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貢獻九數
「你將它寫入九數中。」
「今日就先到這裡吧。」
等陳遠青離開院子,老嫗走上前端走食盤:「以前也不曾見有人拜訪你,這位先生是誰啊?」
先生先前搭救我,讓阿母知道犯律不好,話到嘴邊,張蒼又改口道:「阿母,是同在朝中當官的同僚。」
「哦。」老嫗端起食盤,念念叨叨:「那他怎麼不用過飧,再走呢?」
張蒼目光在地上那逐漸乾燥圖形上,眼底全是對一切未知算術興趣。
咬著小截枯枝。
心想先生…究竟怎樣算出來的?
老師說過,算數是嚴謹的事。
哪怕是先生陳遠青的話,張蒼也不會輕易相信,望著院中,簌簌落下的桑樹葉子,微風將它們掃開。
靈機一動。
拿出測量的工具——度。
等到第二天,陳遠青再來到張蒼的宅院時,張蒼說道:「先生,我知道三角形的積里怎麼得來,先生的主張是對的!」
只見,張蒼在地上,用度畫出方形,手在方形的對角,畫了一條斜線。
「正好二分之一也。」
其實,也可以數格子,證明三角形數量是方形一半,直觀簡單。
只是,秦的度量工具度,實在太不準確,畫出來小格子,未必大小一致。
「三角形積里為底乘以高,乘以二分之一也,那麼,梯形呢?」
「梯形?」
陳遠青拿過筆,在地上畫了個圖形。
直接說道:
「梯形的積里,是上底加下底,乘以高,乘以二分之一也。」
「此外,還有圓形,圓形的積里,半徑乘以半徑,再乘以一個數,這個數是三點一四。」
張蒼又愣在原地,手足無措,本來解開三角形積里的推演,手舞足蹈,看見地上兩個圖形,陷入思忖。
「你將這兩個數寫進九數中。」
「今日就這樣吧。」
面積,即積里。
面積最初出現時,就是用來計算田畝。
九數中,只有長方形的算法,後來經過不斷修補,將三角形、梯形、圓形面積算法增補進九章算術中,
田畝得以計算。
到了第二日,張蒼來到博士宮,他步履很急。
博士宮職責就是修撰經籍,開創道理,先生說補入九數中,難道不是想重新修訂經籍嗎,這正是博士宮的職責之一啊。
手上拿著一卷竹簡,對著值守在宮前的諸生,說道:
「儒子,我要見僕射,僕射在宮裡嗎?」
那諸生遲疑一下,推開宮殿大門。
一旁的叔孫通抬起頭,因為陳遠清和張蒼很親近,自己與他親近總沒錯,他站起來:
「蒼啊!你怎麼來博士宮了呢?」
張蒼對著通道盡頭的方向作揖:「請先生吩咐諸生抄九數,傳遞郡縣!」
眾博士目光投射,可以看見,張蒼高高舉起一卷竹簡。
自先秦以來,士子必學五禮、六樂、五射、五御、六書。
叔孫通走到他跟前,拉著張蒼的手:「蒼啊,九數,這難道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嗎?為什麼還要抄呢!」
「是啊!「這個博士叫申,是墨家的博士。
六藝有兩種。
一種是周禮中的五禮,六樂,五射,五御,六書,九數。
一種是孔子春秋以後提出的詩、書、禮、樂、易、春秋。
所以讀書人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是周禮中的六藝。
「如果多了三種積里呢?」
「這是什麼?」
「三角形、梯形和圓。」
九數,幾乎是士子們都知道的學問,博士和諸生有濃厚興趣,圍攏過來,看著張蒼拿起筆。
「三角,其積里是底乘以高,乘以二分之一也……
「你如何知曉呢?」
「方形從中間切開,廣里乘以從里,此一半也,故乘二分之一也。」
「梯形呢?」
「梯形為方形加之三角形,故為上底加上下底,乘以從里之數,再乘以二分之一也。」
「圓形如何?」
「我還沒有推演出來……」
這一下,就把張蒼難住了。
圓不像方形那樣,奠定基礎在九數中,哪怕是半徑,三點一四,對於他而言,都是聞所未聞。
之所以相信,是因為陳遠青說中了兩個。
一定是自己沒有掌握推演的方法。
畢竟是士人從周朝以來所遵循的六藝,諸子百家皆如此,改動它不吝改動士人傳統根基,塑造全新認知。眾博士紛紛看向最後,那一張矮案,陳遠清的位置。
僕射,雖說是散官。
然而。
諸生也都要聽從僕射的號令。
陳遠清站起來:「雖然我的見識淺薄,卻也能聽出御史蒼是有道理的,請諸公吩咐手下諸生謄抄。」
九數是地方學室學子,重要學習資料之一。
淳于越心事重重說道:「怎麼能將大賢沒有論證過的道理,下發到郡縣呢!」
這時候,叔孫通堅定說道:「大賢?在座的諸位不就是大秦遺賢嗎?」
以墨家最精通算數,既然墨家博士無法反駁,還反駁什麼?
