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悽慘的葬禮
作者:張凱慶
大門外響起康烈爾的聲音:「額爾圖,你怎麼也來了。」
「奉皇上旨意,來見十二爺。」隨後,額爾圖帶著兩名侍衛走進大門。
永璂站起身來,驚恐萬分的望著額爾圖。
額爾圖和兩名侍衛先向皇后的棺槨叩頭、上香,然後起身對永璂拱手道:「微臣奉皇上旨意向十二爺問話。」
永璂急忙跪倒在地:「兒臣洗耳恭聽皇阿瑪教誨。」
額爾圖說:「皇上問,那拉氏身邊的丫鬟可曾交給永璂一個錦匣?」
永璂心裡一陣狂跳,他強作鎮靜,答道:「回皇阿瑪話,皇額娘的丫鬟烏薩伊剛才確實交給兒臣一個錦匣。」
「錦匣里是何物品?」
永璂已拿定主意,即使犯下欺君之罪,也決不能將實情稟告。於是坦然回道:「回皇阿瑪,是皇額娘生前用過的首飾和兒臣小時候喜歡的玩物,還有皇阿瑪為兒臣寫的一首詩。」
「皇上問話畢。」額爾圖說:「錦匣現在何處?」
永璂起身,指指正屋:「就在屋裡桌上。」
「十二爺請恕微臣無禮,皇上旨意要微臣將錦匣收回。」
「好,你去拿吧。」
額爾圖走進屋裡,一會兒提著藍布包出來,遞給身邊的侍衛。額爾圖向永璂拱手道:「十二爺節哀,微臣告退。」
永璂微微點頭:「好,你去吧。」
額爾圖和兩個侍衛走出院子。永璂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他以為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僥倖躲過了一劫。可他萬萬沒有料到,皇額娘的愚蠢做法和自己的魯莽舉動,竟給自己埋下了一個致命的禍根。
濃密的陰雲擠壓著天空,掩去了剛剛塗抹上的一片紅霞,沉沉的仿佛要墜下來,壓抑得整個大地都喘不過氣來。淡漠的風凌厲地地穿梭著,將群山密林的驚呼拋在身後,柔弱的花花草草早已戰慄地折服於地。
一隊幾十人的送葬的隊伍走在山路上,隊伍前四個人舉著喪幡,之後是十幾個身穿喪服的人無聲的撒著紙錢,中間一輛馬車上安放著一具棺槨,後面跟著幾十個披麻戴孝的人。奇怪的是,送葬的隊伍靜悄悄的,沒有紙紮「燒活」,也沒有鼓樂吹奏,只是隊伍中偶爾傳來幾聲低聲的抽泣。如果不是隊前的喪幡和人們身上的喪服,很難想像這是一支出殯的隊伍。直到看見了棺槨後面的十二皇子永璂,人們才知道,這是大清皇后烏喇那拉氏的送葬隊伍。
按大清典制,皇后出靈那天,皇室官府傾巢而出,走在最前面的是64位引幡人,高舉萬民旗傘;接著是有1628人之多的皇帝鹵薄儀仗隊,舉著各種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樣的紙紮或綢緞製作的「燒活」,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128人,分三班輪流抬送。在棺木後面是全副武裝的八旗兵勇,然後是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和宗室覺羅的隊伍,車轎連綿不斷。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身著法衣,手執法器,不斷地吹奏、誦經。整個送葬隊伍浩浩蕩蕩,延綿十幾里。從京城到陵地,沿途幾百里,每段距離還要搭設玉階金瓦,朱碧交映的蘆殿,供停靈和送葬隊伍休息。
可是,那拉皇后的送葬隊伍中只有宗人府的十幾位官員,其餘人全部是太監宮女,這個清冷悽慘的樣子,連民間普通葬禮的規模都不如,堂堂大清國母,落得如此悽慘的下場,怎不讓人哀傷悲痛?
