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紀實體小說 苦難的童年
一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生在城鎮的兄弟姐妹們,你真正了解那段特定時期的農村嗎?了解那段特定時期的農村人嗎?了解那段特定時期的農村生活嗎?了解那段特定時期的農村風俗習慣嗎?!
農村人一直過得很平淡!平淡得一直無聲無息,以至在任何歷史畫卷中都找不到任何農村人的影子!
然而,歷史的車輪無論是轟轟烈烈地向前,還是平平穩穩的一路高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農村人助力,都會舉步維艱!
二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生在農村的兄弟姐妹們,如今都已六十歲上下了,也逐漸的空閒下來,你是否時常、可還願意、可有勇氣回憶起我們兒時的生活:爹娘高高舉起的木棒、荊棘,……?!一個個弱小的身影拉扯著牛、揮舞著鐮刀、挑著沉重的秧稻、風裡泥里歪歪斜斜、似蹣跚學步的畫面?!腦海里是否還殘留著自己愁眉苦臉地呑咽著粗黑糊狀的麵疙瘩、菜邦子熬成的稀飯時可憐的模樣?!
兄弟姐妹們,當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面對了現時養兒的艱辛,想著兒時繁重的生活、不忍回視的苦難,你是否真正理解了那時爹娘的心境、苦難、養兒的苦楚?!是否諒解了爹娘?!是否已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是否因此而暗自神傷、掉淚,甚至嚎啕大哭?!
三
以上二段文字算是題記!
引子
公元一九四九年春夏之交,是夏、胡兩家喜結秦晉之好的日子。
新郎夏奇光,一表人才,八歲開始從事農耕,至今已有十四個年頭,是個大字不識,勤勞憨厚的地道農民。
新郎的父親夏曾喜,是方圓三縣內有名的醫生,年青時勤於立家,本掙得豐厚的家產;三十五歲以後,吃、喝、嫖、賭全部染上,很快將家產敗得所剩無幾;家境開始敗落,自身又不善耕種,為了成就家裡長子夏奇輝的學業,才無奈讓次子夏奇光在入學的年齡就擔起養家的重擔。
夏奇輝在二個月前與童養媳饒蓉花結婚。這饒蓉花長得挺秀氣,性格卻很象男人,挺霸道;奇輝雖男身,自小見了蓉花就象老鼠見了貓一般,半點主見都沒有。剛結婚沒多久就由蓉花作主,與夏神醫脫離了父子、公媳關係。神醫也不好十分地怪他們夫婦,夏家畢竟還有些田產,劃成分時一定不會太好。但,神醫恨兒子太軟弱,未讓他們夫婦帶走家裡的一草一木。
新娘胡冬菊,容貌出眾,四歲開始讀書識字,至今已有十二年,是個滿腹經綸、賢淑、縝密的大家閨秀。
新娘的父親胡財繩,是方圓三縣內前十名的大財主,家財萬貫,妻妾十幾房,卻只養得一男一女。兒名胡冬仁,喝過幾年洋墨水。
冬菊本是奇光的遠房表姑。冬菊的奶奶是夏家村的姑娘,要求親上加親。就這樣,兩家自小就為冬菊、奇光定了娃娃親。
夏家敗落以後,胡家有意退親,但冬菊奶奶堅持。冬仁見兩小性格相投,也從旁幫聲。兩孩子又小,退婚的事也就沒太認真,一直拖著。臨近婚齡,胡家反而害怕夏家悔婚。
夏神醫雖有百般不是,但為人十分誠信、倔強,明知胡家肯定會被劃為大地主,對夏家以後會有極大的影響,但還是頂住夏家及其親戚們的反對,為一對玉人確定了婚期,成就了他們一段奇緣!
