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契機是地震嗎?(1)
一些大混亂時期殘存下來的黑幫、少部分未被殲滅的入侵敵軍挺過了戰亂時期。這些垃圾中有部分聚在一起成了四處掠奪的流匪,有部分則裹挾著些許流民占山為王。趁那些具備一定武裝力量的地下城(或聚居點)專注恢復生產無暇顧及其他的時候大肆擴張,這群烏合之眾以搶掠為生,缺乏政治遠見,是法律和秩序的破壞者,他們行為放蕩不羈,為所欲為,不願受任何約束。
這些好勇鬥狠不事生產的匪徒,受到過量輻射異化而成的輻屍人,變異後依舊遵照本能四處捕食的昆蟲和動物,戰爭殘存的人造生物武器等等迅速的在廢土之上圈地野蠻生長,成了廢墟和荒野當中濃濃的「陰影」。
戰爭釋放的大威力武器造成的破壞不是短時間可平復的,能量的殘餘偶爾還會莫名聚集起來爆發一下。現在這個時期,不好說肆虐的極端天氣和偶有發生的地震海嘯輻射黑雨那些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假如沒有這些,戰後地表的重建工作肯定會更輕鬆。
廢墟以及荒野中的那些「陰影」、難以預計又不得不重視的天氣情況、已經發現或者尚未發現的不同程度輻射區域、極偶爾才能聯通的衛星信號等等,均嚴重的制約著各地下城(還有各聚居點)之間的溝通,即便這種情況已經在緩慢的改善當中。
軒宸對自己的母親沒有太多的印象,只根據地下城的《大事記》得知她是城裡最開始一批贊同並積極響應管理層重建地面計劃的志願者,犧牲於14號地下城保衛戰時期的某場遭遇戰鬥之中,為了保護一批難民被敵人的狙擊手擊中——這應該也是軒宸父親那麼容易便獲得准許電池經營行政審批的原因。或許是過於悲痛,父親很少提及母親的事情,事實上除了跑商以及野外生存應該注意的事項外,父親其他的事情都很少說。
不過父親非常看重軒宸在14號地下城學校裡面能學到知識,在父子間偶爾的聊天中還經常會露出希望軒宸能以更認真的態度多學點技能的要求。他對軒宸爺爺曾經提及的繁榮盛世很憧憬,總希望軒宸日後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早在軒宸入校學習前,父親便已獲得了與某個聚居點交易電池的機會,為了養家餬口,常年與合伙人往來於商路之上,陪伴軒宸的時間並不多。在等待父親返家的時間裡,軒宸逐漸養成了閱讀的習慣——無論在什麼時代,這都是個非常好的習慣——從紙質書籍到電腦里的資料,除了那些專業性較強的學術文件,軒宸幾乎什麼書都喜歡讀,尤其喜歡看關於地下城之上的廢土記錄資料。
14號地下城僅負責保障孩子們六年的義務教育期,隨後孩子們便要根據自己或者父母選定的就業意向進行針對性進修學習了。軒宸的成績並不算名列前茅,可也沒落下學校的功課,他課餘時間對閱讀的興趣濃厚,雖然不算是喜靜不喜動的人,但是只要能有一段較長的空閒時間,軒宸還是更傾向於安靜地坐在角落看書。
受制於當代嚴峻的生存條件,幾乎所有的地下城在針對孩子們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設置基本都是綜合性的科目,學制的最後一年甚至有槍械知識課程,還包含了射擊的實操訓練。所有人都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內,讓孩子們儘快往綜合性複合型人才方面發展。義務教育階段之後,成績優秀的學霸們會進入更深層次的學校深造,單科專業較好的孩子則會根據意向和建議針對性的強化專科培養。所以說,認真學習,除了令自己懂得更多,生存能力更強之外,未來還比普通人擁有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
