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徽商先祖
正當陰陽寨發生慘案之時,數百里之外的東夷石城也在上演著一場精彩大戲。在這場大戲裡,有關陰陽寨的秘密也即將隨之揭開……
自從妖婆被軟禁後,既失去了言語功能,又不能隨意行走,一直鬱鬱寡歡,性情大變,時而解衣露體,時而撕咬人物,讓服侍她的要離萌生退意。畢竟,這種情況長久以往,換了誰也難以支撐下去。
這幾日,黎貪率領族兄們打了一場大勝仗,又將幾個不聽話的小部落收入麾下。這樣一來,算上近年來各個少數民族部落不服炎帝調配,通過黎貪征戰無數,他的勢力範圍一下子擴大到苗族部落和朱襄氏部落,甚至有部份魁隗氏部落也迫於「戰神」威名紛紛歸降投靠。當時,由神農開創的主要核心神農氏部落多在中原一帶活動,由於鞭長莫及,常常無暇顧及到東夷九黎部落,倒讓黎貪有了可乘之機,曾經那種親密從屬關係將不復存在了。
那天,黎貪在東夷石城大殿舉行盛大慶功宴,慶祝封疆擴土,群雄薈聚,大有功高蓋主之勢。正在這時,有快馬來報,意欲傳達炎帝之令。傳令兵剛到達城門,便被城樓守衛攔下。
「我是炎帝麾下,現在有急令傳達,還不快快打開城門。」傳令兵手持神農圖騰樣式的兵符,勒馬朝城門高聲叫喊。
「大首領有令,不論是誰,都得下馬進城,否則以逆反處之。」城門緊閉,守將回復。
「有炎帝的兵符也不行,你們竟如此怠慢,以前可不是這樣的,這明顯是一種侮辱嘛。」傳令兵聽言,不由得怒火中燒。
「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世間萬物瞬間即變,一切怎可同日而語。我也只是聽命而行而已,你還是下馬進城吧。」
實在沒辦法,傳令兵只好騎著馬,在城下轉著圈兒。可惱歸惱,但他不想就這樣回去復命,雖然早就耳聞「戰神」威名,但並沒有放在心上。
於是,他只得下馬來,先將馬兒拴在城外的石墩上,然後徒步前往石城大殿。
「來者何人,快快報上名來。」剛到大殿外,傳令兵又被幾個彪形大漢攔住。
「我乃炎帝麾下,前來傳令,請快讓開,不得有誤。」看來,傳令兵是輕車熟路,按規矩辦事。
「什麼傳令,還炎帝……現在就算天帝來了,都不好使。你知不知道,我們大首領正在宴請天下英雄,沒有接到密令者一律不得上殿。」說完,守衛兵們放肆地哈哈大笑。
這些守殿壯漢全是巨人族,個個身高一丈有餘,擋在身材矮小還不足五尺的傳令兵面前,就像一堵巨大的石牆。
很顯然,曾經橫行各部落的傳令兵這次算是遇到真正的硬茬了。面對如此嘲弄,即便力量懸殊,他實在控制不住自己,怒吼一聲拔出竹劍來,準備向前硬闖。
說時遲那時快,電光石火之間,兩個巨人族壯漢各持一把鋒利過人的青銅板斧,手起斧落,眼看著平時專橫跋扈的傳令兵身首異處,血濺滿地,這副景象和陰陽寨慘案現場如同一轍。一個是木石器時代,一個是青銅器時代,這幾乎意味著領先降維式打擊,任何對峙都顯得沒有意義。
此刻,大殿內仍然載歌載舞,推盅換盞,一片熱鬧喧囂景象。對於殿外發生的事,沒有人稟報,或者說對於實力懸殊的強者來說,根本上沒人在意一個弱者的生死。
待黎貪知道此事後,已無回天之力了。但是,他沒有一絲責備自己屬下的意思,倒是覺得根本上沒這個必要,因為沉不住氣往往不是他的性格,魯莽只是匹夫之舉。當然,他更清楚這意味著什麼,雖然憑藉自己的實力,炎帝不可能隨便將他扣上一頂背叛的帽子,但無疑可以算是打草驚蛇了。在時機沒有成熟之前,按兵不動為上策,麻痹對手是中策,暗渡陳倉才是上上之策。於是,他突然想到了卑危曾經提到的兩個人,一個是要離,一個是共工。
