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投資未來的最後四大家族之一
第576章 投資未來的最後四大家族之一
後續與港府地政署官員的交接,自然由專業法務人士負責。
楊文東與鄭志傑從會場出來後,便被很多記者給圍住了,不過自己與會場的保安也很給力,輕鬆將一眾記者推開;
其他幾位地產商也是如此,包括英國財團的也差不多,甚至還有部分華人記者,專門跑過去以英語問凱瑟克家族,如何看待置地輸給了華資財團氣的約翰凱瑟克臉色更青了,只是太多記者在場、還有部分港府官員在身後,他要保持風度,便一句話不說的離開了。
回到自己的車中之後,約翰凱瑟克憤怒的吼道:「fuck,那楊文東是瘋了嗎,居然把價格抬得那麼高,接近3個億買一塊地。」
身邊的助理見老闆脾氣這麼不好,也有些害怕,可職責所在,便說道:「凱瑟克先生,楊文東看好香港地產也是公開的,他這幾年在香港的投資,就超過十億了。
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有了他這麼強大的資本,那香港地產市場必然還會大漲,我們置地在中環那麼多大廈,一旦房價漲了,輕鬆就能賺出一個康樂街地皮的。」
「現在也只能這麼安慰自己了。」約翰凱瑟克搖搖頭說道:「我原本想拿下這塊地建一個香港地標大廈,襯托我們怡和的強大,可惜」
助理安慰道:「先生,這個世界上賺錢的方法太多了,沒必要死磕地產,比如集團去年的航運,利潤就接近地產了,看如今航運市場的情況,今年可能收益更高。」
「也對,航運這一塊的確是出乎我的意料,想不到蘇伊士運河居然一直封到現在,還沒有任何通行的趨勢。」約翰凱瑟克也點頭道:「只是可惜,我們集團雖然有航運公司,但規模不大,比起太古會德豐差不少,甚至還比不過楊文東的長興航運。」
怡和集團早年涉及的行業太多了,投資的國家也很多,這也就導致了除了香港的地產,其他業務每一樣都不是很精通;
不像太古,人家就是固定了幾個核心產業:航空、飲料、航運、貿易,其他雖然也涉及,但都是小業務;甚至長興集團這個對手,在業務上也是有規劃的。
助理道:「我覺得集團應該投入更多在航運上,現在香港的航運企業,每一家都在大規模擴張,賺的可是盆滿缽滿,比地產還要賺得多。」
這幾年香港地產行業的確發展的好,可卻比不過航運,全球缺船已經幾年了,仍然沒有緩解問題,蘇伊士運河一停,讓全球對船的需求增加至少30%,怎麼可能在幾年之內滿足得了市場需求,那些造船公司忙的飛起來也不行。
約翰凱瑟克皺眉道:「可問題是想發展也很難,根本買不到船啊,造船廠的訂單早就滿了。」
助理道:「如果買二手的,還是有機會的。」
「行,那你去全球查查,或者放出消息,看看誰想買的,我們也考慮一下。」約翰凱瑟克點點頭說道。
這段時間的航運的確是太賺錢了,甚至都讓他曾經有過拿大廈換海輪的想法.
會場之外,楊文東與李嘉成、李兆基等華人聚在一起,吃了一個便飯,順便協商了下未來地產行業的發展情況。
市場看好的情況下,其實楊文東在經營這方面還未必比的過這幾人,也沒有什麼建議,大家各自發展,楊文東這邊會適當提供信貸幫助,那就是一起發展了。
等到最後,現場只剩下李兆基,他顯然是有事。
「怎麼了?」楊文東問道:「新鴻基有什麼困難?」
李兆基笑道:「那倒沒有,楊生應該知道,我們新鴻基準備上市了吧?」
「對,我知道。」楊文東點點頭。
原先歷史上的1972年,是香港華人地產行業最重要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很多華資地產公司上市融資,也因為在股災之前,從而獲得了很多資金,順利避開了股災與地產危機。
但如今歷史已經改變,楊文東的存在促進了香港地產的發展,這幾家被自己投資的地產公司發展的更為順利,因此,有幾家也準備提前上市了,新鴻基正是其中之一。
對於這種歷史的改變,楊文東也不在乎,順其自然即可,畢竟隨著時間的拖延,自己在香港的影響越來越大,那香港的未來,除了那些歷史大事,其他方面、特別是跟商業有關的,必然會變化。
旁邊的李兆基道:『楊生,待新鴻基上市之後,我準備套現一部分股票,然後就從新鴻基離職了。』
「哦,為何?」楊文東反問道:「你是想自己去創業?」
.
