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東晉覆滅,劉裕伐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書接上回——

  桓玄篡位以後,驕奢荒侈,遊獵無道,通宵玩樂。

  即使是桓偉下葬的日子,桓玄在日間哭喪但夜晚就已去遊玩了,有時甚至一日之間多次出遊。又因桓玄性格急躁,呼召時都要快速,當值官員都在省前系馬備用,令宮禁內煩雜,已經不像朝廷了;另桓玄又興修宮殿、建造可容納三十人的大乘輿。

  百姓更因而疲憊困苦,朝野勞瘁,民心思變。

  此時後秦帝國的國力到了頂峰,與北魏、東晉形成了新的三足鼎立,東晉權臣『桓玄』造反稱帝建立桓楚帝國。

  譙縱在西蜀建立西蜀王國,亦稱後蜀,自稱-成-都-王,同年南匈奴赫連勃勃建立的政權,史稱「胡夏」定都統萬城。

  此時-南涼、北涼、後秦、柔然、北魏、西蜀、胡夏、北燕、後燕、桓楚、東晉十一國並立成為了最混亂的時期。

  北府舊將劉裕、何無忌與劉毅等人於是在京口舉義兵討伐桓玄。

  後秦弘始六年,桓玄派使臣出使後秦,桓玄被姚興鄙視而歸,同年二月二十七日,劉裕等人分別在京口(今~鎮~江~市)、廣陵(今~揚~州~市)、歷陽和建康四地一同舉兵。

  劉裕精心布局,秘密派遣了機敏過人的周安穆,穿越重重關卡,懷揣著密信,心急如焚地向建康疾馳。他的目標,是劉毅之兄劉邁,那個被寄予厚望能成為內應的關鍵人物。

  夜色如墨,周安穆的身影在巷弄間穿梭,每一步都踏著緊張與不安。

  劉邁接到密信時,正值夜深人靜,燭光搖曳之下,他顫抖著雙手展開信紙,字裡行間透露出的計劃讓他臉色驟變,恐懼如寒冰般瞬間凍結了他的血液。他來回踱步,內心掙扎,一方面是對家族未來的憂慮,另一方面是對背叛桓玄可能帶來的滅頂之災的恐懼。最終,理智被恐慌吞噬,劉邁決定向桓玄告密,以求自保。

  桓玄聽聞此訊,起初半信半疑,但見劉邁言辭懇切,神色慌張,便暫且相信了他,為安撫人心,還大方地冊封劉邁為重安侯。

  然而,桓玄的疑心病重,不久之後,當他意識到劉邁並未能迅速收捕逃脫的周安穆時,怒火中燒。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桓玄召見劉邁,府中氣氛壓抑得令人窒息。劉邁踏入大殿,只見桓玄面色陰沉如水,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寒而慄的殺意。

  與此同時,在歷陽,諸葛長民按捺不住內心的豪情壯志,毅然舉兵響應劉裕。

  然而,命運弄人,他的行動被狡猾的刁逵提前察覺,一場突如其來的抓捕行動讓諸葛長民措手不及,最終被囚於暗無天日的牢房之中。

  另一邊,劉裕得知諸葛長民的困境,心中雖痛,但局勢緊迫,不容他片刻停留。他迅速調整策略,親自率軍,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向京口和廣陵發起猛攻。

  京口之戰,火光沖天,喊殺聲震耳欲聾,桓修在混戰中斃命;廣陵之城,箭矢如雨,桓弘亦未能倖免,命喪於亂軍之中。

  兩地的占領,標誌著劉裕勢力的進一步壯大,也為他日後的霸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一系列事件,如同緊繃的弦,將所有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緊張激烈的氛圍瀰漫在每一個角落,讓人屏息以待接下來的變故。

