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門庭若市
青松悠然,雲霧飄飄。
自從真清派山門封鎖後,山門中一改往日的清淨,長老執事們忙得焦頭爛額,弟子之中也是人心惶惶。
時下最熱鬧的地方,有三處。
一處是齋房。
門中大部分人沒有辟穀修行,所以齋房向來是人氣最盛的地方。
不過隨著山門封鎖,菜粥里的菜葉數量大大減少,饅頭也改為每人限量兩個,為此增添了不少抱怨聲。
一處是講經堂。
弟子們並非對諸卷道經有很大的興趣,無奈的是,內門雖然不重清規,對基礎條例卻也有考核,唯有過了的人,才能進進階去符籙堂修行。
這幾日,朱長老為了調查妖倀,也把弟子調在講經堂中問話。大夥向來對朱長老沒什麼親近之感,一個個苦著臉,像是被審訊一樣,一樣樣事情被刨出來問得明明白白。
還有一處地方,往日無人問津,這幾天卻可以稱得上是人聲鼎沸。
王和的俗務堂。
門中許多弟子,從前對這個地方並不熟悉。
雖然他們常常從這不起眼的小院前路過,可是每每見到那個滿嘴大道理的青鼻子朱長老在裡面出入,也就沒了興致。
朱長老和他的豬徒弟,一派人獨來獨往,並不與其他弟子長老接洽。
如今不同長老正式上任,朱長老去忙著調查妖倀的事情,俗務堂也就成了一處小小的聖地。
那日殿中奇景給每個人看得明明白白,不同長老的身姿烙印在了許多人的心中。不少人私下裡開始給王和起一些奇怪的稱呼,什麼帝修士,皇道長,只是王和自己不知道而已。
這幾天,許多年輕弟子雀躍而來,卻都一個個吃了閉門羹。
這會俗務堂中,王和也很是頭大。
監院俗姓馮,道號清回,與他一同來的還有都管馮清留長老。
兩人既是師兄弟,也是表兄弟。這時一左一右坐在案前,兩個年邁的長臉相互映照,目光炯炯地看著侷促的王和。
他們倆特地過來,自然不是想要來寒暄的。
方丈有其他事要忙,但是對王和那個分派俗務堂事務的提議頗為上心,所以要監院過來,一定要商議地明白了。
清回監院主攻,清留都管輔助,二人打得王和狼狽不堪。
清回監院問道:「本門弟子安全如何考慮?」
王和道:「我也正在做打算。目前看來,還是優先讓修為高些的弟子承擔事務。」
清回監院問:「事有輕重緩急,若按照你說得,除了十個十年小妖也是十件事,除了十個百年大妖也是十件事,如果一律平等獎賞,是否有失公正?」
王和答:「確實,那便考量事務的大小。」
清回監院問:「何人考量?如何考量?既已考量,何不順手把小事情做了?」
王和答:「嗯……」
清留都管插嘴道:「由長老做小事,是殺雞用牛刀;由弟子做大事,是找死。不同長老,這一點風險也很大,對人力的利用也很難適配,是否也得考慮進去?」
王和無奈道:「是。」
清回監院又道:
「金丹派的修行,很是緩慢,不能速成。」
「本門創立之初,其實也是金丹一派,後來仙祖痛恨一幫人一心求道不問蒼生,自焚了《大丹直指》這部內丹書,一改而為符籙派。」
「如今不同長老再將內丹心法教與眾人,讓諸位長老弟子去潛心苦修,且不論是否違背祖訓,是否與不同道友的初衷背道而馳呢?」
監院和煦道來,聽在王和耳里卻如刀光劍影紛至沓來,一時間頭痛不已。
王和咬牙切齒地點點頭:「這確實也是個問題。」
清回監院笑道:「那今日就不打擾不同長老休息了。煩請把這些問題的回答一一撰寫好,交與方丈,日後再細談。」
他和都管起身告辭,留下快要抓狂的王和。
王和嘆了口氣。
都穿越了還要交報告,這是什麼道理。
這兩天他細細看了朱長老留下的事務冊,也算是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
俗務堂的事情是由真清山下四縣官府,每日派衙役送上山來,極少有居民自行上山報案的。
正因如此,官府會自行處理鄰里糾紛一類的事務,只把涉及魑魅魍魎、狐精鼠怪一類的事情交付上來。
一旦涉及了怪力亂神,普通人就很難處理了。而那些沒有築基的弟子,和普通人也沒什麼兩樣,只是稍微能打一些而已。不可能把他們派去辦事的。
又正因為要官府呈遞事例,而山上往來交通不便,事情的上報至少要經過兩級機構,處理起來相當的滯後;