作為品學單優的學生,軒宸比起部分牛馬家庭的同學,他勝在父親有定期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壓力不大,且他並不介意從事父親的行業,在擇業方面沒有啥需要額外操心的,其他的同學則沒有這麼簡單的選擇了。在其他孩子還在費心考慮未來的方向時,如果沒啥太大變故,軒宸會繼承支撐這個家庭收入來源的行業繼續經營下去。所以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畢業之後沒多久,在一場家庭內部談話之後,軒宸便隨父親開始進入廢土,往返於不同聚居點之間。
信奉苦幹求實的父親不多的教誨倒是讓軒宸也養成了務實肯乾的習慣,與人交易的經歷豐富了軒宸的溝通技巧,野外跑商的經歷則讓他對理論和現實有了印證,日益增長的見識令軒宸對書中描繪廢土的其他種種滋生出了越來越大的好奇欲。
人們剛從戰亂的影響當中緩過口氣,不少地面聚居點還要面臨不時前來搗亂的匪徒;野外的探索隊伍還需面對千奇百怪的野獸和怪物;許多人,尤其是生活在地表的很大一部分人,依舊還在為糧食的問題掙扎。軒宸跟隨父親跑商的那幾年,在大部分聚居點見到的居民,眼神大都是麻木無神的,要麼就是兇狠而陰鷙,不至於絕望,但也對未來沒有啥特別的期待。
廢土之上的頹廢新奇感,一些聚居點的暮氣沉沉感,逐漸讓軒宸的心裡變得有點複雜起來。
即便14號地下城食物危機已勉強過去,各類資源也在緩慢積累當中——這工作由探險隊伍通過不斷地回收地表的廢舊物件之後,再由技術人員或者專業設備分解分類獲得——但針對地表重建這種大方向工作來說,整體進展依舊偏慢。
工業生產力恢復緩慢,對外交易物資類型相對單一,社會資源就會分配得相對緊張一些,這令14號地下城整體氛圍不算輕鬆,大家都知道主要問題,但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實在太多,軒宸開始越來越對城裡這種情況感到壓抑。
某次交易完成後,回到14號地下城自家的房間裡,軒宸和父親說道:「爸,我們為啥不派多的隊伍去更遠一點的地方進貨啊,感覺現在我們城裡好多地方什麼都沒有。周邊能換到的東西種類就這麼些了,為啥不換片新的區域呀?」
「嗯?怎麼突然說起這個?」
「剛剛你去商貿處提交交易證明的時候,我在3巷路遇到了一個以前的同學,6號區的一條空氣設備的排水管堵了,在管口清理出一些好像透明啫喱一樣的東西,但是更內部的位置就清理不到了,人進不去,沒有合適的清疏機器人,負壓設備又故障待修,而且管道本身也可能有裂縫,他正頭疼怎麼修復,在我看來最簡單的就是換條排水管拉倒。
「但是更換管道也不現實,我同學說現在將屋頂切開的工具是有,但是將屋頂焊回去的材料就不足了,不過最關鍵的還是,我們城市懂能源維護的人很多,熟練的房建技術人員太少,而且可供替換的排水管也是個問題,除了現貨,我們都不知道怎麼做出DN350來,存貨是用一點少一點,地面回收分解回來的的管材原料質量也很成問題。」
父親嘆了口氣,搖頭道:「唉,我們這裡偏科嚴重啊,而且你不知道我們現在人手不足麼,太多事情要做了,陳處也說了好多次要引進多種人才,靠自己培養太耗費時間了,很多事情等不起啊。」
「爸,那為什麼蔡市長不聯繫一下其他城市的人呢?或者搞些急需的設備回來我們自己研發也行吖~~我同學說他們部門想要的設備很多,但是對缺貨這事也沒啥辦法。」
「通訊不容易連得上,再說距離也太遠了,地上現在不安全,你看我們跑一趟聚居點來回需要多少天,這還是在安保處經常派人巡邏的前提下,更遠的荒野都沒啥隊伍願意走,風險太高。」
軒宸皺著眉頭嘟囔:「大家真是又擔心又想改但又沒人想去做。在我看來,其實就算是賣電,去更遠的聚居點可能電池收益更大呢。」
「也不能這麼說,上級領導們還是有規劃的,正因為我們什麼都缺,物資使用就要更精細化,大家更應該配合管理層的統籌管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本次聊天最終是父子倆帶著各自的無奈去休息了……