  劉裕率義軍進軍至竹里,桓玄加桓謙為征討都督。

  桓謙請求桓玄派兵攻劉裕,但桓玄畏於劉裕兵銳,打算屯兵覆舟山等待劉裕,認為對方自京口到建康後見到大軍必然驚愕,且桓玄軍堅守不出,對方求戰不得,會自動散走。

  不過桓謙堅持,桓玄就派了頓丘太守吳甫之及右衛將軍皇甫敷迎擊。不過二人皆在與劉裕作戰中戰死,桓玄大懼,就召見一眾會道術的人作法試圖對抗劉裕。

  後桓玄又命桓謙、何澹之屯東陵,卞范之屯覆舟山西,共以二萬兵抵抗劉裕。不過劉裕進至覆舟山東時故設疑兵,令敵方以為劉裕兵力眾多,桓玄得報後更派庾賾之率兵增援諸軍。

  然而,因為劉裕的兵眾大多是北府軍出身,故桓謙軍隊都畏懼劉裕,未有戰意,而劉裕則領兵死戰,並乘風施以火攻,終擊潰桓謙等。

  在桓玄派桓謙等抵抗劉裕時,其實已經萌生離去的念頭,並命殷仲文準備船隻。桓謙等敗後,桓玄就於同年三月二日與一眾親信西走。

  桓玄當天沒有進食,隨行人員就進糙米飯給桓玄,但桓玄吞不下,年幼的桓升抱著桓玄撫慰他,更令桓玄忍不住心中悲傷。

  桓玄一行一直逃到尋陽,得江州刺史郭昶之供給其物資及軍隊。


  桓玄後挾持晉安帝至江陵,在江陵署置百官,並且大修水軍,不足一個月就已有兵二萬,樓船和兵器都顯得很強盛的樣子。不過桓玄西奔後怕法令不能認真執行,就輕易處以死刑,故令人心離異。

  何無忌擊敗桓玄所派何澹之等軍,攻陷湓口,進占尋陽,然後與劉毅等一直西進。桓玄亦自江陵率軍迎擊,兩軍於五月十七日在崢嶸洲相遇,當時桓玄軍雖然有兵力優勢,但因桓玄經常在船側泛舟,預演敗走時的動作,於是士眾毫無鬥志,在劉毅的進攻下潰敗,焚毀輜重乘夜逃走,郭銓遂向劉毅投降。

  桓玄於是挾晉安帝繼續西走,拋下晉穆帝皇后何法倪及安帝皇后王神愛於巴陵。

  殷仲文當時以收集散卒為名移駐別船,並趁機背叛桓玄,迎二後回建康。

  桓玄於五月二十三日回到老巢江陵,馮該勸桓玄再戰,但桓玄不肯,更想投奔梁州刺史桓希。

  不過當時人心已離,桓玄的命令都沒有人遵行了。

  次日,江陵城中大亂,桓玄與心腹數百人出發,到城門時隨行有人慾暗殺桓玄,但不中,於是彼此廝殺,桓玄勉強登船,身邊人員因亂分散,只有卞范之跟隨在側。

  桓玄正打算到梁州治所漢中時,但屯騎校尉毛修之誘使桓玄入蜀,桓玄聽從。而當時正值寧州刺史毛璠去世,益州刺史毛璩派了侄孫毛祐之及參軍費恬等領數百人送毛璠喪至江陵,並於五月二十六日在江陵城西的枚回洲與桓玄相遇,二人於是進攻桓玄,箭矢如雨,桓玄寵信的丁仙期、萬蓋等為桓玄擋箭而死。

  益州督護馮遷跳上桓玄坐船,抽刀向前,桓玄拔下頭上玉飾遞給馮遷,說:「你是什麼人,竟敢殺天子?」

  馮遷說:「我這只是在殺天子之叛賊而已!」

  桓玄遂被殺,享年三十六歲。

  桓玄死後,堂弟桓謙在沮中為桓玄舉哀,上諡號為武悼皇帝。桓玄頭顱則被傳至建康,掛在大桁上,百姓看見後都十分欣喜。

  此時後秦皇帝姚興,聽聞劉裕誅滅桓玄之戰,猶如狂風驟雨,席捲建康。

  那日,天空陰雲密布,雷聲隆隆,仿佛預示著即將來臨的風暴。

  桓玄的府邸被重重圍困,喊殺聲震天動地。劉裕身披重鎧,手持長槍,猶如戰神降臨,親自率軍突入府中。

  桓玄驚慌失措,試圖逃遁,卻被劉裕的勇士們緊緊圍住,最終束手就擒。

  戰鬥結束後,桓玄的黨羽四散奔逃,衛將軍新安王桓謙、臨原王桓怡、雍州刺史桓蔚、左衛將軍桓謐、中書令桓胤以及將軍何澹之等人,深知大勢已去,紛紛策馬揚鞭,朝著北方的後秦領地狂奔而去,他們的身影在暮色中漸行漸遠,只留下一串串慌亂的馬蹄聲。

