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葉李合兵計奇謀
夕陽西下,收屍隊忙碌在戰場上搶救搜刮,李華梅沉著臉回到駐地,足足一壺的涼白開下肚才澆滅心口的火氣。
「不想鳳陽官軍如此難纏,馬軍被牽扯的無暇他顧,官軍步卒頗有韌性不能破陣,看來力戰是不能勝了。」
李華梅嘆道:「鳳陽官軍何許人也?就一個老頭子黑曉和勇士營?沒有其餘官軍精銳?」
「主公,並未探到官軍有其他精銳南調,況且官軍當下也擠不出多少邊軍精銳了。」楊雄英掛著手臂答道:「末將試了試官軍馬隊成色,此番勇士營的兵馬多數在馬隊裡,步軍應該不多。不過官軍在鳳陽的巡撫是葉夢熊,這個大頭巾前年看破主公妙計,如今在鳳陽坐鎮,官軍骨頭硬怕是出在此人的身上,主公不可小覷啊。」
見李華梅沉默,帳下大將水武鎮總兵陳岩受請令道:「主公,那葉夢熊再有本事也不過一個人,官軍骨頭硬只怕是有勇士營這支官軍精銳撐腰緣故,依俺看打掉勇士營這根脊梁骨,鳳陽官軍的骨頭便軟了。俺願領本部人馬前去挑敵罵戰,引誘勇士營出城野戰,把他吃了!」
李華梅深思熟慮後搖頭:「鳳陽官軍既有了硬骨頭壯膽,想要啃下來需費一番工夫,眼下不值當。回師滁州吧,吃掉張臣這個官軍在江北的提督,隔開鳳陽和金陵之間的聯繫,把金陵拿下來不能再拖了。」
說罷李華梅又問道:「有智多星的消息嗎?其他義軍的也行。」
楊雄英搖搖頭:「主公,恕末將說句掃興的話,鳳陽有能和俺們精銳之師廝殺一場不敗的官軍,對戰義軍與之廝殺……」
「我明白了,休整一夜明日撤兵。」李華梅嘆道:「有張臣的腦袋,應當足夠讓金陵官軍震動了吧?」
…………
十天後,萬曆十七年5月14日。
入洪澤大湖,沿淮河之水逆流而上,淮東兵馬水陸並進,李化龍李巡撫親自帶隊,披星戴月的趕來支援。
「女寇跑了?女寇帶著數萬老營精銳馬步兵廝殺一場不分勝敗,隔天便退兵連定遠都棄了,退回清流關內?」
李化龍顱內高速運轉:「退便退了吧,應是見不能速勝退走了的,正好解鳳陽之圍。」
「不過……不會是聲東擊西打淮安吧?」李化龍自言自語。
葉夢熊說道:「李撫台出師,未在淮安留下後手?」
李化龍銀盪一笑:「那是自然,淮安三座堅城,女寇若是敢來偷城,她就死定了,定讓她有來無回!」
「不過經女寇這麼一鬧,淮西淮東兩地兵馬,倒是會合在一處了。」葉夢熊淡淡說道。
李化龍當即明悟:「葉撫台有破敵良計還請道來,早為國家除此賊婦人,好還東南百姓朗朗乾坤。」
葉夢熊反問道:「李撫台此行帶來多少兵馬?」
李化龍尷尬道:「雖五萬有餘,然敢戰兵卒寥寥無幾,難堪重任。當中有兩萬戚家軍,為戚少塘草草練就士卒欠餉少甲,依某看能斗上幾回合不潰敗便是個優,且算是淮東最最能戰的兵馬了。其餘三萬兵多是某招募的漕工民夫組成,雖經耐心操練詳細訓練,能辯識旗鼓結陣廝殺,但……某帶來的兵馬都是淮揚精銳。」
葉夢熊默默點頭:「李撫台不必如此,老夫這邊若無黑總兵做倚仗,淮陽兵業與李撫台不相上下。」
李化龍疑惑:「那葉撫台之意……僅憑勇士營一支敢戰兵馬,取勝不易啊。」
葉夢熊道:「自然還有援軍正在路上,不過在援軍到來前,需得部署一番,為大破女寇主力精銳兵馬做好鋪墊。」
「願聞其詳。」李化龍認真說道。
某種程度來說,面前的老頭是擊敗李華梅的名將,兩人雖然平級但李化龍願意收一收自身傲氣,聽從命令。
路上邊走邊說,剛好走進府衙內,屏退閒雜人等,李化龍跟著葉夢熊走到地圖前,目光落在老頭拿起的短棒上。