原先歷史上,李兆基與郭德勝也是在1972年新鴻基上市前後離開的,然後創立的恒基地產,最終發展成了未來的四大家族之一。
李兆基道:「是的,我也想自己創業,還有就是我與郭生,在一些運營理念上不一樣,郭生的投資偏向於平穩,逐步發展,認真耕耘地產行業;
而我則是認為應該在市場好的時候激進一點,同時也需要適度多元化投資;
這兩種觀念沒有對錯,經營好了都可以壯大公司,但一家公司不可能存在兩種運營理念,所以我想離開。」
這種事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他與郭生在公司內部會議上因為運營問題發生過不少爭執,長興集團的派駐代表也都知道,只不過這種小事未必會上報楊文東,但只要一問就知道了。
「運營理念不一樣,我也知道一點。」楊文東點點頭說道:「你說的很對,運營理念其實沒有對錯,就看執行的人;
你們二人的能力我都覺得很不錯的,如果因為運營理念不一樣導致公司發展出現爭鋒,那的確不適合在一起,分開獨自創業也好。」
蛇無頭不行,但兩個頭也不行,如同古代的軍隊,一個廢物將軍指揮,也比兩個全能將軍強,任何機構,最害怕的就是陷入內耗。
「多謝楊生理解。」李兆基又說道:「那現在就有兩個問題需要跟楊生商量一下,第一就是我手中差不多有20%的新鴻基股票,如果我等上市後出手,既需要等待很長時間,還可能會影響股價,所以我想將他賣給您。」
「賣給我的話,那我可就是新鴻基第一大股東了,郭生應該不會樂意看到這一點的。」楊文東笑說道。
自己已經有了新鴻基股票20%股票,再來20%,那即使上市後會稀釋一部分,股權也有超過30%了,這絕對是第一大股東了。
李兆基道:「這件事不告訴郭生就行了,等上市之後我會在股票市場拋售,楊生可以安排人承接就行,承接多少您自己決定就行;
我只是希望我拋售的時候,不要引起股價大跌。」
「那行,我考慮一下,但我可以保證不會讓新鴻基股價大跌的。」楊文東點點頭說道。
他自然不會想著爭奪新鴻基的經營權,這種公司的核心從來不是物業資產,而是創始人及其團隊,也只有英資那群廢物,手握優質地皮卻不懂得開發,不強行併購這種公司,都對不起香港地價。
未來的四大家族,自己不會嫌棄手中股票多的,只不過太多了可能會影響創始人的安全感與責任心,所以適度隱藏部分也是不錯的主意。
「好的,多謝楊生。」李兆基笑說道,他也希望自己拋售的時候股價不變,這樣不影響他與郭德勝的關係,也不會影響自己的利益。
楊文東又問:「那第二件事,是關於你新公司的?」
「對,我的新公司已經註冊好了,叫恒基地產。」李兆基又說道:「如今股份是我一個人的,我希望楊生能夠投資我的公司,我可以讓出20%股份,不過前提是您這邊需要替我與香港的多家銀行進行適度的擔保。」
「可以,擔保不是問題。」楊文東又問道:「那還有其他股東嗎?以後?」
如果替其他人擔保,楊文東或許還會考慮一下,但未來的四大家族之一,縱然不是跟他這樣白手起家,其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替他適度擔保,基本上沒有風險;
如果涉及的資金過多,那自己也只需要在股災之前關注一下即可,甚至如果因為自己的出現導致其股災中受損,那自己還能再投資進去,獲得更多股權的同時還能收穫謝意。
當然,按照規矩,擔保也是要收費的。
李兆基笑說道:「沒有了,有了楊生你的加入與擔保,我想很長時間內我是不缺資金的,那為何還要給股份給其他人?」
「你這麼說倒也對。」楊文東點點頭,道:「那你需要多少資金?」
李兆基回道:「這個還沒有確定,目前也只是有這個想法,我需要等新鴻基上市之後,資金套現,外加團隊建起來,還需要有目標項目,然後再估算公司估值。」
「也對,那差不多了來長興集團找我就行了。」楊文東也沒有追問細節;
這種事他也不必過問,能夠投資未來的最後四大家族之一,就行了。
PS:求月票6
(本章完)
後續與港府地政署官員的交接,自然由專業法務人士負責。
