女大當嫁,她不想再如在校時談情說愛使性子。如果在這裡教書是長期的事,那麼安居也許更能樂業。她答應季林將工作調動到這裡,然後結婚。

  瑩瑩在工作一年後和季林舉辦了婚禮,這時季林已經是盼河派出所的一名警員,他們如願以償。瑩瑩也從羅家村小學調入了盼河中心學校。瑩瑩如今每天完成教學任務後便可以回到屬於自己的家,這家就在派出所的樓上。是派出所的民警宿舍,空間不大倒也乾淨整潔。住這的民警除了他們,就只有另一家還未成家的年輕男民警。季林有時是下鄉出警,有時去縣裡市里辦事,總之沒規律大多來回奔赴。瑩瑩每天按時去學校,準點回家。學校里派出所五分鐘路程,就隔著一條公路。飯是不用做的,中午得帶學生一起吃飯,晚飯也可以在學校吃。於是,瑩瑩回家後可以看看自己喜歡的小說、追追劇,倒也愜意。

  孩子的出生打破了一向悠閒的生活。瑩瑩的產假半年即到,孩子才半歲多必須要有人來帶孩子。季林把母親請來幫著帶孩子,瑩瑩上完課後回來喂喂孩子,有時季林母親直接將孩子抱去學校讓瑩瑩餵奶。婆媳關係的相處總是有些考驗,畢竟不是親女兒和媽媽。生活習慣和性格的磨合是需要時間的,而生活不是等到磨合融洽後才開始,一切都是接觸即開始。瑩瑩歷來講究衛生到幾乎潔癖,而季林母親做事大手大腳,看不慣極度的講究。為孩子的穿衣和消毒衛生,不知明里暗裡爭執過無數次。對於母親和瑩瑩的隱藏矛盾,一開始季林未曾察覺,他如今一半多的時候不歸家,都是在處理所里事務,村里事件,外出出警。幾個月後瑩瑩在她耳畔嘀咕母親帶孩子不仔細,給孩子吃的東西不講究營養。此時他才知道婆媳關係是這麼微妙而複雜。孩子剛滿一歲瑩瑩時,瑩瑩覺察應該將更多精力放在學校放在學生身上。學校每年的評優她有些期盼,孩子的成績是教師考核的最重要指標。只有每年能進入全鄉七八個平行班前三名,才有希望獲得優秀得到表揚。進而晉升職稱,加工資。雖說,季林的工資在這裡算是高收入,他們有專門的警員津貼。瑩瑩好勝,從未想過誰養著自己,她要財富自由,要用自己的工資。其實,他倆剛在ZT市里買的房子,每月的房貸都是季林在還。瑩瑩將心思與精力投入工作後,一學期便有了起色。她任教的班級語文全鄉第二名,一年後成績是第一名。校長看好他,瑩瑩工作能力強、善於表達、思想活躍;大家都知曉季林如今是派出所副所長。於是,學校外出學習她常能被派出,一個名額參與課賽教導主任直接讓她準備。這人如果能力相差不大,那麼把誰擺在顯眼重要的位置,誰就是更卓越的。卓越與機遇息息相關。

  瑩瑩在大寶兩歲多些,又懷上了二寶。季林母親一直在此幫忙,卻讓瑩瑩有時不想回家。於是,她在學校找了一間宿舍。本來兩處相隔幾十步之遙,沒必要弄兩個住處。但,瑩瑩如今想有個自己的空間。一個只屬於自己的棲息地。讓孩子、不太歸家的丈夫、婆婆,暫時離開自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