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中原烽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33章 中原烽火

  孫策這番話有理有據,張羨、桓階等人雖然很是失望,卻也無話可說。

  接下來,張羨、桓階等人討論了起來,孫策不再發言,只是靜聽他們討論。

  討論了很久之後,張羨還是捨棄不了巴丘城,再加上群臣之中,除了少數幾個人支持孫策以外,絕大部分重臣都認為不能放棄巴丘。

  經過一番商討,張羨最終做出決定。

  以張程為主帥,區雄為副帥,文春為參軍,三人領郡兵四千人,增援巴丘,匯合巴丘守軍共計六千,青壯兩千人,固守待援。

  同時,以孫堅餘部為核心所組建的長沙軍,分出兩千部曲,配以一千水軍,由校尉褚方進駐益陽縣。

  另派郡縣兵一千人,駐紮望城。

  如此一來,長沙還能留下兩萬精銳,再加上一萬餘青壯,也能勉強將長沙城防發揮出來。

  同時,這些部隊盡數匯於長沙,也可以隨時順著湘水增援巴丘、望城、益陽,可以充當戰略預備隊。

  張羨、桓階等人對這個方案比較滿意,還認為給了孫策面子,並聽從孫策的建議進行了修改。

  可孫策心裡卻是一肚子火氣,只覺得張羨這幫人簡直毫無半點軍事常識。

  自己跟對方強調的是集合兵力,非關鍵地區不守,可對方卻看似照顧自己的面子,可實際上卻將兵力分的更散了。

  在孫策看來,對方如果直接拒絕分兵益陽,直接駐重兵於巴丘,都要比現在分兵巴丘和益陽兩地要來的好。

  眼下的布局,巴丘僅僅只有八千人,其中還有兩千青壯,不但不能將巴丘的城防工事發揮到最大,還結結實實的投入了六千兵力,都快占了荊南總兵力的五分之一了。

  另外分兵益陽,卻又僅僅只有三千水陸兵馬,最多只能起到騷擾對方後勤的作用,再沒有威脅對方後路的功效。

  如此這般,還不如將這三千人放到羅縣來的效果大了。

  開個作戰會議,孫策只覺得受了一肚子的氣,離開州府後,立刻回去將這些情況悉數記錄在案,然後令親信快馬加鞭,送往揚州。

  張羨這邊迅速的做出了反應,其他方向的諸侯們也都各有應對。

  劉璋在收到消息之後,並沒有轉移注意力。

  這並非是因為劉璋愚蠢,恰恰相反,劉璋極具戰略眼光,他很清楚沒有無漢中無益州,漢中是益州的門戶重地,而且還是易守難攻之處。

  最關鍵的是,漢中之地足以養漢中之軍。

  若是能夠拿下漢中,僅僅以漢中的人口、土地和產出,就足夠供養一支五到八萬人的大軍,而這樣一支大軍坐鎮關中,只要內部不出問題,縱然關中方向有百萬之眾南下攻打漢中,最後也只會被困死在秦嶺里。

  而東面有什麼?

  哪怕拿下了夷陵、夷道,衝出了三峽,面對的卻是大片平原之上的劉表主力,勝負仍在未知,而且劉表即便戰敗了,一樣可以靠著堅城防守,給動員後背力量拖延時間。

  因此,劉璋僅僅只是派出一支三千人規模的軍隊進駐白帝,謹防劉表南下平叛是假,攻打西川是真。

  這個概率其實幾乎為零,故此劉璋也只是正常應對一下,僅僅只是派出了三千人而已。

  至於趁機集結重兵出三峽,攻荊州,劉璋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他可不想為張羨火中取栗。

  南面的交州,此時由士燮暫以交趾太守的身份暫領交州政務,等待交州刺史或交州牧赴任。而交州人幾乎沒有什麼野心,只要你不興兵鋒,不橫徵暴斂,不收繳地方權柄,交州的士族豪強其實還是挺配合的,願意分你一杯羹,只求你別折騰,大家一起發財。