軒宸在床鋪上暗自琢磨了很久,一開始清醒有序的思維漸漸混亂起來,腦子裡閃現的東西越來越雜。似乎人的感官是相互抑制的,晚睡時光線暗淡、視覺不清,反倒是令想法越來越多了。
隨後的日子裡,每次完成交易任務回到14號地下城休整期間,在和鄰居或朋友們的聊天裡,軒宸都對大家提到的,差什麼設備,少什麼材料,缺什麼的人員等事情特別留有印象。廢土之上的壓抑,城市之中的鬱悶,讓他每每都覺得城市的管理者思維僵化不思進取,次次都感覺到心理有些什麼東西要迸出來,但是找不到出口,憋得他難受又無處宣洩,不得不在訓練區的器械上發泄自己的無可奈何,或者泡在圖書館裡面翻找資料,以期能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
大家明明知道自己缺什麼,為何就沒人去著手解決呢?大家明明都很努力的工作,為何現狀還是到處是困難呢?連父親也是這樣,日復一日地做著重複的工作,商貿處的交易任務就那麼重要麼,跑遠一些搞幾台城裡急需的設備不是更有意義麼?危險?現在安保處的巡邏隊伍有多長時間沒有遇到危險的事情了,荒野的怪獸早就應該餓死了。而且更遠的地方是什麼情況?會不會是我們偏安一隅才導致啥都缺,其他地方沒準情況更好一些呢……
從14號地下城出發後,大約走了一周的時間,某天晚上隊伍在處小山坳紮營,由於營火無序地晃動,光線閃爍令軒宸無心看書。
不知為何,今天的氣壓尤其令人感到難受,荒野夏季帶給人的悶熱感,即便是夜晚的風也帶來不了多少涼意能中和一下。軒宸聽著在火堆旁不遠處的父親與幾個合伙人討論繩結的數種系法,無聊的躺在地墊上邊做著仰臥起坐邊胡思亂想著。
本次行程交易的終點是鶴山聚居點,原先走熟的道路毀於幾天前的特大暴雨,地面被山洪沖刷形成了幾個陷坑——無人養護以致地基下水土流失非常嚴重。大伙兒不得不繞道而行,額外的路程,悶熱的天氣,多餘的消耗,導致大家一路上的心情都不咋地。
突然間,軒宸感到背部傳來一陣奇怪的震動,在大家沒有完全反應過來之前,地面密集的震動就已經變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搖擺,軒宸嚇得瞪大眼睛一個打挺跳了起身。
「地震!!!」
這些好勇鬥狠不事生產的匪徒,受到過量輻射異化而成的輻屍人,變異後依舊遵照本能四處捕食的昆蟲和動物,戰爭殘存的人造生物武器等等迅速的在廢土之上圈地野蠻生長,成了廢墟和荒野當中濃濃的「陰影」。
戰爭釋放的大威力武器造成的破壞不是短時間可平復的,能量的殘餘偶爾還會莫名聚集起來爆發一下。現在這個時期,不好說肆虐的極端天氣和偶有發生的地震海嘯輻射黑雨那些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假如沒有這些,戰後地表的重建工作肯定會更輕鬆。
廢墟以及荒野中的那些「陰影」、難以預計又不得不重視的天氣情況、已經發現或者尚未發現的不同程度輻射區域、極偶爾才能聯通的衛星信號等等,均嚴重的制約著各地下城(還有各聚居點)之間的溝通,即便這種情況已經在緩慢的改善當中。
軒宸對自己的母親沒有太多的印象,只根據地下城的《大事記》得知她是城裡最開始一批贊同並積極響應管理層重建地面計劃的志願者,犧牲於14號地下城保衛戰時期的某場遭遇戰鬥之中,為了保護一批難民被敵人的狙擊手擊中——這應該也是軒宸父親那麼容易便獲得准許電池經營行政審批的原因。或許是過於悲痛,父親很少提及母親的事情,事實上除了跑商以及野外生存應該注意的事項外,父親其他的事情都很少說。
不過父親非常看重軒宸在14號地下城學校裡面能學到知識,在父子間偶爾的聊天中還經常會露出希望軒宸能以更認真的態度多學點技能的要求。他對軒宸爺爺曾經提及的繁榮盛世很憧憬,總希望軒宸日後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早在軒宸入校學習前,父親便已獲得了與某個聚居點交易電池的機會,為了養家餬口,常年與合伙人往來於商路之上,陪伴軒宸的時間並不多。在等待父親返家的時間裡,軒宸逐漸養成了閱讀的習慣——無論在什麼時代,這都是個非常好的習慣——從紙質書籍到電腦里的資料,除了那些專業性較強的學術文件,軒宸幾乎什麼書都喜歡讀,尤其喜歡看關於地下城之上的廢土記錄資料。
