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正反兩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終於等到這一天了,第一次。

  有些意外。因為江東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跟張護士說了一下,還是夜裡迷迷糊糊地醒來的時候。

  以前他睡覺很沉,夜裡很少醒來,除非是尿急憋的。夜裡別人做什麼,他是一點都不知道。

  但住院以來,他的警覺性提高了。夜裡護士或物業人員過來查房,他都能夠第一時間驚醒。

  第二天是周六下午,家人探視的時間。

  江東沒有碰到醫生,也沒有申請。他只跟護士說了一下,也沒有明確的答覆。

  張護士也只是隨口應了一聲我知道了。

  兩點多的時候,一些病友的家人已經陸陸續續過來。

  活動室北面是一條一米五寬的通道,大門是鎖著的,只有護士和物業人員進出的時候才能夠打開。

  這天,活動室大門開著,一名男護師搬過來一張小凳子守在門口。探視完,進來的時候都要檢查身體,搜一搜衣服里有沒有夾帶什麼東西。

  這個規定,江東看在眼裡。每一個看起來奇怪的規定,不那麼人性的規定都隱藏著一些慘痛的教訓,或者是悲慘的故事。

  像原子筆筆帽上有一個小孔,江東看著就奇怪,為什麼好端端地開這麼一個孔。

  在網絡上查詢一番,才知道這麼設計是怕小孩子吞咽卡住時,出氣用的。還有很多物件上有孔的設計,都有這方面的慘痛事件發生。

  像電器設備都有防風險設計,連最簡單的插座都會如此。

  原本的插座的插口都是空空的,沒有阻隔,很容易進水短路。現在的插座在插孔處設計了防水設計,比以前要安全的多。

  小時候家裡的總開關電閘很簡單,就是一個下拉上推的總閘,上面接兩根保險絲。

  這樣的設計會導致頻繁地更換保險絲。現在就不用了,電路出現異常,開關會自動關閉。這樣用電的風險就降低了很多。

  文明在進步,老舊的觀點也在一點點的淘汰!

  「為什麼傳承下來的書籍都是經典?」江東一次在網絡上發問。

  「這些都是大浪淘沙篩選下來的。這就如當今一樣,無數種書籍,但百年後還能稱之為經典的沒有多少本。」一位女性網友給江東回復了,解釋了其中的緣由。

  看書就得看至少一百年以前的,這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網絡上的一種認知深深影響著江東。我們自己無法篩選,並做出適宜的判斷,但前面的人和時間會幫我們做出選擇。

  「叫到名字的跟我出來!」王護師在門外衝著活動室的眾人大聲喊著。

  活動室與通道之間是玻璃牆面,透明的。

  一排排人正站在裡面看著通道里進來探視的家人。

  「李國際!」

  李國際迅速地從活動室竄出去,帶著興奮勁。眾人聽到一個名字,就齊刷刷地找尋那個人。

  迅速,開心。

  眾人有些羨慕,都期待著自己的家人探視與聽到自己的名字。

  江東還在打著牌,但也被這種情緒影響著。每叫到一個名字,他都抬頭看一看。

  「江東!」

  意外,驚喜。

  他快速地放下手上的牌,迅速地竄到活動室的門口。

  他看到爸媽正提著水果在通道裡面等著。

  「你們來了。」

  爸媽笑笑不說話。他們也沒有那天送他來的時候的冷漠,恢復也往日的模樣。

  這才是他所認知爸媽,如同他們認知的熟悉的江東一樣。

  當大部分人都習慣一種方式,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時,會讓周圍人的感受到恐懼與害怕。

  基督教歌曲,風格轉變,曾讓江東感受過害怕與恐懼。

  一次夜裡,江東悶的慌,坐在小區綠化帶的邊緣水泥磚塊上,媽媽處處跟著他,不放心。她站在江東的對面,雙手背在後面,有些緊張。

  「江東,多聽聽牧師講道,聽聽讚美詩,對你有好處。媽媽這麼多年了,還能害你不成?」

  「媽,我喜歡聽積極的音樂和歌曲。」江東說著便打開音樂播放器,放著一些英語的歌曲。聽這些歌曲,江東能夠感受到活力,渾身充滿力量與正能量。


  「媽,那些讚美詩太苦情了一些,我不愛聽。」

  第二天下午,教會就來了一些人。他們和江東媽媽認識,這是第三次過來。

  熟悉的人,熟悉的面孔,但其中一個人戴著口罩。前兩次沒有注意。

  這一次的體驗跟前面兩次完全不一樣。

  先做的禱告,再唱讚美詩。

  這一次,無論是禱告還是唱讚美詩,都是激情澎湃的,幾乎是喊出來的。

  這畫面讓江東想到在網絡上看到的二戰時德國的民眾齊刷刷的手勢,起初覺得震撼,但接著就會覺得很恐怖。

  屋裡的眾人也是如此,如同打了雞血一般,那種勢氣讓江東感受到內心的恐慌與心神顫抖。

  這些歌曲的唱法完全和先前不同,確實很積極,很向上,也很有力,但是身體卻不舒服。

  江東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身體趨勢。

  膽小,害怕,恐懼!

  但此刻身體好像進入了一些其他的生命。

  一種感覺,他們在幫助我對抗這種趨勢,腦袋也好使了。

  身體動動看,低頭盯著一個東西,跟著大聲唱發泄內心的這種難以忍受的鬱悶。

  江東也不自覺地把聲音提高了,底氣足了,身體上這種難受的趨勢消失了。

  他們不見了。

  江東如同和尚念經一般,嘴裡胡亂地說著一些話語,反正不跟著復誦那些禱告詞句。

  因為江東信這些經典有著不為人知的隱秘。這些話語是不能夠隨便亂說的,尤其還沒有弄清楚之前。

  江東,還沒有明確的信仰。既不想欺騙別人,也不想欺騙自己。

  去教會,完全是因為媽媽,滿足她的心愿。親手抄寫聖經,也是如此。他希望能送給媽媽。

  這只是出於孝心。

  「我不信仰上帝和耶穌。謝謝各位兄弟姐妹,我是來學習的。」一次教會的群里,媽媽拉進去的,不忍心拒絕,但又得表明此時的態度與認知。

  但大多數,江東不會思考這些問題。只有遇到了才想一會,然後就放棄。因為想不明白,沒有答案。

  連信仰是什麼都沒有弄清楚,還能想後面更深刻的內容嗎?

  這如同男人是什麼。

  經歷多了,有了一些參照物和內心的標準。

  這一點,我要成為這樣的。那一點,我要成為那樣的。這樣有方向,有目標,也有奔頭。

  「媽,你信仰這個,將來去哪裡?」江東一次有些生氣地問道。

  「去天堂,無憂無慮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