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劉表出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ins>

  第432章 劉表出兵

  建安三年開春,三月初一。

  荊州襄陽,劉表拜原南陽太守,樊亭侯蒯越為討逆將軍,水陸軍大都督,統兵七萬,號三十萬,南下荊南平叛。另調集民夫三萬,大小戰艦四百餘艘,運糧船六百餘艘,為蒯越所用。

  消息傳出之後,中原震動。

  劉表可謂是傾其所有,連統帥都委任給了心中暗自忌憚的蒯越,可見他對此役是何等的重視,務求蒯越能夠迅速平定叛亂,然後將主力撤回襄陽。

  不過劉表雖然倚重蒯越,但也埋下了三道後手。

  第一自然是人質,包括蒯良在內等人的蒯氏一族全部被劉表扣留在了襄陽,只有蒯祺一人陪同蒯越出征。

  第二則是蔡瑁,蔡家雖然和蒯家形同盟友,蔡瑁本人和蒯良、蒯越的交情也是十分的好,可蔡瑁也是劉表的小舅子,正宗的外戚,放在蒯越身邊擔任水軍都督,自然也是一種鉗制。

  最後一道後手,就是親侄兒劉磐了。劉磐不僅僅武力過人,而且還能帶兵,與荊州軍中中高級將領的關係還算融洽,反倒是和同為親族的張允不睦,此時倒是頗為適合出任陸軍都督。

  只是劉磐的資歷其實還是欠缺一些的,但關鍵時刻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劉表是抱著棄用蒯越的底線推舉劉磐的,好在蒯越也很識趣,對此並沒有異議,這也讓劉表悄悄的鬆了口氣。

  其實劉表確實不知道,蒯越對這次南征並無太大的興趣。

  可他也看出來了劉表的心思,知道如果推辭了這副擔子,日後整個蒯家都會成為劉表打壓的對象。

  好在劉磐、蔡瑁也都是荊州一等一的水陸戰將,劉表雖然私心極重,但也並不算用錯人。

  蒯越也就認了。

  大軍出發,劉表親自出城二十里相送,給足了蒯越恩寵和榮耀。

  隨即,東漢大地上今年來最大的戰爭,也是將來更大規模戰爭的預演開幕了。

  劉表興兵討伐張羨,大軍出襄陽,走漢水一路南下的消息迅速的傳揚了開來。

  當事人張羨自然是大為震驚,他沒想到劉表會如此果斷,而且直接如泰山壓頂一般,興如此大軍南下。

  張羨立刻召桓階、張懌、孫策、劉蟠、區雄、張程、劉巴、熊尚(桂陽曲紅長)、熊遠(零陵都梁長)、文春(長沙茶陵長)、杜暉(零陵重安相)、桓纂、桓彝(長沙桓氏子弟,桓階族人)議事。

  這些人裡面分了不少派系,其中張懌是張羨的兒子,桓階是張羨的謀主,孫策是張羨的賓客,張程是張羨的族人,劉巴、熊尚、熊遠、杜暉、文春俱是張羨的零陵郡鄉黨,而劉蟠、區雄、桓纂、桓彝等人,則俱是長沙郡中大族,臨湘城內的坐地虎。

  之前張羨和眾人就曾經討論過,劉表要麼不興兵南下,要興兵則必然在開春之後。

  果不其然,如今三月,天氣才剛剛轉暖,河流解凍,劉表就迫不及待的興兵南下了,其欲掃滅張羨之心,實難自已。

  也正是有這樣的預想,故而這次會議的人手還是相對較為齊備的。

  孫策上堂之後,衝著張羨行了一禮,張羨則起身還禮,隨後兩人分別入席。

  張羨對孫策很是禮重,原因自然很簡單,孫策背後站著的劉封,是他如今能夠期盼得到的唯一援手。而且劉封實力之大,戰力之強,也是南方首屈一指的。

  就是衝著劉封的面子,張羨也得把孫策高高供起來,更別說孫策本身也在長沙有著不菲的影響力,為桓階、區雄等人禮重。

  最後一點就是,孫策本人的軍事天賦極強,最少荊南四郡之中,竟無人能出其右。

  如今劉表大軍南下,不日即可兵臨臨湘,正是用人之際,張羨也希望孫策能夠為自己多多出力。

  孫策入席之後,也在思考。

  深度介入荊南之後,他知道的信息自然也就更多了。

  原本兩三萬人的荊南軍,經過近五個月的擴充,如今已有近五萬之眾。

  不過其中戰力最強的,還是孫策之父孫堅當年返鄉的那一批萬人之眾。其次則是荊南四郡的郡縣兵馬以及荊南士族豪強們的部曲,其中郡縣兵大約在一萬五千人左右,其中三分之一是長沙郡兵。各地士族豪強們的部曲約有七千人,張羨自己有部曲兩千人。


