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冷宮之冷
乾西二所大門口兩側站著幾位藍翎侍衛,永璂和思雨氣喘吁吁的跑來,到大門口時,一個侍衛伸手攔住他倆:「你們要幹什麼?」
永璂喘了一陣,說:「認識我嗎?我是十二皇子永璂,來給皇額娘送膳。」
侍衛拱手施禮:「對不起,十二爺可有皇上旨意?」
永璂一下愣住了,「這------,本皇子給皇額娘送飯,還需向皇上請旨嗎?」
「是的,沒有皇上旨意,任何人都不能進去。十二爺不要為難下官。」
「可是,那是皇后呀?」思雨喊了一聲。
「住口,丫鬟不得多嘴。」侍衛嚴厲的說。
這時,一個太監從裡面出來,問:「什麼事啊?」
侍衛拱手道:「魏公公,十二爺來給皇后送膳,但沒有皇上旨意。」
魏公公瞥了一眼餐屜盒,一臉奸笑地說:「難得十二爺有如此孝心,今兒個是大年初一,皇后也該過個年了。可是,十二爺沒有皇上旨意,奴才們不敢造次呀。」他撓撓頭說:「這樣吧,十二爺把餐盒交給奴才,由奴才給皇后送去,如何呀?」
「本皇子就不能進去看一眼皇額娘嗎?」永璂的眼裡湧出了淚水。
「哎呀,沒有皇上旨意,奴才不敢讓十二爺進去呀,皇上要是怪罪下來,奴才吃罪不起呀。」魏公公說:「如果十二爺不願讓奴才送進去,也就罷了。」
「那好,就麻煩魏公公送進去吧。」永璂萬般無奈,只好把餐屜盒遞給魏公公,「請轉告皇額娘,兒臣永璂給她拜年來了,祝皇額娘新年快樂,身體康健。」
魏公公接過餐屜盒,笑道:「十二爺放心吧,奴才一定將話傳到,皇后聽後會很高興的。十二爺請回吧。」
永璂和思雨眼淚汪汪、戀戀不捨的離去,魏公公提著餐屜盒進了院子。剛一進院,魏公公向另一個太監招招手:「來來來,我們的年飯來了。」
兩個閹貨鑽進西廂房的小屋裡,急忙打開餐盒,望著幾屜精美的菜餚,兩個太監露出貪婪的笑容:「嘿嘿,真不錯,這可是皇上吃的年飯啊,咱哥倆也來嘗嘗吧。」
「哈哈,太好了,這個年過得好。」兩個無恥的小人,狼吞虎咽的吃起來。
清冷的正房裡,躺在病床上的那拉皇后氣喘吁吁,不住的咳嗽。烏薩伊端著一碗麵條,對皇后說:「皇后,吃點麵條吧,這是長壽麵,算是您的年飯了。」
「呵呵,長壽麵?」那拉氏苦笑一聲:「本宮的死期已經不遠了。」
「皇后,大過年的,莫講此等喪氣話。您看這天氣逐漸暖和了,等春暖花開的時候,您的病就好了。」
「皇后,吃點麵條吧。」安佳蘭說:「您不吃東西,身體怎麼吃得消。」
烏薩伊和安佳蘭扶起皇后,艱難的靠在牆上。安佳蘭把被子圍在她的身上,烏薩伊端著碗,一口口的餵著皇后麵條。
京城裡鼓樂震天,鞭炮陣陣,人聲鼎沸。皇宮的戲樓里,皇上和太后妃嬪們喝著香茶、嗑著瓜子,欣賞著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一陣淒涼的歌聲傳來:
入泥憐潔白,匝地惜瓊瑤;
鰲愁坤軸陷,龍斗陣雲銷。
繽紛入永宵,誠忘三尺冷,
瑞釋九重焦,僵臥誰相問?
