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曹操上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黃巢聞言故作焦急,上前將曹操扶起,對其說道:「孟德千萬不可!」

  曹操不解地問道:「此法若是推行,於國家大有利處,為何不可?」

  「此法雖可行,但必遭世家大族記恨,黃某無權無勢,恐有性命之憂!孟德上書天子可攬之於身,切莫讓天下人知道是我提出的法子。」

  「黃兄言之有理,是我思慮不周!」

  科考之法觸動世家大族的核心利益,提出之人必然會遭到打壓報復,曹操知道,自己不會有大事,但黃巢必然抵擋不住。

  「此事大有可為,操不願久等,此事由我先上奏天子,等推行後再把功名還給黃兄!」

  這個時間點的曹操真的就是一個愣頭青,科考的方法一出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變法。

  但黃巢不用想也知道,曹操肯定是做無用功。

  他之所以要和曹操說這些,自然不是給其獻策,而是挖坑。

  世家大族是什麼德行他最清楚,曹操這個愣頭青衝上去,肯定會被群體而攻之。

  科考和度田一樣,都是世家大族的核心利益所在,東漢開國皇帝想度田都全國皆反,現在漢靈帝想要搞科舉?

  那就別提什麼匡扶漢室了,天子瘋了,大家趕緊一起選個新皇帝吧。

  此計的後果有三種,第一種,漢靈帝真的失了智想去改革,那天下直接大亂,曹操被所有世家反對,黃巢趁水摸魚。

  第二種,曹操上書,但皇帝不許,世家大族記恨,把曹操提前按死,未來爭霸少一個競爭對手。

  第三種,曹操上書,皇帝不許,這件事被家裡控制住,但其心中已經種下了科舉的種子,等到以後曹操當諸侯能自己說了算,屆時他求賢若渴,一定會嘗試用科舉選人。

  一方諸侯的曹操但凡用科考取士,便自然站到了世家大族的對立面,其實力肯定受限。

  最終的結果,曹操先推了科舉,等黃巢再推行的時候,就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阻力肯定會小很多。同時,黃巢在中原地區有了一個對抗世家大族的盟友。

  而黃巢的風險呢?無非就是曹操翻臉不認人,告訴別人科舉之法是黃巢想出來的。

  但這有什麼好怕的?這事曹操沒有證據,也沒有第三人聽到,不承認即可。

  我不過鄉間一武夫爾!定是那曹賊污衊我!

  此計亦是無解陽謀,是黃巢見到曹操第一面起,就為其量身定製的。

  漢末群雄,有家世背景的很多,但只有曹操曾經這麼一心為漢,只有曹操這麼理想化,拒絕和光同塵,也只有曹操敢做這樣的決斷。

  戰國末期,韓國因懼怕秦國,派人去遊說秦國,獻策修渠,本是為了耗費秦國的人力財力,削弱秦國的實力。但秦國有大決斷,明知韓國目的不純,但為富國強民,欣然接受。

  大渠修完,灌溉了原本無法生產的旱地四萬餘頃,秦國在關中收穫上田一百一十萬畝,自此關中平原成為肥沃之地,秦國因此更加富強。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鄭國渠。

  因為看得起曹操,所以黃巢才拿出真正的好東西下餌,也正是因為曹操當得起,所以他註定無法放棄這個餌。

  可問題是,你曹操有嬴政那樣充足家底嗎?

  ...

  這日之後,曹操基本上把心思全部放在了科舉這事情上,日夜琢磨,還時不時的找黃巢來探討。

  等他們抵達洛陽之時,曹操在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大概完整的框架。

  此時的他,只感覺大漢的未來就在自己手中,回到家就閉門開始寫奏疏,一刻也耽誤不得。

  但曹操還算有點良心,派人給黃巢送了三百金,助他此行能夠成功。

  並且承諾,待到功成之日與黃巢一起共享這傳世功名。

  由於沒有來得及回容縣的大本營取錢,正好擔心錢不夠,黃巢自然全部笑納。

  看到沒,他還得謝謝咱。

  黃巢帶著鄧倉閻柔等人在洛陽找了一間旅舍住下,一行人非常低調。

  他在涿郡敢帶人穿著甲冑到處亂跑,但這是在洛陽,借他幾個膽子也不敢在這個時候亂來。

  人生地不熟的,他們先住下,然後開始慢慢打聽小黃門左豐住在哪裡。

  而另一邊未來的曹丞相回到家中,興奮不已,對他老子曹嵩說道:「父親,你就等著跟你兒子青史留名吧!」


  曹嵩問道:「阿瞞何有此言?」

  曹操打小就非常聰明,知道科舉這件事太大,家裡人肯定不會同意,於是他隨口狡辯道:「我此去平叛立下大功,日後必成一代名將,光宗耀祖!」

  這話說完,曹操就溜到自己的書房裡去了。

  曹嵩看著其背影,寵溺的搖了搖頭。

  自家是靠給天子當宦官起家的,他知道曹操心中覺得不光彩,故一直以士人自居。

  若是能夠憑藉軍功封侯,想必能解開他的心結,也算是真正的光宗耀祖。

  在自己腦袋中邏輯閉環,曹嵩沒有多想,把這事放在了一邊。

  三天後,曹操拿著自己精心寫好的奏疏走出房門,向尚書台遞交。

  很快,這封奏疏就在尚書台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

  曹操提出的這種取士方法極為新穎,其中的種種措施把各方各面的問題都考慮到位,大部分人第一次看都覺得是一條可行之策。

  大漢朝廷的腐敗不是一天兩天了,沒有人會比當官的人更知道官場有多腐敗。

  他們雖然腐敗,但是心底也會盼著漢室這艘大船能夠變好。

  從公家的角度來講,這科舉之策必然能比現有之法更高效更準確的選出合適的人才。

  可從私家的角度去看,這就是一徹頭徹尾的損私肥公的逆法!

  我們是盼著漢室變好,可如果變好的代價是犧牲自己的權利,那還是算了吧。

  可以苦一苦百姓,也可以苦一苦天子,但是絕對不能苦自己!

  這世界上沒有背叛自己階級的階級,但是會有背叛自己階級的個體。

  尚書台中大部分官員極力反對,想直接把這奏摺打回去。

  但由於極少數的官員的堅持,以及當今天子劉宏畢竟是個手握實權的皇帝,所以這封奏摺還是越過了士人這一關到了宦官那裡。

  宦官們自然不會看不出這個科舉的好處在哪。

  士人們恨他們入骨,時時刻刻想除之後快。

  科舉有利於社稷,又同時對那些世家大族進行打擊,這樣的機會可謂千載難逢。

  所有漢靈帝要看的奏疏必須先經過十常侍等人。

  張讓看完這封奏疏,立馬高呼道:「妙啊!」

  原來以為這小子是忘本之人,現在看來,手段實在是高,一劍就刺向了這些士族的七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