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課改唱戲
五月中旬,九年級開始等備中考報名工作。因學生戶口情況複雜,學生流動性大,有不少非正常情況需要處理。有的涉及的證明材料較多,如父母戶口、結婚證、訁十生證、出生證、村委證明、罰款繳費證明、轉入轉出手續等,較為細緻繁瑣。
對於這些事務,不少家長缺少經驗和社會關係,難以應付,需要宋明一步一步指導她們去做。
以前宋明在處理這些事務時,看不得家長們太為難,總是忍不住想幫人一把,主動給家長們指門路找關係。
連方晴都說他,你這麼主動,就算不是另有所圖,也多少有一些逞能要強的意思。
宋明自認為自己這是熱情助人,是崇高的什麼精神什麼意識,既便不被人感激也總不會被人責怨吧?
但出乎意料的是,感激是偶爾有人會感激,但好心當作驢肝肺的事他也遇到過好幾次。
去年宋明幫一位家長找了關係去辦事沒辦成,那位家長還賴上了宋明,指責宋明與人串通一氣只吃不拉還不辦事。
吃一塹,長一智。這一次,宋明總結過去的經驗,預先召開了班主任會,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對班主任進行了培訓,並且以書面的形式,儘可能詳細的展示了各項事務的辦事流程。
他又專門印發了兩頁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列舉了十幾個經常遇到的疑難問題,以及具體的處理方法。
在開家長會時,宋明給家長講了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他平平實實地講經過講故事,但不評論不發表意見,不直接點破,讓家長自己想,自己找人問。
具體問題先找班主任處理,班主任處理不了的,再找他處理。
對於個別的特殊問題,宋明秉承法不輕授經不輕傳的原則,人不來再三求他,他都不再主動幫忙,或者推薦讓他找別人取經。
所以,今年中考報名的準備工作,宋明也從最初一兩年的焦頭爛額變得從容了許多。
5月底,中心校要進行課改巡查,需要準備的材料還差很多。其實,宋莊中學的課改,除了組織了一個讀書研修,基本上沒有什麼動作。
就這麼一個讀書研修,也只堅持了兩周便不了了之,因為大家實在太忙了。宋明平均每周都要去參加三四次會議,中考備考會,中考報名培訓,體考培訓,聯鄉聯考會…
單單一個一模質量分析會,就開了三四次。縣裡開了鎮裡開,鎮裡開了學校開。
宋明天天忙著參加會議,寫發言稿,寫方案,寫總結,寫整改措施…沒完沒了,根本沒有時間參加課改研修。
第一次課改研修時,領導們全部到齊,第二周領導們只到了一少半,宋明也是坐在那裡不過片刻鐘,就又去開會了。只一節課的時間,看到領導們走了,教師們也陸陸續續散了場。
到了第三周,就只有少數教師去了,看了會有書,看到沒有幾個領導來,就又各自散了。
所以近兩周收上來的摘抄和總結,寥寥無幾。
根據材料要求,除了摘抄和總結,還要有觀摩課的教案,聽課筆記,教研組的教研會記錄,課改專題培訓講座稿和活動記錄,學生調查問卷,學校之間經驗交流記錄等等。
政教處做了兩條條幅,一條是「圍繞素質教育,促進全面發展」,掛在學校大門口。一條是「向課堂要質量,以科研提效率」,掛著教學樓前。
而讓政教處做的宣傳版面,至今不見蹤影,黑板報和班級活動也未見動靜。
宋明上周開會時也想給陳元昌校長提個醒,讓他催促政教處加快工作進度。但宋明自知,他們教務處的課改工作也是一塌糊塗,他有些投鼠忌器沒有作聲。
要拖著大家都拖著,對他也沒什麼壞處。因為政教處分工的課改任務相對簡單,而屬於教務處的課改任務比較繁重。
如果政教處的工作跑到了教務處前面,那到時候挨批評的就只有教務處了。相反,如果教務處的工作跑到了政教處的前面,到時候就算教務處沒有完成任務挨了批評,那還有政教處陪著。
按目前的形勢,教務處很難按上級要求完成課改任務。
公開課和觀摩課雖然每次例會都強調,但是因為校領導走不進課堂聽不了課,公開課也就漸漸變得敷衍了事,兩周一次的教研會也常常走過場。
要求各教研組的課改觀摩課三周過去了,也是舉步維艱,教室中響應者寥寥。
宋明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從動員會到現在,他也只勉勉強強聽了兩節課。
按照學校規定,教務主任每學期至少要聽40節課。但現在,別說40節,他連14節都沒有聽夠。不是他宋明想偷懶,而是事務纏身,他實在沒有這個時間。
上一學期,宋明擔任著九4班的數學課。後來因為冷校長不在崗,教務處的工作都壓在了宋明的頭上,宋明忙得常常批改不了數學作業。
而數學這個學科,三分功夫在課堂,七分功夫在作業。如果作業批改不了,課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就這樣一學期下來,九4班的數學成績不但沒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