博士宮就像小型朝堂,鼓勵士人爭論,每個人都有自己想法,難以統一。
陳遠青說道:「請諸公之中,贊成的與我為伍,不贊成,與淳于先生為伍。」
眾博士相互看了一眼。
…………
尉府,
從咸陽城外丈量土地回來,換了一身修長寬大的深衣,
尉繚跽坐廊下,目光望著院中宅中栽種老桑樹。
誠然,內史騰說的有道理,這樣的王令,下放到郡縣,郡縣也無法執行。
「老師,不如讓張蒼來辦這件事?」跽坐在一旁的王敖出主意:「我聽說,張蒼助咸陽城十二萬富戶清丈宅田。」
尉繚置若罔聞,
寂坐在院中許久,到了哺食,才叫王敖拿出黃沙來,鋪在地上,畫出許多格子。
咸陽城中一座奢華府邸。
僕從穿過長長的廊道,盡頭是間書房,就像牌位群一樣置放一塊一塊巨大的木板,上面字跡矯若驚龍,氣勢貫通,恐怕只有胡毋敬才能相媲美。
李斯手執筆,目不窺園。
「廷尉,張蒼近來在修撰九數。」
筆頭停滯一下,李斯回答道:
「知道了。」
………
次日清晨,
巍峨雄偉的咸陽宮,籠罩在一片青冥色中。
始皇帝在咸陽宮中,他披著袍服,伴著幾盞多枝燈。
竹簡,散落在地上,有些是昨夜沒批完的,有的是今日新增的。
「君上,蜡祭快要到了。」謁者上前匐低。
十月初一,就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陛下會在這一天裡大宴群臣,本來是太祝要負責的事。
如今看來。
不提醒的話,陛下恐怕要全情投注在郡縣的事務上,而忘記這件事。
始皇帝眼神嚴肅,緩緩開口說道:「洛河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醊禱,色連三光。」
「叫太宰準備吧。」
「遵王令!」
蜿蜒綿長的廊道上,幾個黑色袀玄的公卿大臣氣勢如虹,
王綰、尉繚、內史騰、蒙毅、胡毋敬,肅著臉整整齊齊向前走,持著芴,他們當中,內史騰是特意進宮有事向始皇帝稟報,像王綰則是如常來面聖。
「我聽博士宮爭辯的聲音很大,是有經學要問世了嗎?」走在廊道里的尉繚回過頭。
陳遠青輕輕躬身:「幾個博士在爭辯罷了,沒有什麼經學。」
「陛下如此勤政,真是令綰汗顏啊!」遠遠地,望見宮門透出隱約的昏黃燈火,王綰感慨說道。
「丞相耗費的心神,是諸君當中最多的,您說這樣的話,我們如何自處呢?」
「尉公怎麼心事重重?」
「陛下召見,我才來的。」
「何事?」
「諸公可記得,君上吩咐我清點天下田畝的事。」
王綰點頭,看向尉繚。
「我與內史到咸陽城外,哪怕有步尺和標墩,荒地也是無法測量的,這樣還如何計算田畝的數量?」
一邊說,一邊走,到了咸陽宮。
諸卿會心,緘口低頭,走進燈火昏黃的大殿。
「今日就先到這裡吧。」
等陳遠青離開院子,老嫗走上前端走食盤:「以前也不曾見有人拜訪你,這位先生是誰啊?」
先生先前搭救我,讓阿母知道犯律不好,話到嘴邊,張蒼又改口道:「阿母,是同在朝中當官的同僚。」
「哦。」老嫗端起食盤,念念叨叨:「那他怎麼不用過飧,再走呢?」
張蒼目光在地上那逐漸乾燥圖形上,眼底全是對一切未知算術興趣。
咬著小截枯枝。
心想先生…究竟怎樣算出來的?