  這些統統加在一起,約有三萬一千人。

  最後一部分,就是各地郡縣內新招募的青壯俠勇了,這些人大約在一萬六、七千人,但裡面的大部分都只能充作民夫,最多勉強在守城戰中派上用場。

  如果想要依靠他們野戰,那只會帶崩己方軍陣,得不償失。

  因此,荊北軍不論是在數量還是在精銳程度上,都遠遠的超過了荊南軍。

  孫策建議派出五千至八千人規模的水陸精銳,駐紮在益陽,威脅荊北軍的後路,以使荊北軍無法集中全部精力攻城。

  然後再安排兩千精銳駐紮羅縣,騷擾荊北軍後勤。

  至於巴丘和望城,孫策則希望層層阻擊後放棄,不能死守。最好的方法便是在城池防禦設施損毀後就放棄城市後撤,以保存兵力。

  不過這個做法雖然相當優秀,但難度也是極高,就是孫策親自上陣也沒把握,畢竟他現在帶的可不是他的老部下。

  等到眾人來齊了之後,張羨當即開口道:「劉表興無名之兵,犯我疆界,如今敵強我弱,諸君有何良策,可以教我退敵?」

  張羨此言一出,堂上陷入議論之中。

  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好半晌都沒能拿出個決定來。

  張羨看了桓階一眼,桓階則以目示對方,朝著孫策瞟了一眼。

  張羨明白這是桓階讓自己親自去向孫策請教。

  堂上所有人中,也唯有孫策一人有數萬人的指揮經驗,就沖這一點,其他人就沒法比。

  要是再考慮到戰績,那差距可就更大了。

  張羨心裡也清楚這一點,只是他想在詢問孫策之前,看看堂上其他人有沒有什麼建議。

  只是讓他有些失望,堂上諸人雖然議論了半天,卻沒有一條實策能夠拿的出來,只是紛紛抨擊劉表擅自興兵,無有朝廷詔令,乃是叛亂之舉。

  就連桓階也把希望放在了孫策身上。

  無奈,張羨只能朝著孫策主動詢問道:「伯符曾統帥大軍經年,此番大戰,還請伯符不要藏私。」

  孫策直起身體,衝著張羨拱了拱手:「蒙明府厚待,策感激不已,無以為報,願為明府謀劃一二,以抗劉表之暴行。」

  看見孫策開口,堂上諸人都安靜了下來,傾聽著孫策的建議。

  只是張羨、桓階和眾人都沒想到,孫策的第一條建議,就直接引爆了整個朝堂。

  「明府,巴丘實不能守,懇請明府立刻撤回巴丘守軍,轉駐益陽。」

  張羨的族中大將張程大驚,不自覺的反對道:「這如何使得?巴丘乃是荊楚重鎮,臨湘門戶,湘水要隘,這等要地怎麼能放棄?」

  「不錯,巴丘城高池深,一面鄰水,引湘水為護城河,乃是軍事重鎮。」

  長沙大將區雄也是大驚失色,趕忙起身衝著張羨勸說道:「若是放棄,豈不是自廢武功?」

  孫策的建議登時引起了臨湘眾人的激烈反對,一時之間朝堂之上沸反盈天,重臣們或是駁斥孫策,或是勸說張羨不能採信孫策。

  除了和孫家關係密切的幾人外,其他大部分人都不同意,而即便是桓階等人,也只是保持沉默,不敢替孫策說話。

  原因很簡單,望城也就罷了,畢竟只是個小城,雖然也是臨湘的屏障,但城小地狹,人口稀少,即便守了也沒太大意義,而且更多的作用是和前線的巴丘形成防禦體系。

  但和望城不同,巴丘城卻是荊楚之地的大城,不但城防很是堅固,而且還是卡住湘水和洞庭湖要隘的交通要道。

  拿不下巴丘城,就別想通過湘水直驅臨湘。

  巴丘的位置十分關鍵,大致就在後世岳陽上,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圍繞岳陽展開過的大戰也不在少數,甚至不比長沙來的少。

