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榮耀時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團體獎第一名,江南省隊!」

  「個人賽金牌第一名,林述周!」

  林述周和隊友們捧起獎盃時,他看到了第一排坐著的陳教練,眼中閃爍著淚光。

  「下面我宣布,本次全國物理競賽選拔進入國家集訓隊的 50名選手。」錢院士拿出一份名單,「這些同學將於 12月初在本屆團體冠軍所在地——杭城江南大學,開始為期一個月的集訓。」

  「江北隊:朱臨風、張雨晨、王子謙、李成棟,共 4人。」

  「京城隊:李維楓、孫佳慧、馬天宇、張東,共 4人。」

  「江南隊:林述周、沈明軒、鄭陽、劉陽,共 4人。」

  「滬上隊:陳安、吳江、趙明,共 3人......」

  台下不時響起掌聲和歡呼。每個省隊入選的人數都反映了他們的整體實力。江北隊和京城隊不愧是傳統強隊,而江南隊這次的表現也足以自豪。

  「入選的同學要抓緊準備,下個月就要在江南大學集中培訓了。」錢院士停頓了一下,「這次集訓不僅是為了明年的國際物理奧賽,更重要的是選拔和培養我們國家未來的科研人才。」

  全場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錢院士帶頭向所有參賽選手和教練鞠躬致意,台下師生紛紛起立回禮。這是中國物理界青年才俊的集體亮相,更是寄託著國家科技騰飛的希望。

  禮堂內響起雄壯的國歌聲。林述周站在領獎台上,看著緩緩升起的五星紅旗,內心無比激動。這一刻,他想起了醫院裡的父親,想起了那些在實驗室和機械廠來回奔波的日日夜夜。所有的付出,終於在這一刻得到了回報。

  典禮一結束,沈明軒就興奮地拉住隊友們:「我們四個都進了國家隊!太棒了!」

  「集訓就在咱們江南大學,」鄭陽眼睛發亮,「這可是地利優勢啊。我們要比其他隊更努力,一定要在主場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別忘了,最後還要選拔國際物理奧賽的名額。」林述周笑著說,「咱們江南隊好不容易打破了江北隊的壟斷,接下來更要加油。」

  「沒錯!」劉陽握緊拳頭,「在自己家門口訓練,我們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狀態。這次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江南隊的榮譽!」

  四個人相視一笑,伸出手疊在一起。他們都明白,這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國家集訓隊的挑戰還在前方,但他們已經準備好了。

  頒獎結束後的禮堂外,參賽隊伍陸續離開。林述周看到張蓉正在收拾志願者的資料,猶豫了一下,還是走了過去。

  「那個......」他清了清嗓子,「張學姐。」

  張蓉抬起頭,翻看著手中的文件,突然神色一動。她又仔細對照了一下招生辦剛送來的「重點爭取」名單,再看向林述周時,表情有些微妙。

  「有事?」她下意識地捋了捋劉海,語氣依然不冷不熱。

  「能留個聯繫方式嗎?我是說,後面可能要請教你一些問題......」

  張蓉看了看那份招生辦特別標註「重點爭取」的名單,第一行赫然寫著林述周的名字。

  「給你吧。」她在筆記本上撕下一頁,寫下 BP機號碼,「葉院士很看好你,說華清的半導體實驗室在全國首屈一指。如果你感興趣,開學前可以去參觀......」說完她自己都愣了一下,這好像說得太直白了。略微停頓後,她還是補充道:「希望你能選擇華清。」

  「我會的。」林述周堅定地說。重生前的記憶讓他知道,這裡將是他學術生涯的起點。

  當天晚上,林述周剛回到宿舍,校園裡就已經開始流傳他的事跡。一個 18歲的高中生,不僅在物理競賽上力壓群雄,還在頂級期刊 Nature上發表封面論文,這樣的消息自然引起了轟動。

  消息像長了翅膀一般在各大媒體間傳播。

  《科技日報》頭版:《高中生破解量子隧穿效應難題,Nature選作封面文章》

  《浙江日報》:《從工廠學徒到 Nature作者,18歲少年的逆襲之路》

  《都市晚報》:《為救父親,他一邊修工具機一邊做科研》

  《青年報》:《他用科研照亮治癒之路》

  《教育周刊》:《江南省實驗中學:一個科研人才是如何誕生的》

  央視新聞也發來了採訪請求,想要對這位年僅 18歲的 Nature第一作者進行專題報導。


  杭城電視台的記者更是挖出了林述周在機械廠幫工的故事。鏡頭對準那些他修過的工具機,採訪了和他朝夕相處的工人師傅。「這孩子啊,」劉師傅在鏡頭前動情地說,「晚上修完工具機,就趴在工作檯上看書,想著法子給他爸治病......」