農村的醫療條件很差。因此,農村人對醫術高明的鄉土醫生都有一種莫名的畏懼、討好的心理。夏神醫要娶兒媳婦,也就十分的熱鬧,村里所有人都放下手中的活路,幾乎全村空巷而來,甚至鄰村也有不少人前來趕熱鬧。
在這趕熱鬧的人群中,有一個人的身份很特殊,趕熱鬧的目的也很特殊。他就是工作組組長劉忙。
眼下,農村正在搞分田到戶、劃定成分。為了更好地把握政策界限,縣、公社聯合派遣工作組到各大隊、甚至村,領導分田、劃成分的工作。劉隊長在各村的群眾大會上一再強調說:「本隊長要提醒各位鄉親,必須清楚這次運動的意義。分田,關係到以後吃飯的問題;劃成分關係到以後能否當幹部、子女以後的前途問題!」本來膽小、憨厚、敏感的農民,聽了劉隊長反覆強調的這番話,更是有些膽顫心驚。
劉隊長此時似乎有點怕被他人認出,儘量站在人圈外,閃閃避避。他的雙眼卻在人群中游移,似在尋找著什麼。當他在鑼鼓隊中見到一個高大的身影后,心中莫名地狂喜,立即神不知,鬼不覺地脫離人群,幽靈般地飄到村外的一房屋前,東張西望、輕輕地敲響了眼前的房門。
劉隊長想要進的房子,位於村子南部的一座小土山上。這小土山頂部是打穀場,四周是自留地,離村子有八百多米遠。建於土山北側的房子原是地主為放農具,給看場人居住而修建的。典型的農村住房,兩暗一明:兩暗是左右兩側的廂房,每間長七米二,寬四米五,木板樓。各廂房的中間壘了一堵齊樓高的牆,牆上開有門,變成兩小間;一明為廳堂,六米五寬,也是木板樓;房子的西側還有一小的柴房,二十平方米;大門前則圍了六十平方米的圈,圈內西側又圍了一個二十平方米的小圈,養有一頭三十斤重的黑豬;東側種了一棵無花果樹,樹高二米一,枝繁葉茂。
這房子是夏悟天的家。夏悟天是村子裡少有的孤兒。村里人念其父母的好,根據政策,將房子分給他作為住房。夏悟天十天前娶妻吳澤花,因犯農村人忌諱,吳澤花今晚沒敢去趕熱鬧,此時正坐在燈下做針線活。聽到敲門聲,她料定是夏悟天抽空回家探視,驚喜莫名,提褲整衣,閃到門口前。
門開處,一個四十挨邊、身材魁梧的陌生男人神色不定、四顧亂盼地站在門前。吳澤花驚問道:「你是誰?來幹什麼?」
劉隊長迅捷地閃進屋內,關緊門。他睜著一雙充滿欲望的眼睛在吳澤花身上直打轉。這女人身材適中,肩寬、背厚,上身穿一件淺紅色綿襯衣,有些小,也就有些緊,豐挺的乳房更是有菱有角的掛在了胸前;下身穿淡綠色柔軟的單褲,上半截有點短。農村的女孩自小就受上一代的教誨,女人的褲子要儘量往上提,遮住肚臍眼。吳澤花無疑是照了這教誨去做的,但她卻沒有顧及下面的風景,凹凸蜿蜒,無限風光!
劉隊長觀此風景,慾火更熾,色膽猛漲,先前的一點怯意、顧慮立馬無影無蹤。他威脅道:「我是工作組的隊長。我們已經調查清楚了,你丈夫參加過土匪,殺了很多人!」
因夏悟天是孤兒,吳澤花與他見面都不方便。他們在結婚前也就沒有見過幾次,就匆匆結婚了。吳澤花對夏悟天的為人也就知之甚少。他是幹什麼的?以前幹過什麼?性格如何?結婚後對夏悟天也只有一個表面印象:一米八的個頭,身材魁梧;眼睛大,鼻直,臉方,嘴擴,膽小;眼裡偶爾露出狡詐的光。
眼下共產黨的幹部在群眾中的威信特高,絕不會說假話。吳澤花對劉隊長的話也就信以為真,呆傻傻的不知所以。劉隊長看到了希望,進一步威脅道:「你知道這犯了什麼罪?犯了殺頭的罪!」吳澤花嚇得打了一陣冷顫,毫無意識地問道:「這可如何是好?!」劉隊長一陣狂喜,引誘道:「你只要不叫,不鬧,從了我,我保你丈夫無罪,還可以保他當官。怎麼樣?」吳澤花驚的發怵。
劉隊長忍耐不住,衝上去扛起吳澤花就往廂房裡奔。吳澤花驚醒,拼命地喊叫,掙扎,撕打。可惜喊天天不應,呼地地無聲。
劉隊長摔澤花在床上,拉被子蓋住她的頭,迅捷熟練地反捆住她的手,在被子裡用衣物塞住她的嘴,翻轉仰放在床上,急急地扯掉她的下衣,盯著那風景,深深地咽了一下口水,瘋狂地……。