楊文東與鄭志傑從會場出來後,便被很多記者給圍住了,不過自己與會場的保安也很給力,輕鬆將一眾記者推開;
其他幾位地產商也是如此,包括英國財團的也差不多,甚至還有部分華人記者,專門跑過去以英語問凱瑟克家族,如何看待置地輸給了華資財團氣的約翰凱瑟克臉色更青了,只是太多記者在場、還有部分港府官員在身後,他要保持風度,便一句話不說的離開了。
回到自己的車中之後,約翰凱瑟克憤怒的吼道:「fuck,那楊文東是瘋了嗎,居然把價格抬得那麼高,接近3個億買一塊地。」
身邊的助理見老闆脾氣這麼不好,也有些害怕,可職責所在,便說道:「凱瑟克先生,楊文東看好香港地產也是公開的,他這幾年在香港的投資,就超過十億了。
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有了他這麼強大的資本,那香港地產市場必然還會大漲,我們置地在中環那麼多大廈,一旦房價漲了,輕鬆就能賺出一個康樂街地皮的。」
「現在也只能這麼安慰自己了。」約翰凱瑟克搖搖頭說道:「我原本想拿下這塊地建一個香港地標大廈,襯托我們怡和的強大,可惜」
助理安慰道:「先生,這個世界上賺錢的方法太多了,沒必要死磕地產,比如集團去年的航運,利潤就接近地產了,看如今航運市場的情況,今年可能收益更高。」
「也對,航運這一塊的確是出乎我的意料,想不到蘇伊士運河居然一直封到現在,還沒有任何通行的趨勢。」約翰凱瑟克也點頭道:「只是可惜,我們集團雖然有航運公司,但規模不大,比起太古會德豐差不少,甚至還比不過楊文東的長興航運。」
怡和集團早年涉及的行業太多了,投資的國家也很多,這也就導致了除了香港的地產,其他業務每一樣都不是很精通;
不像太古,人家就是固定了幾個核心產業:航空、飲料、航運、貿易,其他雖然也涉及,但都是小業務;甚至長興集團這個對手,在業務上也是有規劃的。
助理道:「我覺得集團應該投入更多在航運上,現在香港的航運企業,每一家都在大規模擴張,賺的可是盆滿缽滿,比地產還要賺得多。」
這幾年香港地產行業的確發展的好,可卻比不過航運,全球缺船已經幾年了,仍然沒有緩解問題,蘇伊士運河一停,讓全球對船的需求增加至少30%,怎麼可能在幾年之內滿足得了市場需求,那些造船公司忙的飛起來也不行。
約翰凱瑟克皺眉道:「可問題是想發展也很難,根本買不到船啊,造船廠的訂單早就滿了。」
助理道:「如果買二手的,還是有機會的。」
「行,那你去全球查查,或者放出消息,看看誰想買的,我們也考慮一下。」約翰凱瑟克點點頭說道。
這段時間的航運的確是太賺錢了,甚至都讓他曾經有過拿大廈換海輪的想法.
會場之外,楊文東與李嘉成、李兆基等華人聚在一起,吃了一個便飯,順便協商了下未來地產行業的發展情況。
市場看好的情況下,其實楊文東在經營這方面還未必比的過這幾人,也沒有什麼建議,大家各自發展,楊文東這邊會適當提供信貸幫助,那就是一起發展了。
等到最後,現場只剩下李兆基,他顯然是有事。
「怎麼了?」楊文東問道:「新鴻基有什麼困難?」
李兆基笑道:「那倒沒有,楊生應該知道,我們新鴻基準備上市了吧?」
「對,我知道。」楊文東點點頭。
原先歷史上的1972年,是香港華人地產行業最重要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很多華資地產公司上市融資,也因為在股災之前,從而獲得了很多資金,順利避開了股災與地產危機。
但如今歷史已經改變,楊文東的存在促進了香港地產的發展,這幾家被自己投資的地產公司發展的更為順利,因此,有幾家也準備提前上市了,新鴻基正是其中之一。
對於這種歷史的改變,楊文東也不在乎,順其自然即可,畢竟隨著時間的拖延,自己在香港的影響越來越大,那香港的未來,除了那些歷史大事,其他方面、特別是跟商業有關的,必然會變化。
旁邊的李兆基道:『楊生,待新鴻基上市之後,我準備套現一部分股票,然後就從新鴻基離職了。』
「哦,為何?」楊文東反問道:「你是想自己去創業?」
.