送葬隊伍進入乾隆裕陵的妃園寢內,永璂問宗人府府丞:「我皇額娘棺槨安放在哪裡?」
府丞指著一個地宮,沉痛地說:「葬在純惠皇貴妃蘇佳氏的地宮裡。」
「什麼?」永璂悲涼萬分:「按清制,凡葬在妃園寢內的,無論地位有多低,都各自為券,皇額娘為何要借用純惠皇貴妃的地宮?」
「下官不知原委,只是奉旨辦差。」
「天哪!」永璂哭喊道:「皇額娘,您曾經貴為大清國母,死後連個單獨的墓地也沒有,竟要借宿蘇佳氏墓穴,真是死無葬身之地啊!」
送葬的人個個垂首無語,一片寂靜。永璂的族兄圖誠走到他身邊,低聲安慰他:「十二爺千萬看開些,別再多語了,小心禍從口出啊。」
永璂看了看周圍的人,痛苦萬分的垂下頭去。
那拉氏的棺槨被安放在純惠皇貴妃蘇佳氏的地宮,位於蘇佳氏的一側,堂堂的大清皇后反倒成了皇貴妃的下屬。靈前既無神牌,也無祭品,唯有幾縷香菸繚繞。
永璂跪倒在皇額娘的棺槨前,聲聲哀嚎撕心裂肺——
天邊的血色殘陽不願帶走它剩下的幾抹餘暉,褪殘的紫霞淡淡地繞掛在西邊的山峰上,半空中傳來幾聲歸雁悲涼的叫聲,遼闊的天際仿佛只剩了它們掠過的身影。
失魂落魄的永璂騎在一匹馬上,腦海中不斷閃出皇額娘葬禮的情景:皇阿瑪,您為何這般狠心?皇額娘死了以後您都不放過她,竟連一塊安身之地都不給她,天底下還有比這更悽慘的事情嗎?看看那些生前沒什麼名分的妃嬪,死後卻個個風光無限,她們哪個不是有自己單獨的巢穴,盡享一份安寧。每逢祭日,靈前香菸繚繞,祭者無數,祭品如山,殊榮無限,靈魂可以欣慰的升入天堂了。而我那可憐的皇額娘,生前被剝奪一切尊貴的名分,在冷宮中苦苦煎熬,死後連個葬身之地也沒有,竟要藉助她人的棲息之地來安身,皇額娘的靈魂何以升天?何以安寧?上蒼啊,即使皇額娘犯下彌天大罪,這樣的懲罰也太過殘忍、太過無情了吧?
永璂的心已經是千瘡百孔,若不是心中還有一個願望支撐著他,他真想一頭撞死在皇額娘的靈前,追隨皇額娘而去,永遠的跳出這恥辱和悲哀的深淵。
大門外響起康烈爾的聲音:「額爾圖,你怎麼也來了。」
「奉皇上旨意,來見十二爺。」隨後,額爾圖帶著兩名侍衛走進大門。
永璂站起身來,驚恐萬分的望著額爾圖。
額爾圖和兩名侍衛先向皇后的棺槨叩頭、上香,然後起身對永璂拱手道:「微臣奉皇上旨意向十二爺問話。」
永璂急忙跪倒在地:「兒臣洗耳恭聽皇阿瑪教誨。」
額爾圖說:「皇上問,那拉氏身邊的丫鬟可曾交給永璂一個錦匣?」
永璂心裡一陣狂跳,他強作鎮靜,答道:「回皇阿瑪話,皇額娘的丫鬟烏薩伊剛才確實交給兒臣一個錦匣。」
「錦匣里是何物品?」
永璂已拿定主意,即使犯下欺君之罪,也決不能將實情稟告。於是坦然回道:「回皇阿瑪,是皇額娘生前用過的首飾和兒臣小時候喜歡的玩物,還有皇阿瑪為兒臣寫的一首詩。」
「皇上問話畢。」額爾圖說:「錦匣現在何處?」
永璂起身,指指正屋:「就在屋裡桌上。」
「十二爺請恕微臣無禮,皇上旨意要微臣將錦匣收回。」
「好,你去拿吧。」
額爾圖走進屋裡,一會兒提著藍布包出來,遞給身邊的侍衛。額爾圖向永璂拱手道:「十二爺節哀,微臣告退。」
永璂微微點頭:「好,你去吧。」
額爾圖和兩個侍衛走出院子。永璂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他以為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僥倖躲過了一劫。可他萬萬沒有料到,皇額娘的愚蠢做法和自己的魯莽舉動,竟給自己埋下了一個致命的禍根。
濃密的陰雲擠壓著天空,掩去了剛剛塗抹上的一片紅霞,沉沉的仿佛要墜下來,壓抑得整個大地都喘不過氣來。淡漠的風凌厲地地穿梭著,將群山密林的驚呼拋在身後,柔弱的花花草草早已戰慄地折服於地。