夏悟天今夜隨迎親隊伍充當吹鼓手,送新娘入了洞房。他見暫時無事,就溜回家探視新婚妻子。吳澤花此時還未回過神來,呆呆痴痴地坐在床上,房內、床上、身上一片狼籍。夏悟天見了,深知不妙,衝上去,抓起澤花,吼道:「你怎麼啦?!」吳澤花驚醒,知道無法隱瞞,就慢慢哭訴了事情的大概,並輕聲道:「眼下政紀嚴明,你去告他吧!」夏悟天痴痴地毫無反應。澤花嚇得忙來推他。夏悟天魂魄歸體,歇斯底里地道:「老百姓什麼時候斗過當官的?!」
夏悟天慢慢地就只知道想一件事:「能當上官也還罷了,否則,人生也沒什麼意思,拼了命也得去告他。一旦當了官,就要利用手中的權利,勾引、強迫讓人滿意的女子。這賤人因那女子地到來而受辱,得先從她開刀。哼,老子要報復,幾百倍,幾千倍地報復!」可眼下的一口氣無處發泄,瘋狂地打了澤花一頓,夾著被蓋出了房門。
劉隊長並沒有逃遠,而是躲在窗下觀察事態的發展。夏悟天的言行,使劉隊長吃了定心丸,欣喜若狂。他在心裡得意道:「老子看出那小子膽小,怕官,又極想當官,一點也沒有錯。只要讓他當了官,老子在上面能更好地控制他,他的老婆只怕會有老子的一半呢!只是這小子還不是黨員,話又不能老子一個人說了算,得想辦法才行!」
劉隊長一路想著心事,不自覺地來到夏奇光的家門前。人群都已散去,新房內的燈也關了。劉隊長心裡一陣陣衝動,恨不得撞開門衝進去。他心裡十分地怨恨道:「若是有象財主們所享受的初夜權多好,這時就是老子在當新郎了!」他十分留戀地離開。
劉隊長一路盤算道:「這家的小子膽子更小,家裡成分肯定不會好,只要他老婆漂亮,讓人喜愛,肯定更容易上手,嘻嘻!為了預防意外,眼前得先回家,與老婆打個招呼,約好時間,即便那小子要告官,到時……!」
因了這,是幾家慘遭不幸!
第一回抓大魚兄妹爭功
聞口信夫妻易役
中華民族自其誕生時起,就以農業立國。也許正因為如此,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很少受制於他國,歷史上才會有一個個萬國來朝的太平盛世!
農業立國最大的劣勢,就是有點「受命於天」。不適時的風、雨、雪、霜、雹、旱,都是農業的克星,特別是雨,你不需要的時候,大雨、小雨、煙雨、……連綿不斷,讓你愁;你需要的時候,太陽明晃晃的象一把火一樣高懸在你的頭頂,讓你死!正是在這愁與死的搏鬥中,中華民族創造了一個個偉大的奇蹟!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中華大地上遭受了百年罕見的自然災害。這場災害幾乎是讓國人猛醒,想要以農業立國,想要讓四萬萬同胞都吃飽飯,興修水利已是迫在眉睫了。於是,政府的一聲令下,開渠引水、新修水庫、拉直河道、新開小港、……轟轟烈烈,務實而有效。
興修水利的活,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水利工程離村子較遠,需要挑被蓋離家上工地幹活,由生產隊統一派遣壯勞力完成;為了搶時間,一年四季,不分農忙農閒,生產隊均需派壯勞力到工地上幹活。只是在農忙季節,輪流派出的勞動力,人數相對要少一些;一類是水利工程在村子的周邊,上工地上幹活一天能來回,由生產隊安排婦女和留在家裡的男人完成。不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農忙時下馬,農閒時又上馬。
夏家村的東面有一條河,河床長年淤砂,淺。旱季時河床大部分露出水面,水深一般三十厘米左右。雨季時水深可達二米,兩岸農田常常被淹沒;但這條河蜿蜒靈動,充滿活力,透著靈氣;這條河在這次新修水利的浪潮中也被拉直,顯得僵直而毫無生機;夏家村的南面又新開一小港,與東面的河成銳角相交。開挖小港的工程只完成了一半。
河與港就象張開的一把剪刀,將夏家村夾在了中間!