回到內室,要離正在擦洗著玉器,然後準備去安頓好無法照顧自己的妖婆時,這時黎貪叫住了她。
「要離,最近辛苦你了,替我日夜照料這個瘋婆子,本人十分感激。我知道,你受委屈了,不知能為你做些什麼?」
要離用鳳眼瞄了瞄黎貪,心頭暗喜。她看得出,黎貪可從來不會寒暄,這不是敷衍,應該是真心實意的。雖然,她不敢猜想這是出於什麼目的,但單憑對方的實力,或許根本上不需要藏著掖著。更何況,黎貪正是自己心中愛慕許久的大英雄嗎?而這種微妙的感覺,伴隨著黎貪對妖婆的有意疏遠,也漸漸變得更加微妙起來。
「這……這是真的嗎?」
「千真萬確。」
黎貪俯下身子,緊盯著要離的雙眼,仿佛能夠看透她的心事一般。「說吧,有什麼事,我一定為你辦到。」
要離一陣哽咽,眼裡噙滿了淚水。接著,她哭泣著說出了一個隱藏了幾十年的家族秘密……
要離本姓金,出生後剛到懂事年齡,父母便雙雙過世,他們在離世前告訴她,自己的祖籍在數百里之外的古歙州龍溪(今呈坎),她的祖父母原是新安部落首領。那時候,正處於從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過渡時期,按照當地婚制風俗,她的祖父入贅金氏母親家族,表面叫聯姻。這種婚姻上仍為以女子為中心的對偶婚制,這無疑是一種不穩定婚姻關係,因為男子需先入贅到女方一段時間,然後再重禮聘妻,這種形式為以後悲劇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當時,還有個人跟隨著要離祖父,這個人也就是他的親弟弟,後來改名隨女方這邊姓氏叫金星。當時,要離的祖母金氏自幼聰慧過人,祖輩開創了海鹽和絲綢以及茶葉貿易,加上有要離祖父幫忙,一時成為新安部落領袖,可以說是上古徽商的傳奇先祖。
有一年,要離的祖母金氏隨她的祖父一起從歙州到西陵部落都城西陵(今河南西平)祭祀,據說金氏的祖先來自這裡。
西陵曾是遠古時代女媧、伏羲氏居住的地方,黃帝姬軒轅元配之嫘祖王鳳本是西陵部落首領之女,還是女媧有蟜氏的裔族,這王鳳可謂天降神女,自出生便能很快開口說話和直立行走,從小喜愛昆蟲植物,幾歲時不經意間發現了養蠶種桑之法,繼而發明抽絲編絹之術,很好地解決了各族人們穿衣遮體之困,被人稱作嫘祖始蠶。那個時候,金氏得知西陵部落各地家家戶戶養蠶,而各族人以穿絲綢為榮,一念之下便起了經營蠶綢的想法。
「良人,這蠶綢甚是上乘佳品,貴人必需,眼看各族部落將以此為衣,如今西陵部落潺亭(今四川鹽亭)之井鹽和西陵蠶綢在民間已成交易之風,我們何不藉此為業,將此法複製東夷部落,一方供給海鹽,一方提供蠶綢,如果可行,再擴延到巴鹽,還將老家的歙州茶葉推銷出去,如此豈不統領天下商業乎?」
祖母金氏一語中的,不愧為商業奇才,雖為女流之輩,但在母系氏族也不足為怪。
聞言,要離祖父極為讚賞,一拍即合,說干就干,沒有絲毫猶豫。當即,他們計劃用東夷部落的海鹽和海貝、象牙、銅鑄器具,以換取西陵部落的蠶綢物品,加上歙州茶葉,這樣一來一往,相互交易,雙向獲利,豈不快哉。
「這種方式倒是極好,只是各部落民風迥異,東夷沿海不同於中原四季分明,雖然海風不斷,但氣候偏熱,還是先打好頭陣,這樣更穩妥些。」要離祖父個性歷來穩重,不忘提出自己的想法。