「滁州西北側是一片群山,眼下清流關又在女寇手上,此路不通,近十萬兵馬堵在清流關前沒有意義,不如虛晃一槍,攻敵之側。」葉夢熊講解道:「淮陽留下一萬兵守城可保無虞,餘下三萬餘眾合淮揚五萬之眾東入天長,再南下六合,截斷女寇歸路。此舉若能成,則在滁州東西兩面包住女寇老營精兵,會同張提督裡應外合,定能破敵!」
李化龍聽得明白,卻也聽得糊裡糊塗。
「龍塘公,學生怎麼聽得有些糊塗啊……留一萬兵在中都,其餘八萬大軍經天長收復六合,再西奔滁州內外夾攻東西合圍,全殲女寇老營精銳。學生有兩問,其一,八萬大軍合兵前進勢必聲勢浩大,若是要女寇提前有了防備,只怕此間八萬兵難敵女寇精兵,盡作荒野枯骨。其二,龍塘公言東西兩面,可這兩軍合兵只有一面,西面可還有兵馬?據某所知潁川諸衛已調入中原剿賊,廬州安慶一帶並無其他兵馬,兵從何來?」
「縱然潁川諸衛未動,可衛所之兵……呵呵。」
李化龍實在不想笑,除非忍不住。
葉夢熊耐心解道:「八萬兵馬聲勢浩大卻無妨,讓女寇刺探到便探到,無傷大雅。若是以此能誘得女寇精銳圍攻天長,將之釘死在天長左近,更是喜事一樁。于田,此番交手女寇已然摸清淮兵虛實,即使是八萬人也不會得到重視,不用擔心會把女寇嚇跑。」
「至於西面配合的兵馬……哈哈,你到時候自然會知道的。」
葉夢熊露出狐狸的笑容,笑得又甜又銀又猥瑣,像極了某個狄姓胖老頭的銀笑。
李化龍對此是丈二和尚摸不著尼姑,什麼玩意兒就把我打發了?你們這群老頭怎麼就偏愛當謎語人呀!
會不會好好說話?!
兩淮明軍在鳳陽不慌不忙的休整三日,三日之後揮師出征,花費四五日方才安安穩穩走到天長。
行軍如此緩慢,自然少不了新兵磨合的緣故,兩支分屬不同的大軍協力作戰,也是需要磨合嘛。
「不想鳳陽官軍如此難纏,馬軍被牽扯的無暇他顧,官軍步卒頗有韌性不能破陣,看來力戰是不能勝了。」
李華梅嘆道:「鳳陽官軍何許人也?就一個老頭子黑曉和勇士營?沒有其餘官軍精銳?」
「主公,並未探到官軍有其他精銳南調,況且官軍當下也擠不出多少邊軍精銳了。」楊雄英掛著手臂答道:「末將試了試官軍馬隊成色,此番勇士營的兵馬多數在馬隊裡,步軍應該不多。不過官軍在鳳陽的巡撫是葉夢熊,這個大頭巾前年看破主公妙計,如今在鳳陽坐鎮,官軍骨頭硬怕是出在此人的身上,主公不可小覷啊。」
見李華梅沉默,帳下大將水武鎮總兵陳岩受請令道:「主公,那葉夢熊再有本事也不過一個人,官軍骨頭硬只怕是有勇士營這支官軍精銳撐腰緣故,依俺看打掉勇士營這根脊梁骨,鳳陽官軍的骨頭便軟了。俺願領本部人馬前去挑敵罵戰,引誘勇士營出城野戰,把他吃了!」
李華梅深思熟慮後搖頭:「鳳陽官軍既有了硬骨頭壯膽,想要啃下來需費一番工夫,眼下不值當。回師滁州吧,吃掉張臣這個官軍在江北的提督,隔開鳳陽和金陵之間的聯繫,把金陵拿下來不能再拖了。」
說罷李華梅又問道:「有智多星的消息嗎?其他義軍的也行。」
楊雄英搖搖頭:「主公,恕末將說句掃興的話,鳳陽有能和俺們精銳之師廝殺一場不敗的官軍,對戰義軍與之廝殺……」
「我明白了,休整一夜明日撤兵。」李華梅嘆道:「有張臣的腦袋,應當足夠讓金陵官軍震動了吧?」
…………
十天後,萬曆十七年5月14日。
入洪澤大湖,沿淮河之水逆流而上,淮東兵馬水陸並進,李化龍李巡撫親自帶隊,披星戴月的趕來支援。
「女寇跑了?女寇帶著數萬老營精銳馬步兵廝殺一場不分勝敗,隔天便退兵連定遠都棄了,退回清流關內?」