在水利工地上幹活,按土方計酬。為了多掙幾個工分,在離家稍遠的水利工地上幹活,中餐是帶到工地上去吃的;在離家稍近一些的水利工地上幹活,中餐則是由家人送到工地上去吃的。而這類送飯的活大多又落在孩子們的身上。
冬菊此時正在新開小港的工地上幹活。
冬菊已是有四個孩子的母親了,兩男兩女。老大夏柳根,男孩,十一歲。以後每三年生一個,男女間出,柳根以下依次為柳花、柳支、柳芳。柳根此時正提著籃子,帶著柳花給冬菊送中餐。
兄妹倆穿過村子,來到村南邊,出村不遠,是一棵古樟樹。相傳這古樟樹是夏家村第一代祖宗所植,現有四百多歲高齡了。這樹只長枝丫,不長高,圍粗九米,樹高十二米,枝蓋三十米。樹幹底部用花崗岩石條圍住,不准拴牛,不准折枝剝皮;再往前走一百米,有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東暖夏涼,無論旱澇,水位基本不變,人們謂之神;再往前走二百米,就是新開的小港工地。
冬菊揭開籃蓋,里裝一盆稀飯,四個糠粑,幾樣農家自產的素菜。冬菊不以為意。柳花看著那金燦燦的糠粑卻直咽口水。柳根深知柳花跟來送飯就是期盼冬菊能給她糠粑吃,此時見到柳花的饞樣,忙拉著她向著不遠處的河邊走去,建議道:「妹妹,我們去河裡抓魚。」兄妹倆往東邊河道而來。
柳根為了分散柳花的注意力,一路走一路哼著當時描寫那稀飯的歌謠:
盆里照見碗,碗裡照見人。
食時掙破肚,行時三步路!
柳花仍想著那金爛爛的糠粑,也哼起當時描寫那糠粑的歌謠:
面上金黃黃,腹內包粗糠。
若有半粒米,家道不尋常!
人與豬搶食,食之結肚腸!
天天唱頌歌,可笑太荒唐!
柳根忙忙地噓了一聲。四顧無人,他責怪道:「娘說了,最後兩句不能唱,妹妹怎麼忘了呢?!」柳花沒吃上糠粑,心裡一直不痛快,也就一時失了分寸。柳根責怪她,她心虛道:「我以後記住就是!」兄妹倆下到河裡。
這條河可是農村孩子的樂園。河道被拉直後,加高了河堤。河堤上為了固土,只種草,不種莊稼,牛可以在河堤上自由放牧,放牛娃則可以在河裡玩樂:洗澡、打水仗、堆砂堡、拾貝殼、追小魚、摸石縫……有時還可以抓到大魚。既幹活,又可玩耍,又不被爹娘責打,是極難得的歡樂時光!