  劉裕深知,要想穩固晉室江山,必須消除一切潛在的威脅。

  於是,他迅速派遣大參軍衡凱之,攜帶重禮,前往後秦都城,請求與姚興交好。衡凱之在姚顯面前慷慨陳詞,言辭懇切,展現了劉裕的誠意與決心。

  姚興被其打動,兩國從此建立了友好的外交關係,使節往來頻繁,互通有無。

  然而,劉裕並未因此滿足。他深知南鄉各郡對於晉室的重要性,於是親自修書一封,言辭懇切地請求姚興歸還。

  姚興接到書信後,猶豫不決。朝堂之上,群臣各抒己見,大多認為不應輕易放棄這些領土。

  然而,姚興卻力排眾議,說道:「劉裕此人,出身微賤卻能選拔賢才,匡扶晉室,其志不在小。我若與之交惡,恐惹來不必要的麻煩。不如順水推舟,成人之美。」

  此言一出,群臣皆驚。

  姚興的一錘定音,割讓南鄉、順陽、新野、舞陰等十二郡給晉朝。

  同時姚碩德等人多次打敗楊盛,楊盛非常害怕,請求投降,並派他的兒子楊難當及下屬官吏的子弟幾十人入後秦為人質,姚碩德等人領兵回國。

  姚興安排楊盛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益州寧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開府、益州牧、武都侯。斂俱攻陷了城固,將漢中郭陶等三千多家遷到關中。

  而北魏皇帝拓跋珪在柴壁之戰以後,期間桓玄建立楚帝國和劉裕誅滅桓玄的動盪時期,拓跋珪的宮廷內瀰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恐怖氛圍。他經常服食寒食散,藥性發作之下,雙眼赤紅,神色癲狂,剛愎自用到了極點,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了猜忌。

  每當夜深人靜,那些昔日裡微不足道的恩怨,都會如鬼魅般在他腦海中盤旋,勾起他無盡的殺意。


  一日深夜,月光如霜,拓跋珪在寢宮中輾轉難眠,突然想起了司空庾岳曾在一次朝會上對自己提出的微詞。那不過是一句無關痛癢的諫言,但在寒食散的作用下,卻被無限放大,成了不可饒恕的背叛。他猛地坐起,傳喚侍衛,下令即刻將庾岳押至宮中。庾岳被從溫暖的被窩中粗暴地拽出,衣衫不整,一臉茫然,還未等他說出一句話,就被拖至庭院,一刀斃命。鮮血噴濺在青石板上,迅速凝結成暗紅的痕跡,如同死亡的通知書,宣告著又一個大臣的隕落。

  緊接著,北部大人賀狄干兄弟也未能倖免。拓跋珪聽信了某個小人的讒言,認為他們私通外敵,意圖謀反。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賀狄干兄弟被秘密逮捕,未經審訊便被押往刑場。他們的眼中充滿了不甘與絕望,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屠刀落下,生命如風中殘燭,瞬間熄滅。

  高邑公莫題父子更是無辜受累。莫題一生忠誠,卻因一次無心的失誤觸怒了拓跋珪。在一個晴朗卻寒冷的日子裡,他們全家被剝奪了所有尊榮,如同牲畜般被驅趕至市集,面對著圍觀人群的驚愕與同情,被一一斬首。鮮血染紅了雪地,也染紅了人們的心。

  這一切的暴行,讓大臣們生活在極度惶恐之中,每日上朝前都要與家人訣別,仿佛每一次踏入宮門都是與死神的較量。恐懼如同瘟疫般蔓延,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辦事能力,朝綱混亂,國事日衰。在這樣的環境下,偷竊、貪污等行為開始肆虐,宮廷內外,人心惶惶,一片混亂。

  往日曾與穆崇共謀刺殺拓跋珪的拓跋儀,雖然因拓跋珪念及其往昔功勳而未被追究,但此刻目睹著一個個忠誠的大臣如割麥般倒下,心中不禁生出深深的自疑。每當夜深,他都會從噩夢中驚醒,夢見自己也成為了那把屠刀下的亡魂。

  皇次子拓跋紹之母賀夫人有過失,拓跋珪幽禁她於宮中,準備處死。

  到黃昏時仍未決。賀氏秘密向拓跋紹求救。

  拓跋紹與宮中守兵及宦官串通,當晚帶人翻牆入宮,刺殺拓跋珪。

  拓跋珪在拓跋紹來到時驚醒,試圖找武器反擊但不果,終為其所殺,時年三十九歲。

  在拓跋珪不得善終以後其長子拓跋嗣誅殺拓跋紹一夥並即位北魏第二位皇帝。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