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濟民堂
從山北村沿著鄉間小路行走,大約要兩個時辰左右,才能到華安鎮。
埋頭趕路的李默,聽到了遠處的吆喝聲。
「黃金汁,夜來香,肩挑扁擔兩頭重,人來人往讓一讓!」
他抬頭望去,一隊挑夫由遠及近走來。
為首之人他認識,這人穿著打滿補丁的粗麻布衣,露著腳趾的草鞋,一路健步如飛,乃是家住山北村東頭的蔡大叔。
而所謂的黃金汁、夜來香,則是華安鎮上百姓的排泄物。
這些鄉間挑夫一大早趕到鎮上,收集好這些污穢之物後,便不辭辛苦販賣到鄉下農戶施肥,也算是一條生計。
李默趕忙避開,目送這隊挑夫遠去。
各行有各行的規矩,這些擔糞挑夫的規矩則是路上不與熟人打招呼,以免熟人沾染自己身上的晦氣,因此蔡大叔在見到李默後,沒有絲毫停留。
直到挑夫們遠去,空氣中仍然殘留著臭味,
「人中黃,以甘草末放入竹筒,浸入黃金汁內三日,再以流水清洗,經日曬、夜露、陰乾,劈竹取出即得,味甘、咸、性寒,有瀉火解毒、清熱涼血功效,可用于丹毒、溫熱疫毒、惡瘡、痘瘡等症狀的治療。」
李默回憶著有關人中黃的藥性、藥理,繼續向前趕路。
不知不覺到了午時,周圍地勢漸漸平緩,一座小鎮出現在視野中,正是華安鎮,相隔很遠,李默便聽到了各種叫賣聲。
「炊餅,熱乎乎的炊餅!」
「新鮮出鍋的肉包子!」
「冰糖葫蘆……」
袖子裡還有一些路邊摘來的苦澀野果,李默路過酸梅攤、包子鋪後,在冰糖葫蘆的攤位前稍稍駐足。
一串冰糖葫蘆要八文錢。
但想到懷中的半吊銅錢乃是這個月的花銷,必須要精打細算,而且母親還要買藥治病,李默不由得管住了自己的饞嘴,朝著街道盡頭的三層小樓方向走去。
濟民堂位於華安鎮最繁華的區域。
濟民堂的東邊,是誠信閣典當行,西邊是豐膳酒樓,相隔一條街道的對面,則是鐵匠一條街,旁邊還有每月初三、十五的集市,不遠處是鄉約衙門、巡捕房,張勤大哥便在那任職,只是平時幾乎不會照面。
李默回到濟民堂後,先是看了眼前堂,只有一個病人在把脈。
然後他穿過藥房,來到後院,此刻後院裡正有三個和李默年紀相差不大的男孩,跟著一名老人,將採藥人採回來的草藥進行初步處理。
李默趕忙向這名老人恭敬行禮。
「張老師。」
他們幾個乃是濟民堂名下的學徒,還沒有資格叫師傅,只能稱之為老師,或者按照職位,稱之為大夫。
「嗯。」
老人姓張,已經花甲,臉上長出了黑斑,頭上戴著黑色紗帽,上面鑲嵌了一塊翡翠。
張大夫乃是濟民堂的四大主診大夫之一,因為年歲漸長,精神一年不如一年,才開始退居幕後,培養學徒。
濟民堂的主診大夫,每月至少有十吊錢的收入,算是鎮上有頭有臉的大人物。
而在主診大夫之下,則是遊方郎中、抓藥郎中,數量十幾個,有些常年在外,收入也要差了不少。
再之後便是採藥人了,不僅收入不穩,還要經常風餐露宿,十分危險辛苦,說不定什麼時候遇到山間大蟲、山精水怪,就一命嗚呼了,是那些成績不好的學徒們日後不得已的謀生之法。
「快去快回,順便把紙墨筆硯取來。」
「是。」
李默趕忙來到後院偏房,房間裡有兩張上下木床,是他和另外三名學徒休息的地方,李默將哺食、衣物、野果、陶罐醬放好後,快步跑到另一間房,取出紙墨筆硯,回到了張大夫身邊。