河裡在兩個時期有魚抓:一是響過一陣春雷,下過一場春雨以後,水塘、水庫里的魚被雷聲驚嚇,隨四溢的水亂逃,一部分就逃到河裡;一是夏季,一場洪水過後,河裡的魚特多。
河道被拉直後,水退的極快。一場大雨後,在河壩石縫裡,有時也能見到來不及隨水退走的魚。柳花雖只有八歲,卻有這方面的經驗。早上才下過一場大雨,此時洪水早已退去。此時無事,就在石縫裡找找吧。
柳花運氣不錯,在石縫裡找到一尾魚。她興奮地將柳根召到跟前,眉開眼笑地指著石縫中的魚。柳根既興奮,又怕突然冒出一個人來將魚抓走,未仔細觀察,忙忙地脫掉鞋襪,捲起褲腳,輕輕地走到石縫前,伸手抓魚。那魚從另一側石縫裡鑽了出來,是一尾一尺五寸來長的鯉魚。兄妹倆瞪著那魚,不知所措。
冬菊吃完飯,來喊兄妹拿回餐具。柳花忙奔到冬菊面前,把冬菊拉到河堤的內側,輕聲道:「娘,一條大魚。哥哥抓不住。」冬菊卻也有些歡喜,忙忙地來到河道的水溝旁。這河道中的水雖不深,面積卻有十八平方米大小。這魚卻也難抓。
柳花看明白了。她埋怨道:「就哥不好。魚在石縫裡多好抓,幹嗎把它趕出來。」冬菊笑道:「先別急。我試試。」邊說邊下到水裡。兄妹倆瞪大眼睛一瞬也不瞬。冬菊的雙手逐漸接近那魚,猛然下壓。柳花歡叫道:「抓住了。有魚吃了!」冬菊笑道:「跑了。根兒下來幫忙。」柳根忙下到水裡。
娘倆從東趕到西,從西趕到東,從左趕到右,又從右趕到左,水珠四濺,就是抓不住那魚。柳花急得一會兒說柳根沒用,一會兒喊娘親加油;一會兒說魚在那兒,一會兒指魚在這兒,把冬菊、柳根指得團團轉。一眼瞟到河堤上有人走來,她急忙捲袖提褲,下去幫忙。
俗話說:鯉魚跳龍門。那魚被趕得急了,亂竄亂跳,一不小心,跳在了沙灘上。柳花奮不顧身,合身壓上。柳根也不知輕重地壓在柳花身上。柳花急道:「哥,你不壓魚,壓我幹嗎?」柳根喜道:「魚就在你身下壓著呢!」柳花臉上綻開一朵花。
冬菊用幾根草擰成小繩串起那魚,遞在柳根手中,讓他們趕緊回家上學。柳根道:「娘,有人從水庫工地上捎回口信,爹病了。」冬菊聞言,臉顯憂色。她有意馬上去換回丈夫,可轉念一想,此時動身,趕到工地,只怕已收工,不如這時多挑幾個方,晚上去兩頭都不耽誤。考慮停當,對兄妹倆道:「我知道了。你們不用擔心,快回去上學。」
有人要問了,十二點鐘吃中餐,六、七個小時還趕不到工地,有這麼遠嗎?這是城裡人的作息時間。鄉下人三餐時間大概是這樣的:早上起床先下田干農活,九、十點吃早餐,下午二、三點左右吃中餐,晚上八、九點才吃晚餐。
習慣如此,表過不提。
柳花突想起冬菊剛才的神色,問柳根道:「哥,娘怎麼不高興呢?」柳根解釋道:「近幾年來,社會各處遭受嚴重災荒,餓死人的事常有發生。水庫工地上的活重,吃不飽,累死人的事更是屢見不鮮。爹在病中就更危險了!」柳花道:「叫爹回來不就結了。」柳根道:「每個人都必須在工地上干滿二十天的活。爹才去幾天,怕不行。」柳花急道:「那怎麼辦?」柳根道:「我告訴娘,就是要娘早想辦法。」
柳花畢竟還小,對一些事情的嚴重性心裡沒譜,很快就釋懷了。她慢慢地又想起那魚。她笑道:「哥,等會奶奶問起,就說這魚是我抓的!」柳根道:「娘和我不在水中趕它,你能抓到嗎?」柳花氣道:「就是我抓的!」兄妹倆吵吵鬧鬧地回到家裡。