  媒體的報導角度各有側重:有的關注他的學術成就,有的側重他的勵志故事,還有的深入報導他為救治父親而在工廠和實驗室之間來回奔波的經歷。但所有報導都傳遞著同一個信息:這個 18歲的少年,用科研為父親的治癒之路點亮了希望。

  滬城腫瘤醫院的病房裡,林建國靠在床頭,有氣無力地摁著電視遙控器。今天的化療讓他特別疲憊,但他一直在等新聞。

  「爸,你看!」林述華突然指著屏幕。

  《科技日報》的標題打在屏幕上:《高中生破解量子隧穿效應難題,Nature選作封面文章》。畫面切到頒獎現場,林述周正站在領獎台上,手捧獎盃。

  「這個少年不僅在全國物理競賽中奪得金牌第一名,更令人矚目的是他的學術研究成果,即將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 Nature......」

  林建國的眼眶濕潤了。畫面里的兒子穿著整齊的白襯衫,面帶微笑。他想起了那些在廠房裡修機器的夜晚,兒子總是坐在工作檯邊,一邊看書一邊等他。

  「爸,」林述華握住父親的手,「周周說馬上就能去斯坦福找 Martin教授了。」

  病房外,醫院院長正和幾位主任在走廊上討論:「林工的兒子,真了不起啊。」

  而在江南省實驗中學的大禮堂里,新聞畫面投放在巨大的銀幕上。台下座無虛席,都是趕來觀看這場特別新聞的師生。

  「誒,班長,這就是你經常說的那個借物理筆記的林述周?」一個高一的學生問孫婷。

  「是啊。」孫婷笑著說,「他以前總是說,一定要找到治好叔叔病的辦法。」

  「我記得他每天早上都是最早到教室的。」王淑華老師感慨道,「那會兒誰能想到,他竟然能在讀高中時就發表 Nature論文呢?」

  張衛國在一旁擦了擦眼鏡:「物理競賽這麼多年,今天總算揚眉吐氣了。」

  大禮堂後排,周國平校長望著銀幕上那個意氣風發的學生,想起了當年招生時的場景。誰能想到,那個堅持要借實驗室鑰匙的高中生,真的做到了他說的一切。

  「...作為今年全國最年輕的 Nature作者,林述周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青年的科研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準......」

  「砰!」機械廠的車間裡,劉師傅重重拍了下桌子:「好樣的!老林的兒子真給咱們廠爭臉了!」

  「就是!」其他幾個工人圍著收音機,激動地說,「林工知道了,病一定能好得更快!」

  醫院病房裡,林建國緊握著女兒的手,淚水終於奪眶而出:「這孩子,這孩子......」

  這個秋天,一個 18歲少年的故事,正在這座城市裡不斷傳頌。

  新聞熱度還沒過去,北大和華清的招生老師就先後來到了杭城。

  北大物理系來的是錢院士的得意門生李教授。「林述周啊,」他坐在江南省實驗中學會客室里,語氣誠懇,「錢院士讓我轉告你,北大已經為你準備好了實驗室。全系最好的資源,全部配給你。」

  他掏出一份擬好的培養計劃:「本科期間可以直接參與量子物理重點實驗室的項目。錢院士說了,以你的水平,完全可以按博士生的標準培養。」

  第二天,華清大學的葉院士親自來訪。這位量子計算領域的權威專家一見面就開門見山:「林述周,你要知道華清在半導體領域的優勢。最新的光刻機、分子束外延設備,所有實驗室對你無條件開放。」

  聽著兩位教授的條件,林述周的心意其實早就已定。重生前的二十多年,那些在華清的點點滴滴,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將要重逢的老朋友,都讓他對這所學校有著說不出的牽絆。

  這一世,他要重新走一遍這條路,只是這一次,要走得更好。

  在北大和華清的選擇上,林述周沒有絲毫猶豫:「我選擇華清。」

  至於原因,他笑而不語。有些感情,就像紮根在記憶深處的種子,只有他自己知道何時發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