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滇省臨海,大明兩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慈煊接見了這個自稱孟族勃固王室後人的蘇比亞。

  詢問一番才清楚其的來歷。

  早前莽應龍統一洪沙瓦底,並未有效的統治地方。

  各地土司侯王獨立一方。

  莽應里繼位窮兵黷武,搞得民不聊生,百姓進入寺院躲避。

  平民和小土司投奔大土司。

  馬都八的孟人逃進暹羅尋求庇護。

  勃固王室後人,蘇比亞的爺爺趁勢於馬都八自立,成為馬都八侯。

  及至五十年前,阿那畢隆重新收復下洪沙,其又不戰而降,遂留下部分勢力。

  洪沙瓦底,是指下洪沙的大金沙江三角洲。

  原為孟人的漢達瓦底。

  莽瑞體攻克勃固,改其名為洪沙瓦底。

  洪沙,意為戰勝敵人。

  朱慈煊看向蘇比亞:

  「你雖為我大明過去的舊臣之裔,但孤有言。」

  「征勃固大光馬都八,立大功者為侯王。」

  蘇比亞俯身開口:

  「奴婢願意為太子殿下拿下勃固城,以彰大明王威。」

  朱慈煊聽著蘇比亞磕磕絆絆的漢語,問道:

  「你有多少兵馬?」

  蘇比亞:「奴婢有兩千勇猛戰士。」

  「但勃固守將,昂山的萬夫長阿郎帕是我的妹夫,我願意為大明勸說此人歸順殿下。」

  「勃固王宮為我祖先所建,臣亦知曉一條密道,從未被東吁王室發現。」

  朱慈煊看了眼沐天波,後者正看著沐王府的金字紅牌陷入惆悵中。

  朱慈煊聳了聳肩,看向蘇比亞:「你若攻下勃固,可為勃固侯。」

  「若孟族各部土司皆願奉你為王,孤且許你王位。」

  在孟族名望深厚,有自信被擁立的蘇比亞立即跪下。

  叩拜謝恩:

  「奴婢定如先祖,效貢大明,秉持忠順,恪守臣節,世守漢達瓦底,撫緝部眾。」

  蘇比亞即出,聯繫相熟的部族土司,領兵五千,匆匆奔向勃固城。

  等朱慈煊接見完剩下的土司首領,率領大軍向勃固進發。

  半途中,蘇比亞和他妹夫就帶著昂山的首級來報。

  攻下勃固,沐天波召集孟族各大土司,商討侯王歸屬。

  在蘇比亞手握重兵,血脈傳承下,沒人反駁其為勃固王。

  再立碑冊封蘇比亞為勃固王。

  稍作休整後。

  朱慈煊分軍為二。

  白文選武大定領兵三萬東進馬都八,他和沐天波帶著餘眾繼續南下大光。

  大光的洪沙貴族們聽到昂山連一天都沒扛住。

  陷入孟族人的重重包圍。

  待朱慈煊兵臨城下,立即開城投降。

  這一天,剛好是永曆十四年的最後一天。

  漢人的除夕。

  蘇比亞依照手下漢人的習俗,匆匆布置一番,大擺宴席。

  除夕夜宴。

  朱慈煊之下,沐天波鄧士廉馬寶陳安德皆是面上帶笑。

  平定整個洪沙瓦底。

  能作為復國反攻的根基,更關鍵的是,大明朝廷終於不用再流離播遷。

  站穩腳步,再無外敵之憂。

  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能征服整個洪沙瓦底,行在無患,如何不讓人欣喜。

  風上之地各國也是紛紛遣使來到大光,覲見大明。

  鄧士廉恍惚間,仿佛回到了崇禎年間的京師。

  那時雖各地民亂,但大明還是那個萬國來朝的華夏大國。

  朱慈煊向沐天波敬了一杯酒:「老國公。」

  「昔日雲滇竟然臨海?」

  沐天波痛飲一杯:「太子殿下,何止臨海。」

  「大明開國,乘繼蒙元,麓川宣撫司為我雲滇內藩。」


  「阿瓦、大古剌、底兀剌為我外藩,連天竺的底馬撒也時常進貢沐王府和京師。」

  「那時商路通暢,常有商人從昆明運貨至勃固,販茶瓷給西洋和天方商人。」

  「三寶太監七下西洋,連默伽(麥加)天方之國,西人稱呼的阿非利加亦然遣使進貢成祖皇帝。」

  滇省臨海,大明兩洋。

  朱慈煊心中自語。

  看勃固大光馬都八此時的繁盛。

  若下洪沙仍舊是華夏領土,何嘗不能成為一個小魔都。

  在葡萄牙航行世界,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英國後來居上,荷蘭馬上車夫之前。

  海洋是大明的。

  大明的艦隊馳騁兩洋,威服天下。

  朱慈煊飲盡杯中酒,當場吟詩:

  「昭昭有唐,天俾萬國。

  列祖應命,四宗順則。

  申錫無疆,宗我同德。

  曾孫繼緒,享神配極。」

  宴席頓時為之一靜。

  蘇比亞、葡萄牙人米丹不懂漢詩,但見大明群臣都放下酒杯,也趕緊正襟危坐。

  鄧士廉心中琢磨。

  太子殿下送給陛下那首十四年來家國,切身合意。

  這首賀知章的太和,也能應承當下。

  大明永樂時,不正是萬國來朝嗎?

  二祖列宗護佑太子失魂後英明神武。

  四宗……

  思宗崇禎,安宗弘光,紹宗隆武。

  皇上永曆如果死後,廟號也多半是昭宗。

  正應四宗順位於太子。

  唐王紹武帝,在位一個多月,算不了正經的大明皇帝。

  太子身為神宗萬曆的曾孫,也是呼應曾孫繼緒。

  但太子吟這首詩幹嘛?

  誰是唐明皇?

  真準備幹掉皇上,繼承大位?

  朱慈煊開口打斷鄧士廉的胡思亂想:

  「諸卿,唐玄宗,和成祖永樂帝相比如何?」

  鄧士廉陳安德一時怔住。

  他倆能比較嗎?

  有啥相同之處。

  一個殺兒子,一個殺侄子?

  「鄧閣老,你是進士出身,不談李隆基的晚節,他開元與天寶之初,如何?」

  朱慈煊點了點鄧士廉。

  鄧士廉神情有些古怪,斟酌道:

  「唐玄宗前期不謂是中興之主,再開唐統,四夷臣服,開闢盛世。」

  朱慈煊搖搖頭:「李隆基滅突騎施、突厥,懾服六詔,逼壓吐蕃,兵至河中地,長安西出萬里亦是唐土。」

  「武功當進歷代帝王前十。」

  「又輪文治,李杜、孟王,唐詩傳至後世,唯宋時仁宗可比。」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開元盛世又有幾人能做到。」

  朱慈煊自顧自又倒了一杯酒,舉杯望向諸文武:

  「天寶之前,李隆基何不是自比唐太宗。」

  「但論及文治武功。」

  「成祖皇帝亦有永樂大典傳世後代,七下西洋,索貢蒙古。」

  「漢唐皆言,日月所至,皆為漢土。」

  「但唯我大明做到了真正的,日月所至,皆為明土。」

  「成祖當為真正的千古一帝,遠邁列代先王。」

  朱慈煊再次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目光灼灼的看著幾位文武。

  「努爾哈赤為我明臣,起兵反叛,僭稱天命。」

  「諸卿莫要懈怠畏懼,當下只不過是安史之亂。」

  「天命在孤,孤自為唐代宗唐憲宗,中興祖業,再創永樂盛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