柳支跑過來,把魚摟在懷裡,笑道:「有魚吃了。」柳芳歪歪斜斜地走過來,哭道:「我要魚,我要魚。」伸手就搶柳支懷裡的魚。柳支鬆開手,那魚一彈,柳芳把持不住,掉在了地上。柳芳哭道:「二哥欺負我!」柳支忙抓起魚,讓柳芳抱著,笑道:「我才沒有呢!」
奶奶從門外走進來。奶奶一米七的個頭,骨架大,清瘦,臉上除了滄桑,就剩慈祥和些微的滿足;奶奶裹著小腳。從外表看,小腳寬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二,長只有正常人的一半,腳趾部分尖而偏向大腳趾;由於腳與身體的比例有些失調,奶奶走起路來就顯得慢而文雅。裹著小腳的婦女,無法干任何農活。
柳芳忙走上前,高興地道:「奶奶,大哥抓了一條大魚!」柳花搶著道:「奶奶,這大魚可是我抓的!」柳根道:「你一個人能抓到嗎?!」奶奶笑道:「誰抓的都一樣。你們兄妹快去上學。」兄妹倆答應一聲,背起書包往學校而來。
剛出村子,就見前頭有個熟悉的身影。他的後腦殼包了一大塊布,隱隱能見到血跡。柳根大驚,緊走幾步,看清那人正是夏重根。
夏重根正是澤花之子。他比柳根大十天,同齡的還有奇輝的兒子柳條,三人當中柳條最長。澤花因當年與夏悟天結婚的時間短,對後來所生的這個孩子究竟是誰的她也心中沒譜。因此,對於夏悟天在家中的土匪行徑也就沒有勇氣反抗,對於夏悟天毒打夏重根時那下死手的勁頭也不敢、也無力制止。
柳根關切地問道:「重根哥,你怎麼啦?」重根忙低了頭,畏畏縮縮地道:「讓我爹打的。」柳花道:「嚴重嗎?出了很多血吧?」重根只是微微地點了點頭,下意思地向路邊靠了靠。柳根不無感慨。
農村娃挨打也很正常,有的甚至是家常便飯。很不誇張地說,傍晚時分,你若有幸從村子的這一頭走到村子的那一頭,所看到的很可能就是一幅幅千奇百怪打孩子的農家畫;但象重根這樣常常被打的如此嚴重的卻不多見。難道重根哥挨打另有原因?!
柳花同樣很快忘了重根的事情,只是時常想起那魚。她想起奶奶做的魚的味道:魚的兩邊被煎的金黃,加些新摘的辣椒,稍加悶煮,又鮮,又辣,又脆,又香,就不斷地咽口水,恨不得立即跑回家去嘗嘗。心急火燎地挨到放學,她雀躍著對這個說一句「我抓了條大魚!」對那個講一句「我回家有魚吃!」對他夸一句「我奶奶做的魚可好吃了!」柳根笑道:「妹妹,你別高興的太早,那魚還不知賣不賣呢!」柳花心裡那種不願讓它抬頭的潛意識,再也按不住,冒了出來。她的高興勁一掃而光,連走路都失了勁頭。
柳花的不高興,很快影響到她的弟妹們。冬菊收工回到家裡見了,心裡咯噔一下:「孩子們不高興,難道是孩子他爹出事了?!」柳花走過來,接過冬菊肩上的工具,放好。奶奶道:「孩子,那魚怎麼處理?」冬菊心裡一下明白了。她摸摸已站到身旁的柳支、柳芳的頭,笑道:「給孩子們吃了吧!」奶奶道:「我也是這麼想的。我們沒有錢買魚給孩子們吃。孩子們自己抓的魚也該讓他們嘗一嘗。」冬菊建議道:「娘,幾年沒有吃鮮魚下面了!家裡還有一二斤麵條,今晚就下一些給孩子們吃吧!」奶奶同意道:「當然可以。」孩子們立馬歡呼雀躍起來。
麵條對於那時的農村來講可是稀缺貨。平常情況下只有三類人能吃上麵條:一是孩子生日。提前幾天吵鬧,多挨些打,多幹些活,爹娘心裡軟一軟,才有一碗麵條吃;二是新女婿上門,討得丈母娘喜歡的,才有幸吃得上麵條;三是外甥到舅舅家送年禮,或是拜年,舅舅家不太清貧,又能討得舅舅一家歡喜的,才有口福吃得上一碗麵條。
這只是農村生活艱難的一個小小側面!