老師說過,算數是嚴謹的事。
哪怕是先生陳遠青的話,張蒼也不會輕易相信,望著院中,簌簌落下的桑樹葉子,微風將它們掃開。
靈機一動。
拿出測量的工具——度。
等到第二天,陳遠青再來到張蒼的宅院時,張蒼說道:「先生,我知道三角形的積里怎麼得來,先生的主張是對的!」
只見,張蒼在地上,用度畫出方形,手在方形的對角,畫了一條斜線。
「正好二分之一也。」
其實,也可以數格子,證明三角形數量是方形一半,直觀簡單。
只是,秦的度量工具度,實在太不準確,畫出來小格子,未必大小一致。
「三角形積里為底乘以高,乘以二分之一也,那麼,梯形呢?」
「梯形?」
陳遠青拿過筆,在地上畫了個圖形。
直接說道:
「梯形的積里,是上底加下底,乘以高,乘以二分之一也。」
「此外,還有圓形,圓形的積里,半徑乘以半徑,再乘以一個數,這個數是三點一四。」
張蒼又愣在原地,手足無措,本來解開三角形積里的推演,手舞足蹈,看見地上兩個圖形,陷入思忖。
「你將這兩個數寫進九數中。」
「今日就這樣吧。」
面積,即積里。
面積最初出現時,就是用來計算田畝。
九數中,只有長方形的算法,後來經過不斷修補,將三角形、梯形、圓形面積算法增補進九章算術中,
田畝得以計算。
到了第二日,張蒼來到博士宮,他步履很急。
博士宮職責就是修撰經籍,開創道理,先生說補入九數中,難道不是想重新修訂經籍嗎,這正是博士宮的職責之一啊。
手上拿著一卷竹簡,對著值守在宮前的諸生,說道:
「儒子,我要見僕射,僕射在宮裡嗎?」
那諸生遲疑一下,推開宮殿大門。
一旁的叔孫通抬起頭,因為陳遠清和張蒼很親近,自己與他親近總沒錯,他站起來:
「蒼啊!你怎麼來博士宮了呢?」
張蒼對著通道盡頭的方向作揖:「請先生吩咐諸生抄九數,傳遞郡縣!」
眾博士目光投射,可以看見,張蒼高高舉起一卷竹簡。
自先秦以來,士子必學五禮、六樂、五射、五御、六書。
叔孫通走到他跟前,拉著張蒼的手:「蒼啊,九數,這難道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嗎?為什麼還要抄呢!」
「是啊!「這個博士叫申,是墨家的博士。
六藝有兩種。
一種是周禮中的五禮,六樂,五射,五御,六書,九數。
一種是孔子春秋以後提出的詩、書、禮、樂、易、春秋。
所以讀書人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是周禮中的六藝。
「如果多了三種積里呢?」
「這是什麼?」
「三角形、梯形和圓。」
九數,幾乎是士子們都知道的學問,博士和諸生有濃厚興趣,圍攏過來,看著張蒼拿起筆。
「三角,其積里是底乘以高,乘以二分之一也……
「你如何知曉呢?」
「方形從中間切開,廣里乘以從里,此一半也,故乘二分之一也。」
「梯形呢?」
「梯形為方形加之三角形,故為上底加上下底,乘以從里之數,再乘以二分之一也。」
「圓形如何?」
「我還沒有推演出來……」
這一下,就把張蒼難住了。
圓不像方形那樣,奠定基礎在九數中,哪怕是半徑,三點一四,對於他而言,都是聞所未聞。
之所以相信,是因為陳遠青說中了兩個。
一定是自己沒有掌握推演的方法。
畢竟是士人從周朝以來所遵循的六藝,諸子百家皆如此,改動它不吝改動士人傳統根基,塑造全新認知。眾博士紛紛看向最後,那一張矮案,陳遠清的位置。
僕射,雖說是散官。
然而。
諸生也都要聽從僕射的號令。
陳遠清站起來:「雖然我的見識淺薄,卻也能聽出御史蒼是有道理的,請諸公吩咐手下諸生謄抄。」
九數是地方學室學子,重要學習資料之一。
淳于越心事重重說道:「怎麼能將大賢沒有論證過的道理,下發到郡縣呢!」
這時候,叔孫通堅定說道:「大賢?在座的諸位不就是大秦遺賢嗎?」
以墨家最精通算數,既然墨家博士無法反駁,還反駁什麼?
