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北漂老段
文/冀鳴
老段的是我對他的尊稱。
他叫段志民,HEB省HS市人,我們是同鄉,又是同年參軍入伍,還在同一個連隊中服役。從相識到現在都三十八年了。
1982年11月18日,我們同乘一列火車告別了家鄉,來到了千里之外的軍營,由此「激情燃燒的歲月」在我們這批年輕的戰士中一幕幕地上演了。
當年,我們都是高中畢業生,高考落榜後當年就參軍了。在當時那個年代,高中生在部隊的戰士中就是屬於有「文化」的人了,全連一百多人中有這個學歷的人也就是在個位數之內。來到連隊不多久,連隊成立了「文化學習補習班」,我們倆被連隊領導指派為文化教員。都是十八九的熱血青年,來到這火熱的軍營,大家都是懷著一腔「創出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投入到連隊的訓練和工作中的。不怕吃苦,積極上進,刻苦訓練,勇爭第一是我們當兵第一年真實寫照。
由於表現突出,當兵的第二年我們倆就被連隊列為幹部苗子培養,晉升為所在班排的副班長。雖然我們倆不在一個排里,相同的志向和愛好,把我們倆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成為無話不談的親密戰友。
1984年春節剛過的一天下午,他欣喜非常地來到我所在的班裡,對正在看書的我說:「夥計,我要去軍區教導隊培訓去了,培訓一年回來就轉為幹部了!」一聽這話,我噌地一下站了起來,急忙地就問:「還有誰?就一個人嗎?」,他說:「連隊指導員今天通知我的,就我一個,明天上午先去師幹部處報到,晚上乘火車去軍區教導隊。」「祝賀祝賀!恭喜恭喜!」說這話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朝他的前胸上打了一拳。
說心裡話,我們都出生在農村,當投筆從戎之際,有報效祖國的一腔夙願,也有屬於自己的「小算盤」,那就是想通過部隊幾年的磨鍊成為一名軍隊幹部,在軍隊這片天地中建功立業。因此,我們倆從入伍時就把高中教材也帶到了軍營,平時在訓練間隙,總是要拿出教材來複習複習的,成為一名軍官是我們當時的最大心愿。現在他捷足先登了,我內心充滿了羨慕與敬佩,同時也有幾分失落。
在他去軍區教導大隊一個多月以後,連隊按照上級要求開始對報考軍校的戰士進行了選拔,經過連隊審查過後,我們幾個被選中的戰士就不再參加連隊的正常訓練了,專門進行文化補習,備戰七月初的全軍統一軍校招生考試。那年八月份的一天,當我接到了軍校錄取通知書後,興奮的都跳了好幾跳,「天道酬勤啊!願望終於實現了!」我在心中暗暗地說。
兩年的軍校生活很快就結束了,1986年7月底我回到了分別兩年的連隊,當年與我一起入伍的戰士大部分都退伍回鄉了,個別還在連隊服役的戰士,都成了名符其實的「老兵」了。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個前來看我就是段志民,看到他的軍服著裝我著實一楞:「怎麼?!他還是戰士?」我真有些疑惑了,在相互交談中,他便把他兩年多的部隊經歷跟我講了一遍。
那年他們這批在軍區教導隊培訓的有八十多人,都是按照軍隊基層幹部苗子培養的,但是進行了大半年後,軍隊幹部選拔條例下發了,條例規定只有經過軍隊正規院校畢業的戰士才能成為軍官。這樣一來,他們這批戰士就又回到了各自的連隊,段志民就錯過了當年的軍校招生考試。雖然他對發生這樣的事情非常遺憾,但他覺得自己明年還可以參加軍隊院校招生考試的,所以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連隊的正常訓練中了。然而,等到這一年連隊對報考軍校的戰士進行審查時,在連隊文化成績、軍事成績都是名列第一的他,卻因為年齡超了幾個月,被淘汰下來。一下子使他那顆熱血沸騰的心,冷卻到了冰點。沒有了上軍校的希望,也就意味著他的軍營生活即將結束,1985年冬季一年一度的老兵復員開始了,他已經做好了回家的打算。有一天連隊領導找到他,要求他再超期服役一年,因為他的軍事專業技術在連隊的戰士中是比較為出色的,連隊需要他對班排的戰友進行「傳、幫、帶」,這樣他就又留了一年,到86年底才復員回家。