  他們對於北方的戰爭,態度極其超然,既不擔心張羨敗北了之後,劉表會繼續南下,順勢侵吞交州,也不擔心張羨大勝之後,會向著交州擴張。

  對劉表和張羨之間大戰最為關心的,無疑是關中諸將、袁紹、曹操和劉封這四方了。

  其中關中諸將實力太弱,而且還四分五裂。

  對荊州最為關注的無疑是張濟、張繡叔侄倆,但他們攏共也就萬把人,實在是無力撼動劉表的統治基礎。

  張濟猶豫過是否出兵,可眼下出兵,會影響荊州的春耕,而張濟最大的財政糧食來源就是每年秋收的時候出武關,入南陽的搶糧活動。


  影響了南陽的春耕,那不就是砸自己的飯碗了嗎。

  因此,張濟猶豫再三之後,還是決定放棄,就算要南下,也得等九十月秋收時節再說了。

  曹操此時正在向關中用兵,主攻方向是李傕、郭汜。

  這兩個傢伙如今還有兵馬三萬餘人,但兩人又鬧掰了,在曹操出兵之前,還在互相攻伐。

  等看見曹操出了潼關,李傕和郭汜這才嚇的趕緊議和,想要聯兵對抗曹操,還去信招攬張濟北上合兵。

  張濟如今也在猶豫之中,更顧不上荊州的事情了。

  曹操這邊收到消息後,也是進退兩難。

  這次桓階在荊南搞事,遊說張羨起兵,曹操不但知道,而且還給了桓階名分上的援助。

  原因很簡單,自然是曹操想要對劉表下手了。

  劉表和袁紹是老相識了,同時也是老盟友。

  劉表當年能在荊州站住腳跟,就和袁紹的支持有著不小的關係。後來劉表和袁術之間關係惡劣,自然也就和袁紹關係越來越好了。

  在曹操的眼裡,他和袁紹保持盟友關係還好,一旦撕破臉,劉表九成九會選擇站在袁紹一邊。

  既然如此,那他不如先下手為強,把南陽郡給搶下來,也要遮蔽雒中和潁川。

  只是曹操原本估計,以劉表的性格,恐怕沒那麼快能起兵。

  曹操乾脆趕個早,先把關中的李傕和郭汜給解決了,到時候平定了關中,正好走武關道,下南陽,打劉表一個措手不及。

  若是能夠全取襄陽以北,那自然是極好的,最不濟,也得搶下南陽北邊部分。

  如果曹操是喜笑顏開,蠢蠢欲動,那袁紹則是極其震怒,對著張羨破口大罵,斥其不忠不義之徒。

  他之前派人前往荊州,帶回來了的消息讓他十分滿意。

  劉表不但願意和他深化盟約,而且表態只要他興兵南下,荊州軍必會自南向北,抄襲曹軍後路。

  如果劉備敢於參戰,那劉表就會走長江攻擊揚州,牽制劉備軍主力,給袁紹擊破曹操爭取時間。

  劉表這麼上道,袁紹如何還會有半點不滿意?

  這時候張羨突然跳出來,在荊南舉兵反抗劉表,袁紹恨不能當場把張羨給捏成碎渣。

  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年初的時候,袁紹又派了使節去往易縣,想要勸說公孫瓚同自己和睦,雙方罷兵,不再征戰。

  袁紹開出的價碼是,承認公孫瓚在易縣的權力,只要公孫瓚不出易縣,袁紹就絕不會對他動兵。同時,易縣的所有稅賦田賦,盡數歸於公孫瓚所有,不需要向袁紹和朝廷上交半點。

  袁紹自以為誠意十足了,他都下定決心,只要公孫瓚願意議和,且沒有因為議和而自己崩潰,他就真心實意的履行合約。

  畢竟抽出手來先南下,把曹操給先解決了不好嗎?

  和曹操一比,公孫瓚實在是只能算作疥癬之疾,而曹操卻是心腹大患。

  和眾臣們議論了一番之後,決定還是按照原來的計劃,對公孫瓚動兵。

  劉表那裡實在是路途遙遠,還隔了曹操、劉備兩人的地盤。袁紹哪怕兵力再強盛,那也是鞭長莫及。他也只能期盼劉表此次南下平叛能夠儘快獲勝,然後再回師北上了。

  劉備得知張羨舉兵,劉表南下平叛時,也是大為驚嘆。

  沒想到又讓自家好大兒又猜對了。

  那這麼說起來,這次戰事的結果,很可能也會如自家好大兒所說的那般。

  於是,劉備修書送來揚州,詢問劉封計劃進展,同時表示如果有什麼需要,可以直接和他傳信。

  劉封收到書信後,很是高興。

  劉備會有這樣的轉變自然是再好不過了,而且劉封也的確想要從北方再調撥一批糧食過來。

  如今府庫里還有兩百六十餘萬糧食,以每月三十萬石糧食來計算的話,足以支撐八個月,那時候都到今年的秋收了,自然會有新糧入庫。

  不過糧乃是大軍之膽,準備做的越充足越好,而且也要考慮到額外的開銷。

  己方的目標可是要全殲劉表南下大軍,如此一來,就要做好養活數萬俘虜的準備。而且解決蒯越軍並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戰役目標。