學校領導擔任的學科成績大多數都拖後腿坐紅椅,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如果偶爾有哪位領導的成績不是倒數第一,而成了倒數第二,都會被大家起鬨誇讚,說什麼以零點一分之差,遙遙領先於倒數第一名等。
對此大家也是見怪不怪,甚至認為理所當然。
但宋明是個例外,以往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桃源鎮的學校中,和宋明同樣例外的領導並不多,數來數去好像也只有袁新林。
袁新林老師也常常鼓勵他說,在學校里不管當什麼領導,那都算兼職打雜的,教師才是學校的脊梁骨,教學才是我們的本職工作,不能因為當了一個打雜工的小領導,就丟了教學的看家本領。
袁新林老師不同於一般領導。像陳元昌校長,做了領導之後,基本上就不任課或任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科目。
但袁新林不管當主任還是當校長,都一直擔任著畢業班的化學課,而且成績不止是在桃源鎮就是在全縣也是叫的響的人物。
就在宋明為要不要繼續擔任九4班的數學課而猶豫不決時,袁新林老師因為斷斷續續時好時壞的慢性哮喘影響了工作,難以支撐九年級六個班的化學課。
學校決定這學期。由宋明接替了袁新林九5九6班兩個班的化學課,將崔瀅瀅從七年級調到九年級,教九3九4班的數學課,其他老師也做了相應調整。
九5九6班升學壓力雖不大,但課時數和作業量都比一個班的數學多,並不比數學課輕鬆。
宋明是第一次教化學,在備課上需要大量的時間。但忙起來的時候,他常常顧不上備課寫教案。以致常常要等到周末回到家,夜裡趕著補上上周的教案,以應付例會時的教案檢查。
以前,宋明對教導處副主任陳福貴的老好人態度頗有微詞。但這學期,他也怪不得陳富貴工作不認真常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因為真要認真檢查起教案、作業和聽課等教學常規來,首先受不了的不是一般教師,而是各位領導。
表面上看,學校領導是各項工作制度的制定者和推動者,但很多時候,他們也是各項工作制度的最大阻礙。
宋明這幾年對此也是深有體會,一項制度如同一把利劍,當這把劍握在管理者手中揮向被管理者而不會傷及管理者時,才能被真正有力的貫徹執行。一旦這項制度把管理者也納入其中,那麼這把劍就會變鈍變彎變成辟邪的桃木劍。
也許,只有刑不上大夫,刑法才能為大夫不折不扣的執行,最大程度的發揮社會功效。而管理大夫必須有適合大夫的另一套刑法。二者可有交集,但並不能完全通用。
但無論如何,課改的大戲還是必須得唱起來,因為宋青山還要讓宋莊中學做好課改的示範引領作用呢。
對於這些事務,不少家長缺少經驗和社會關係,難以應付,需要宋明一步一步指導她們去做。
以前宋明在處理這些事務時,看不得家長們太為難,總是忍不住想幫人一把,主動給家長們指門路找關係。
連方晴都說他,你這麼主動,就算不是另有所圖,也多少有一些逞能要強的意思。
宋明自認為自己這是熱情助人,是崇高的什麼精神什麼意識,既便不被人感激也總不會被人責怨吧?
但出乎意料的是,感激是偶爾有人會感激,但好心當作驢肝肺的事他也遇到過好幾次。
去年宋明幫一位家長找了關係去辦事沒辦成,那位家長還賴上了宋明,指責宋明與人串通一氣只吃不拉還不辦事。
吃一塹,長一智。這一次,宋明總結過去的經驗,預先召開了班主任會,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對班主任進行了培訓,並且以書面的形式,儘可能詳細的展示了各項事務的辦事流程。
他又專門印發了兩頁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列舉了十幾個經常遇到的疑難問題,以及具體的處理方法。
在開家長會時,宋明給家長講了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他平平實實地講經過講故事,但不評論不發表意見,不直接點破,讓家長自己想,自己找人問。
具體問題先找班主任處理,班主任處理不了的,再找他處理。
對於個別的特殊問題,宋明秉承法不輕授經不輕傳的原則,人不來再三求他,他都不再主動幫忙,或者推薦讓他找別人取經。
所以,今年中考報名的準備工作,宋明也從最初一兩年的焦頭爛額變得從容了許多。
5月底,中心校要進行課改巡查,需要準備的材料還差很多。其實,宋莊中學的課改,除了組織了一個讀書研修,基本上沒有什麼動作。
就這麼一個讀書研修,也只堅持了兩周便不了了之,因為大家實在太忙了。宋明平均每周都要去參加三四次會議,中考備考會,中考報名培訓,體考培訓,聯鄉聯考會…
單單一個一模質量分析會,就開了三四次。縣裡開了鎮裡開,鎮裡開了學校開。
宋明天天忙著參加會議,寫發言稿,寫方案,寫總結,寫整改措施…沒完沒了,根本沒有時間參加課改研修。
第一次課改研修時,領導們全部到齊,第二周領導們只到了一少半,宋明也是坐在那裡不過片刻鐘,就又去開會了。只一節課的時間,看到領導們走了,教師們也陸陸續續散了場。
