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煙花三月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早春三月,氣溫開始漸漸鬆了口,不似先前嚴肅,北風偶爾脫下凜冽的風刀,灌的不再讓人皮膚生疼,它依然呼嘯著掠過高原,躍過黃坡,刮過城市裡每個人裹緊的身體,力氣越來越小,越來越溫柔,等到人們意識到北風涅槃為春風的腳步,才猛地回頭,後知後覺道:「啊,又是一年過去了。」
冬天的餘韻猶存,清晨,陽光慢慢探出腦袋,城市的輪廓在薄霧的掩映下漸漸甦醒,清潔工人一絲不苟的梳洗,竹子划過水泥地面,低沉的嗚咽,沉靜的紫葉小檗在街道兩旁姍姍不語,灰濛著一張張臉,公園的杏花率先開了口,花蕊被冰雪裹挾著,動彈不得,河岸邊,柳樹垂著灰綠的鬍子,茫然的望著水面。
一縷陽光透過高牆的縫隙,斑駁的灑落在冰冷的水泥地面上,一個灰色的影子踩在高牆鐵網的影子裡,他的腳步有些踉蹌,仿佛每一步都在試探,陽光懶懶又暖暖的飛揚著,他卻低著頭,手指握拳僵硬的摳著衣服下擺。偶爾抬頭看看前方快走兩步,又在茫然中頹著頭,拖著蹣跚的步子,遲疑的,沉重的,走出了陽光編織的格子,挪到了一堵沉重的鐵門前。
「誰是穆姜的家屬?」
「這.....到!」
話音未落,鐵門旁的綠植壇旁竄出來一個佝僂的身體,嘴裡發出老人囫囫圇圇的音氣。
鐵門「哐當」一聲再度閉上。
只剩下兩個微駝的身影,在原地默默不語。
兩米外,陽光穿透薄霧,掛在遠處的高樓腰上,地面被光線切割成黑白兩界。
「走,回家吧」,老人說。
她站在黑影里,一隻腳踩過界限,仿佛被人推了一把,另一隻腳也跟了過來,暴露在光下。
陽光扎進城市的大街小巷,刺進每個人的眼中,讓人睜不開眼。早餐攤邊騰騰的熱氣里籠罩著人們匆忙的腳步,太陽慢慢地搖晃著升起來了,焦躁的喇叭,急赤的咒罵,搶行的電驢擦著汽車「嗖」一聲飛馳而過,驚慌的剎車聲...穿梭在擁擠的車流里,城市的節奏跟隨朝陽的升起而慢慢加速。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這是昨天她在書里看到的一句詩詞,南方的三月,煙花燦爛,而此時的北國,依然肅肅殺氣,這裡沒有橙黃橘綠,只有冬天的灰色,夜晚偷偷下的薄雪白白的,零星的掛在樹枝上,以及被人們踐踏過難堪的污黑色。
「須記....須記....又該記什麼呢?」她想:「沒有好景,也沒有君,又有什麼好記呢」,她嘴角一撇,訕訕的勾著嘴角皮,搖了搖頭。
她抬起頭,望著久違的光明,空氣中分辨不清是自由還是禁錮的味道,只覺得陌生。兩年八個月了,她都有點忘記昨天吃的什麼,做了什麼,以前又是怎樣的一個人了。
人群中有人看她,她知道自己顯得格格不入,簡樸的上衣,老土的褲子,這身打扮在告訴她兩年八個月前她的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大家都在兩年八個月後了。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冷漠和忙碌,又似乎寫了一些同情和好奇,但也只是稍縱即逝,沒有人會打擾她這個2小時前才從高牆裡走出來的囚犯。
哦,她不是了,已經不再是了。
她深吸一口氣,試圖平復心中的忐忑,走進排得彎曲成河流一樣的乘車隊伍里,她想裝作興奮的樣子,事實上,離開高牆不就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情嗎?!可是,為什麼興奮不起來呢?