1998年秋季,因部隊撤編我從SX省DT市調到了BJ通州服役,第二年愛人與孩子的戶口也遷到了BJ,2004年底我從部隊轉業,也就成了一個真正的BJ居民了。
2007年下半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段志民打來的電話,他在電話中高興地對我說:「我已經來BJ一個多月了,現在在朝陽區北三環旁邊承包了一個賓館,有時間你過來吧!」聽他這麼一說,我心裡也非常高興。這麼多年來,雖然我們之間聯繫不多,但每次回家探親都能或多或少地聽到他的一些信息。
原來,從部隊復員回家後,段志民就一直保持著非常好的精神狀態,保持著奮發向上的部隊傳統。他回鄉後先是在本村小學當了一年代課老師,因有政策限制不能成為正式教師後,他便辭職在村里搞起了養殖業,先是辦養雞場,後又辦養豬場,在養殖業效益處於低谷時期,他便開始學習服裝設計,學習完之後,又開辦了一個小型服裝廠,這個服裝廠開辦的有聲有色,從經營效益來看除去了成本與花銷,每年都有八九萬元的節餘,他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的「致富能手」了。真沒有想到他來BJ這個大都市承包了一個賓館,當起老闆了。
一個星期後,我按照他給我的地址到賓館找他。他承包的這個賓館是一棟四層小樓,一層是前台、客廳、食堂和會議室,二、三層是客房,四層是活動室與職工宿舍,這原來是一個國家某部委下屬的一個招待所,因改制經營。段志民是在GG上獲悉它要對外承包的,就把老家的服裝廠轉讓出去了,隨及來到BJ,雙方經過協商簽定了合同,他便與愛人一起開始接手這個賓館的。我們見面後,他信心滿滿地對我說:「我已經下定決心,開始了真正的『北漂』生活,唯有這個大都市的生活,才能跟上當今時代的節奏啊!」我有些驚訝地問他:「你魄力不小啊!個人承包這麼大的一個賓館,一年承包費得多少錢?」。他沒有直接回答我的提問,只是有些神秘地對我說:「反正幾十萬的資金已經投入進去了,下一步還要全部裝修一遍,還得幾十萬元。」看到他有這麼好的一個經營平台我也著實為他高興,便對他說:「這下好了,戰友來BJ可有住的地方了!」他哈哈一笑說:「沒說的,戰友來住,我全部免費啊!」。
一晃半年過去了,有一天,一個戰友給我打電話說要來BJ旅遊,我便想起段志民經營的賓館是最好的住處。於是就給段志民打電話,沒料到的他在電話中跟我說,經營賓館賠的一塌糊塗,現在在豐臺一個社區開了一個小洗衣店。
後來在一次戰友聚會上,他跟我講了承包那個賓館的這個慘痛教訓。由於他當時對賓館經營規則的不熟悉和自己的過度自信,也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他的經營許可證一直沒有辦下來,而當時BJ正在開展規範市場經營,打擊非法經營活動。這樣一來,他承包的賓館便經營不下去了。花錢裝修的費用有幾十萬元,半年多的時間就打了水漂。為了生計,為了他那正在上學的孩子,他便在FT區開了一個洗衣店。
我去過他開的洗衣店,一個不大的門臉房,兩台半新的洗衣機,還有一台縫紉機,他們夫妻倆人共同經營,這個門臉房白天是他們的工作間,晚上就是他們的寢室。看上去顯得非常簡陋,然而,由於他與愛人勤勞與熱情,小洗衣店的生意卻非常興旺。
前二年,他女兒結婚,我前去賀喜,他臉上始終洋溢幸福的微笑,在酒桌上他把自己現在的境況跟我說了起來,「北漂」的第一次戰役打輸了,但他與愛人沒有灰心。他說:「自我來到BJ,我就喜歡上了這個城市,只要能吃苦,就能在BJ站住腳,而且這個大都市還讓我開闊了眼界,跟上了時代的步伐,比在農村強多了。」
我知道他女兒大學畢業後也來到BJ工作,一家三口都在BJ過著「北漂」生活,也實現了一家人的團聚。經過這些年的打拚,他們也有了一些的積蓄,他女兒結婚沒多久,便在河北固安一個小區里給為女兒家買了一處一居室。
有時與談起今後的打算,問他過幾年是不是回老家養老?他說:「我是離不開這座城市了,不想回去了啊!『此心安處是吾鄉』,現在的BJ生活就是我過去所嚮往的生活。」看著他那心滿意足的樣子,還真有了些BJ市民的氣質。
「北漂」老段現在已經融入了城市生活,在BJ紮下了根。