一隊幾十人的送葬的隊伍走在山路上,隊伍前四個人舉著喪幡,之後是十幾個身穿喪服的人無聲的撒著紙錢,中間一輛馬車上安放著一具棺槨,後面跟著幾十個披麻戴孝的人。奇怪的是,送葬的隊伍靜悄悄的,沒有紙紮「燒活」,也沒有鼓樂吹奏,只是隊伍中偶爾傳來幾聲低聲的抽泣。如果不是隊前的喪幡和人們身上的喪服,很難想像這是一支出殯的隊伍。直到看見了棺槨後面的十二皇子永璂,人們才知道,這是大清皇后烏喇那拉氏的送葬隊伍。
按大清典制,皇后出靈那天,皇室官府傾巢而出,走在最前面的是64位引幡人,高舉萬民旗傘;接著是有1628人之多的皇帝鹵薄儀仗隊,舉著各種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樣的紙紮或綢緞製作的「燒活」,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128人,分三班輪流抬送。在棺木後面是全副武裝的八旗兵勇,然後是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和宗室覺羅的隊伍,車轎連綿不斷。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身著法衣,手執法器,不斷地吹奏、誦經。整個送葬隊伍浩浩蕩蕩,延綿十幾里。從京城到陵地,沿途幾百里,每段距離還要搭設玉階金瓦,朱碧交映的蘆殿,供停靈和送葬隊伍休息。
可是,那拉皇后的送葬隊伍中只有宗人府的十幾位官員,其餘人全部是太監宮女,這個清冷悽慘的樣子,連民間普通葬禮的規模都不如,堂堂大清國母,落得如此悽慘的下場,怎不讓人哀傷悲痛?
送葬隊伍進入乾隆裕陵的妃園寢內,永璂問宗人府府丞:「我皇額娘棺槨安放在哪裡?」
府丞指著一個地宮,沉痛地說:「葬在純惠皇貴妃蘇佳氏的地宮裡。」
「什麼?」永璂悲涼萬分:「按清制,凡葬在妃園寢內的,無論地位有多低,都各自為券,皇額娘為何要借用純惠皇貴妃的地宮?」
「下官不知原委,只是奉旨辦差。」
「天哪!」永璂哭喊道:「皇額娘,您曾經貴為大清國母,死後連個單獨的墓地也沒有,竟要借宿蘇佳氏墓穴,真是死無葬身之地啊!」
送葬的人個個垂首無語,一片寂靜。永璂的族兄圖誠走到他身邊,低聲安慰他:「十二爺千萬看開些,別再多語了,小心禍從口出啊。」
永璂看了看周圍的人,痛苦萬分的垂下頭去。
那拉氏的棺槨被安放在純惠皇貴妃蘇佳氏的地宮,位於蘇佳氏的一側,堂堂的大清皇后反倒成了皇貴妃的下屬。靈前既無神牌,也無祭品,唯有幾縷香菸繚繞。
永璂跪倒在皇額娘的棺槨前,聲聲哀嚎撕心裂肺——
天邊的血色殘陽不願帶走它剩下的幾抹餘暉,褪殘的紫霞淡淡地繞掛在西邊的山峰上,半空中傳來幾聲歸雁悲涼的叫聲,遼闊的天際仿佛只剩了它們掠過的身影。
失魂落魄的永璂騎在一匹馬上,腦海中不斷閃出皇額娘葬禮的情景:皇阿瑪,您為何這般狠心?皇額娘死了以後您都不放過她,竟連一塊安身之地都不給她,天底下還有比這更悽慘的事情嗎?看看那些生前沒什麼名分的妃嬪,死後卻個個風光無限,她們哪個不是有自己單獨的巢穴,盡享一份安寧。每逢祭日,靈前香菸繚繞,祭者無數,祭品如山,殊榮無限,靈魂可以欣慰的升入天堂了。而我那可憐的皇額娘,生前被剝奪一切尊貴的名分,在冷宮中苦苦煎熬,死後連個葬身之地也沒有,竟要藉助她人的棲息之地來安身,皇額娘的靈魂何以升天?何以安寧?上蒼啊,即使皇額娘犯下彌天大罪,這樣的懲罰也太過殘忍、太過無情了吧?
永璂的心已經是千瘡百孔,若不是心中還有一個願望支撐著他,他真想一頭撞死在皇額娘的靈前,追隨皇額娘而去,永遠的跳出這恥辱和悲哀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