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含恨而死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一日,浩浩蕩蕩的隊伍向木蘭圍場開進,令皇貴妃、慶貴妃、舒妃、豫妃、容嬪、祿常在、新常在、寧常在、武常在、那常在和諸位皇子皇孫隨駕,十二皇子永璂也在其中。
初秋的陽光雖然依舊明亮,卻不再痛炙人的脊樑,變得寬懷、清澄,仿佛它終於乏力了,不能肆無忌憚的蒸融田野了,於是,就將那一片炙熱收斂起來,讓金黃的色彩溫柔地撫慰大地。輕微的秋香氣息瀰漫在天空中,夾雜著金菊的芬芳氣味,霧氣翻騰,被漫天的紅霞衝破,露出一片蔚藍色的天空。
七月十四日這天,秋高氣爽,晴空萬里。一個管圍大臣統領王公,帶領行獵布圍的千餘名蒙古騎兵和上萬名八旗軍隊分頭布圍,形成一個個嚴嚴實實的形如鐵桶一般的包圍圈。乾隆皇帝在護從大臣和侍衛的簇擁下從行營來到看城,登城遠眺,只見旌旗飄揚、隊形齊整,刀槍弓箭遮天蔽日,駿馬嘶鳴昂首待發。乾隆看到東面一處圍場圍的野獸過多,下令合圍士兵開一個口子,放出部分野獸,以利以後獸群繁殖。一切準備就緒後,乾隆下旨:「開始吧。」
激昂的戰鼓擂響,陣陣號角催人奮進。疾馳的馬蹄聲、哨鹿的吆喝聲、野獸的嘶鳴聲和捕獲獵物後的歡呼聲此起彼伏,聲震雲霄。乾隆一身戎裝,從看城上下來,躍上一匹駿馬,皇上要出獵了。各班近衛牽狗駕鷹、持槍馭馬,精神抖擻的列隊注視著皇上,幾個侍衛專職護衛皇帝的安全。
「嗷、嗷、嗷——」,乾隆一聲吆喝,催馬奔去,一群侍衛緊隨其後。
這天,當乾隆皇帝和永璂在木蘭圍場催馬飛馳時,乾西二所卻沉浸在一片陰鬱的悲哀之中。那拉皇后躺在病榻上,氣息微弱,奄奄一息。烏薩伊和安佳蘭守在皇后身邊,眼含熱淚,用熱毛巾擦拭著皇后冰涼的手腳。那拉氏睜開眼睛,嘴裡發出微弱的聲音:「永璂,永璂,我的兒呀,你在哪裡啊?」
烏薩伊哽咽著說:「皇后,十二爺隨駕皇上去木蘭圍場行獵去了。」
「皇上,你好狠心呀,為何不讓我見見兒子呀?見不到兒子永璂,我、我死不瞑目啊。」那拉氏悲切的聲音催人淚下。
安佳蘭哭著說:「皇后,您一定要挺住,十二爺會回來看您的。」
「我、我不行了,等不及了。」那拉氏絕望的掙扎著。在無數個日日夜夜裡,她一次次的祈禱,一次次的懇求,希望皇上能寬恕自己的罪孽,希望佛祖伸出那雙威力無比的長臂,抓回她曾經擁有的輝煌。可是,一次次的希望最終都化為一個個泡影,而死神卻邁著堅定的步伐,一步步的向她逼近。在為數不多的日子裡,她不敢再去回想昔日裡的那令人炫目的璀璨,那樣會使她的痛苦增加一千倍,不!不能回憶,她脆弱的神經已經承受不起如此巨大的打擊,也許瞬間就會崩潰。不能回憶,她這樣告誡自己,逝去的永遠不會再回來。唯有思念,才能喚醒她那早已死亡的靈魂。思念吧,思念那唯一讓我牽腸掛肚的親生骨肉,我只有這一點點奢望了。儘管每一次思念都如同刀口撒鹽,痛之又痛,但她對兒子永璂的思念一刻也未停止,她一遍又一遍的回想,永璂從出生時到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歷歷在目,哪怕是永璂小時候的一個無意間的頑皮舉動,都能讓她情不自禁的傻笑半天。她就這樣在漫長的思念中痛苦的煎熬著,在思念中疼痛的呻吟,又在疼痛中等待。假如沒有這個希望,那她的生命也許早就終結了。