不久,他們在共工之台崑山開了一家「金氏工坊」(即商號),主要經營東夷海鹽、西陵蠶綢和歙州茶葉,這樣把西陵部落和新安部落收購來的蠶綢、茶葉源源不斷地運回東夷部落集市交易中心,很快成為當地有名的大工坊。於是,當地一些稍有遠見的東夷族人紛紛仿效,從此共工之台深入人心,一時間成為聞名天下的大市。
據說有一年,當地一家張記工坊遭遇蠶綢周轉短缺,一時供應不上各地的訂購商,眼看就要到交貨的日期了,如果交不了貨就有可能面臨巨額的賠償。無奈之下,張記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到金氏,希望能出手相幫,並開出非常誘人的條件來。
沒想到的是,金氏二話沒說,爽快地答應將自家收來的蠶綢轉借給張記工坊,要價反而比市場價還要低些,而且只需要用他家經營鹽行的海鹽換購就可以了,當時給出的鹽價甚至高出市場一大截。
當時,張記很是疑惑不解。「如今蠶綢奇貨可居,你不但不漲價還減價,加上今年海鹽豐產價低,你卻按高價收購,這不是明擺著有利不占做虧本行當嗎?」
金氏笑了笑說:「商人最忌見利忘義,何況這是『賤取如珠玉,貴出如糞土』,再說我也沒有虧呀,只不過少得一些。要知道天地輪迴,萬物反覆,薄利多義才是正道,到明年這個時候你自然就明白了。」
到了第二年,突遇百年難遇的海水倒灌現象,造成東夷各地鹽場停工停產,海鹽異常緊缺,一日一價,受難的黎民百姓叫苦不迭,人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正在許多經營西陵蠶綢和東夷海鹽以及歙州茶葉的商行紛紛囤貨而沽之時,金氏卻選擇開倉放貨,而且低於往年的市場價格出貨,讓各大商行大跌眼鏡。「金氏這不是明擺著與大家作對嗎,蠶綢低價給同行也就算了,可如今海鹽短缺,茶葉緊俏,市場見漲,正值大賺橫財之時,為何反其道而行?」
這時,終於有人看出了門道。張記通過上次那件事,早就對金氏的人品和義舉敬佩有加,心想這一定自有道理,於是這次跟隨金氏工坊一起,也對災民按原價售賣蠶綢、海鹽和茶葉。後來,各商行捺不住,執意找來張記一同前往,硬是讓金氏工坊給大家一個說法。
金氏對大家說:「你們想想看,如果大家都待價而沽,最終受苦的都是黎民百姓,到時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那麼又有誰來安心勞作呢,我們豈不是只顧了眼前之利而失了長遠之計呢?其實,大家的西陵蠶綢和東夷海鹽以及歙州茶葉都是在市場穩定時低價收購來的,現在按往年市場行情出售也是獲利的,只不過少得一些,但從長遠來看,我們獲得了買不到的大義,黎民百姓自然就會擁護,這樣市場秩序得以穩定,生意才會長久經營下去。當然,如果以後遇上好年頭,你們的西陵蠶綢和東夷海鹽包括歙州茶葉不好處理,我可以承諾按高於市場價收購大家的貨物。」
各商行聽了,徹底恍然大悟。這下子,大家對金氏的「薄利多義」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對新安商人的仁義之舉佩服得五體投地。於是,各商行不再囤貨而售,按原價供應蠶綢和海鹽,老百姓們讚不絕口,又重新恢復了往日的生產勞作。
「獲利少一點,銷得多一些,而獲取更多的是大義。表面看來,我們這樣做吃些虧,但通過『薄利多義』擁有了大量優質穩定的合作夥伴,反而成本降低了很多,這樣既平抑了物價,老百姓從中獲益後保持繼續生產,又讓更多的商家得以正常經營下去。」這一下子,要離祖父對金氏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想,這也許就是新安(古歙州)商人所推崇的「以義為利」精神文化吧。