老人走在前面,她默默地跟,這種感覺讓她覺得似曾相識,腳步似乎很沉重,又似乎輕飄飄的,讓她找不到重心。
「前面又會是什麼呢?」她想。
她想詢問,想開口說一句什麼,無論是對父親,或者對擁擠的人群,哪怕只是一句「辛苦了」「謝謝爸」,或者毫無意義的「借過一下」,她試著張了張嘴,試圖脫口而出這樣簡單的幾個字,然而嘴巴卻被乾結的唾液粘的緊緊的,又被冰凍的寒風鎖緊,連一個字都沒有吐出來,喉嚨里嗚咽咽的,她只覺得嘴裡很苦,下意識吞了口口水就再也沒有開口的欲望了。
她突然想到可以戴個口罩,一來防寒,二來也可以給沒用的嘴巴一點尊嚴,她想要問一問「哪裡有口罩發嗎」,可剛剛開口的失敗給了她「算了,就這樣將就吧」的信心,畢竟開口說話是一件多麼麻煩又勇敢的事情啊。
她不勇敢。也怕麻煩。向來如此。
想到這,她又怔了一下。
「你已經自由了,你知不知道?」她在心裡一字一句問自己。
是啊,為什麼不勇敢一點呢?以前是如此,難道現在還要和以前一樣嗎?還要再沉默下去嗎?
她快走兩步,趕到父親身邊,朝他擺了擺手,指了指嘴巴,做了個戴口罩的動作。
窗外交錯的列車疾馳而過,又疾馳翻過雪地,跨高原,穿隧道,遠遠的跳出來一座不高的山峰,峰頂有錯落的樹影。山峰本身並不算高,只是被周邊匍匐的麥田襯托的還算挺拔,遠山黛影遠遠的望著,顯得朦朧別致。
「青峰山」,她在心裡默念。
這還是在監獄的書上看到的,聽說這座青峰山文風鼎盛,信者眾多。山雖然不高,但勝在一座青峰如神助般插的筆直,山也因了這座青峰而吸引了許多信眾,遊人信眾可以慢慢登到峰頂俯瞰日出日落,山腰上的慈悲寺和飛來亭也有一半建在半壁懸崖上,總是引得遊人驚嘆,久之也成了城市勝景。
「不知青峰山上是否橙黃橘綠了呢」,她想。
列車再次呼嘯進入隧道,車廂里暖氣無聲無息的繞著腿肚子,空氣漸漸熱了起來,有人脫下了厚絨外套掛在窗戶上,搖搖擺擺的,她在縫隙中張望著,凝望著,終於睡著了。
早春三月,氣溫開始漸漸鬆了口,不似先前嚴肅,北風偶爾脫下凜冽的風刀,灌的不再讓人皮膚生疼,它依然呼嘯著掠過高原,躍過黃坡,刮過城市裡每個人裹緊的身體,力氣越來越小,越來越溫柔,等到人們意識到北風涅槃為春風的腳步,才猛地回頭,後知後覺道:「啊,又是一年過去了。」
冬天的餘韻猶存,清晨,陽光慢慢探出腦袋,城市的輪廓在薄霧的掩映下漸漸甦醒,清潔工人一絲不苟的梳洗,竹子划過水泥地面,低沉的嗚咽,沉靜的紫葉小檗在街道兩旁姍姍不語,灰濛著一張張臉,公園的杏花率先開了口,花蕊被冰雪裹挾著,動彈不得,河岸邊,柳樹垂著灰綠的鬍子,茫然的望著水面。
一縷陽光透過高牆的縫隙,斑駁的灑落在冰冷的水泥地面上,一個灰色的影子踩在高牆鐵網的影子裡,他的腳步有些踉蹌,仿佛每一步都在試探,陽光懶懶又暖暖的飛揚著,他卻低著頭,手指握拳僵硬的摳著衣服下擺。偶爾抬頭看看前方快走兩步,又在茫然中頹著頭,拖著蹣跚的步子,遲疑的,沉重的,走出了陽光編織的格子,挪到了一堵沉重的鐵門前。
「誰是穆姜的家屬?」
「這.....到!」
話音未落,鐵門旁的綠植壇旁竄出來一個佝僂的身體,嘴裡發出老人囫囫圇圇的音氣。
鐵門「哐當」一聲再度閉上。
只剩下兩個微駝的身影,在原地默默不語。
兩米外,陽光穿透薄霧,掛在遠處的高樓腰上,地面被光線切割成黑白兩界。
「走,回家吧」,老人說。
她站在黑影里,一隻腳踩過界限,仿佛被人推了一把,另一隻腳也跟了過來,暴露在光下。
