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伯符獻策
第435章 伯符獻策
如此一來,隨州通道從軍事地位上,就徹底被襄陽通道給比下去了。
可這並不代表隨州通道里就毫無價值了。
這裡有溳水灌溉,還有隨縣、唐鄉、平林、南新、雲杜、等多個縣邑,一路連接東江漢平原,是有名的糧倉。
揚州一旦占領了夏口,可以肆無忌憚的侵吞整個東江漢平原,而襄陽到時候只能坐視揚州在東面擴張,而沒有半點反擊之力。
除非重新奪回夏口或者不惜重兵出擊,從陸路繞道南陽郡,多走數百里路,從北面救援隨縣,否則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慢性失血。
可這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揚州有水路,完全可以憑藉後勤優勢避而不戰,從而耗死襄陽援軍。
更糟糕的是,襄陽和江陵的之間的水路聯繫也會被切斷,揚州軍可以先侵吞了整個東江漢平原之後,再順著長江逆流而上,先打南郡江陵城,剪除襄陽羽翼。
到最後,襄陽就只剩下了漢水水系的狹長地帶,坐等對方沿著漢水向北推進了。
這就是為什麼江夏郡的郡治明明在西陵城,可黃祖卻不呆在西陵,而是要在夏口築新城而守了。
就衝著這一點,黃祖就絕對不是一個昏庸無能之輩,至少在戰略眼光上還是有些實力的。
劉表把夏口當做底線,其實也是提醒多過懲處。
因為一旦夏口丟了,黃祖大概率也是活不下來的。
原時空中,黃祖輸了孫策、孫權那麼多次,自己都每每逃生成功。唯有最後沔水決戰時,夏口城陷,黃祖才為孫權陣斬。
由此可見夏口之重要。
只要能守住夏口,黃祖就不會有事。
蒯越自然看的出來裡面的貓膩,但劉表能夠有這樣的表態,他其實也已經滿足了。
只要夏口還在黃祖手裡,那蒯越的後路就十分安全,而且後勤補給也可以從南郡江陵那邊補充,他就沒有全軍覆沒的威脅,甚至都還有一戰之力,再不濟也能安全退過長江。
到時候不論是冒點風險順著漢水撤回襄陽,還是安全起見先撤退至江陵,都是可以選擇的選項。
「以我大都督令傳檄夏口,請黃太守不可輕動,只需謹守門戶,阻守江防,此戰便有黃太守一份大功。」
蒯越思考再三,覺得劉封不過新占揚州之地,水軍難以同江夏水軍相比。
唯一的破綻,就是黃祖忍耐不住,主動出戰中伏。故而為了避免黃祖出戰,蒯越不惜以功勳相誘,可見他對黃祖還是有些放心不下的。
********
卻說臨湘城中,張羨醒來之後,桓階立刻將自己所行的舉措報於對方。
張羨這時候也沒了心氣,自家宗族大將張程一戰就兵敗身死,親信熊尚被俘,只有區雄一個人逃了回來。
想起孫策當初的建言,張羨心裡悔恨的直冒苦水。
「伯緒所行甚好。」
張羨艱難的想要起身,一旁的張懌趕忙上前攙扶。
「孫堅之子果然名不虛傳,只恨羨之前不曾聽取他的良言。」
張羨當即表態道:「既然伯符還願留下助我,伯緒可倚仗其才,以安危局。」
「謹遵明公之意。」
桓階退下之前,又勸說張羨要多休息。
他剛一出府,孫策就迎了上來:「世兄,明府身體可好?」
桓階笑著答道:「用了湯藥,如今已能起身。」
張羨這次算是小風邪,差不多就是後世的腔梗,算是中風的前奏,必須要臥病靜養,故此才將郡中軍權暫時託付給桓階。
回到桓階府中之後,他面泛笑容,語出真心的感謝孫策道:「明公聽說了你的建言,很是高興,還望伯符能多多建策。」
早在十天之前,孫策就已經斷言巴丘之敵必然會去奪取益陽和羅縣。