  張羨、桓階等人也俱是眉頭緊皺,要不是知道孫策已經投降了劉封,又和劉表有殺父之仇,他們甚至都要懷疑孫策是不是劉表的間諜了。

  哪有戰事剛開,就要放棄自家軍事重鎮的。

  張羨緩緩抬起右手,堂上頓時一靜,隨後,他衝著孫策問道:「伯符,巴丘之重,諸卿俱已痛陳利害,你還要勸我放棄巴丘嗎?」

  「正是!」

  孫策卻是毫無驚慌之色,繼續勸說張羨道:「府君明鑑,巴丘確實為荊楚堅城,臨湘屏障,然如今荊南卻是城多兵少。若是有十萬之眾,那策必力勸明府駐重兵於巴丘,禦敵於境外。可如今我荊南可戰之兵不過三萬,論精銳程度,尚不及荊北軍。」


  「在這種情況下,再分兵於巴丘……」

  孫策看向張羨,詢問道:「府君以為當駐兵多少?」

  張羨啞然。

  攏共才三萬人,巴丘這種大城最少也得一萬之眾才能守御,而且你還不能僅僅只放一萬人,還得再安排數千後備兵予以補充,否則巴丘一旦傷亡個兩三成而沒有補充,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直接崩潰了。

  這麼一來,那望城再放多少兵馬?

  最後還能有多少兵馬守御臨湘?

  要知道望城雖小,可臨湘卻是比巴丘城還要大的城池。

  臨湘作為長沙的郡治,荊南的首府,從秦代以來鎮壓百越、荊蠻的漢人軍事重鎮。

  臨湘城不但是一個超級大城,防禦體系十分完備,城郭高達三丈有餘,又引湘水為護城河,而三面還臨水,一邊是湘水,一邊是瀏水,北邊只有一個河灘三角洲。

  真正可以發動攻勢的地方,只有長沙城的東南方向,東邊和南邊則各剩一半。更讓人髮指的是,臨湘城已經如此易守難攻了,居然還兼設有兩座衛城,與臨湘成犄角之勢。

  如此固若金湯的要塞,自然也需要充足的人手。

  以孫策預計,臨湘至少得三萬人才能守的齊全,少於三萬,恐怕就無法把各種城防工事的力量發揮到極致了。

  孫策的問題不但讓張羨啞口無言,就連剛剛反對激烈的張程、區雄等人也說不出話來了。

  荊南的軍力他們再清楚不過了,說白了就是三萬可戰之兵,加上一萬多青壯民夫。

  這三萬可戰之兵力,最精銳的也不過兩萬人,剩下的一萬郡縣兵依託城牆還行,野戰估計會扯後腿。

  巴丘最少要放萬人,那臨湘可就湊不足三萬人了。

  可巴丘不放萬人,只放個三五千人的話,那還真就像孫策所說的那樣,不如直接放棄了。

  桓階收到張羨暗示,遲疑道:「伯符,莫非沒有兩全之法嗎?」

  孫策沉默了片刻,搖了搖頭:「世兄有所不知,若是我本部人馬在身邊,當可為府君鎮守巴丘,消耗荊北軍一波之後,棄城後撤,再依託望城阻敵一次,最終退入臨湘。如此不但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巴丘、望城的作用,也能大大折損荊北軍的士氣和精力。」

  「那現在為何不可?」

  張羨一聽,頓時急了:「伯符若肯掛帥,荊南精銳可任憑伯符挑選啊。」

  孫策這番話可謂說到了張羨心裡,他自然是希望孫策能夠為他實現。

  可孫策又不是傻子,兵危戰凶的,他手底下連點親信都沒,這些部隊都是張羨和荊南士族豪強們的部隊,指不定啥時候扔下他就跑路了。

  孫策眼下連小霸王的名號都沒了,還能指望他跟霸王似的單槍匹馬殺出十萬人的重重包圍不成?

  即便這些人不扔下他,這種行動也是非常危險的,孫策沒有義務幫張羨火中取栗。

  「府君明鑑,非是策不肯領命,實原因有二。」

  孫策推辭道:「其一乃是孫策只是暫居臨湘,並未出仕府君,名不正則言不順,如何能統帶大軍出戰?」

  張羨開口欲言,孫策卻是故意裝作沒看見,繼續說道:「其次則是荊南諸軍也有精銳,只是策與諸軍並無往來,不知諸軍所長,兵法有雲,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不知己而不知彼,必敗無疑。」

  (本章完)

  </ins>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