陽光扎進城市的大街小巷,刺進每個人的眼中,讓人睜不開眼。早餐攤邊騰騰的熱氣里籠罩著人們匆忙的腳步,太陽慢慢地搖晃著升起來了,焦躁的喇叭,急赤的咒罵,搶行的電驢擦著汽車「嗖」一聲飛馳而過,驚慌的剎車聲...穿梭在擁擠的車流里,城市的節奏跟隨朝陽的升起而慢慢加速。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這是昨天她在書里看到的一句詩詞,南方的三月,煙花燦爛,而此時的北國,依然肅肅殺氣,這裡沒有橙黃橘綠,只有冬天的灰色,夜晚偷偷下的薄雪白白的,零星的掛在樹枝上,以及被人們踐踏過難堪的污黑色。
「須記....須記....又該記什麼呢?」她想:「沒有好景,也沒有君,又有什麼好記呢」,她嘴角一撇,訕訕的勾著嘴角皮,搖了搖頭。
她抬起頭,望著久違的光明,空氣中分辨不清是自由還是禁錮的味道,只覺得陌生。兩年八個月了,她都有點忘記昨天吃的什麼,做了什麼,以前又是怎樣的一個人了。
人群中有人看她,她知道自己顯得格格不入,簡樸的上衣,老土的褲子,這身打扮在告訴她兩年八個月前她的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大家都在兩年八個月後了。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冷漠和忙碌,又似乎寫了一些同情和好奇,但也只是稍縱即逝,沒有人會打擾她這個2小時前才從高牆裡走出來的囚犯。
哦,她不是了,已經不再是了。
她深吸一口氣,試圖平復心中的忐忑,走進排得彎曲成河流一樣的乘車隊伍里,她想裝作興奮的樣子,事實上,離開高牆不就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情嗎?!可是,為什麼興奮不起來呢?
老人走在前面,她默默地跟,這種感覺讓她覺得似曾相識,腳步似乎很沉重,又似乎輕飄飄的,讓她找不到重心。
「前面又會是什麼呢?」她想。
她想詢問,想開口說一句什麼,無論是對父親,或者對擁擠的人群,哪怕只是一句「辛苦了」「謝謝爸」,或者毫無意義的「借過一下」,她試著張了張嘴,試圖脫口而出這樣簡單的幾個字,然而嘴巴卻被乾結的唾液粘的緊緊的,又被冰凍的寒風鎖緊,連一個字都沒有吐出來,喉嚨里嗚咽咽的,她只覺得嘴裡很苦,下意識吞了口口水就再也沒有開口的欲望了。
她突然想到可以戴個口罩,一來防寒,二來也可以給沒用的嘴巴一點尊嚴,她想要問一問「哪裡有口罩發嗎」,可剛剛開口的失敗給了她「算了,就這樣將就吧」的信心,畢竟開口說話是一件多麼麻煩又勇敢的事情啊。
她不勇敢。也怕麻煩。向來如此。
想到這,她又怔了一下。
「你已經自由了,你知不知道?」她在心裡一字一句問自己。
是啊,為什麼不勇敢一點呢?以前是如此,難道現在還要和以前一樣嗎?還要再沉默下去嗎?
她快走兩步,趕到父親身邊,朝他擺了擺手,指了指嘴巴,做了個戴口罩的動作。
窗外交錯的列車疾馳而過,又疾馳翻過雪地,跨高原,穿隧道,遠遠的跳出來一座不高的山峰,峰頂有錯落的樹影。山峰本身並不算高,只是被周邊匍匐的麥田襯托的還算挺拔,遠山黛影遠遠的望著,顯得朦朧別致。
「青峰山」,她在心裡默念。
這還是在監獄的書上看到的,聽說這座青峰山文風鼎盛,信者眾多。山雖然不高,但勝在一座青峰如神助般插的筆直,山也因了這座青峰而吸引了許多信眾,遊人信眾可以慢慢登到峰頂俯瞰日出日落,山腰上的慈悲寺和飛來亭也有一半建在半壁懸崖上,總是引得遊人驚嘆,久之也成了城市勝景。
「不知青峰山上是否橙黃橘綠了呢」,她想。
列車再次呼嘯進入隧道,車廂里暖氣無聲無息的繞著腿肚子,空氣漸漸熱了起來,有人脫下了厚絨外套掛在窗戶上,搖搖擺擺的,她在縫隙中張望著,凝望著,終於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