按照方丈的說法,俗務堂設立之初,在周邊各縣都立有分堂,將弟子派去,平日就住在山下。
隨著這些年聖妖司勢大,長老們覺得這樣做的風險過高,把分堂全部撤去了。多虧朱長老辦事得力,做得既快又好。
如今輪到王和掌事,他才發現這件事多麼困難。
既要兼顧事情的完成效率,也得估計弟子的安全;
既要預防小事發酵成大禍事,也得考慮是否有上報者誇大其詞的修辭成分。
比如前日下山,以為只是小狐妖鬧事,誰知道跑出來一隻八百年修為的狐祖宗。
王和下定了決心,等朱長老那邊調查完了,還是去登門請教一下。莫不然,讓他一個人幹這麼多事情,簡直是天方夜譚。
……
受籙後的第四天,王和剛用過早膳,回來便在堂前見到一圈人。
他們見到王和回來,一齊高聲道:「陛下早安!御林軍在此!」
王和的臉一下子黑了,大袖一揮,旁邊的馬踴躍上去把這些年輕弟子都趕跑了。
「這一個個的,鬧騰。」
真清山上俗事少,不少弟子卻正是年少輕狂,對王和這個年輕的卜天子長老真是要多推崇有多推崇。
王和走到俗務堂門前,朗聲道:
「俗務堂的事情,等我和方丈商量好了再做決定,和朱長老那邊也要交接一下。等事情處理好了,自然開堂。現在,歇業!」
他把大門猛然合上,長吐出一口氣來。
王和在長老會上那樣說,只是想招些長老和修為不錯的弟子,而不是想把這些一二重天修為的年輕人叫來送死。
更不是想讓他們現在就做什麼御林軍。
簡直是胡鬧。
老馬突然喊道:「嚯,還有走牆的!」
王和憤然看去,見到一個穿著白道袍的清秀姑娘,兩手攀住了俗務堂的院牆,居然就那麼硬生生地爬了上去。
「長老好!」
女孩大方地打招呼,然後輕飄飄地落在地上,擦了擦袍子上的灰。
王和一點也不好。
他一拍額頭,只恨自己也不懂門中戒律,不知道私自翻牆是個什麼懲處法子。
「俗務堂的事情還沒有決斷,暫時也不會講金丹心法。你不要不守規矩,趕緊出去。」
「誰要你的心法了?」
王和揚起眉毛。心道這又是什麼新花招。
女孩兒拍拍自己瘦削的胸脯,毅然道:
「我只想跟著長老殺妖怪!」
自從真清派山門封鎖後,山門中一改往日的清淨,長老執事們忙得焦頭爛額,弟子之中也是人心惶惶。
時下最熱鬧的地方,有三處。
一處是齋房。
門中大部分人沒有辟穀修行,所以齋房向來是人氣最盛的地方。
不過隨著山門封鎖,菜粥里的菜葉數量大大減少,饅頭也改為每人限量兩個,為此增添了不少抱怨聲。
一處是講經堂。
弟子們並非對諸卷道經有很大的興趣,無奈的是,內門雖然不重清規,對基礎條例卻也有考核,唯有過了的人,才能進進階去符籙堂修行。
這幾日,朱長老為了調查妖倀,也把弟子調在講經堂中問話。大夥向來對朱長老沒什麼親近之感,一個個苦著臉,像是被審訊一樣,一樣樣事情被刨出來問得明明白白。
還有一處地方,往日無人問津,這幾天卻可以稱得上是人聲鼎沸。
王和的俗務堂。
門中許多弟子,從前對這個地方並不熟悉。
雖然他們常常從這不起眼的小院前路過,可是每每見到那個滿嘴大道理的青鼻子朱長老在裡面出入,也就沒了興致。
朱長老和他的豬徒弟,一派人獨來獨往,並不與其他弟子長老接洽。
如今不同長老正式上任,朱長老去忙著調查妖倀的事情,俗務堂也就成了一處小小的聖地。
那日殿中奇景給每個人看得明明白白,不同長老的身姿烙印在了許多人的心中。不少人私下裡開始給王和起一些奇怪的稱呼,什麼帝修士,皇道長,只是王和自己不知道而已。
這幾天,許多年輕弟子雀躍而來,卻都一個個吃了閉門羹。
這會俗務堂中,王和也很是頭大。
監院俗姓馮,道號清回,與他一同來的還有都管馮清留長老。
兩人既是師兄弟,也是表兄弟。這時一左一右坐在案前,兩個年邁的長臉相互映照,目光炯炯地看著侷促的王和。
他們倆特地過來,自然不是想要來寒暄的。
方丈有其他事要忙,但是對王和那個分派俗務堂事務的提議頗為上心,所以要監院過來,一定要商議地明白了。
清回監院主攻,清留都管輔助,二人打得王和狼狽不堪。
清回監院問道:「本門弟子安全如何考慮?」
王和道:「我也正在做打算。目前看來,還是優先讓修為高些的弟子承擔事務。」