桓階也已經聽從他的建議,放棄了這兩處地方,將兵力撤回望城,準備匯合之後最終撤回到臨湘城裡。
事情發展果然如同孫策所推斷的那樣,巴丘的荊北軍在破城之後休整了八天,隨後分派兩路人馬,各有兩千人,分別拿下了羅賢和益陽。
眼看著荊北軍步步逼近,桓階忍不住詢問起孫策:「伯符,是否該將望城之軍撤回臨湘了?」
如今望城有兵馬四千人,其中三千是從益陽撤回的,這些兵馬都是郡兵,久經訓練,有著不錯的戰力,自然不能白白虛擲了。
卻沒想到,先前還極力攛掇桓階撤軍的孫策卻是態度大變。
「世兄,策以為暫時不必撤軍。」
桓階大為驚訝,不解道:「伯符先前不是力主撤軍的嗎?怎麼此時又改了主意?」
孫策卻是昂揚道:「先前撤軍,是因為益陽、羅縣已不可守,如不撤軍,則必白白浪費兵力,為敵所乘。」
「現在改變主意,卻是因為巴丘的敵人動了。」
孫策將桓階請到地圖旁:「世兄請看地圖,我先前力主撤軍,其實是擔心巴丘之敵直驅望城,切斷臨湘和益陽的聯繫。可如今巴丘之敵居然先取了羅縣和益陽,而不敢動望城。可見其心虛了。」
桓階緩緩點頭,贊同孫策的判斷,可又疑惑不解道:「伯符你這是何意?」
孫策笑了起來,宛如鋒芒畢露:「巴丘敵將既貪且慫,若是其敢於在十日之前長驅望城,那是剛猛勇勁,若是敵不動如山,那是謹慎沉穩。可其偏偏不敢直驅望城,卻又忍不住在眼下才分兵益陽、羅縣,可見其優柔寡斷,又貪念功勳。」
說到這裡,孫策停頓了,看向桓階,在對方驚訝莫名的目光中,孫策森冷道:「賊可敗矣!」
桓階震驚莫名,心臟劇跳,張開嘴巴好半晌才擠出一句同樣的話。
「伯符你這是何意?」
「請世兄給我三千精銳,我必在望城挫敗賊勢。」
孫策信心十足道:「若是運氣好,可得一場大勝,即便運氣差些,也定有斬獲。」
桓階震驚出聲:「伯符此言當真?」
巴丘一敗,輸的實在是太慘了,而且當時措手不及,都沒來得及封鎖消息。
因此,臨湘城中的士氣頗為低迷,百姓也惶恐不安,這一直都是桓階這十多天裡的心病之一。
如果孫策真的能夠在望城打上一個勝仗,不求有多大,但凡能夠斬首數十級,生擒個十幾人,必然能夠大大提升己方低迷的態勢。
「策安敢在世兄面前胡言!?」
孫策拱手道:「只求世兄讓我親自揀選精銳,三日之內,秘密前出至望城,荊北軍不來則已,若是敢來,必有露布回傳!」
「好!好!」
桓階大受振奮,上前拉住孫策的手道:「如此,就拜託伯符了。」
隨即,桓階授孫策為都督,揀選三千精銳,晝伏夜出,趕往望城,並接管望城諸軍軍權。
得到授權之後,孫策立刻開始揀選精銳,所挑選的人俱是當初跟著他父親北上的部曲。
同時,孫策還派人前往望城,讓望城守軍開始大張旗鼓的撤軍。
三日之後,望城的軍隊已經撤出大半,而孫策也選足了三千精銳,又得桓階之助,大開武庫,光是鐵甲就取用了三百多套,還有戰馬四十餘匹,晝伏夜出,奔赴望城。
********
在孫策揀選精銳的時候,巴丘城內也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爭吵的兩方,一方是黃忠、文聘,一方則是蔡瑁的兩個弟弟蔡瓚,字茂圭、蔡琰,字文圭。
雙方爭吵的焦點在望城。
之前蔡瑁偷襲巴丘得手之後,並沒有按照蒯越的要求繼續進攻望城,而是在巴丘固守,觀察形勢。
後來發現羅縣空虛,益陽、望城的守軍驚慌失措,城門緊閉後,蔡瑁這才信服了蒯越的話,生出了後悔的心思。
於是,蔡瑁召集諸將議事,想要先拿下羅縣和益陽,掃清側翼的威脅。
羅縣此時城中空虛,幾乎是砧板上的肥肉,而益陽卻有兵馬數千人,城門緊閉,可見是需要費一番力氣的。