花緣經冷結;金釵雪裡埋。
嫩寒鎖夢因春冷,冷吟秋色詩千首;
自是霜娥偏愛冷,幽夢冷隨紅袖笛;
水向石邊流出冷;入世冷挑紅雪去。
這冷宮裡的歲月,真的是寒徹透骨,冷若冰霜啊!
乾隆三十一年六月中旬,乾隆頒旨,七月一日,起駕至木蘭秋獮。兵部奉旨確定了皇帝出行所需的侍衛、官員、護軍等具體人數,還有蒙古各部自願參加陪伴皇上圍獵的人數,以及所需的糧食、馬匹等物資,工部負責沿途的安營紮寨,確定圍獵過程中所需的一切俸銀和賞賜銀兩。
木蘭,本為滿語,漢譯為「鹿哨子」或「哨鹿圍」,原本是滿族人捕獵時使用的一種工具,用嘴吹或吸,發出「呦呦」鹿鳴聲引誘雄鹿,並將鹿捕獲。圍場,就是行圍打獵的場所。
木蘭圍場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水草豐美、禽獸繁衍的草原,「千里松林」曾是遼帝狩獵之地。清初,這裡是蒙古王公的遊牧之地,林木蔥鬱,水草豐沛,動物繁多,野鹿成群,老虎、麋鹿和其它野獸不計其數。這裡春夏綠草如茵,山花爛漫;秋季層林盡染,野果飄香;冬季銀妝素裹,玉樹瓊花。山地高原交相呼應,丘陵曼甸連綿起伏,河流湖泊星羅棋布,森林草原交錯相連;浩瀚的林海與大面積天然草原渾然一體,優美壯觀。木蘭圍場優越的先天地理環境使清帝選中這裡為皇家狩獵場,清軍入關前,滿族是狩獵為主的生活方式,素有精騎善射的傳統。清軍入關後,將這個傳統承襲下來,並形成了新的制度。木蘭圍場地形複雜,有高山、峽谷、丘陵、草原等,為訓練八旗軍隊騎射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條件和場地。康熙皇帝為鍛鍊軍隊,在這裡開闢了一萬多平方千米的狩獵場,根據圍獵及訓練軍隊需要,依照山脈的走向和動物分布,共劃分為67圍,後來又增加5圍,達到72圍,圍與圍之間以木柵欄或在溝口植柳為界,俗稱「柳條邊」。每到秋季,皇帝率領滿蒙八旗貴族官兵到木蘭圍場行獵講武,謂之「木蘭秋獮」。木蘭秋獮不僅是一項重要的狩獵活動,更是清廷加強武備、綏服蒙古、安定邊境的重要策略。乾隆皇帝自乾隆六年起,每隔年到木蘭圍場秋獮一次,乾隆十六年以後改為一年一次。那年八月,乾隆皇帝在木蘭圍場舉行秋獮後,一口氣寫下了《入崖口有作》、《於木蘭作》等九首詩篇,並鐫刻於石碑之上,立於石桌子鄉溝梁頂上。詩中描寫了雲影環繞的雙峰下伊遜河奔瀉而過,遼闊的草原上點綴著朵朵野花的秀麗景色,每一首詩都對木蘭圍場充滿了讚美和頌揚。
乾隆十七年九月,乾隆皇帝到岳樂圍場行獵,忽然有幾個獵戶上前告訴皇帝說此處有伏虎,一個獵戶說曾親眼看見老虎鑽進前面約300步的山洞裡。乾隆皇帝聽了很是興奮,於是舉起槍朝著300步開外的山洞放了一槍,原本是想將老虎引出洞來,結果這一槍直接擊中了山洞裡的老虎。老虎咆哮而出,在崖壁上躥下跳,圍獵之人驚駭不已。不一會老虎又鑽回了山洞,於是,乾隆皇帝朝著洞口又放了一槍,這一槍讓老虎登時斃命。乾隆大喜過望,望著手中的槍說:「此功在聖祖皇帝所賜的這桿槍上,朕遵循祖制,上蒼褒獎朕也。」這次狩獵,給皇帝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寫了一篇《虎神槍記》,刻成碑文,又寫了一行文字,記錄獵虎的經歷,並將這行字刻在了一塊近十米高的崖壁上。