自從妖婆被軟禁後,既失去了言語功能,又不能隨意行走,一直鬱鬱寡歡,性情大變,時而解衣露體,時而撕咬人物,讓服侍她的要離萌生退意。畢竟,這種情況長久以往,換了誰也難以支撐下去。
這幾日,黎貪率領族兄們打了一場大勝仗,又將幾個不聽話的小部落收入麾下。這樣一來,算上近年來各個少數民族部落不服炎帝調配,通過黎貪征戰無數,他的勢力範圍一下子擴大到苗族部落和朱襄氏部落,甚至有部份魁隗氏部落也迫於「戰神」威名紛紛歸降投靠。當時,由神農開創的主要核心神農氏部落多在中原一帶活動,由於鞭長莫及,常常無暇顧及到東夷九黎部落,倒讓黎貪有了可乘之機,曾經那種親密從屬關係將不復存在了。
那天,黎貪在東夷石城大殿舉行盛大慶功宴,慶祝封疆擴土,群雄薈聚,大有功高蓋主之勢。正在這時,有快馬來報,意欲傳達炎帝之令。傳令兵剛到達城門,便被城樓守衛攔下。
「我是炎帝麾下,現在有急令傳達,還不快快打開城門。」傳令兵手持神農圖騰樣式的兵符,勒馬朝城門高聲叫喊。
「大首領有令,不論是誰,都得下馬進城,否則以逆反處之。」城門緊閉,守將回復。
「有炎帝的兵符也不行,你們竟如此怠慢,以前可不是這樣的,這明顯是一種侮辱嘛。」傳令兵聽言,不由得怒火中燒。
「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世間萬物瞬間即變,一切怎可同日而語。我也只是聽命而行而已,你還是下馬進城吧。」
實在沒辦法,傳令兵只好騎著馬,在城下轉著圈兒。可惱歸惱,但他不想就這樣回去復命,雖然早就耳聞「戰神」威名,但並沒有放在心上。
於是,他只得下馬來,先將馬兒拴在城外的石墩上,然後徒步前往石城大殿。
「來者何人,快快報上名來。」剛到大殿外,傳令兵又被幾個彪形大漢攔住。
「我乃炎帝麾下,前來傳令,請快讓開,不得有誤。」看來,傳令兵是輕車熟路,按規矩辦事。
「什麼傳令,還炎帝……現在就算天帝來了,都不好使。你知不知道,我們大首領正在宴請天下英雄,沒有接到密令者一律不得上殿。」說完,守衛兵們放肆地哈哈大笑。
這些守殿壯漢全是巨人族,個個身高一丈有餘,擋在身材矮小還不足五尺的傳令兵面前,就像一堵巨大的石牆。
很顯然,曾經橫行各部落的傳令兵這次算是遇到真正的硬茬了。面對如此嘲弄,即便力量懸殊,他實在控制不住自己,怒吼一聲拔出竹劍來,準備向前硬闖。
說時遲那時快,電光石火之間,兩個巨人族壯漢各持一把鋒利過人的青銅板斧,手起斧落,眼看著平時專橫跋扈的傳令兵身首異處,血濺滿地,這副景象和陰陽寨慘案現場如同一轍。一個是木石器時代,一個是青銅器時代,這幾乎意味著領先降維式打擊,任何對峙都顯得沒有意義。
此刻,大殿內仍然載歌載舞,推盅換盞,一片熱鬧喧囂景象。對於殿外發生的事,沒有人稟報,或者說對於實力懸殊的強者來說,根本上沒人在意一個弱者的生死。
待黎貪知道此事後,已無回天之力了。但是,他沒有一絲責備自己屬下的意思,倒是覺得根本上沒這個必要,因為沉不住氣往往不是他的性格,魯莽只是匹夫之舉。當然,他更清楚這意味著什麼,雖然憑藉自己的實力,炎帝不可能隨便將他扣上一頂背叛的帽子,但無疑可以算是打草驚蛇了。在時機沒有成熟之前,按兵不動為上策,麻痹對手是中策,暗渡陳倉才是上上之策。於是,他突然想到了卑危曾經提到的兩個人,一個是要離,一個是共工。
回到內室,要離正在擦洗著玉器,然後準備去安頓好無法照顧自己的妖婆時,這時黎貪叫住了她。