蔡瓚和蔡琰兩人自然希望分到羅縣這塊肥肉,而把骨頭丟給黃忠和文聘。
雖然黃忠和文聘也是劉表的心腹,但在蔡瑁和蔡家面前,卻也只能忍氣吞聲。況且對二人來說,也絲毫不懼益陽守軍,他們最擔心的是分不到功勞。
於是,兩方人馬議定,羅縣歸蔡瓚和蔡琰所取,而益陽則由文聘、黃忠去取。
作為補償,等到大軍進攻望城時,則由文聘和黃忠為先鋒。
本來大家都已經商量好了,可壞就壞在孫策身上了。
孫策先撤回了益陽的兵馬,使得益陽也變成了空城一座,被文聘和黃忠輕鬆收復。
這時候前線細作又傳回消息,望城的守軍也開始撤軍了,如今望城很可能也變成了空城一座。
這下子蔡瓚和蔡琰不滿意了。
原本望城是作為骨頭的補償才留給文聘和黃忠的,結果現在益陽、望城的守軍居然全跑了,這兩根骨頭居然一眨眼,全變成大肥肉了。
這讓蔡瓚和蔡琰如何能忍。
兩人立刻去找了蔡瑁,想要說動蔡瑁改換安排,將望城交給他們倆去取。
「兄長,這不公平!」
一進大帳,蔡琰就大聲嚷嚷起來:「益陽那幾千荊南軍撤了,白白給了那兩兵痞一個大功。」
羅縣根本無人據守,雖然也是功勞,但肯定比不上益陽這等數千兵馬據守的城池。
雖然如今益陽的荊南軍撤退了,可黃忠、文聘也可以說成是被自己給擊退的,蔡瑁他們還真沒法否認。
如此一來,文聘、黃忠他們的功勞可就反過來居於蔡氏兄弟之上了,也難怪蔡琰氣成這樣。
「羅縣是你們挑選的,現在又來說不公平。」
蔡瑁卻是冷冷的看著自己兩個弟弟:「你們當我這個都督說話是放屁嗎?」
蔡瓚、蔡琰俱是一驚,趕忙匍匐在地道:「兄長息怒,我等不敢。」
蔡瑁是兄長,而且自小就是他們一輩中才能最高,最得長輩喜歡的子嗣,因此蔡瓚、蔡琰以及族中同輩子弟都很敬重畏懼蔡瑁。
現在看見他發火了,兩人自然立刻滑跪了。
看見蔡瓚、蔡琰老老實實求饒了,蔡瑁冰冷的面龐這才轉暖:「將令都已經發下去了,現在才說不公,如之奈何?」
其實蔡瑁此時心中也是又氣又悔,他後悔的是沒聽蒯越的話。要不然眼下望城都應該已經拿下了,還能順勢兜住益陽那數千精銳,自己的戰功必然再上一個台階。
蔡氏兄弟倆這時候來告狀,其實正是撞在他槍口上了。
蔡瓚要比蔡琰機靈,從蔡瑁的話里聽出了些許深意,於是大著膽子試探道:「兄長,您之前的將令乃是全殲益陽守軍。眼下益陽守軍成功撤離,這是不是也意味著黃忠、文聘二人未能全功?你剝奪他們繼續進攻望城的權力,也算是事出有因啊。」
蔡瑁眉頭一挑,覺得蔡瓚說的還真有些道理。
蔡琰一見,趕忙幫腔道:「大兄,我覺得二兄所言有理啊。明明是黃忠和文聘二人疏忽大意,居然讓益陽的荊南軍給跑了,您不懲處他們,只是剝奪了他們後續行動的權力,這已經是法外開恩了啊。」
蔡瑁暼了一眼蔡琰,沉思片刻後:「你們確定能夠拿下望城?」
蔡瓚、蔡琰一聽,頓時激動起來:「大兄放心,望城兵馬已經撤離,如今不過空城一座,難道我們倆還能拿不下一座空城?」
蔡瑁點了點頭,他就算不信自己這兩個弟弟,也信得過蒯越的判斷。既然蒯越都認定了荊南軍不會有反擊之力,那他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好,既然如此,那就依了你們。」
蔡瑁當即下令,命蔡瓚、蔡琰二人統領本部人馬共計四千人,前往攻取望城。
本來蔡瓚、蔡琰覺得就帶羅縣兩千人足以,可蔡瑁卻擔心臨湘的反應,讓他們帶上全部部曲。
這樣一來,有四千人防守望城,就算臨湘以主力反撲,都未必能在短期內破城,而蔡瑁、黃忠和文聘隨時可以順湘水前往望城救援。
蔡瓚、蔡琰兩人自然唯命是從,當即整點兵馬,準備前往羅縣。