與他一起的三名學徒,分別為王盼、張立民、蔣茗。
院子裡到處都是還未處理的草藥,李默搬來板凳,坐在了王盼身邊。
這是一個比李默矮了半頭的小胖子,皮膚粉嫩,一看就是鎮上的人,從小沒吃過苦,此刻他的兩個眼睛雖然一眨不眨地看著張大夫,但李默卻知道,他早已神遊天外。
張大夫取來一株草藥,開始講解起來。
「此乃靛花,又名青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瀉火定驚之功效,胃寒者慎用……」
張大夫手持青黛一口氣說了幾分鐘,李默等人不斷記下。
「但醫藥之理,不可死記硬背,還需望聞問切後對症下藥,一會兒下課後,你們還需結合《傷寒雜病》、《本草經》、《丹溪心法》、《瘟疫論》等醫書里提及的諸多要素,與其他藥方的病理融會貫通,月中時我要進行考核,接下來這株藥,名為半夏……」
這兩年多來,張大夫不僅講述藥理,還教書育人,李默便是在這裡學會的識文寫字。
張大夫一口氣講述了九株草藥的藥理後,李默遇到了幾個生僻字,心中默默記下,決定抽時間向他人請教。
時間很快便來到了下午酉時。
黃昏酉時,被稱為夕時,乃是中原各國的忌時。
在此時間段內,是休息的時間,要放下一切事物,歸家專心哺食,避免暴露在夕陽下,即使有事在外,迫不得已外出,也要儘量打傘,或者在陰影下休息。
下課後,李默回到偏房,打開母親為他準備的荷包雜飯,又打開了肉醬罐子,王盼則拿出了魚乾和白米飯,兩人坐在一起分享。
「李默,你娘做的肉醬可真好吃。」
小胖子吃得不亦樂乎。
但李默卻知道,對方家裡可要比自己家富裕多了,這些魚乾不知道用了多少鹽,王盼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至於張立民、蔣茗二人,一個是巡捕房張管事兒子,似乎和張大夫有些關係,算是遠房親戚,另一個是五松山大戶人家子嗣,都是托關係進來的,相較於李默、王盼的粗布麻衣,兩人穿的都是緞布織衣,雙方一般是各玩各的。
從街道上買了幾個肉包子回來的張立民,朝蔣茗笑著道:「這次回去,我阿爸給我說了一門親事,是石寨的女孩兒。」
鎮上的肉包子要三文錢一個,張立民這一頓飯就花費了三十文錢,李默有些羨慕。
而對方的話同樣吸引李默、王盼,兩人不由得望去。
「怎麼樣?」
蔣茗聞言,好奇地追問道。
張立民坐在床邊,拿起一個肉包子塞進嘴裡,搖頭道:「石寨那邊太陽大,姑娘的皮膚都太黑,我看了,不喜歡。」
在兩人的你一言、我一語中,李默不由得想到了趙思蔓,想像著將她娶回家作為自己媳婦的場景,頓時興奮一笑,在心中激勵自己要努力,不能偷懶,於是他在吃完哺食後,便拿起《本草經》結合張大夫所說的知識,開始研究起藥理、藥性。
同樣吃飽的王盼,則是一個後仰,倒在了床上,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
蔣茗注意到李默的舉動,朝著張立民眼神示意,似乎有嘲諷意味,張立民則是不加掩飾地嗤笑,念了一聲書呆子,然後朝蔣茗道:「月中才考核,過幾天再背也不遲,我們出去轉轉?」
「走。」
兩人結伴離開了濟民堂。
被張立民、蔣茗取笑為書呆子,李默並不生氣。