  真正的最終目的是鯨吞荊州,消滅了蒯越軍後,大軍還要繼續北上,進攻襄陽、江陵、西陵,南面也要配合鎮撫荊南。

  所以援軍和糧食自然是多多益善,劉封也就不同劉備客氣了。

  經過書信往來,劉封和劉備最終達成了一致。

  首先,劉備再從徐州給劉封調撥五十萬石糧食,暫寄存在江北厲陽城。

  這裡是長江江北港口,又是孫家軍駐紮多年的要地,城中糧庫眾多,設施齊全,還有能夠容納大量船隻的港口,可以算是最好的幾處前進基地了。

  其次,陳登所部兩萬人聽從劉封的調撥,可以隨時根據劉封的命令加入荊州戰場。

  末了,劉封卻是潑了劉備的一盆冷水。

  在劉封看來,戰事才剛剛開始,劉家軍此時還遠遠沒到插手的時候。

  最少也得三四個月之後,才是出兵的合適時機。

  別看蒯越大軍沿著漢水南下,浩浩蕩蕩,可實際上的進軍速度並不快,別說抵達臨湘了,就是抵達長江北岸最少也得再走上一個月。

  劉封此時只是做了幾手閒子。

  第一手就是傳令周瑜,讓他暫停掃蕩山越,集中兵力開始整訓,另外撥給周瑜三千山越兵名額,讓其招募山越精銳,進行訓練。

  第二手就是讓龐統返回江陵,說服龐家跳反,伺機拉攏馮、習、馬、霍等家族。

  第三手則是派人前往荊南,接觸零陵、武陵、桂陽三郡士族豪強,試探他們對劉備、劉封父子的態度,尋找可以合作的潛在對象。

  在平靜了一年之後,中原大地上再次燃燒起了更為熾熱的戰火。

  袁紹在河北出兵三十萬,征伐公孫瓚,而公孫瓚派遣自己兒子公孫續連夜出城,前往黑山張燕處求援。

  張燕接到公孫瓚的書信後,當即起兵,舉黑山十萬大軍應援。

  一時之間,河北戰事如火如荼,雙方你死我活,誰也不會後退半步。

  曹操則起中原之兵出通關,威逼長安。

  李傕、郭汜聯兵三萬,困守長安不戰。

  劉表興荊北大軍南下,劉璋又第四次派龐羲與李思等人統兵兩萬攻擊張魯。

  一時之間,唯有這幾年連年戰亂的劉備父子倆平靜了下來,其他地方儘是戰火綿延。

  但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劉封已經開始悄悄調度兵力,水軍被分散開來,屯駐於厲陽、蕪湖、彭澤、柴桑等地,伺機待發。

  收到孫策的書信之後,劉封也是眉頭緊皺。

  這張羨、桓階之流,軍事能力竟然如此之差?

  而且還聽不進孫策的正確意見,當真是蠢的無可救藥。也難怪荊南一手好牌,卻只是堅持了一年時間,張羨病死之後,臨湘很快就破城了。

  以劉封之見,既然已經有臨湘堅城在手,那這巴丘城還有什麼可守的?

  如今荊南缺少的是兵力,不是堅城。

  那八千兵馬放在益陽的威脅,可要遠遠比放在巴丘大的多了。

  劉封沉思片刻,當即修書一封,送去臨湘孫策處。

  一來,提醒孫策保存好自身,當走就走,不必一定留在臨湘城裡。之前讓孫策留下,是希望能借孫策之能,幫助張羨他們,最好能夠更多的消耗荊北軍。

  可現在張羨、桓階等人的軍事能力已經暴露無遺,那孫策繼續留在臨湘也就失去了最大的意義。

  既然如此,那不如讓孫策離開,保存自身來的重要了。

  二來,則是提醒孫策,蒯越雖然走大路,但此人深中足智,熟讀兵法,要當心他以自己為誘餌,暗地裡施以奇策,偷襲巴丘、臨湘。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