清回監院問:「事有輕重緩急,若按照你說得,除了十個十年小妖也是十件事,除了十個百年大妖也是十件事,如果一律平等獎賞,是否有失公正?」
王和答:「確實,那便考量事務的大小。」
清回監院問:「何人考量?如何考量?既已考量,何不順手把小事情做了?」
王和答:「嗯……」
清留都管插嘴道:「由長老做小事,是殺雞用牛刀;由弟子做大事,是找死。不同長老,這一點風險也很大,對人力的利用也很難適配,是否也得考慮進去?」
王和無奈道:「是。」
清回監院又道:
「金丹派的修行,很是緩慢,不能速成。」
「本門創立之初,其實也是金丹一派,後來仙祖痛恨一幫人一心求道不問蒼生,自焚了《大丹直指》這部內丹書,一改而為符籙派。」
「如今不同長老再將內丹心法教與眾人,讓諸位長老弟子去潛心苦修,且不論是否違背祖訓,是否與不同道友的初衷背道而馳呢?」
監院和煦道來,聽在王和耳里卻如刀光劍影紛至沓來,一時間頭痛不已。
王和咬牙切齒地點點頭:「這確實也是個問題。」
清回監院笑道:「那今日就不打擾不同長老休息了。煩請把這些問題的回答一一撰寫好,交與方丈,日後再細談。」
他和都管起身告辭,留下快要抓狂的王和。
王和嘆了口氣。
都穿越了還要交報告,這是什麼道理。
這兩天他細細看了朱長老留下的事務冊,也算是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
俗務堂的事情是由真清山下四縣官府,每日派衙役送上山來,極少有居民自行上山報案的。
正因如此,官府會自行處理鄰里糾紛一類的事務,只把涉及魑魅魍魎、狐精鼠怪一類的事情交付上來。
一旦涉及了怪力亂神,普通人就很難處理了。而那些沒有築基的弟子,和普通人也沒什麼兩樣,只是稍微能打一些而已。不可能把他們派去辦事的。
又正因為要官府呈遞事例,而山上往來交通不便,事情的上報至少要經過兩級機構,處理起來相當的滯後;
按照方丈的說法,俗務堂設立之初,在周邊各縣都立有分堂,將弟子派去,平日就住在山下。
隨著這些年聖妖司勢大,長老們覺得這樣做的風險過高,把分堂全部撤去了。多虧朱長老辦事得力,做得既快又好。
如今輪到王和掌事,他才發現這件事多麼困難。
既要兼顧事情的完成效率,也得估計弟子的安全;
既要預防小事發酵成大禍事,也得考慮是否有上報者誇大其詞的修辭成分。
比如前日下山,以為只是小狐妖鬧事,誰知道跑出來一隻八百年修為的狐祖宗。
王和下定了決心,等朱長老那邊調查完了,還是去登門請教一下。莫不然,讓他一個人幹這麼多事情,簡直是天方夜譚。
……
受籙後的第四天,王和剛用過早膳,回來便在堂前見到一圈人。
他們見到王和回來,一齊高聲道:「陛下早安!御林軍在此!」
王和的臉一下子黑了,大袖一揮,旁邊的馬踴躍上去把這些年輕弟子都趕跑了。
「這一個個的,鬧騰。」
真清山上俗事少,不少弟子卻正是年少輕狂,對王和這個年輕的卜天子長老真是要多推崇有多推崇。
王和走到俗務堂門前,朗聲道:
「俗務堂的事情,等我和方丈商量好了再做決定,和朱長老那邊也要交接一下。等事情處理好了,自然開堂。現在,歇業!」
他把大門猛然合上,長吐出一口氣來。
王和在長老會上那樣說,只是想招些長老和修為不錯的弟子,而不是想把這些一二重天修為的年輕人叫來送死。
更不是想讓他們現在就做什麼御林軍。
簡直是胡鬧。
老馬突然喊道:「嚯,還有走牆的!」
王和憤然看去,見到一個穿著白道袍的清秀姑娘,兩手攀住了俗務堂的院牆,居然就那麼硬生生地爬了上去。
「長老好!」
女孩大方地打招呼,然後輕飄飄地落在地上,擦了擦袍子上的灰。
王和一點也不好。
他一拍額頭,只恨自己也不懂門中戒律,不知道私自翻牆是個什麼懲處法子。
「俗務堂的事情還沒有決斷,暫時也不會講金丹心法。你不要不守規矩,趕緊出去。」
「誰要你的心法了?」
王和揚起眉毛。心道這又是什麼新花招。
女孩兒拍拍自己瘦削的胸脯,毅然道:
「我只想跟著長老殺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