那拉氏發出一陣撕心裂肺的哭喊:「蒼天啊!縱使本宮犯、犯下彌天大罪,皇上如此惡毒的懲罰是否太過殘忍了?到死也不讓我見見兒子,天理難容啊!」
「皇后,皇后!」烏薩伊望著垂死掙扎的皇后,束手無策,淚如雨下。
傍晚時分,魏公公躡手躡腳的走到那拉氏房間的窗前,從破碎的窗洞裡望著屋裡的情景。只聽皇后一陣陣的喘息聲,夾雜著一個含混的聲音:「安佳蘭,快、快把那個錦匣拿出來。」
魏公公看到安佳蘭起身走到一個柜子前,從柜子里拿出一個錦匣遞給皇后。
「來,扶我起來。」
兩個丫鬟將皇后扶起來靠在牆上,那拉氏氣喘吁吁的對烏薩伊說:「烏薩伊,本宮把、把這個錦匣交給你,你一定要、要親手交給十二爺永璂。」
烏薩伊接過錦匣,哭道:「皇后,您、您不能死啊。」
「你、你答應本宮,一定、要親手、交、交給、永璂。」那拉氏的聲音越來越微弱。
「奴婢一定遵從皇后的懿旨,將錦匣親手交給十二爺,皇后,您就放心吧。」
那拉氏的頭轉向窗戶,魏公公急忙閃到柱子邊。
屋裡的兩個丫鬟已哭聲一片:「皇后,您、您不能-------」
那拉氏拼盡最後一絲力氣,把手伸向窗戶,喃喃自語:「永璂,我、我的兒呀,額娘、來生再、再和你相會吧。」她的眼睛越瞪越大,嘴裡發出最後一聲嘶喊:「皇、皇上,你,你好狠心--------」一語未了,那拉氏的嘴裡噴出一口鮮血,一頭倒在炕上。
「皇后,皇后——」悽厲的嘶喊在蒼涼的院落中迴響。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末刻,被廢的那拉皇后滿含悲憤之情,離開了這個充滿爭鬥與骯髒的世界,終年四十九虛歲。
初秋的陽光雖然依舊明亮,卻不再痛炙人的脊樑,變得寬懷、清澄,仿佛它終於乏力了,不能肆無忌憚的蒸融田野了,於是,就將那一片炙熱收斂起來,讓金黃的色彩溫柔地撫慰大地。輕微的秋香氣息瀰漫在天空中,夾雜著金菊的芬芳氣味,霧氣翻騰,被漫天的紅霞衝破,露出一片蔚藍色的天空。
七月十四日這天,秋高氣爽,晴空萬里。一個管圍大臣統領王公,帶領行獵布圍的千餘名蒙古騎兵和上萬名八旗軍隊分頭布圍,形成一個個嚴嚴實實的形如鐵桶一般的包圍圈。乾隆皇帝在護從大臣和侍衛的簇擁下從行營來到看城,登城遠眺,只見旌旗飄揚、隊形齊整,刀槍弓箭遮天蔽日,駿馬嘶鳴昂首待發。乾隆看到東面一處圍場圍的野獸過多,下令合圍士兵開一個口子,放出部分野獸,以利以後獸群繁殖。一切準備就緒後,乾隆下旨:「開始吧。」
激昂的戰鼓擂響,陣陣號角催人奮進。疾馳的馬蹄聲、哨鹿的吆喝聲、野獸的嘶鳴聲和捕獲獵物後的歡呼聲此起彼伏,聲震雲霄。乾隆一身戎裝,從看城上下來,躍上一匹駿馬,皇上要出獵了。各班近衛牽狗駕鷹、持槍馭馬,精神抖擻的列隊注視著皇上,幾個侍衛專職護衛皇帝的安全。
「嗷、嗷、嗷——」,乾隆一聲吆喝,催馬奔去,一群侍衛緊隨其後。
這天,當乾隆皇帝和永璂在木蘭圍場催馬飛馳時,乾西二所卻沉浸在一片陰鬱的悲哀之中。那拉皇后躺在病榻上,氣息微弱,奄奄一息。烏薩伊和安佳蘭守在皇后身邊,眼含熱淚,用熱毛巾擦拭著皇后冰涼的手腳。那拉氏睜開眼睛,嘴裡發出微弱的聲音:「永璂,永璂,我的兒呀,你在哪裡啊?」