(本章完)
如此一來,隨州通道從軍事地位上,就徹底被襄陽通道給比下去了。
可這並不代表隨州通道里就毫無價值了。
這裡有溳水灌溉,還有隨縣、唐鄉、平林、南新、雲杜、等多個縣邑,一路連接東江漢平原,是有名的糧倉。
揚州一旦占領了夏口,可以肆無忌憚的侵吞整個東江漢平原,而襄陽到時候只能坐視揚州在東面擴張,而沒有半點反擊之力。
除非重新奪回夏口或者不惜重兵出擊,從陸路繞道南陽郡,多走數百里路,從北面救援隨縣,否則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慢性失血。
可這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揚州有水路,完全可以憑藉後勤優勢避而不戰,從而耗死襄陽援軍。
更糟糕的是,襄陽和江陵的之間的水路聯繫也會被切斷,揚州軍可以先侵吞了整個東江漢平原之後,再順著長江逆流而上,先打南郡江陵城,剪除襄陽羽翼。
到最後,襄陽就只剩下了漢水水系的狹長地帶,坐等對方沿著漢水向北推進了。
這就是為什麼江夏郡的郡治明明在西陵城,可黃祖卻不呆在西陵,而是要在夏口築新城而守了。
就衝著這一點,黃祖就絕對不是一個昏庸無能之輩,至少在戰略眼光上還是有些實力的。
劉表把夏口當做底線,其實也是提醒多過懲處。
因為一旦夏口丟了,黃祖大概率也是活不下來的。
原時空中,黃祖輸了孫策、孫權那麼多次,自己都每每逃生成功。唯有最後沔水決戰時,夏口城陷,黃祖才為孫權陣斬。
由此可見夏口之重要。
只要能守住夏口,黃祖就不會有事。
蒯越自然看的出來裡面的貓膩,但劉表能夠有這樣的表態,他其實也已經滿足了。
只要夏口還在黃祖手裡,那蒯越的後路就十分安全,而且後勤補給也可以從南郡江陵那邊補充,他就沒有全軍覆沒的威脅,甚至都還有一戰之力,再不濟也能安全退過長江。
到時候不論是冒點風險順著漢水撤回襄陽,還是安全起見先撤退至江陵,都是可以選擇的選項。
「以我大都督令傳檄夏口,請黃太守不可輕動,只需謹守門戶,阻守江防,此戰便有黃太守一份大功。」
蒯越思考再三,覺得劉封不過新占揚州之地,水軍難以同江夏水軍相比。
唯一的破綻,就是黃祖忍耐不住,主動出戰中伏。故而為了避免黃祖出戰,蒯越不惜以功勳相誘,可見他對黃祖還是有些放心不下的。
********
卻說臨湘城中,張羨醒來之後,桓階立刻將自己所行的舉措報於對方。
張羨這時候也沒了心氣,自家宗族大將張程一戰就兵敗身死,親信熊尚被俘,只有區雄一個人逃了回來。
想起孫策當初的建言,張羨心裡悔恨的直冒苦水。
「伯緒所行甚好。」
張羨艱難的想要起身,一旁的張懌趕忙上前攙扶。
「孫堅之子果然名不虛傳,只恨羨之前不曾聽取他的良言。」
張羨當即表態道:「既然伯符還願留下助我,伯緒可倚仗其才,以安危局。」
「謹遵明公之意。」
桓階退下之前,又勸說張羨要多休息。
他剛一出府,孫策就迎了上來:「世兄,明府身體可好?」
桓階笑著答道:「用了湯藥,如今已能起身。」
張羨這次算是小風邪,差不多就是後世的腔梗,算是中風的前奏,必須要臥病靜養,故此才將郡中軍權暫時託付給桓階。
回到桓階府中之後,他面泛笑容,語出真心的感謝孫策道:「明公聽說了你的建言,很是高興,還望伯符能多多建策。」
早在十天之前,孫策就已經斷言巴丘之敵必然會去奪取益陽和羅縣。
桓階也已經聽從他的建議,放棄了這兩處地方,將兵力撤回望城,準備匯合之後最終撤回到臨湘城裡。
