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紅棗綠豆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羨魚先是去了雜貨店,買了小米綠豆和紅棗。又去藥鋪,買了些茯苓,枸杞,酸棗仁,甘草,龍骨和硃砂。這都是系統藥膳相關知識里的震驚安神方和解毒方要用到的。再次來到趙大寶家裡。說明來意。趙夫人十分感動。林羨魚也不囉嗦,借了廚房就開始忙活。趙家的小屁孩好奇的從門口探頭,與花卷圓溜溜的眼睛對視。林羨魚就笑著放出花卷,讓他們去玩耍。

  環視廚房,趙家是土灶但好歹還有口鐵鍋,廚具勉強也算齊全,牆角的碗櫃裡有不少餐具,但細看都有瑕疵,應該是處理的殘次品。看來趙大寶這修胚的工作,工錢也就勉強可以養家餬口。

  謝絕了趙夫人的幫助,林羨魚點火燒灶,順手泡上綠豆,甘草和枸杞,再將紅棗去核。茯苓碾成粉。他決定先做一道去火解毒湯。這道湯沒什麼技術難度,對林羨魚這上級廚師中的佼佼者,更是毫無壓力,閉著眼都不會出錯。

  不多時,大功告成。盛入大海碗中,湯色碧綠,紅棗枸杞鮮亮,香氣撲鼻,讓人就心情舒暢。林羨魚見趙大寶還在熟睡,而湯做的比較多,就招呼趙夫人和小屁孩都來喝點,有病去病無病也可強身。他用湯勺裝了幾隻碗,為了讓人安心,自己先端起來淺嘗一口,微微點頭。不錯不錯,發揮正常。

  綠豆經過熬煮後變得軟糯,部分綠豆還會破皮,使湯體帶有沙沙的質感。紅棗本身香甜軟糯,它的甜味融入湯中,回味無窮,綠豆的清香和紅棗的濃郁香甜相互交融。綠豆的味道較為清淡,帶著植物的氣息,能夠給人一種清新之感;紅棗的味道醇厚,帶有果香和淡淡的藥香,二者混合後,香味層次豐富。

  綠豆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飲用後會讓人感覺身體內部仿佛被「清潔」了一下,清涼舒爽。紅棗可以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喝下後也會有一種由內而外的溫暖和滋潤感,讓人的腸胃覺得舒適,同時還有一定的安神作用,使人情緒舒緩。加枸杞滋補,茯苓排毒,甘草調和諸味。系統出品,必是精品。

  小屁孩兒不顧湯碗滾燙,抱著就不撒手了,喝的搖頭晃腦「好喝好喝,太好喝了。比娘做的好喝一百倍一千倍,娘做的只配去餵大黃。」

  林羨魚咳嗽一聲,沖他使個眼色。小屁孩看到身後娘親黑著一張臉,立即像鵪鶉蛋,縮著頭抱著碗去找花卷玩了。

  當著林羨魚這外人的面,趙夫人也不方便教育孩子。紅著臉再次謝過林羨魚之後,輕輕把趙大寶叫醒,靠在床邊餵丈夫喝粥。

  一碗粥下肚,趙大寶精神明顯好了不少,也有力氣下床了。又自己捧著連喝三碗後.面色也開始紅潤了起來。林羨魚又碾碎龍骨與硃砂粉末混合,讓趙夫人找了個香囊來仔細裝好。叮囑趙大寶要貼身帶著,睡覺時也要放在枕頭邊,可以鎮靜安神。他又教趙夫人酸棗仁小米粥的做法,交代要經常做來吃,可以補充元氣,舒緩神經。

  夫妻二人感動非常,要取錢來做謝禮,被林羨魚拒絕,只是要問些問題。趙大寶拍著胸脯保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根據趙大寶所言,今年的二月份士魁大人傳下聖旨,為了籌辦太后老佛爺六十大壽,御瓷廠要進供一萬件各色瓷器。本以為時間有將近三年比較充裕,但這次的驗收標準極其嚴格,許多原本是良品的都被劃為不合格之列。

  鎮守太監杜淳急紅了眼睛,認為是工匠們不肯用心,從饒州府借來兵丁衙役,督促工匠日夜趕工。前些日子已有一名工匠活活累死,多虧了士魁大人讓他的廚師煮了瓦罐補湯送給大家,才能勉強堅持,但大家也都快到極限,昨日有名工匠險些犯迷糊栽倒在窯里。

  林羨魚只覺有哪裡不對,這個士魁是督窯官,那這鎮守太監杜淳又是哪裡冒出來的?趙大寶介紹這鎮守太監是專門為了壽宴瓷器而來。就是他只要瓷器,不管工匠死活,而且要求甚高,百里挑一,千里挑一都不行,只有萬里挑一的極品,才能入他的眼。從二月至今,只有寥寥十餘件得以過關。

  林羨魚點頭:「那這位督窯官士魁,又是什麼意見?他就這樣看著鎮守太監胡作非為嗎?」

  趙大寶點頭:「這位士大人已經在督窯官位置上坐了4年,今年就要離任了。他以往官聲並不好,貪財好色,還剋扣過工匠的伙食和工錢。但這次改了性子,面對鎮守太監的威逼,卻和窯工們站在一起。不僅要求寬限時間,還給工匠們送補湯,著實令人刮目相看。」

  林羨魚心中搖頭,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位鎮守太監不是什麼好人,但督窯官也未必是什麼好鳥。只是不知兩人是狼狽為奸演個雙簧,還是同床異夢各有打算。具體情況要多做調查。當務之急是弄清那瓦罐湯的底細。這御窯廠有七八百工匠,這補湯繼續喝下去,怕是要發生慘劇啊。

  林羨魚不知道還好,既然已經知道,實在不忍心視而不見。得知趙大寶明日還要繼續上工。和他商議後約定,明日中午喝湯時趙大寶會偷偷留一點帶出來。林羨魚下午申時在御窯廠西門等待,看能否分析補湯成分,對症下藥。

  從趙家告辭出門,林羨魚喚回正和小屁孩玩耍的花卷。直接往客棧而去。路上縱然心事重重也還是被一陣香味吸引。他舉目望去,卻是一家賣瓷泥燒雞的店鋪。夥計介紹這是景德鎮的特色,挑選一年生小公雞殺好後,在腹內填上豬肉末蔥姜等材料後,用荷葉包好,再裹上和好酒的瓷泥,在特製的窯爐里煨烤。雞肉鮮嫩,酥爛脫骨,荷葉清香,一番風味。林羨魚詢問價格,發現只要30文,稱的是物美價廉了。當即買了一隻。

  有肉怎可無酒,林羨魚又在旁邊買了一小壇浮梁燒酒,總共花了150文,晚餐就算是解決了。他回到客棧房間自斟自飲,想起明天的畫坊拍賣會和神秘的瓦罐湯,督窯官,鎮守太監,廚師兄弟,普祥齋女掌柜。這其中有什麼關聯?事情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