烏薩伊哽咽著說:「皇后,十二爺隨駕皇上去木蘭圍場行獵去了。」
「皇上,你好狠心呀,為何不讓我見見兒子呀?見不到兒子永璂,我、我死不瞑目啊。」那拉氏悲切的聲音催人淚下。
安佳蘭哭著說:「皇后,您一定要挺住,十二爺會回來看您的。」
「我、我不行了,等不及了。」那拉氏絕望的掙扎著。在無數個日日夜夜裡,她一次次的祈禱,一次次的懇求,希望皇上能寬恕自己的罪孽,希望佛祖伸出那雙威力無比的長臂,抓回她曾經擁有的輝煌。可是,一次次的希望最終都化為一個個泡影,而死神卻邁著堅定的步伐,一步步的向她逼近。在為數不多的日子裡,她不敢再去回想昔日裡的那令人炫目的璀璨,那樣會使她的痛苦增加一千倍,不!不能回憶,她脆弱的神經已經承受不起如此巨大的打擊,也許瞬間就會崩潰。不能回憶,她這樣告誡自己,逝去的永遠不會再回來。唯有思念,才能喚醒她那早已死亡的靈魂。思念吧,思念那唯一讓我牽腸掛肚的親生骨肉,我只有這一點點奢望了。儘管每一次思念都如同刀口撒鹽,痛之又痛,但她對兒子永璂的思念一刻也未停止,她一遍又一遍的回想,永璂從出生時到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歷歷在目,哪怕是永璂小時候的一個無意間的頑皮舉動,都能讓她情不自禁的傻笑半天。她就這樣在漫長的思念中痛苦的煎熬著,在思念中疼痛的呻吟,又在疼痛中等待。假如沒有這個希望,那她的生命也許早就終結了。
那拉氏發出一陣撕心裂肺的哭喊:「蒼天啊!縱使本宮犯、犯下彌天大罪,皇上如此惡毒的懲罰是否太過殘忍了?到死也不讓我見見兒子,天理難容啊!」
「皇后,皇后!」烏薩伊望著垂死掙扎的皇后,束手無策,淚如雨下。
傍晚時分,魏公公躡手躡腳的走到那拉氏房間的窗前,從破碎的窗洞裡望著屋裡的情景。只聽皇后一陣陣的喘息聲,夾雜著一個含混的聲音:「安佳蘭,快、快把那個錦匣拿出來。」
魏公公看到安佳蘭起身走到一個柜子前,從柜子里拿出一個錦匣遞給皇后。
「來,扶我起來。」
兩個丫鬟將皇后扶起來靠在牆上,那拉氏氣喘吁吁的對烏薩伊說:「烏薩伊,本宮把、把這個錦匣交給你,你一定要、要親手交給十二爺永璂。」
烏薩伊接過錦匣,哭道:「皇后,您、您不能死啊。」
「你、你答應本宮,一定、要親手、交、交給、永璂。」那拉氏的聲音越來越微弱。
「奴婢一定遵從皇后的懿旨,將錦匣親手交給十二爺,皇后,您就放心吧。」
那拉氏的頭轉向窗戶,魏公公急忙閃到柱子邊。
屋裡的兩個丫鬟已哭聲一片:「皇后,您、您不能-------」
那拉氏拼盡最後一絲力氣,把手伸向窗戶,喃喃自語:「永璂,我、我的兒呀,額娘、來生再、再和你相會吧。」她的眼睛越瞪越大,嘴裡發出最後一聲嘶喊:「皇、皇上,你,你好狠心--------」一語未了,那拉氏的嘴裡噴出一口鮮血,一頭倒在炕上。
「皇后,皇后——」悽厲的嘶喊在蒼涼的院落中迴響。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末刻,被廢的那拉皇后滿含悲憤之情,離開了這個充滿爭鬥與骯髒的世界,終年四十九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