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轅門射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經此驚心動魄的一戰之後,獨善其身的巴蜀地區再次回歸到東漢朝廷堅實有力的掌控之中。

  儘管張魯依舊擔任著漢寧郡太守一職,但他手中握有的兵權已被盡數剝奪,其麾下眾多英勇善戰的將士們也被分散開來,已經翻不起浪花。

  至此,此處的局勢得以穩定下來。

  不費一兵一卒奪取此地。

  朱棣沒有過癮。

  目光早已投向遠方,心心念念地牽掛著其他尚未平定的地方。

  迫不及待地對身旁的朱明說道:「小朱啊,咱們可得加快速度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啦!要知道,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里,可謂是人才濟濟、英雄輩出呢。以往我便一直尋思著有朝一日能夠與這些豪傑們一較高下,好好地會一會他們。」

  朱明聞言微微一笑,輕聲回應道:「呵呵,別說是你了,我也對那些傳說中的人物滿懷好奇之心。以前挺喜歡玩三國殺,早就想見見真人。」

  城中的一處空曠之地。

  幾萬大軍安靜的站著軍姿。

  等待離開。

  朱明蕭灑地揮動起自己的手臂,剎那間,一條深邃漆黑、仿佛沒有盡頭的神秘通道竟然憑空出現在眾人眼前。

  張魯第一次見到,不禁大驚失色,瞠目結舌地望著這條詭異的通道,難以置信地喃喃自語道:「這……這到底是什麼東西?莫不是通往地府的幽冥之道?」

  面對張魯的驚恐質疑,一旁的張須陀卻是哈哈大笑起來,朗聲道:「哈哈哈,老張有所不知,此乃土豆王的獨門神通!

  憑藉這神奇的通道,我們不僅可以在各個地方之間自由穿梭往來,甚至還能夠穿越時空,去到其他不同的朝代。

  比如說你耳熟能詳的大秦王朝,如果哪一天您突發奇想,想要親自前往大秦遊歷一番,親眼目睹那『指鹿為馬『的歷史名場面,只要你開口,土豆王就能帶你前去開開眼界。」

  聽完張須陀這番話,張魯臉上露出狐疑之色,顯然並不相信對方所言,撇嘴嘟囔道:「真的假的呀?能夠隨意去往其他地方已經足夠離譜了,還能前往大秦王朝,簡直離譜他母親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張須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嘿嘿笑道:「那自然是千真萬確。不然的話,你以為此前我們怎會如同天降神兵一般,驟然現身於城外數里之地呢?你不會認為是自己手下背叛了你吧。」

  張魯聞言,雙目圓睜,滿臉驚愕之色。

  在此之前,對於萬朝聯軍為何能夠如此突兀地出現在距離城池近在咫尺之處,他始終百思不得其解。

  心中暗自揣測,定是己方陣營之中出了叛徒。

  而且,絕非僅有一人,極有可能是多個叛徒相互勾結、暗中通敵,這才得以成功隱匿住萬朝聯軍的行蹤。

  為此,他甚至已經在腦海當中草擬好了一份詳細的叛徒名單。

  然而此時此刻,聽聞張須陀所言,張魯方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切都只是自己想得太多了。

  擁有這般神奇莫測的手段,豈不是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地前往任何地方嗎?

  若是將此用於行軍作戰之上,必定能夠做到來無影去無蹤,令人防不勝防。

  想像一下,當數以萬計乃至十多萬早已整裝待發的大軍,突然間毫無徵兆地出現在敵軍面前時,哪怕對方將領如雲、兵強馬壯,恐怕也會被打的不知道東西南北。

  而且,如此行軍,完全不需要龐大的後勤保障。

  早上吃飽喝足,去千里之外打一場硬仗。

  中午累了回到大本營食飽喝足睡個午覺,下午接著回去打。

  一來一回靠平時行軍的話,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還需要龐大的後勤來運送糧食。

  眼睜睜地望著朱明率領著數萬雄師漸漸消失在了視野之中,張魯不禁心潮澎湃,暗自思忖道:從今往後,定要老老實實地遵從大漢朝廷的旨意行事,絕不可再像從前那般擅自妄為、擁兵自重了。

  大漢朝廷能得到這般強大的援助力量,讓張魯驚嘆不已!