他來濟民堂已經兩年有餘,濟民堂每月都會有兩次考核,然而每次挨打次數最多的,不是他就是王盼。
王盼倒還好,至少他是真的不用功,挨打也不冤。
但李默偏偏整天一副努力用功的樣子,然而一到考核的時候就掉鏈子,沒少被張大夫用戒尺懲罰,剛開始的時候還能解釋為基礎不好,要從識文寫字的基礎學起,但這麼長時間過去了,李默早已能夠熟練的識文寫字,每次考核後卻仍舊被打,自然會被張立民、蔣茗所恥笑。
但李默並未因此放棄自己的堅持。
因為他堅信母親的話是對的,做事要勤快專心,一心一意,絕不可偷奸耍滑,最終騙人騙己、一事無成。
而李默之所以每次考核後都被張大夫責罰,乃是因為他始終在按照張大夫的要求,一絲不苟地將各種草藥與書籍中的藥性、藥理結合,這需要他花費大量的精力,導致每次考核的時候,張大夫留下的作業他很難全部掌握,剩下沒能研究透徹的草藥,自然也就成為了張大夫施以戒尺懲罰的原因。
而張立民、蔣茗兩人,則一般是在考核前的最後幾天,將張大夫所講的內容原封不動背下,用以應付。
油燈前。
李默認真地翻看著醫書,這本該又是平平無奇的一天。
然而隨著夜幕降臨,張大夫今天竟然走進了偏房,他環視一周後,見王盼已經入睡,張立民、蔣茗不知所蹤,便向李默道:「李默,你隨我去一趟梨花村。」
李默驚醒,趕忙起身,這才注意到身後的張大夫。
莫非是前堂的遊方郎中們都離開了?
「是。」
他拿來藥箱後,一路扶著張大夫,跟隨前堂一個皮膚黝黑、身材粗壯的婦人,前往了梨花村。
「大夫,您可千萬要救救我家男人啊。」
婦人一路上不斷哭哭啼啼,叫嚷著造孽之類的話語。
梨花村距離鎮子不遠,半個時辰就能走到,現在已經是夜裡,張大夫一路上不斷聽著婦人的嘮叨,似乎倍感煎熬。
遊方郎中們今天恰巧都外出了,張大夫本著行醫積德的善心,這才不辭辛苦離開了濟民堂,李默自然也不會抱怨,能跟在張大夫身邊學一些本事,他可是樂意至極。
兩人跟著這個粗壯婦人,終於在戌時結束前,趕夜路來到梨花村。
李默進屋後,看到了一個裹在棉被裡的男人,他臉色蒼白,身體不斷顫抖,有一雙濃重的黑眼圈,眼睛裡充斥著血絲。
李默根據自己的經驗,在心底診斷了一番後,有了初步結論,隨即便在一旁等候起來。
張大夫示意婦人將油燈挑亮了一些。
在經過初步的把脈後,張大夫撥開了男人的下眼皮,又看了一下舌苔,詢問了男人一些問題,最終給出了一個與李默心中所想相差不大的答案。
「驚風了?」
「是的。」
張大夫慢條斯理道:「依老夫所看,尊夫應該是無意間撞到了凶煞邪祟,氣血紊亂,體虧驚風,只需要老夫開一副方子,每日按時吃藥,再好好休息一段時間,便可無恙了。」
「凶煞邪祟?是了,是了!」
婦人聞言,似乎想到了什麼,不斷哭啼拍大腿,破口大罵道:「肯定是那本妖書害的,自從看了那本妖書後,就每日說什麼要去尋找飄渺山、太陽宮,整天魂不守舍,我這就去燒了它!」
隨即兇悍婦人便找出一本灰皮書籍,要扔進爐灶內。
李默大吃一驚,這可是一本書啊,拿到集市上賣,至少能賣幾十文錢,他趕忙制止了婦人。
「夫人若是不要的話,不如送給我吧。」
婦人聞言,愣了一下,用詢問的眼神看向了張大夫。
張大夫見此,捋了捋鬍鬚,若有所思道:「相士積德,神鬼不欺。」
「你不怕的話就拿去吧。」
李默不斷道謝,接過了書籍。
「《飄渺盒》?」