博士宮就像小型朝堂,鼓勵士人爭論,每個人都有自己想法,難以統一。
陳遠青說道:「請諸公之中,贊成的與我為伍,不贊成,與淳于先生為伍。」
眾博士相互看了一眼。
…………
尉府,
從咸陽城外丈量土地回來,換了一身修長寬大的深衣,
尉繚跽坐廊下,目光望著院中宅中栽種老桑樹。
誠然,內史騰說的有道理,這樣的王令,下放到郡縣,郡縣也無法執行。
「老師,不如讓張蒼來辦這件事?」跽坐在一旁的王敖出主意:「我聽說,張蒼助咸陽城十二萬富戶清丈宅田。」
尉繚置若罔聞,
寂坐在院中許久,到了哺食,才叫王敖拿出黃沙來,鋪在地上,畫出許多格子。
咸陽城中一座奢華府邸。
僕從穿過長長的廊道,盡頭是間書房,就像牌位群一樣置放一塊一塊巨大的木板,上面字跡矯若驚龍,氣勢貫通,恐怕只有胡毋敬才能相媲美。
李斯手執筆,目不窺園。
「廷尉,張蒼近來在修撰九數。」
筆頭停滯一下,李斯回答道:
「知道了。」
………
次日清晨,
巍峨雄偉的咸陽宮,籠罩在一片青冥色中。
始皇帝在咸陽宮中,他披著袍服,伴著幾盞多枝燈。
竹簡,散落在地上,有些是昨夜沒批完的,有的是今日新增的。
「君上,蜡祭快要到了。」謁者上前匐低。
十月初一,就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陛下會在這一天裡大宴群臣,本來是太祝要負責的事。
如今看來。
不提醒的話,陛下恐怕要全情投注在郡縣的事務上,而忘記這件事。
始皇帝眼神嚴肅,緩緩開口說道:「洛河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醊禱,色連三光。」
「叫太宰準備吧。」
「遵王令!」
蜿蜒綿長的廊道上,幾個黑色袀玄的公卿大臣氣勢如虹,
王綰、尉繚、內史騰、蒙毅、胡毋敬,肅著臉整整齊齊向前走,持著芴,他們當中,內史騰是特意進宮有事向始皇帝稟報,像王綰則是如常來面聖。
「我聽博士宮爭辯的聲音很大,是有經學要問世了嗎?」走在廊道里的尉繚回過頭。
陳遠青輕輕躬身:「幾個博士在爭辯罷了,沒有什麼經學。」
「陛下如此勤政,真是令綰汗顏啊!」遠遠地,望見宮門透出隱約的昏黃燈火,王綰感慨說道。
「丞相耗費的心神,是諸君當中最多的,您說這樣的話,我們如何自處呢?」
「尉公怎麼心事重重?」
「陛下召見,我才來的。」
「何事?」
「諸公可記得,君上吩咐我清點天下田畝的事。」
王綰點頭,看向尉繚。
「我與內史到咸陽城外,哪怕有步尺和標墩,荒地也是無法測量的,這樣還如何計算田畝的數量?」
一邊說,一邊走,到了咸陽宮。
諸卿會心,緘口低頭,走進燈火昏黃的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