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不撈偏門,實業為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林正峰之所以選擇以服裝作為突破口,主要還是這個時代的民營經濟才剛剛冒頭,各種國營企業依舊還是商品的主要產地,這些商品主要的流向也依舊是各級別的供銷社,個體小商戶很難大批量的拿到貨。

  服裝與其他商品又有點不太一樣,

  因為早些年的某些原因,使得幾乎每個縣都存在一間國營紡織廠,但這些紡織廠產出的布匹又大量的用於出口換匯,反倒是國人自己不太夠用,布票也是應運而生。

  但是自兩年前,也就是1983年,國內布匹產量逐漸充足,布票也是最早取消的票據之一,

  別看國人依舊保持著「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習慣,其實這時候國內已經不缺布了,只是苦慣了、節省慣了,一時之間還沒有改過來。

  就好像用於做衣服的縫紉機,在六七十年代是結婚三大件之一,

  但是進入八十年代,或許農村還比較重視這個,但在縣一級往上的城市裡,早就是可有可無的,人們也逐步的傾向於購買成衣,而不是自己買布自己做。

  向陽縣雖然只是一個普通小縣,但背靠著江省的省會南市,勉強也算是走在了時代的最前沿,

  這個只看旱冰場那火爆的生意便可見一斑了,

  服裝方面也是如此,

  縣城裡的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早就對那些老式古板的衣服造型不感冒了,就連早些年流行的海魂衫、的確良等等他們都嗤之以鼻,取而代之的是西裝西褲、白襯衫、喇叭褲、健美褲等等,基本都是受到港台流行風的影響。

  當然,林正峰想要做好這一門生意,也少不了涉及到這方面的流行款式,但也不會忽略更多數的普通人的穿著需求。

  供銷社裡售賣的成衣,林正峰也去看過,

  不能說土、丑,但幾十年沒什麼大變動倒是真的。

  而林正峰則不一樣,

  這幾天他除了在清理那幾個門面和廠房之外,還特意讓自己的三姐和四姐專程跑了一趟南市,去那裡調查併購買銷量最好的一些衣服款式,

  現在剛開始,林正峰還是打算從南市批發一部分成衣過來銷售,

  同時他也在組織人手、購買縫紉機,準備對這些衣服進行仿製以及大批量生產,一部分留在向陽縣銷售,一部分則是反過來往南市傾銷。

  有劉玉田的關係在,林正峰已經打通了縣城紡織廠的關係,可以以正常的價格從紡織廠拿到各種布匹,

  至於做衣服的縫紉工,其實也一點都不缺,

  農村但凡家裡有縫紉機的婦女,基本都可以算是熟手,給她們提供畫好樣並裁剪好的布料,她們都可以輕鬆上手。

  與那些早就冗員嚴重的國營成衣廠相比,林正峰這裡的布料價格沒有優勢,但是人工優勢巨大,同時還會根據流行趨勢,及時的調整各種成衣的款式,做到什麼衣服流行做什麼、什麼衣服熱銷做什麼……

  不指望干倒閉那些模式成就的國營廠,但至少能讓林正峰可以輕鬆的正向盈利,

  甚至以後若是能搞到外貿外銷的機會,還能賺一賺外匯呢。

  「你這個模式倒是挺好的,聽起來就有賺頭,就是資金和時間的投入成本都很大……」

  自從開始搞旱冰場,劉玉田的心思也從上班轉到下海創業上來了,現在更是學會了分析各種商業模式的好壞優劣了。

  只聽林正峰簡單的說一遍,他就心裡有數了。

  不過,相比旱冰場這種快速上手、快速賺錢的項目,服裝行業明顯更費時費力還費錢,完全不再他考慮的範圍之內。

  二代們就是這樣,快錢賺習慣了,很難靜下心來搞實體產業。

  哪怕劉玉田僅僅只是一個縣城的二代,跟那些搞批條、搶火車皮的高級二代完全沒法比,可心思、想法、思維模式等等卻是隔空不謀而合了,

  當然,這也是林正峰幫劉玉田策劃第一個創業項目是旱冰場的原因所在。

  也就是現在卡拉OK還沒有流行,

  不然他肯定建議劉玉田直接搞歌舞廳、錄像廳之類的……

  這種偏門生意林正峰肯定是不會碰的,錢未必賺多少,但更容易成為自己身上抹不去的污跡和黑料,他還是更喜歡搞一些正經買賣。

  比如這幾個門面在重新收拾和簡單裝修之後,便正式開門營業了,


  主要是以成衣服裝為主,

  另外搭配一些零食、玩具和少量電器產品,

  貨品都是特意從南市批發回來的,成本都不低,再加上運輸、人工等費用,林正峰的利潤率連20%都沒有,

  好在林正峰和劉玉田的關係好,由他出面幫忙聯繫,讓林正峰從信用社以12%的年息貸款了五萬元,這才讓林正峰有足夠的資金去購買貨品,而不至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等自己手上資金足夠了再動手。

  各種貨品從南市運送過來後,這幾個門面也算是正式開始忙碌了,

  林正峰的三姐林秋月出任店長,負責這幾個門面的銷售工作,前世三姐在90年代就在這裡新建的小商品市場租了一個門面賣衣服,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今世雖然剛剛上手,但這方面的天賦卻是掩蓋不掉的。

  而林正峰的四姐林冬雪則主要是負責貨品的採購,每隔幾天就要向陽縣、南市的跑一趟,一方面是採購貨品,一方面也是了解南市那邊的流行趨勢,讓他們這家店始終走在時尚潮流的最前沿。

  主要還是四姐林冬雪就比林正峰大一歲,也算是最趕時髦的年輕人,對年輕人的品味和流行趨勢也更有感覺、更能把控。

  林正峰當然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大姐,

  從南市批發服裝回來售賣,只能賺取丁點的差價,肯定不是林正峰的目的,

  他在等這幾間門面房後面的廠區整修完畢,他打算搞一個小型服裝廠,從鄉下的村里招聘一批大姑娘小媳婦過來坐班製衣,大姐林春雨就是這個廠的負責人兼任廠長和車間主任。

  可以說,折騰了這麼久,林正峰總算是給四個姐姐家都做了初步的安排,

  雖然不能說讓四個姐姐家都快速的發家致富,畢竟林正峰自己都還有著巨額負債呢,但也足以讓她們從貧窮之中解脫出來,不用擔心年景不好的時候,連吃飯都成問題,更不用擔心小孩讀書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

  前世為了湊錢給林正峰這個舅舅結婚,導致好幾個外甥外甥女都因為家裡交不起學費而被迫輟學,

  這些外甥外甥女之所以後來跟林正峰這個舅舅不親,未嘗沒有這方面的原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