文/冀鳴
老段的是我對他的尊稱。
他叫段志民,HEB省HS市人,我們是同鄉,又是同年參軍入伍,還在同一個連隊中服役。從相識到現在都三十八年了。
1982年11月18日,我們同乘一列火車告別了家鄉,來到了千里之外的軍營,由此「激情燃燒的歲月」在我們這批年輕的戰士中一幕幕地上演了。
當年,我們都是高中畢業生,高考落榜後當年就參軍了。在當時那個年代,高中生在部隊的戰士中就是屬於有「文化」的人了,全連一百多人中有這個學歷的人也就是在個位數之內。來到連隊不多久,連隊成立了「文化學習補習班」,我們倆被連隊領導指派為文化教員。都是十八九的熱血青年,來到這火熱的軍營,大家都是懷著一腔「創出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投入到連隊的訓練和工作中的。不怕吃苦,積極上進,刻苦訓練,勇爭第一是我們當兵第一年真實寫照。
由於表現突出,當兵的第二年我們倆就被連隊列為幹部苗子培養,晉升為所在班排的副班長。雖然我們倆不在一個排里,相同的志向和愛好,把我們倆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成為無話不談的親密戰友。
1984年春節剛過的一天下午,他欣喜非常地來到我所在的班裡,對正在看書的我說:「夥計,我要去軍區教導隊培訓去了,培訓一年回來就轉為幹部了!」一聽這話,我噌地一下站了起來,急忙地就問:「還有誰?就一個人嗎?」,他說:「連隊指導員今天通知我的,就我一個,明天上午先去師幹部處報到,晚上乘火車去軍區教導隊。」「祝賀祝賀!恭喜恭喜!」說這話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朝他的前胸上打了一拳。
說心裡話,我們都出生在農村,當投筆從戎之際,有報效祖國的一腔夙願,也有屬於自己的「小算盤」,那就是想通過部隊幾年的磨鍊成為一名軍隊幹部,在軍隊這片天地中建功立業。因此,我們倆從入伍時就把高中教材也帶到了軍營,平時在訓練間隙,總是要拿出教材來複習複習的,成為一名軍官是我們當時的最大心愿。現在他捷足先登了,我內心充滿了羨慕與敬佩,同時也有幾分失落。
在他去軍區教導大隊一個多月以後,連隊按照上級要求開始對報考軍校的戰士進行了選拔,經過連隊審查過後,我們幾個被選中的戰士就不再參加連隊的正常訓練了,專門進行文化補習,備戰七月初的全軍統一軍校招生考試。那年八月份的一天,當我接到了軍校錄取通知書後,興奮的都跳了好幾跳,「天道酬勤啊!願望終於實現了!」我在心中暗暗地說。
兩年的軍校生活很快就結束了,1986年7月底我回到了分別兩年的連隊,當年與我一起入伍的戰士大部分都退伍回鄉了,個別還在連隊服役的戰士,都成了名符其實的「老兵」了。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個前來看我就是段志民,看到他的軍服著裝我著實一楞:「怎麼?!他還是戰士?」我真有些疑惑了,在相互交談中,他便把他兩年多的部隊經歷跟我講了一遍。
那年他們這批在軍區教導隊培訓的有八十多人,都是按照軍隊基層幹部苗子培養的,但是進行了大半年後,軍隊幹部選拔條例下發了,條例規定只有經過軍隊正規院校畢業的戰士才能成為軍官。這樣一來,他們這批戰士就又回到了各自的連隊,段志民就錯過了當年的軍校招生考試。雖然他對發生這樣的事情非常遺憾,但他覺得自己明年還可以參加軍隊院校招生考試的,所以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連隊的正常訓練中了。然而,等到這一年連隊對報考軍校的戰士進行審查時,在連隊文化成績、軍事成績都是名列第一的他,卻因為年齡超了幾個月,被淘汰下來。一下子使他那顆熱血沸騰的心,冷卻到了冰點。沒有了上軍校的希望,也就意味著他的軍營生活即將結束,1985年冬季一年一度的老兵復員開始了,他已經做好了回家的打算。有一天連隊領導找到他,要求他再超期服役一年,因為他的軍事專業技術在連隊的戰士中是比較為出色的,連隊需要他對班排的戰友進行「傳、幫、帶」,這樣他就又留了一年,到86年底才復員回家。