雖然心中不明所以,但李默還是面露欣喜之色,將書籍收入到懷中。
埋頭趕路的李默,聽到了遠處的吆喝聲。
「黃金汁,夜來香,肩挑扁擔兩頭重,人來人往讓一讓!」
他抬頭望去,一隊挑夫由遠及近走來。
為首之人他認識,這人穿著打滿補丁的粗麻布衣,露著腳趾的草鞋,一路健步如飛,乃是家住山北村東頭的蔡大叔。
而所謂的黃金汁、夜來香,則是華安鎮上百姓的排泄物。
這些鄉間挑夫一大早趕到鎮上,收集好這些污穢之物後,便不辭辛苦販賣到鄉下農戶施肥,也算是一條生計。
李默趕忙避開,目送這隊挑夫遠去。
各行有各行的規矩,這些擔糞挑夫的規矩則是路上不與熟人打招呼,以免熟人沾染自己身上的晦氣,因此蔡大叔在見到李默後,沒有絲毫停留。
直到挑夫們遠去,空氣中仍然殘留著臭味,
「人中黃,以甘草末放入竹筒,浸入黃金汁內三日,再以流水清洗,經日曬、夜露、陰乾,劈竹取出即得,味甘、咸、性寒,有瀉火解毒、清熱涼血功效,可用于丹毒、溫熱疫毒、惡瘡、痘瘡等症狀的治療。」
李默回憶著有關人中黃的藥性、藥理,繼續向前趕路。
不知不覺到了午時,周圍地勢漸漸平緩,一座小鎮出現在視野中,正是華安鎮,相隔很遠,李默便聽到了各種叫賣聲。
「炊餅,熱乎乎的炊餅!」
「新鮮出鍋的肉包子!」
「冰糖葫蘆……」
袖子裡還有一些路邊摘來的苦澀野果,李默路過酸梅攤、包子鋪後,在冰糖葫蘆的攤位前稍稍駐足。
一串冰糖葫蘆要八文錢。
但想到懷中的半吊銅錢乃是這個月的花銷,必須要精打細算,而且母親還要買藥治病,李默不由得管住了自己的饞嘴,朝著街道盡頭的三層小樓方向走去。
濟民堂位於華安鎮最繁華的區域。
濟民堂的東邊,是誠信閣典當行,西邊是豐膳酒樓,相隔一條街道的對面,則是鐵匠一條街,旁邊還有每月初三、十五的集市,不遠處是鄉約衙門、巡捕房,張勤大哥便在那任職,只是平時幾乎不會照面。
李默回到濟民堂後,先是看了眼前堂,只有一個病人在把脈。
然後他穿過藥房,來到後院,此刻後院裡正有三個和李默年紀相差不大的男孩,跟著一名老人,將採藥人採回來的草藥進行初步處理。
李默趕忙向這名老人恭敬行禮。
「張老師。」
他們幾個乃是濟民堂名下的學徒,還沒有資格叫師傅,只能稱之為老師,或者按照職位,稱之為大夫。
「嗯。」
老人姓張,已經花甲,臉上長出了黑斑,頭上戴著黑色紗帽,上面鑲嵌了一塊翡翠。
張大夫乃是濟民堂的四大主診大夫之一,因為年歲漸長,精神一年不如一年,才開始退居幕後,培養學徒。
濟民堂的主診大夫,每月至少有十吊錢的收入,算是鎮上有頭有臉的大人物。
而在主診大夫之下,則是遊方郎中、抓藥郎中,數量十幾個,有些常年在外,收入也要差了不少。
再之後便是採藥人了,不僅收入不穩,還要經常風餐露宿,十分危險辛苦,說不定什麼時候遇到山間大蟲、山精水怪,就一命嗚呼了,是那些成績不好的學徒們日後不得已的謀生之法。
「快去快回,順便把紙墨筆硯取來。」
「是。」
李默趕忙來到後院偏房,房間裡有兩張上下木床,是他和另外三名學徒休息的地方,李默將哺食、衣物、野果、陶罐醬放好後,快步跑到另一間房,取出紙墨筆硯,回到了張大夫身邊。
與他一起的三名學徒,分別為王盼、張立民、蔣茗。
院子裡到處都是還未處理的草藥,李默搬來板凳,坐在了王盼身邊。
