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李華梅二打鳳陽
「初次認識二妹的時候,房櫻就跟在她身邊,我還彎弓搭箭想射死她……我跟二妹有過約定,剿滅倭寇,徹底終結沿海倭亂,還沿海百姓一個太平。現在倭寇沒了,李旦那廝也被二妹宰了,沿海百姓太平沒幾日,便再遭兵禍。」
「二妹答應我的事情都做到了,我答應二妹的事情一件都沒做到,還害死了好多人,就連視為畢生的事業都成了泡影……父親,父親,女兒累了,好累。」
粗糙手掌很無禮的搭在岳飛墓碑上,李華梅單手扶額,扼腕嘆息。
楊雄英勸諫道:「主公,亡暴明即可至太平。」
李華梅摸了摸臉頰點頭:「我知道,我知道,只是這份壓力太大了……」
「我不是李虎,我從沒想過有一天要做大王,做天子,要治理國家百僚俯首,從沒想過做泱泱諸夏的天子,從來沒有過。我只想為父報仇,保衛沿海百姓,沒想過當下,沒想過經營大員,天意啊。」
「伯成,軍務繁忙你且回吧。貞娘,陪我去祭掃櫻娘,有半年沒去看望了。」
李華梅的背影跌跌撞撞。
…………
緩了一年時間,翔緋虎把鳳陽之戰掉落的氣兒喘回來。
雖然下半年的浙南之戰被胡守仁叔叔錘得滿頭包,損失一萬多人,但損失的主要是江浙淮東招募的新兵和補充兵,她的主力精銳老營兵損失不大,依然還能拿出三萬步騎精兵,咬咬牙三萬五也能拿出來。唯一需要補充的是軍糧,從大員島徵調是調不出來了,好在可以下南洋入唐國採購軍糧,問題不大。
眼下浙江平定,後方安穩,江浙地方士紳平靜暫無隱憂。只待春暖花開,便可調兵北上奪取金陵,打破桎梏讓兩江淮浙連成一片,進而脫胎換骨擁有北上逐鹿中原的能力,真正的坐斷東南。
可重要的問題是,金陵城,怎麼打?
「再打鳳陽!」李華梅在軍事會議上果斷做出決定。
「我軍行聲東擊西之計,鎮江之兵佯做正面攻打龍潭,牽制金陵兵馬使其不能北上,杜絕明軍再像上次攻擊我軍背後。此外我已行文江西,令雪芝調兵兩萬增援,自昱嶺關入廣德州,進取高淳、溧陽、溧水壓迫秣陵關,斷了王鑑川抽調兵力北上支援的念頭。」李華梅說道:「鑒川先生若敢抽調兵力,便拿下秣陵關占據方山,兩面夾攻他。」
眾將聞言,低著頭你看我我看你:(⊙o⊙)???
李華梅接著說道:「我軍主力匯合揚州之兵,先取六合,再攻江浦留兵防備,阻隔金陵明軍後轉攻滁州,進而向北直取鳳陽。」
「……」
緊盯地圖跟著李華梅思路走的眾將領愣在原地,一時間腦子燙的能點火,轉地快要抽筋了。齊刷刷抬起頭,滿臉詫異的疑惑和滿頭問號的表情看向李華梅,全都等待一個解釋。
你滴什麼意思?我們沒文化,看不懂操作。
楊雄英在一旁汗顏著,李華梅一點沒跟自己探討,全她自己設計的計劃,這個作戰計劃簡直跟坨…………
攻取金陵卻先打鳳陽,這是唐國皇帝天下名將之首的李虎設計制定的,目的是為引誘調出金陵守軍來救,引誘明軍江南兵團主力來救,是圍點打援的殲滅有生力量造成明軍守備兵力空虛。
戰術的核心在於攻人破軍,不在於攻堅破城。戰爭的目標是南都金陵城,把中都鳳陽城打下來搞毛?戰略位置來說拿鳳陽不如控制廬州打下合肥。
楊雄英輕聲提醒道:「主公,若是這樣安排的話,恐怕金陵官軍不敢輕易出動,如此勢必團團圍困金陵。我軍若能攻取滁州、廬州、和州及太平府,可暫舍鳳陽消耗疲憊金陵官軍,金陵城即便高大堅固,官軍即便守備嚴密密不透風,我軍仍有攻克的那一日。」