到了第三周,就只有少數教師去了,看了會有書,看到沒有幾個領導來,就又各自散了。
所以近兩周收上來的摘抄和總結,寥寥無幾。
根據材料要求,除了摘抄和總結,還要有觀摩課的教案,聽課筆記,教研組的教研會記錄,課改專題培訓講座稿和活動記錄,學生調查問卷,學校之間經驗交流記錄等等。
政教處做了兩條條幅,一條是「圍繞素質教育,促進全面發展」,掛在學校大門口。一條是「向課堂要質量,以科研提效率」,掛著教學樓前。
而讓政教處做的宣傳版面,至今不見蹤影,黑板報和班級活動也未見動靜。
宋明上周開會時也想給陳元昌校長提個醒,讓他催促政教處加快工作進度。但宋明自知,他們教務處的課改工作也是一塌糊塗,他有些投鼠忌器沒有作聲。
要拖著大家都拖著,對他也沒什麼壞處。因為政教處分工的課改任務相對簡單,而屬於教務處的課改任務比較繁重。
如果政教處的工作跑到了教務處前面,那到時候挨批評的就只有教務處了。相反,如果教務處的工作跑到了政教處的前面,到時候就算教務處沒有完成任務挨了批評,那還有政教處陪著。
按目前的形勢,教務處很難按上級要求完成課改任務。
公開課和觀摩課雖然每次例會都強調,但是因為校領導走不進課堂聽不了課,公開課也就漸漸變得敷衍了事,兩周一次的教研會也常常走過場。
要求各教研組的課改觀摩課三周過去了,也是舉步維艱,教室中響應者寥寥。
宋明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從動員會到現在,他也只勉勉強強聽了兩節課。
按照學校規定,教務主任每學期至少要聽40節課。但現在,別說40節,他連14節都沒有聽夠。不是他宋明想偷懶,而是事務纏身,他實在沒有這個時間。
上一學期,宋明擔任著九4班的數學課。後來因為冷校長不在崗,教務處的工作都壓在了宋明的頭上,宋明忙得常常批改不了數學作業。
而數學這個學科,三分功夫在課堂,七分功夫在作業。如果作業批改不了,課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就這樣一學期下來,九4班的數學成績不但沒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
學校領導擔任的學科成績大多數都拖後腿坐紅椅,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如果偶爾有哪位領導的成績不是倒數第一,而成了倒數第二,都會被大家起鬨誇讚,說什麼以零點一分之差,遙遙領先於倒數第一名等。
對此大家也是見怪不怪,甚至認為理所當然。
但宋明是個例外,以往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桃源鎮的學校中,和宋明同樣例外的領導並不多,數來數去好像也只有袁新林。
袁新林老師也常常鼓勵他說,在學校里不管當什麼領導,那都算兼職打雜的,教師才是學校的脊梁骨,教學才是我們的本職工作,不能因為當了一個打雜工的小領導,就丟了教學的看家本領。
袁新林老師不同於一般領導。像陳元昌校長,做了領導之後,基本上就不任課或任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科目。
但袁新林不管當主任還是當校長,都一直擔任著畢業班的化學課,而且成績不止是在桃源鎮就是在全縣也是叫的響的人物。
就在宋明為要不要繼續擔任九4班的數學課而猶豫不決時,袁新林老師因為斷斷續續時好時壞的慢性哮喘影響了工作,難以支撐九年級六個班的化學課。
學校決定這學期。由宋明接替了袁新林九5九6班兩個班的化學課,將崔瀅瀅從七年級調到九年級,教九3九4班的數學課,其他老師也做了相應調整。
九5九6班升學壓力雖不大,但課時數和作業量都比一個班的數學多,並不比數學課輕鬆。
宋明是第一次教化學,在備課上需要大量的時間。但忙起來的時候,他常常顧不上備課寫教案。以致常常要等到周末回到家,夜裡趕著補上上周的教案,以應付例會時的教案檢查。
以前,宋明對教導處副主任陳福貴的老好人態度頗有微詞。但這學期,他也怪不得陳富貴工作不認真常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因為真要認真檢查起教案、作業和聽課等教學常規來,首先受不了的不是一般教師,而是各位領導。
表面上看,學校領導是各項工作制度的制定者和推動者,但很多時候,他們也是各項工作制度的最大阻礙。
宋明這幾年對此也是深有體會,一項制度如同一把利劍,當這把劍握在管理者手中揮向被管理者而不會傷及管理者時,才能被真正有力的貫徹執行。一旦這項制度把管理者也納入其中,那麼這把劍就會變鈍變彎變成辟邪的桃木劍。
也許,只有刑不上大夫,刑法才能為大夫不折不扣的執行,最大程度的發揮社會功效。而管理大夫必須有適合大夫的另一套刑法。二者可有交集,但並不能完全通用。
但無論如何,課改的大戲還是必須得唱起來,因為宋青山還要讓宋莊中學做好課改的示範引領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