永璂喘了一陣,說:「認識我嗎?我是十二皇子永璂,來給皇額娘送膳。」
侍衛拱手施禮:「對不起,十二爺可有皇上旨意?」
永璂一下愣住了,「這------,本皇子給皇額娘送飯,還需向皇上請旨嗎?」
「是的,沒有皇上旨意,任何人都不能進去。十二爺不要為難下官。」
「可是,那是皇后呀?」思雨喊了一聲。
「住口,丫鬟不得多嘴。」侍衛嚴厲的說。
這時,一個太監從裡面出來,問:「什麼事啊?」
侍衛拱手道:「魏公公,十二爺來給皇后送膳,但沒有皇上旨意。」
魏公公瞥了一眼餐屜盒,一臉奸笑地說:「難得十二爺有如此孝心,今兒個是大年初一,皇后也該過個年了。可是,十二爺沒有皇上旨意,奴才們不敢造次呀。」他撓撓頭說:「這樣吧,十二爺把餐盒交給奴才,由奴才給皇后送去,如何呀?」
「本皇子就不能進去看一眼皇額娘嗎?」永璂的眼裡湧出了淚水。
「哎呀,沒有皇上旨意,奴才不敢讓十二爺進去呀,皇上要是怪罪下來,奴才吃罪不起呀。」魏公公說:「如果十二爺不願讓奴才送進去,也就罷了。」
「那好,就麻煩魏公公送進去吧。」永璂萬般無奈,只好把餐屜盒遞給魏公公,「請轉告皇額娘,兒臣永璂給她拜年來了,祝皇額娘新年快樂,身體康健。」
魏公公接過餐屜盒,笑道:「十二爺放心吧,奴才一定將話傳到,皇后聽後會很高興的。十二爺請回吧。」
永璂和思雨眼淚汪汪、戀戀不捨的離去,魏公公提著餐屜盒進了院子。剛一進院,魏公公向另一個太監招招手:「來來來,我們的年飯來了。」
兩個閹貨鑽進西廂房的小屋裡,急忙打開餐盒,望著幾屜精美的菜餚,兩個太監露出貪婪的笑容:「嘿嘿,真不錯,這可是皇上吃的年飯啊,咱哥倆也來嘗嘗吧。」
「哈哈,太好了,這個年過得好。」兩個無恥的小人,狼吞虎咽的吃起來。
清冷的正房裡,躺在病床上的那拉皇后氣喘吁吁,不住的咳嗽。烏薩伊端著一碗麵條,對皇后說:「皇后,吃點麵條吧,這是長壽麵,算是您的年飯了。」
「呵呵,長壽麵?」那拉氏苦笑一聲:「本宮的死期已經不遠了。」
「皇后,大過年的,莫講此等喪氣話。您看這天氣逐漸暖和了,等春暖花開的時候,您的病就好了。」
「皇后,吃點麵條吧。」安佳蘭說:「您不吃東西,身體怎麼吃得消。」
烏薩伊和安佳蘭扶起皇后,艱難的靠在牆上。安佳蘭把被子圍在她的身上,烏薩伊端著碗,一口口的餵著皇后麵條。
京城裡鼓樂震天,鞭炮陣陣,人聲鼎沸。皇宮的戲樓里,皇上和太后妃嬪們喝著香茶、嗑著瓜子,欣賞著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一陣淒涼的歌聲傳來:
入泥憐潔白,匝地惜瓊瑤;
鰲愁坤軸陷,龍斗陣雲銷。
繽紛入永宵,誠忘三尺冷,
瑞釋九重焦,僵臥誰相問?
花緣經冷結;金釵雪裡埋。
嫩寒鎖夢因春冷,冷吟秋色詩千首;
自是霜娥偏愛冷,幽夢冷隨紅袖笛;
水向石邊流出冷;入世冷挑紅雪去。
這冷宮裡的歲月,真的是寒徹透骨,冷若冰霜啊!