楊雄英忠言在耳,李華梅對此是斷然否決的態度。
「如此兩軍對耗,幾時才能拿下金陵?非兵家制勝之理,不可不可。」
李華梅有著自己的邏輯和解釋:「鳳陽必須打,不過這次不是要調動金陵的明軍,削弱江南的人馬,我們的目標是明軍在江北的人馬,尤其是滁州六合一帶的官軍大將張臣所部。」
「我沒老糊塗到忽視打鳳陽的用兵奧秘,畫蛇添足。江南官軍同咱們數載廝殺已經成了氣候,戰力雖不及九邊但放在江南很是可觀,今日若要照搬二妹的計策一成不變,官軍就算中計咱們也吃不下。況且二妹遠在唐國,相隔千里波濤不知詳情,雖是名將可做參詳,豈能一成不變生搬硬套。」
「與其如此不如敲山震,示敵以威。先掠取江北,破官軍江北營兵,示我軍兵威之盛;再徐圖金陵,慢慢蠶食官軍江南營兵,以慢為快拿下金陵。」
「再者,聽說那個大名鼎鼎的智多星已率八十萬義軍進入淮西,連下淮西數座城池。義軍行伍參雜老弱,質量參差不齊且有虛數恫嚇,縱然如此只算他一成的可戰之兵,亦有八萬兵馬的規模,數量很是可觀。如能拿下滁州控制清流關,與智多星呼應引以為援,我軍威勢更盛,官軍更是喪膽,於奪取金陵更有臂住。」
李華梅自信滿滿說道:「有智多星八十萬義軍在淮西,我軍在淮西河南方向就有了屏障,經營淮南亦有好處。」
李華梅的認知——義軍就是活不下去造反的老百姓,最多有兵刃,沒盔甲缺戰馬少火器,一路轉戰肯定沒有穩定的後勤補給,肯定連口糧都有困難。而上述這些東西我通通有,可以詔安他們馴服他們,把他們養在淮西,既可以在防禦時當盾牌,也可以在進攻時徵調精銳從征。能從陝西一路打到淮西,戰鬥力肯定不會差,支付一筆錢糧就能拿到手,總而言之就是一個字,不虧!
聽完李華梅的解釋,諸將沒有反對意見,收回疑惑的目光換上認同的表情,一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讚譽。
瞧瞧我家主公,海陸兩棲的元帥人才,現在能打海戰還學會了陸戰……
嗎?
「二妹答應我的事情都做到了,我答應二妹的事情一件都沒做到,還害死了好多人,就連視為畢生的事業都成了泡影……父親,父親,女兒累了,好累。」
粗糙手掌很無禮的搭在岳飛墓碑上,李華梅單手扶額,扼腕嘆息。
楊雄英勸諫道:「主公,亡暴明即可至太平。」
李華梅摸了摸臉頰點頭:「我知道,我知道,只是這份壓力太大了……」
「我不是李虎,我從沒想過有一天要做大王,做天子,要治理國家百僚俯首,從沒想過做泱泱諸夏的天子,從來沒有過。我只想為父報仇,保衛沿海百姓,沒想過當下,沒想過經營大員,天意啊。」
「伯成,軍務繁忙你且回吧。貞娘,陪我去祭掃櫻娘,有半年沒去看望了。」
李華梅的背影跌跌撞撞。
…………
緩了一年時間,翔緋虎把鳳陽之戰掉落的氣兒喘回來。
雖然下半年的浙南之戰被胡守仁叔叔錘得滿頭包,損失一萬多人,但損失的主要是江浙淮東招募的新兵和補充兵,她的主力精銳老營兵損失不大,依然還能拿出三萬步騎精兵,咬咬牙三萬五也能拿出來。唯一需要補充的是軍糧,從大員島徵調是調不出來了,好在可以下南洋入唐國採購軍糧,問題不大。
眼下浙江平定,後方安穩,江浙地方士紳平靜暫無隱憂。只待春暖花開,便可調兵北上奪取金陵,打破桎梏讓兩江淮浙連成一片,進而脫胎換骨擁有北上逐鹿中原的能力,真正的坐斷東南。
可重要的問題是,金陵城,怎麼打?