14號地下城僅負責保障孩子們六年的義務教育期,隨後孩子們便要根據自己或者父母選定的就業意向進行針對性進修學習了。軒宸的成績並不算名列前茅,可也沒落下學校的功課,他課餘時間對閱讀的興趣濃厚,雖然不算是喜靜不喜動的人,但是只要能有一段較長的空閒時間,軒宸還是更傾向於安靜地坐在角落看書。
受制於當代嚴峻的生存條件,幾乎所有的地下城在針對孩子們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設置基本都是綜合性的科目,學制的最後一年甚至有槍械知識課程,還包含了射擊的實操訓練。所有人都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內,讓孩子們儘快往綜合性複合型人才方面發展。義務教育階段之後,成績優秀的學霸們會進入更深層次的學校深造,單科專業較好的孩子則會根據意向和建議針對性的強化專科培養。所以說,認真學習,除了令自己懂得更多,生存能力更強之外,未來還比普通人擁有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
作為品學單優的學生,軒宸比起部分牛馬家庭的同學,他勝在父親有定期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壓力不大,且他並不介意從事父親的行業,在擇業方面沒有啥需要額外操心的,其他的同學則沒有這麼簡單的選擇了。在其他孩子還在費心考慮未來的方向時,如果沒啥太大變故,軒宸會繼承支撐這個家庭收入來源的行業繼續經營下去。所以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畢業之後沒多久,在一場家庭內部談話之後,軒宸便隨父親開始進入廢土,往返於不同聚居點之間。
信奉苦幹求實的父親不多的教誨倒是讓軒宸也養成了務實肯乾的習慣,與人交易的經歷豐富了軒宸的溝通技巧,野外跑商的經歷則讓他對理論和現實有了印證,日益增長的見識令軒宸對書中描繪廢土的其他種種滋生出了越來越大的好奇欲。
人們剛從戰亂的影響當中緩過口氣,不少地面聚居點還要面臨不時前來搗亂的匪徒;野外的探索隊伍還需面對千奇百怪的野獸和怪物;許多人,尤其是生活在地表的很大一部分人,依舊還在為糧食的問題掙扎。軒宸跟隨父親跑商的那幾年,在大部分聚居點見到的居民,眼神大都是麻木無神的,要麼就是兇狠而陰鷙,不至於絕望,但也對未來沒有啥特別的期待。
廢土之上的頹廢新奇感,一些聚居點的暮氣沉沉感,逐漸讓軒宸的心裡變得有點複雜起來。
即便14號地下城食物危機已勉強過去,各類資源也在緩慢積累當中——這工作由探險隊伍通過不斷地回收地表的廢舊物件之後,再由技術人員或者專業設備分解分類獲得——但針對地表重建這種大方向工作來說,整體進展依舊偏慢。
工業生產力恢復緩慢,對外交易物資類型相對單一,社會資源就會分配得相對緊張一些,這令14號地下城整體氛圍不算輕鬆,大家都知道主要問題,但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實在太多,軒宸開始越來越對城裡這種情況感到壓抑。
某次交易完成後,回到14號地下城自家的房間裡,軒宸和父親說道:「爸,我們為啥不派多的隊伍去更遠一點的地方進貨啊,感覺現在我們城裡好多地方什麼都沒有。周邊能換到的東西種類就這麼些了,為啥不換片新的區域呀?」
「嗯?怎麼突然說起這個?」