這是一個比李默矮了半頭的小胖子,皮膚粉嫩,一看就是鎮上的人,從小沒吃過苦,此刻他的兩個眼睛雖然一眨不眨地看著張大夫,但李默卻知道,他早已神遊天外。
張大夫取來一株草藥,開始講解起來。
「此乃靛花,又名青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瀉火定驚之功效,胃寒者慎用……」
張大夫手持青黛一口氣說了幾分鐘,李默等人不斷記下。
「但醫藥之理,不可死記硬背,還需望聞問切後對症下藥,一會兒下課後,你們還需結合《傷寒雜病》、《本草經》、《丹溪心法》、《瘟疫論》等醫書里提及的諸多要素,與其他藥方的病理融會貫通,月中時我要進行考核,接下來這株藥,名為半夏……」
這兩年多來,張大夫不僅講述藥理,還教書育人,李默便是在這裡學會的識文寫字。
張大夫一口氣講述了九株草藥的藥理後,李默遇到了幾個生僻字,心中默默記下,決定抽時間向他人請教。
時間很快便來到了下午酉時。
黃昏酉時,被稱為夕時,乃是中原各國的忌時。
在此時間段內,是休息的時間,要放下一切事物,歸家專心哺食,避免暴露在夕陽下,即使有事在外,迫不得已外出,也要儘量打傘,或者在陰影下休息。
下課後,李默回到偏房,打開母親為他準備的荷包雜飯,又打開了肉醬罐子,王盼則拿出了魚乾和白米飯,兩人坐在一起分享。
「李默,你娘做的肉醬可真好吃。」
小胖子吃得不亦樂乎。
但李默卻知道,對方家裡可要比自己家富裕多了,這些魚乾不知道用了多少鹽,王盼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至於張立民、蔣茗二人,一個是巡捕房張管事兒子,似乎和張大夫有些關係,算是遠房親戚,另一個是五松山大戶人家子嗣,都是托關係進來的,相較於李默、王盼的粗布麻衣,兩人穿的都是緞布織衣,雙方一般是各玩各的。
從街道上買了幾個肉包子回來的張立民,朝蔣茗笑著道:「這次回去,我阿爸給我說了一門親事,是石寨的女孩兒。」
鎮上的肉包子要三文錢一個,張立民這一頓飯就花費了三十文錢,李默有些羨慕。
而對方的話同樣吸引李默、王盼,兩人不由得望去。
「怎麼樣?」
蔣茗聞言,好奇地追問道。
張立民坐在床邊,拿起一個肉包子塞進嘴裡,搖頭道:「石寨那邊太陽大,姑娘的皮膚都太黑,我看了,不喜歡。」
在兩人的你一言、我一語中,李默不由得想到了趙思蔓,想像著將她娶回家作為自己媳婦的場景,頓時興奮一笑,在心中激勵自己要努力,不能偷懶,於是他在吃完哺食後,便拿起《本草經》結合張大夫所說的知識,開始研究起藥理、藥性。
同樣吃飽的王盼,則是一個後仰,倒在了床上,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
蔣茗注意到李默的舉動,朝著張立民眼神示意,似乎有嘲諷意味,張立民則是不加掩飾地嗤笑,念了一聲書呆子,然後朝蔣茗道:「月中才考核,過幾天再背也不遲,我們出去轉轉?」
「走。」
兩人結伴離開了濟民堂。
被張立民、蔣茗取笑為書呆子,李默並不生氣。
他來濟民堂已經兩年有餘,濟民堂每月都會有兩次考核,然而每次挨打次數最多的,不是他就是王盼。
王盼倒還好,至少他是真的不用功,挨打也不冤。