  試問當今之天下,又有誰能跟開掛的萬朝聯軍對抗。

  即便是各方群雄聯合起來,在張魯心中也是毫無勝算。

  臨走之前,朱棣特意留下了整整三萬雄師在此地駐守。


  這些軍隊可不單單只是為了鎮守這片土地而已,也負責監督張魯。

  張須陀走上前來,輕輕地拍了拍張魯的肩膀,朗聲道:「好了,老張,咱們也別耽擱了,趕緊行動起來吧!」

  張魯聞言,連忙應道:「將軍儘管放心,在下心裡明白該如何行事。實不相瞞,老夫對那些個作威作福的大家族以及貪婪無度的地主們早已是深惡痛絕,早就恨不得將他們一網打盡、好好收拾一番。」

  千里之外,一片幽深茂密的叢林之中。

  朱明率領著數萬大軍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現在。

  龐大的隊伍瞬間打破了原本靜謐冷清的氛圍,使得整個密林都變得熱鬧非凡起來。

  一直在附近四處奔波探路,並把這片密林當作重要傳送據點的張二狗,此刻終於找到了自己所屬的大部隊。

  興奮異常,一路狂奔至朱明跟前。

  朱明見張二狗匆匆趕來,趕忙問道:「二狗啊,快說說這裡如今究竟是怎樣一種情形?」

  張二狗喘了幾口粗氣,定了定神後,迅速回答道:「啟稟土豆王,據屬下所探查得知,在前方大約一點鐘方向處,袁術派遣其麾下大將紀靈率重兵圍困住了劉備。眼下,呂布正親率兵馬火速前去營救吶!」

  朱明愣了一下:「他們三個人單獨分開我都知道,不過呂布怎麼會救劉備,貌似他們之間的關係不怎麼好。」

  旁邊的朱棣微微皺眉,陷入沉思之中,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突然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麼重要的事情,滿臉驚訝地高聲喊道:「轅門射戟!」

  站在一旁的朱明聽到這四個字後,臉上也露出了驚訝之色,急忙追問道:「轅門射戟?你是說,我們眼前所處之地,便是歷史上轅門射戟發生之處嗎?」

  朱棣重重地點了點頭,表示肯定,並開口解釋道:「據我所知,此次戰役的經過大致如此

  當年袁術派遣麾下大將紀靈統率步卒與騎兵共計三萬餘人前去征討劉備,劉備勢單力薄,無奈之下只得向呂布請求援助。

  而那時的呂布其實心中早有除去劉備之意,但又不得不權衡利弊。

  其手下將領紛紛進言,勸他藉此良機藉助袁術之手剷除劉備這個心腹大患。

  然而,呂布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認為,若此時對劉備坐視不管,任由袁術占領小沛,那麼袁術便可與北面岳首山一帶的軍隊相互呼應,屆時自己便會被敵軍合圍。

  因此,呂布當機立斷,率領一千名步兵以及兩百名騎兵火速趕赴小沛增援劉備。

  呂布威名遠揚,紀靈等人聽聞呂布親自率軍前來救援劉備,心中不禁生出怯意,暫且收兵,不敢貿然行動。」

  呂布在離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紮下營寨,派衛士去請紀靈等將領,紀靈等人也請呂布一起飲酒。

  呂布對紀靈等人說:「玄德,是我呂布的賢弟。如今他被諸位所圍,我特意趕來救他。我呂布生性不愛看別人互相爭鬥,只喜歡替別人解除紛爭。」

  呂布命門候在營門中豎起一支戟,說:「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發射中,諸君當立即停止進攻,離開這裡,如射不中,那你們就留下與劉備決一死戰。」他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

  第二天,呂布又與諸將歡會宴飲,然後各自回兵。

  朱明之前曾在網際網路上瀏覽過相關信息,對那傳說中的轅門射戟深感震撼。

  據史書記載,轅門射戟時的距離竟長達 150步之遙。

  在東漢末年那個時期,人們對於距離的計量方式有所不同,所謂一舉足稱為「跬」,而兩舉足才被稱作「步」。

  通常情況下,成年男子半步的距離約為 75厘米,如此算來,他們一步的距離起碼得有 1米 5呢,所以 150步換算下來,足足就有 225米之長!