「剛剛你去商貿處提交交易證明的時候,我在3巷路遇到了一個以前的同學,6號區的一條空氣設備的排水管堵了,在管口清理出一些好像透明啫喱一樣的東西,但是更內部的位置就清理不到了,人進不去,沒有合適的清疏機器人,負壓設備又故障待修,而且管道本身也可能有裂縫,他正頭疼怎麼修復,在我看來最簡單的就是換條排水管拉倒。
「但是更換管道也不現實,我同學說現在將屋頂切開的工具是有,但是將屋頂焊回去的材料就不足了,不過最關鍵的還是,我們城市懂能源維護的人很多,熟練的房建技術人員太少,而且可供替換的排水管也是個問題,除了現貨,我們都不知道怎麼做出DN350來,存貨是用一點少一點,地面回收分解回來的的管材原料質量也很成問題。」
父親嘆了口氣,搖頭道:「唉,我們這裡偏科嚴重啊,而且你不知道我們現在人手不足麼,太多事情要做了,陳處也說了好多次要引進多種人才,靠自己培養太耗費時間了,很多事情等不起啊。」
「爸,那為什麼蔡市長不聯繫一下其他城市的人呢?或者搞些急需的設備回來我們自己研發也行吖~~我同學說他們部門想要的設備很多,但是對缺貨這事也沒啥辦法。」
「通訊不容易連得上,再說距離也太遠了,地上現在不安全,你看我們跑一趟聚居點來回需要多少天,這還是在安保處經常派人巡邏的前提下,更遠的荒野都沒啥隊伍願意走,風險太高。」
軒宸皺著眉頭嘟囔:「大家真是又擔心又想改但又沒人想去做。在我看來,其實就算是賣電,去更遠的聚居點可能電池收益更大呢。」
「也不能這麼說,上級領導們還是有規劃的,正因為我們什麼都缺,物資使用就要更精細化,大家更應該配合管理層的統籌管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本次聊天最終是父子倆帶著各自的無奈去休息了……
軒宸在床鋪上暗自琢磨了很久,一開始清醒有序的思維漸漸混亂起來,腦子裡閃現的東西越來越雜。似乎人的感官是相互抑制的,晚睡時光線暗淡、視覺不清,反倒是令想法越來越多了。
隨後的日子裡,每次完成交易任務回到14號地下城休整期間,在和鄰居或朋友們的聊天裡,軒宸都對大家提到的,差什麼設備,少什麼材料,缺什麼的人員等事情特別留有印象。廢土之上的壓抑,城市之中的鬱悶,讓他每每都覺得城市的管理者思維僵化不思進取,次次都感覺到心理有些什麼東西要迸出來,但是找不到出口,憋得他難受又無處宣洩,不得不在訓練區的器械上發泄自己的無可奈何,或者泡在圖書館裡面翻找資料,以期能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
大家明明知道自己缺什麼,為何就沒人去著手解決呢?大家明明都很努力的工作,為何現狀還是到處是困難呢?連父親也是這樣,日復一日地做著重複的工作,商貿處的交易任務就那麼重要麼,跑遠一些搞幾台城裡急需的設備不是更有意義麼?危險?現在安保處的巡邏隊伍有多長時間沒有遇到危險的事情了,荒野的怪獸早就應該餓死了。而且更遠的地方是什麼情況?會不會是我們偏安一隅才導致啥都缺,其他地方沒準情況更好一些呢……
從14號地下城出發後,大約走了一周的時間,某天晚上隊伍在處小山坳紮營,由於營火無序地晃動,光線閃爍令軒宸無心看書。
不知為何,今天的氣壓尤其令人感到難受,荒野夏季帶給人的悶熱感,即便是夜晚的風也帶來不了多少涼意能中和一下。軒宸聽著在火堆旁不遠處的父親與幾個合伙人討論繩結的數種系法,無聊的躺在地墊上邊做著仰臥起坐邊胡思亂想著。
本次行程交易的終點是鶴山聚居點,原先走熟的道路毀於幾天前的特大暴雨,地面被山洪沖刷形成了幾個陷坑——無人養護以致地基下水土流失非常嚴重。大伙兒不得不繞道而行,額外的路程,悶熱的天氣,多餘的消耗,導致大家一路上的心情都不咋地。
突然間,軒宸感到背部傳來一陣奇怪的震動,在大家沒有完全反應過來之前,地面密集的震動就已經變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搖擺,軒宸嚇得瞪大眼睛一個打挺跳了起身。
「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