事情發展果然如同孫策所推斷的那樣,巴丘的荊北軍在破城之後休整了八天,隨後分派兩路人馬,各有兩千人,分別拿下了羅賢和益陽。
眼看著荊北軍步步逼近,桓階忍不住詢問起孫策:「伯符,是否該將望城之軍撤回臨湘了?」
如今望城有兵馬四千人,其中三千是從益陽撤回的,這些兵馬都是郡兵,久經訓練,有著不錯的戰力,自然不能白白虛擲了。
卻沒想到,先前還極力攛掇桓階撤軍的孫策卻是態度大變。
「世兄,策以為暫時不必撤軍。」
桓階大為驚訝,不解道:「伯符先前不是力主撤軍的嗎?怎麼此時又改了主意?」
孫策卻是昂揚道:「先前撤軍,是因為益陽、羅縣已不可守,如不撤軍,則必白白浪費兵力,為敵所乘。」
「現在改變主意,卻是因為巴丘的敵人動了。」
孫策將桓階請到地圖旁:「世兄請看地圖,我先前力主撤軍,其實是擔心巴丘之敵直驅望城,切斷臨湘和益陽的聯繫。可如今巴丘之敵居然先取了羅縣和益陽,而不敢動望城。可見其心虛了。」
桓階緩緩點頭,贊同孫策的判斷,可又疑惑不解道:「伯符你這是何意?」
孫策笑了起來,宛如鋒芒畢露:「巴丘敵將既貪且慫,若是其敢於在十日之前長驅望城,那是剛猛勇勁,若是敵不動如山,那是謹慎沉穩。可其偏偏不敢直驅望城,卻又忍不住在眼下才分兵益陽、羅縣,可見其優柔寡斷,又貪念功勳。」
說到這裡,孫策停頓了,看向桓階,在對方驚訝莫名的目光中,孫策森冷道:「賊可敗矣!」
桓階震驚莫名,心臟劇跳,張開嘴巴好半晌才擠出一句同樣的話。
「伯符你這是何意?」
「請世兄給我三千精銳,我必在望城挫敗賊勢。」
孫策信心十足道:「若是運氣好,可得一場大勝,即便運氣差些,也定有斬獲。」
桓階震驚出聲:「伯符此言當真?」
巴丘一敗,輸的實在是太慘了,而且當時措手不及,都沒來得及封鎖消息。
因此,臨湘城中的士氣頗為低迷,百姓也惶恐不安,這一直都是桓階這十多天裡的心病之一。
如果孫策真的能夠在望城打上一個勝仗,不求有多大,但凡能夠斬首數十級,生擒個十幾人,必然能夠大大提升己方低迷的態勢。
「策安敢在世兄面前胡言!?」
孫策拱手道:「只求世兄讓我親自揀選精銳,三日之內,秘密前出至望城,荊北軍不來則已,若是敢來,必有露布回傳!」
「好!好!」
桓階大受振奮,上前拉住孫策的手道:「如此,就拜託伯符了。」
隨即,桓階授孫策為都督,揀選三千精銳,晝伏夜出,趕往望城,並接管望城諸軍軍權。
得到授權之後,孫策立刻開始揀選精銳,所挑選的人俱是當初跟著他父親北上的部曲。
同時,孫策還派人前往望城,讓望城守軍開始大張旗鼓的撤軍。
三日之後,望城的軍隊已經撤出大半,而孫策也選足了三千精銳,又得桓階之助,大開武庫,光是鐵甲就取用了三百多套,還有戰馬四十餘匹,晝伏夜出,奔赴望城。
********
在孫策揀選精銳的時候,巴丘城內也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爭吵的兩方,一方是黃忠、文聘,一方則是蔡瑁的兩個弟弟蔡瓚,字茂圭、蔡琰,字文圭。
雙方爭吵的焦點在望城。
之前蔡瑁偷襲巴丘得手之後,並沒有按照蒯越的要求繼續進攻望城,而是在巴丘固守,觀察形勢。
後來發現羅縣空虛,益陽、望城的守軍驚慌失措,城門緊閉後,蔡瑁這才信服了蒯越的話,生出了後悔的心思。
於是,蔡瑁召集諸將議事,想要先拿下羅縣和益陽,掃清側翼的威脅。
羅縣此時城中空虛,幾乎是砧板上的肥肉,而益陽卻有兵馬數千人,城門緊閉,可見是需要費一番力氣的。
蔡瓚和蔡琰兩人自然希望分到羅縣這塊肥肉,而把骨頭丟給黃忠和文聘。