「再打鳳陽!」李華梅在軍事會議上果斷做出決定。
「我軍行聲東擊西之計,鎮江之兵佯做正面攻打龍潭,牽制金陵兵馬使其不能北上,杜絕明軍再像上次攻擊我軍背後。此外我已行文江西,令雪芝調兵兩萬增援,自昱嶺關入廣德州,進取高淳、溧陽、溧水壓迫秣陵關,斷了王鑑川抽調兵力北上支援的念頭。」李華梅說道:「鑒川先生若敢抽調兵力,便拿下秣陵關占據方山,兩面夾攻他。」
眾將聞言,低著頭你看我我看你:(⊙o⊙)???
李華梅接著說道:「我軍主力匯合揚州之兵,先取六合,再攻江浦留兵防備,阻隔金陵明軍後轉攻滁州,進而向北直取鳳陽。」
「……」
緊盯地圖跟著李華梅思路走的眾將領愣在原地,一時間腦子燙的能點火,轉地快要抽筋了。齊刷刷抬起頭,滿臉詫異的疑惑和滿頭問號的表情看向李華梅,全都等待一個解釋。
你滴什麼意思?我們沒文化,看不懂操作。
楊雄英在一旁汗顏著,李華梅一點沒跟自己探討,全她自己設計的計劃,這個作戰計劃簡直跟坨…………
攻取金陵卻先打鳳陽,這是唐國皇帝天下名將之首的李虎設計制定的,目的是為引誘調出金陵守軍來救,引誘明軍江南兵團主力來救,是圍點打援的殲滅有生力量造成明軍守備兵力空虛。
戰術的核心在於攻人破軍,不在於攻堅破城。戰爭的目標是南都金陵城,把中都鳳陽城打下來搞毛?戰略位置來說拿鳳陽不如控制廬州打下合肥。
楊雄英輕聲提醒道:「主公,若是這樣安排的話,恐怕金陵官軍不敢輕易出動,如此勢必團團圍困金陵。我軍若能攻取滁州、廬州、和州及太平府,可暫舍鳳陽消耗疲憊金陵官軍,金陵城即便高大堅固,官軍即便守備嚴密密不透風,我軍仍有攻克的那一日。」
楊雄英忠言在耳,李華梅對此是斷然否決的態度。
「如此兩軍對耗,幾時才能拿下金陵?非兵家制勝之理,不可不可。」
李華梅有著自己的邏輯和解釋:「鳳陽必須打,不過這次不是要調動金陵的明軍,削弱江南的人馬,我們的目標是明軍在江北的人馬,尤其是滁州六合一帶的官軍大將張臣所部。」
「我沒老糊塗到忽視打鳳陽的用兵奧秘,畫蛇添足。江南官軍同咱們數載廝殺已經成了氣候,戰力雖不及九邊但放在江南很是可觀,今日若要照搬二妹的計策一成不變,官軍就算中計咱們也吃不下。況且二妹遠在唐國,相隔千里波濤不知詳情,雖是名將可做參詳,豈能一成不變生搬硬套。」
「與其如此不如敲山震,示敵以威。先掠取江北,破官軍江北營兵,示我軍兵威之盛;再徐圖金陵,慢慢蠶食官軍江南營兵,以慢為快拿下金陵。」
「再者,聽說那個大名鼎鼎的智多星已率八十萬義軍進入淮西,連下淮西數座城池。義軍行伍參雜老弱,質量參差不齊且有虛數恫嚇,縱然如此只算他一成的可戰之兵,亦有八萬兵馬的規模,數量很是可觀。如能拿下滁州控制清流關,與智多星呼應引以為援,我軍威勢更盛,官軍更是喪膽,於奪取金陵更有臂住。」
李華梅自信滿滿說道:「有智多星八十萬義軍在淮西,我軍在淮西河南方向就有了屏障,經營淮南亦有好處。」
李華梅的認知——義軍就是活不下去造反的老百姓,最多有兵刃,沒盔甲缺戰馬少火器,一路轉戰肯定沒有穩定的後勤補給,肯定連口糧都有困難。而上述這些東西我通通有,可以詔安他們馴服他們,把他們養在淮西,既可以在防禦時當盾牌,也可以在進攻時徵調精銳從征。能從陝西一路打到淮西,戰鬥力肯定不會差,支付一筆錢糧就能拿到手,總而言之就是一個字,不虧!
聽完李華梅的解釋,諸將沒有反對意見,收回疑惑的目光換上認同的表情,一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讚譽。
瞧瞧我家主公,海陸兩棲的元帥人才,現在能打海戰還學會了陸戰……
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