1998年秋季,因部隊撤編我從SX省DT市調到了BJ通州服役,第二年愛人與孩子的戶口也遷到了BJ,2004年底我從部隊轉業,也就成了一個真正的BJ居民了。
2007年下半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段志民打來的電話,他在電話中高興地對我說:「我已經來BJ一個多月了,現在在朝陽區北三環旁邊承包了一個賓館,有時間你過來吧!」聽他這麼一說,我心裡也非常高興。這麼多年來,雖然我們之間聯繫不多,但每次回家探親都能或多或少地聽到他的一些信息。
原來,從部隊復員回家後,段志民就一直保持著非常好的精神狀態,保持著奮發向上的部隊傳統。他回鄉後先是在本村小學當了一年代課老師,因有政策限制不能成為正式教師後,他便辭職在村里搞起了養殖業,先是辦養雞場,後又辦養豬場,在養殖業效益處於低谷時期,他便開始學習服裝設計,學習完之後,又開辦了一個小型服裝廠,這個服裝廠開辦的有聲有色,從經營效益來看除去了成本與花銷,每年都有八九萬元的節餘,他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的「致富能手」了。真沒有想到他來BJ這個大都市承包了一個賓館,當起老闆了。
一個星期後,我按照他給我的地址到賓館找他。他承包的這個賓館是一棟四層小樓,一層是前台、客廳、食堂和會議室,二、三層是客房,四層是活動室與職工宿舍,這原來是一個國家某部委下屬的一個招待所,因改制經營。段志民是在GG上獲悉它要對外承包的,就把老家的服裝廠轉讓出去了,隨及來到BJ,雙方經過協商簽定了合同,他便與愛人一起開始接手這個賓館的。我們見面後,他信心滿滿地對我說:「我已經下定決心,開始了真正的『北漂』生活,唯有這個大都市的生活,才能跟上當今時代的節奏啊!」我有些驚訝地問他:「你魄力不小啊!個人承包這麼大的一個賓館,一年承包費得多少錢?」。他沒有直接回答我的提問,只是有些神秘地對我說:「反正幾十萬的資金已經投入進去了,下一步還要全部裝修一遍,還得幾十萬元。」看到他有這麼好的一個經營平台我也著實為他高興,便對他說:「這下好了,戰友來BJ可有住的地方了!」他哈哈一笑說:「沒說的,戰友來住,我全部免費啊!」。
一晃半年過去了,有一天,一個戰友給我打電話說要來BJ旅遊,我便想起段志民經營的賓館是最好的住處。於是就給段志民打電話,沒料到的他在電話中跟我說,經營賓館賠的一塌糊塗,現在在豐臺一個社區開了一個小洗衣店。
後來在一次戰友聚會上,他跟我講了承包那個賓館的這個慘痛教訓。由於他當時對賓館經營規則的不熟悉和自己的過度自信,也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他的經營許可證一直沒有辦下來,而當時BJ正在開展規範市場經營,打擊非法經營活動。這樣一來,他承包的賓館便經營不下去了。花錢裝修的費用有幾十萬元,半年多的時間就打了水漂。為了生計,為了他那正在上學的孩子,他便在FT區開了一個洗衣店。
我去過他開的洗衣店,一個不大的門臉房,兩台半新的洗衣機,還有一台縫紉機,他們夫妻倆人共同經營,這個門臉房白天是他們的工作間,晚上就是他們的寢室。看上去顯得非常簡陋,然而,由於他與愛人勤勞與熱情,小洗衣店的生意卻非常興旺。
前二年,他女兒結婚,我前去賀喜,他臉上始終洋溢幸福的微笑,在酒桌上他把自己現在的境況跟我說了起來,「北漂」的第一次戰役打輸了,但他與愛人沒有灰心。他說:「自我來到BJ,我就喜歡上了這個城市,只要能吃苦,就能在BJ站住腳,而且這個大都市還讓我開闊了眼界,跟上了時代的步伐,比在農村強多了。」
我知道他女兒大學畢業後也來到BJ工作,一家三口都在BJ過著「北漂」生活,也實現了一家人的團聚。經過這些年的打拚,他們也有了一些的積蓄,他女兒結婚沒多久,便在河北固安一個小區里給為女兒家買了一處一居室。
有時與談起今後的打算,問他過幾年是不是回老家養老?他說:「我是離不開這座城市了,不想回去了啊!『此心安處是吾鄉』,現在的BJ生活就是我過去所嚮往的生活。」看著他那心滿意足的樣子,還真有了些BJ市民的氣質。
「北漂」老段現在已經融入了城市生活,在BJ紮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