「要離,最近辛苦你了,替我日夜照料這個瘋婆子,本人十分感激。我知道,你受委屈了,不知能為你做些什麼?」
要離用鳳眼瞄了瞄黎貪,心頭暗喜。她看得出,黎貪可從來不會寒暄,這不是敷衍,應該是真心實意的。雖然,她不敢猜想這是出於什麼目的,但單憑對方的實力,或許根本上不需要藏著掖著。更何況,黎貪正是自己心中愛慕許久的大英雄嗎?而這種微妙的感覺,伴隨著黎貪對妖婆的有意疏遠,也漸漸變得更加微妙起來。
「這……這是真的嗎?」
「千真萬確。」
黎貪俯下身子,緊盯著要離的雙眼,仿佛能夠看透她的心事一般。「說吧,有什麼事,我一定為你辦到。」
要離一陣哽咽,眼裡噙滿了淚水。接著,她哭泣著說出了一個隱藏了幾十年的家族秘密……
要離本姓金,出生後剛到懂事年齡,父母便雙雙過世,他們在離世前告訴她,自己的祖籍在數百里之外的古歙州龍溪(今呈坎),她的祖父母原是新安部落首領。那時候,正處於從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過渡時期,按照當地婚制風俗,她的祖父入贅金氏母親家族,表面叫聯姻。這種婚姻上仍為以女子為中心的對偶婚制,這無疑是一種不穩定婚姻關係,因為男子需先入贅到女方一段時間,然後再重禮聘妻,這種形式為以後悲劇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當時,還有個人跟隨著要離祖父,這個人也就是他的親弟弟,後來改名隨女方這邊姓氏叫金星。當時,要離的祖母金氏自幼聰慧過人,祖輩開創了海鹽和絲綢以及茶葉貿易,加上有要離祖父幫忙,一時成為新安部落領袖,可以說是上古徽商的傳奇先祖。
有一年,要離的祖母金氏隨她的祖父一起從歙州到西陵部落都城西陵(今河南西平)祭祀,據說金氏的祖先來自這裡。
西陵曾是遠古時代女媧、伏羲氏居住的地方,黃帝姬軒轅元配之嫘祖王鳳本是西陵部落首領之女,還是女媧有蟜氏的裔族,這王鳳可謂天降神女,自出生便能很快開口說話和直立行走,從小喜愛昆蟲植物,幾歲時不經意間發現了養蠶種桑之法,繼而發明抽絲編絹之術,很好地解決了各族人們穿衣遮體之困,被人稱作嫘祖始蠶。那個時候,金氏得知西陵部落各地家家戶戶養蠶,而各族人以穿絲綢為榮,一念之下便起了經營蠶綢的想法。
「良人,這蠶綢甚是上乘佳品,貴人必需,眼看各族部落將以此為衣,如今西陵部落潺亭(今四川鹽亭)之井鹽和西陵蠶綢在民間已成交易之風,我們何不藉此為業,將此法複製東夷部落,一方供給海鹽,一方提供蠶綢,如果可行,再擴延到巴鹽,還將老家的歙州茶葉推銷出去,如此豈不統領天下商業乎?」
祖母金氏一語中的,不愧為商業奇才,雖為女流之輩,但在母系氏族也不足為怪。
聞言,要離祖父極為讚賞,一拍即合,說干就干,沒有絲毫猶豫。當即,他們計劃用東夷部落的海鹽和海貝、象牙、銅鑄器具,以換取西陵部落的蠶綢物品,加上歙州茶葉,這樣一來一往,相互交易,雙向獲利,豈不快哉。
「這種方式倒是極好,只是各部落民風迥異,東夷沿海不同於中原四季分明,雖然海風不斷,但氣候偏熱,還是先打好頭陣,這樣更穩妥些。」要離祖父個性歷來穩重,不忘提出自己的想法。
不久,他們在共工之台崑山開了一家「金氏工坊」(即商號),主要經營東夷海鹽、西陵蠶綢和歙州茶葉,這樣把西陵部落和新安部落收購來的蠶綢、茶葉源源不斷地運回東夷部落集市交易中心,很快成為當地有名的大工坊。於是,當地一些稍有遠見的東夷族人紛紛仿效,從此共工之台深入人心,一時間成為聞名天下的大市。