但李默偏偏整天一副努力用功的樣子,然而一到考核的時候就掉鏈子,沒少被張大夫用戒尺懲罰,剛開始的時候還能解釋為基礎不好,要從識文寫字的基礎學起,但這麼長時間過去了,李默早已能夠熟練的識文寫字,每次考核後卻仍舊被打,自然會被張立民、蔣茗所恥笑。
但李默並未因此放棄自己的堅持。
因為他堅信母親的話是對的,做事要勤快專心,一心一意,絕不可偷奸耍滑,最終騙人騙己、一事無成。
而李默之所以每次考核後都被張大夫責罰,乃是因為他始終在按照張大夫的要求,一絲不苟地將各種草藥與書籍中的藥性、藥理結合,這需要他花費大量的精力,導致每次考核的時候,張大夫留下的作業他很難全部掌握,剩下沒能研究透徹的草藥,自然也就成為了張大夫施以戒尺懲罰的原因。
而張立民、蔣茗兩人,則一般是在考核前的最後幾天,將張大夫所講的內容原封不動背下,用以應付。
油燈前。
李默認真地翻看著醫書,這本該又是平平無奇的一天。
然而隨著夜幕降臨,張大夫今天竟然走進了偏房,他環視一周後,見王盼已經入睡,張立民、蔣茗不知所蹤,便向李默道:「李默,你隨我去一趟梨花村。」
李默驚醒,趕忙起身,這才注意到身後的張大夫。
莫非是前堂的遊方郎中們都離開了?
「是。」
他拿來藥箱後,一路扶著張大夫,跟隨前堂一個皮膚黝黑、身材粗壯的婦人,前往了梨花村。
「大夫,您可千萬要救救我家男人啊。」
婦人一路上不斷哭哭啼啼,叫嚷著造孽之類的話語。
梨花村距離鎮子不遠,半個時辰就能走到,現在已經是夜裡,張大夫一路上不斷聽著婦人的嘮叨,似乎倍感煎熬。
遊方郎中們今天恰巧都外出了,張大夫本著行醫積德的善心,這才不辭辛苦離開了濟民堂,李默自然也不會抱怨,能跟在張大夫身邊學一些本事,他可是樂意至極。
兩人跟著這個粗壯婦人,終於在戌時結束前,趕夜路來到梨花村。
李默進屋後,看到了一個裹在棉被裡的男人,他臉色蒼白,身體不斷顫抖,有一雙濃重的黑眼圈,眼睛裡充斥著血絲。
李默根據自己的經驗,在心底診斷了一番後,有了初步結論,隨即便在一旁等候起來。
張大夫示意婦人將油燈挑亮了一些。
在經過初步的把脈後,張大夫撥開了男人的下眼皮,又看了一下舌苔,詢問了男人一些問題,最終給出了一個與李默心中所想相差不大的答案。
「驚風了?」
「是的。」
張大夫慢條斯理道:「依老夫所看,尊夫應該是無意間撞到了凶煞邪祟,氣血紊亂,體虧驚風,只需要老夫開一副方子,每日按時吃藥,再好好休息一段時間,便可無恙了。」
「凶煞邪祟?是了,是了!」
婦人聞言,似乎想到了什麼,不斷哭啼拍大腿,破口大罵道:「肯定是那本妖書害的,自從看了那本妖書後,就每日說什麼要去尋找飄渺山、太陽宮,整天魂不守舍,我這就去燒了它!」
隨即兇悍婦人便找出一本灰皮書籍,要扔進爐灶內。
李默大吃一驚,這可是一本書啊,拿到集市上賣,至少能賣幾十文錢,他趕忙制止了婦人。
「夫人若是不要的話,不如送給我吧。」
婦人聞言,愣了一下,用詢問的眼神看向了張大夫。
張大夫見此,捋了捋鬍鬚,若有所思道:「相士積德,神鬼不欺。」
「你不怕的話就拿去吧。」
李默不斷道謝,接過了書籍。
「《飄渺盒》?」
雖然心中不明所以,但李默還是面露欣喜之色,將書籍收入到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