李化龍顱內高速運轉:「退便退了吧,應是見不能速勝退走了的,正好解鳳陽之圍。」
「不過……不會是聲東擊西打淮安吧?」李化龍自言自語。
葉夢熊說道:「李撫台出師,未在淮安留下後手?」
李化龍銀盪一笑:「那是自然,淮安三座堅城,女寇若是敢來偷城,她就死定了,定讓她有來無回!」
「不過經女寇這麼一鬧,淮西淮東兩地兵馬,倒是會合在一處了。」葉夢熊淡淡說道。
李化龍當即明悟:「葉撫台有破敵良計還請道來,早為國家除此賊婦人,好還東南百姓朗朗乾坤。」
葉夢熊反問道:「李撫台此行帶來多少兵馬?」
李化龍尷尬道:「雖五萬有餘,然敢戰兵卒寥寥無幾,難堪重任。當中有兩萬戚家軍,為戚少塘草草練就士卒欠餉少甲,依某看能斗上幾回合不潰敗便是個優,且算是淮東最最能戰的兵馬了。其餘三萬兵多是某招募的漕工民夫組成,雖經耐心操練詳細訓練,能辯識旗鼓結陣廝殺,但……某帶來的兵馬都是淮揚精銳。」
葉夢熊默默點頭:「李撫台不必如此,老夫這邊若無黑總兵做倚仗,淮陽兵業與李撫台不相上下。」
李化龍疑惑:「那葉撫台之意……僅憑勇士營一支敢戰兵馬,取勝不易啊。」
葉夢熊道:「自然還有援軍正在路上,不過在援軍到來前,需得部署一番,為大破女寇主力精銳兵馬做好鋪墊。」
「願聞其詳。」李化龍認真說道。
某種程度來說,面前的老頭是擊敗李華梅的名將,兩人雖然平級但李化龍願意收一收自身傲氣,聽從命令。
路上邊走邊說,剛好走進府衙內,屏退閒雜人等,李化龍跟著葉夢熊走到地圖前,目光落在老頭拿起的短棒上。
「滁州西北側是一片群山,眼下清流關又在女寇手上,此路不通,近十萬兵馬堵在清流關前沒有意義,不如虛晃一槍,攻敵之側。」葉夢熊講解道:「淮陽留下一萬兵守城可保無虞,餘下三萬餘眾合淮揚五萬之眾東入天長,再南下六合,截斷女寇歸路。此舉若能成,則在滁州東西兩面包住女寇老營精兵,會同張提督裡應外合,定能破敵!」
李化龍聽得明白,卻也聽得糊裡糊塗。
「龍塘公,學生怎麼聽得有些糊塗啊……留一萬兵在中都,其餘八萬大軍經天長收復六合,再西奔滁州內外夾攻東西合圍,全殲女寇老營精銳。學生有兩問,其一,八萬大軍合兵前進勢必聲勢浩大,若是要女寇提前有了防備,只怕此間八萬兵難敵女寇精兵,盡作荒野枯骨。其二,龍塘公言東西兩面,可這兩軍合兵只有一面,西面可還有兵馬?據某所知潁川諸衛已調入中原剿賊,廬州安慶一帶並無其他兵馬,兵從何來?」
「縱然潁川諸衛未動,可衛所之兵……呵呵。」
李化龍實在不想笑,除非忍不住。
葉夢熊耐心解道:「八萬兵馬聲勢浩大卻無妨,讓女寇刺探到便探到,無傷大雅。若是以此能誘得女寇精銳圍攻天長,將之釘死在天長左近,更是喜事一樁。于田,此番交手女寇已然摸清淮兵虛實,即使是八萬人也不會得到重視,不用擔心會把女寇嚇跑。」
「至於西面配合的兵馬……哈哈,你到時候自然會知道的。」
葉夢熊露出狐狸的笑容,笑得又甜又銀又猥瑣,像極了某個狄姓胖老頭的銀笑。
李化龍對此是丈二和尚摸不著尼姑,什麼玩意兒就把我打發了?你們這群老頭怎麼就偏愛當謎語人呀!
會不會好好說話?!
兩淮明軍在鳳陽不慌不忙的休整三日,三日之後揮師出征,花費四五日方才安安穩穩走到天長。
行軍如此緩慢,自然少不了新兵磨合的緣故,兩支分屬不同的大軍協力作戰,也是需要磨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