原先歷史上,李兆基與郭德勝也是在1972年新鴻基上市前後離開的,然後創立的恒基地產,最終發展成了未來的四大家族之一。
李兆基道:「是的,我也想自己創業,還有就是我與郭生,在一些運營理念上不一樣,郭生的投資偏向於平穩,逐步發展,認真耕耘地產行業;
而我則是認為應該在市場好的時候激進一點,同時也需要適度多元化投資;
這兩種觀念沒有對錯,經營好了都可以壯大公司,但一家公司不可能存在兩種運營理念,所以我想離開。」
這種事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他與郭生在公司內部會議上因為運營問題發生過不少爭執,長興集團的派駐代表也都知道,只不過這種小事未必會上報楊文東,但只要一問就知道了。
「運營理念不一樣,我也知道一點。」楊文東點點頭說道:「你說的很對,運營理念其實沒有對錯,就看執行的人;
你們二人的能力我都覺得很不錯的,如果因為運營理念不一樣導致公司發展出現爭鋒,那的確不適合在一起,分開獨自創業也好。」
蛇無頭不行,但兩個頭也不行,如同古代的軍隊,一個廢物將軍指揮,也比兩個全能將軍強,任何機構,最害怕的就是陷入內耗。
「多謝楊生理解。」李兆基又說道:「那現在就有兩個問題需要跟楊生商量一下,第一就是我手中差不多有20%的新鴻基股票,如果我等上市後出手,既需要等待很長時間,還可能會影響股價,所以我想將他賣給您。」
「賣給我的話,那我可就是新鴻基第一大股東了,郭生應該不會樂意看到這一點的。」楊文東笑說道。
自己已經有了新鴻基股票20%股票,再來20%,那即使上市後會稀釋一部分,股權也有超過30%了,這絕對是第一大股東了。
李兆基道:「這件事不告訴郭生就行了,等上市之後我會在股票市場拋售,楊生可以安排人承接就行,承接多少您自己決定就行;
我只是希望我拋售的時候,不要引起股價大跌。」
「那行,我考慮一下,但我可以保證不會讓新鴻基股價大跌的。」楊文東點點頭說道。
他自然不會想著爭奪新鴻基的經營權,這種公司的核心從來不是物業資產,而是創始人及其團隊,也只有英資那群廢物,手握優質地皮卻不懂得開發,不強行併購這種公司,都對不起香港地價。
未來的四大家族,自己不會嫌棄手中股票多的,只不過太多了可能會影響創始人的安全感與責任心,所以適度隱藏部分也是不錯的主意。
「好的,多謝楊生。」李兆基笑說道,他也希望自己拋售的時候股價不變,這樣不影響他與郭德勝的關係,也不會影響自己的利益。
楊文東又問:「那第二件事,是關於你新公司的?」
「對,我的新公司已經註冊好了,叫恒基地產。」李兆基又說道:「如今股份是我一個人的,我希望楊生能夠投資我的公司,我可以讓出20%股份,不過前提是您這邊需要替我與香港的多家銀行進行適度的擔保。」
「可以,擔保不是問題。」楊文東又問道:「那還有其他股東嗎?以後?」
如果替其他人擔保,楊文東或許還會考慮一下,但未來的四大家族之一,縱然不是跟他這樣白手起家,其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替他適度擔保,基本上沒有風險;
如果涉及的資金過多,那自己也只需要在股災之前關注一下即可,甚至如果因為自己的出現導致其股災中受損,那自己還能再投資進去,獲得更多股權的同時還能收穫謝意。
當然,按照規矩,擔保也是要收費的。
李兆基笑說道:「沒有了,有了楊生你的加入與擔保,我想很長時間內我是不缺資金的,那為何還要給股份給其他人?」
「你這麼說倒也對。」楊文東點點頭,道:「那你需要多少資金?」
李兆基回道:「這個還沒有確定,目前也只是有這個想法,我需要等新鴻基上市之後,資金套現,外加團隊建起來,還需要有目標項目,然後再估算公司估值。」
「也對,那差不多了來長興集團找我就行了。」楊文東也沒有追問細節;
這種事他也不必過問,能夠投資未來的最後四大家族之一,就行了。
PS:求月票6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