雖然黃忠和文聘也是劉表的心腹,但在蔡瑁和蔡家面前,卻也只能忍氣吞聲。況且對二人來說,也絲毫不懼益陽守軍,他們最擔心的是分不到功勞。
於是,兩方人馬議定,羅縣歸蔡瓚和蔡琰所取,而益陽則由文聘、黃忠去取。
作為補償,等到大軍進攻望城時,則由文聘和黃忠為先鋒。
本來大家都已經商量好了,可壞就壞在孫策身上了。
孫策先撤回了益陽的兵馬,使得益陽也變成了空城一座,被文聘和黃忠輕鬆收復。
這時候前線細作又傳回消息,望城的守軍也開始撤軍了,如今望城很可能也變成了空城一座。
這下子蔡瓚和蔡琰不滿意了。
原本望城是作為骨頭的補償才留給文聘和黃忠的,結果現在益陽、望城的守軍居然全跑了,這兩根骨頭居然一眨眼,全變成大肥肉了。
這讓蔡瓚和蔡琰如何能忍。
兩人立刻去找了蔡瑁,想要說動蔡瑁改換安排,將望城交給他們倆去取。
「兄長,這不公平!」
一進大帳,蔡琰就大聲嚷嚷起來:「益陽那幾千荊南軍撤了,白白給了那兩兵痞一個大功。」
羅縣根本無人據守,雖然也是功勞,但肯定比不上益陽這等數千兵馬據守的城池。
雖然如今益陽的荊南軍撤退了,可黃忠、文聘也可以說成是被自己給擊退的,蔡瑁他們還真沒法否認。
如此一來,文聘、黃忠他們的功勞可就反過來居於蔡氏兄弟之上了,也難怪蔡琰氣成這樣。
「羅縣是你們挑選的,現在又來說不公平。」
蔡瑁卻是冷冷的看著自己兩個弟弟:「你們當我這個都督說話是放屁嗎?」
蔡瓚、蔡琰俱是一驚,趕忙匍匐在地道:「兄長息怒,我等不敢。」
蔡瑁是兄長,而且自小就是他們一輩中才能最高,最得長輩喜歡的子嗣,因此蔡瓚、蔡琰以及族中同輩子弟都很敬重畏懼蔡瑁。
現在看見他發火了,兩人自然立刻滑跪了。
看見蔡瓚、蔡琰老老實實求饒了,蔡瑁冰冷的面龐這才轉暖:「將令都已經發下去了,現在才說不公,如之奈何?」
其實蔡瑁此時心中也是又氣又悔,他後悔的是沒聽蒯越的話。要不然眼下望城都應該已經拿下了,還能順勢兜住益陽那數千精銳,自己的戰功必然再上一個台階。
蔡氏兄弟倆這時候來告狀,其實正是撞在他槍口上了。
蔡瓚要比蔡琰機靈,從蔡瑁的話里聽出了些許深意,於是大著膽子試探道:「兄長,您之前的將令乃是全殲益陽守軍。眼下益陽守軍成功撤離,這是不是也意味著黃忠、文聘二人未能全功?你剝奪他們繼續進攻望城的權力,也算是事出有因啊。」
蔡瑁眉頭一挑,覺得蔡瓚說的還真有些道理。
蔡琰一見,趕忙幫腔道:「大兄,我覺得二兄所言有理啊。明明是黃忠和文聘二人疏忽大意,居然讓益陽的荊南軍給跑了,您不懲處他們,只是剝奪了他們後續行動的權力,這已經是法外開恩了啊。」
蔡瑁暼了一眼蔡琰,沉思片刻後:「你們確定能夠拿下望城?」
蔡瓚、蔡琰一聽,頓時激動起來:「大兄放心,望城兵馬已經撤離,如今不過空城一座,難道我們倆還能拿不下一座空城?」
蔡瑁點了點頭,他就算不信自己這兩個弟弟,也信得過蒯越的判斷。既然蒯越都認定了荊南軍不會有反擊之力,那他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好,既然如此,那就依了你們。」
蔡瑁當即下令,命蔡瓚、蔡琰二人統領本部人馬共計四千人,前往攻取望城。
本來蔡瓚、蔡琰覺得就帶羅縣兩千人足以,可蔡瑁卻擔心臨湘的反應,讓他們帶上全部部曲。
這樣一來,有四千人防守望城,就算臨湘以主力反撲,都未必能在短期內破城,而蔡瑁、黃忠和文聘隨時可以順湘水前往望城救援。
蔡瓚、蔡琰兩人自然唯命是從,當即整點兵馬,準備前往羅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