據說有一年,當地一家張記工坊遭遇蠶綢周轉短缺,一時供應不上各地的訂購商,眼看就要到交貨的日期了,如果交不了貨就有可能面臨巨額的賠償。無奈之下,張記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到金氏,希望能出手相幫,並開出非常誘人的條件來。
沒想到的是,金氏二話沒說,爽快地答應將自家收來的蠶綢轉借給張記工坊,要價反而比市場價還要低些,而且只需要用他家經營鹽行的海鹽換購就可以了,當時給出的鹽價甚至高出市場一大截。
當時,張記很是疑惑不解。「如今蠶綢奇貨可居,你不但不漲價還減價,加上今年海鹽豐產價低,你卻按高價收購,這不是明擺著有利不占做虧本行當嗎?」
金氏笑了笑說:「商人最忌見利忘義,何況這是『賤取如珠玉,貴出如糞土』,再說我也沒有虧呀,只不過少得一些。要知道天地輪迴,萬物反覆,薄利多義才是正道,到明年這個時候你自然就明白了。」
到了第二年,突遇百年難遇的海水倒灌現象,造成東夷各地鹽場停工停產,海鹽異常緊缺,一日一價,受難的黎民百姓叫苦不迭,人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正在許多經營西陵蠶綢和東夷海鹽以及歙州茶葉的商行紛紛囤貨而沽之時,金氏卻選擇開倉放貨,而且低於往年的市場價格出貨,讓各大商行大跌眼鏡。「金氏這不是明擺著與大家作對嗎,蠶綢低價給同行也就算了,可如今海鹽短缺,茶葉緊俏,市場見漲,正值大賺橫財之時,為何反其道而行?」
這時,終於有人看出了門道。張記通過上次那件事,早就對金氏的人品和義舉敬佩有加,心想這一定自有道理,於是這次跟隨金氏工坊一起,也對災民按原價售賣蠶綢、海鹽和茶葉。後來,各商行捺不住,執意找來張記一同前往,硬是讓金氏工坊給大家一個說法。
金氏對大家說:「你們想想看,如果大家都待價而沽,最終受苦的都是黎民百姓,到時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那麼又有誰來安心勞作呢,我們豈不是只顧了眼前之利而失了長遠之計呢?其實,大家的西陵蠶綢和東夷海鹽以及歙州茶葉都是在市場穩定時低價收購來的,現在按往年市場行情出售也是獲利的,只不過少得一些,但從長遠來看,我們獲得了買不到的大義,黎民百姓自然就會擁護,這樣市場秩序得以穩定,生意才會長久經營下去。當然,如果以後遇上好年頭,你們的西陵蠶綢和東夷海鹽包括歙州茶葉不好處理,我可以承諾按高於市場價收購大家的貨物。」
各商行聽了,徹底恍然大悟。這下子,大家對金氏的「薄利多義」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對新安商人的仁義之舉佩服得五體投地。於是,各商行不再囤貨而售,按原價供應蠶綢和海鹽,老百姓們讚不絕口,又重新恢復了往日的生產勞作。
「獲利少一點,銷得多一些,而獲取更多的是大義。表面看來,我們這樣做吃些虧,但通過『薄利多義』擁有了大量優質穩定的合作夥伴,反而成本降低了很多,這樣既平抑了物價,老百姓從中獲益後保持繼續生產,又讓更多的商家得以正常經營下去。」這一下子,要離祖父對金氏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想,這也許就是新安(古歙州)商人所推崇的「以義為利」精神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