乾隆三十一年六月中旬,乾隆頒旨,七月一日,起駕至木蘭秋獮。兵部奉旨確定了皇帝出行所需的侍衛、官員、護軍等具體人數,還有蒙古各部自願參加陪伴皇上圍獵的人數,以及所需的糧食、馬匹等物資,工部負責沿途的安營紮寨,確定圍獵過程中所需的一切俸銀和賞賜銀兩。
木蘭,本為滿語,漢譯為「鹿哨子」或「哨鹿圍」,原本是滿族人捕獵時使用的一種工具,用嘴吹或吸,發出「呦呦」鹿鳴聲引誘雄鹿,並將鹿捕獲。圍場,就是行圍打獵的場所。
木蘭圍場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水草豐美、禽獸繁衍的草原,「千里松林」曾是遼帝狩獵之地。清初,這裡是蒙古王公的遊牧之地,林木蔥鬱,水草豐沛,動物繁多,野鹿成群,老虎、麋鹿和其它野獸不計其數。這裡春夏綠草如茵,山花爛漫;秋季層林盡染,野果飄香;冬季銀妝素裹,玉樹瓊花。山地高原交相呼應,丘陵曼甸連綿起伏,河流湖泊星羅棋布,森林草原交錯相連;浩瀚的林海與大面積天然草原渾然一體,優美壯觀。木蘭圍場優越的先天地理環境使清帝選中這裡為皇家狩獵場,清軍入關前,滿族是狩獵為主的生活方式,素有精騎善射的傳統。清軍入關後,將這個傳統承襲下來,並形成了新的制度。木蘭圍場地形複雜,有高山、峽谷、丘陵、草原等,為訓練八旗軍隊騎射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條件和場地。康熙皇帝為鍛鍊軍隊,在這裡開闢了一萬多平方千米的狩獵場,根據圍獵及訓練軍隊需要,依照山脈的走向和動物分布,共劃分為67圍,後來又增加5圍,達到72圍,圍與圍之間以木柵欄或在溝口植柳為界,俗稱「柳條邊」。每到秋季,皇帝率領滿蒙八旗貴族官兵到木蘭圍場行獵講武,謂之「木蘭秋獮」。木蘭秋獮不僅是一項重要的狩獵活動,更是清廷加強武備、綏服蒙古、安定邊境的重要策略。乾隆皇帝自乾隆六年起,每隔年到木蘭圍場秋獮一次,乾隆十六年以後改為一年一次。那年八月,乾隆皇帝在木蘭圍場舉行秋獮後,一口氣寫下了《入崖口有作》、《於木蘭作》等九首詩篇,並鐫刻於石碑之上,立於石桌子鄉溝梁頂上。詩中描寫了雲影環繞的雙峰下伊遜河奔瀉而過,遼闊的草原上點綴著朵朵野花的秀麗景色,每一首詩都對木蘭圍場充滿了讚美和頌揚。
乾隆十七年九月,乾隆皇帝到岳樂圍場行獵,忽然有幾個獵戶上前告訴皇帝說此處有伏虎,一個獵戶說曾親眼看見老虎鑽進前面約300步的山洞裡。乾隆皇帝聽了很是興奮,於是舉起槍朝著300步開外的山洞放了一槍,原本是想將老虎引出洞來,結果這一槍直接擊中了山洞裡的老虎。老虎咆哮而出,在崖壁上躥下跳,圍獵之人驚駭不已。不一會老虎又鑽回了山洞,於是,乾隆皇帝朝著洞口又放了一槍,這一槍讓老虎登時斃命。乾隆大喜過望,望著手中的槍說:「此功在聖祖皇帝所賜的這桿槍上,朕遵循祖制,上蒼褒獎朕也。」這次狩獵,給皇帝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寫了一篇《虎神槍記》,刻成碑文,又寫了一行文字,記錄獵虎的經歷,並將這行字刻在了一塊近十米高的崖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