  即便是稍微保守一點估算,將其算作 200米好了。

  這個書最近更新在##!!更新!

  根據後世出土的東漢長戟以及專家們的深入研究和推測,可以得知當時所用的戟,長點的,援長18厘米左右,短點的,援長12厘米左右。

  也就是說呂布在轅門射戟之時,瞄準並命中的目標恰恰就是這小小的。

  200多米的距離,對於常人而言,別說是射中目標了,就連看清戟枝都很難。


  即便每個人都擁有如同千里眼般的超常視力,能夠把這麼遠的地方瞧個真真切切,可要想用普通的弓箭準確無誤地射擊到 200多米之外,仍舊是一項極其艱巨的挑戰。

  當時朱明看到網上分析的數據。

  覺得這簡直是非人類所能達成的。

  若是將這種能力放置於東漢末年戰場上,那就仿佛是一名現代的狙擊手拿著槍穿越到了古代的戰場一般。

  別說是紀靈那樣的猛將,就算是任何一個人見了,恐怕都會感到一陣頭皮發麻。

  誰對這樣的實力有所不服氣,完全可以在兩百米開外悄悄地給對方來上一箭。

  朱明忍不住轉頭向一旁的朱棣詢問道:「在萬朝聯軍之中,可有人能夠擁有如此驚人的技藝呢?」

  朱棣微微皺起眉頭,陷入了沉思之中。

  過了片刻,緩緩地搖了搖頭,語氣頗為無奈地回答道:「要說百步穿楊之技,軍中倒是有一些人能夠掌握,但要像傳說中的轅門射戟那般神乎其技,恐怕就難以企及了。

  畢竟,那些箭法足以達標的將士們,射程往往無法達到如此之遠;

  而能夠射出這般遠距離的人,他們的箭法卻又沒有精湛到那種程度。

  不過……」

  說到此處,朱棣話鋒一轉,臉上浮現出一抹自信的笑容,接著說道:「若論使用槍械的本事,我們軍中能夠做到的則大有人在。

  別說一百五十步的距離,即便是五百步之遙,對於軍中頂尖的狙擊手而言,也是小菜一碟。

  就說洪武李景隆那小子,就能夠做到一槍命中五百步之外的目標。」

  朱明一邊摩挲著自己的下巴,一邊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語道:「嗯……我是不是應該練習一下箭法呢?只要弓箭能夠承受住,一百五十步的距離對於我而言簡直就是小菜一碟!我如今這視力可是相當驚人的,就算相隔 500米遠,一切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等我日後好好地磨練一番箭術之後,將來有幸碰到新的皇帝,我們前去協助征平定天下或者攻打異族的時候,那我豈不是就能夠大顯身手、盡情的裝逼!」

  一旁的朱棣忽然開口說道:「小朱啊,依我之見,你倒不如去練練投擲長矛這項技藝。

  憑你目前所擁有的非人類力量,想要將長矛拋出幾百米遠絕對是易如反掌之事。

  待到真正上陣殺敵的時候,你只需站在數百米之外,瞄準敵方陣營用力一擲,那種威懾力可比射箭要強大多。

  裝起逼來,效果必定會更為出色!」

  想要練就登峰造極的箭法,沒有一定的天賦加持可不行。

  朱棣想到朱明的箭法,覺得轅門射牆可以,轅門射戟就算了。

  相較之下,投擲長矛不僅更為實用實在,而且其威力也要遠遠超過弓箭,出手速度亦是更快一籌。

  了解目前的情況後。

  朱棣帶人從密林中走出。

  朝著三方勢力所在的位置前進。

  幾里外。

  霸氣側漏的呂布,來到紀靈和劉備之間。

  正在勸解兩人。

  呂布大聲說道:劉備是我的兄弟,所以我來救他,我這個人不喜歡爭鬥,而喜歡替人解除糾紛。

  這樣吧,你們看我箭射戟上的小支。

  我在一百五十步的地方,如果一發命中,你們就退兵散去,如果沒有射中再留下來決鬥。

  你們覺得怎麼樣?

  紀靈望著幾乎看不見的長戟,不認為呂布能夠做到。

  正好紀靈不願現在與呂布發生衝突,也可以給呂布一個面子,點頭同意。

  劉備也不認為呂布能夠做到,不過即便做不到,也沒有影響:「我同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