奶奶進廚房煎魚。柳支、柳芳站在奶奶兩旁觀看。柳芳個小,搬條凳子站起來一看,那魚已煎好一面。她忍不住十勁咽口水,一不小心,凳子一歪,摔了下來。柳支忙扶起柳芳。柳芳也不哭,敏捷地站上凳子。那魚已煎好,她輕聲道:「奶奶,魚煎好了嗎?!」奶奶忙夾一塊給她,也夾一塊給柳支。
柳支抱下柳芳,順好凳子,高興地跑到正在做作業的柳花跟前。柳花看著他手中的魚,使勁地咽著口水。柳支忙分一半給她。這時,柳根從門外走了進來,柳芳忙將手中的魚分一半給他。兄妹四個在一起品著那魚的味道,十分開心。
一家人很快就圍在桌上吃飯。冬菊與奶奶商量,今晚就要去換回孩子他爹,讓他休息幾天。奶奶提醒道:「那重的活只怕你幹不了,會累壞身子的。家裡可不能沒有你!」冬菊陪笑道:「我會儘量注意的!我吃完飯就動身。」奶奶忙道:「那可不行。聽人傳言,在偏僻的山路上,晚上偶爾會有人出來搶東西。我們雖沒有東西可搶,你一個婦道人家總有不便!」冬菊心裡躊躇「假若受辱,就是救得孩子他爹,夫妻間也沒有多大意思!萬一傳到孩子們的耳內,無臉見他們事小,只怕害得他們一輩子抬不起頭,使他們成家立業難上加難!」
柳根道:「娘,我剛才到村里打聽清楚了,村里明天有六個人要去工地換班。我已求得他們同意,他們明天會趕早些來喊您!」冬菊心裡頓時一寬,既自責,又歡喜,心裡一亂,就失了分寸,以後得多加注意;從孩子們的表現來看,過去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有效的,要不斷完善。
孩子們都在埋頭喝著稀飯,盆里的麵條還沒有動。冬菊笑道:「你們怎麼不吃麵條?芳兒還沒有吃過呢。」柳根道:「娘,您與奶奶吃吧,我們沒有幹什麼重活,還頂得住。」冬菊差點掉下眼淚。奶奶道:「孩子,我們也吃點吧。要不,孩子們也不會吃的。」冬菊點頭應諾,動手分麵條。柳支、柳芳也不肯多要,吃完了就下到一邊玩耍。到頭來,還是奶奶、冬菊吃的多。
冬菊今夜感到十分睏倦。她強打精神,督促柳根、柳花做完功課,教了柳支、柳芳一首古詩,就讓他們睡下。她侍候奶奶睡下,也躺在了床上,可怎麼也不能入睡。一時看到身邊在睡夢中笑著的柳芳,又喜又憂:「結婚十多年,三十歲不到,已經有四個孩子,照此生下去,只怕還可以生六、七個。不生嗎,娘又不高興,生那麼多日子又太難。怎麼辦呢?!」她一時又想到奇光,心裡推斷道:「那冤家的身體素來很好,一定是捨不得吃,餓勞成疾,唉!」……翻來覆去,直到三更,才朦朧睡去。
死去五年多的爺爺手中抱著一個孩子突然來到冬菊的床前,一臉嚴肅地道:「念你盡心侍候你婆婆的份上,我特地從觀音菩薩那兒討得這個孩子給你,你要好生教養,只有他才能保你後輩生活。要緊!要緊!」冬菊爭辯道:「不!爹爹,其它孩子也很孝順,很聽話!」爺爺道:「那是你教導有方之故。但,人各有命,冥冥已定!」將手中的孩子往冬菊懷裡一丟,消失的無影無蹤。冬菊一驚醒來。
天近四更。冬菊坐起,想吐又吐不出什麼東西來。冬菊又驚又喜道:「從公公的叮囑來看,根兒和支兒難道會有什麼不測?這種情況在現時的農村還是很常見的。兩個孩子聰明、活潑,若有不測,那老天也太坑人了吧!從先幾胎來看,腹中懷的嬰兒很可能是個男孩,公公托的夢也就有些指望,操勞一輩子也值得了!可孩子他爹在病中,若換他回來,干那麼繁重的活,腹中的孩子可能保不住。但孩子他爹若有個三長二短,那……。」冬菊不敢往下想了,毅然站起,坐到鏡前梳妝,不免又要干吐幾次。
奶奶心中有事,早就起床了,已煮好稀飯,煎了幾個糠粑。聽到響動,走來見了,喜道:「孩子,你又懷孕了?!」冬菊點頭道:「應該不會有錯!」奶奶勸道:「那就別去了。你公公託夢給我,這孩子能保你晚年生活,累掉孩子可不行!」奶奶同時做了同樣的夢,冬菊不信也信了幾分,可……她堅決地道:「娘,我還很年青,只要孩子他爹在,我還能懷孩子!」奶奶沉默了好一陣,點頭同意。
冬菊喝了稀飯,帶上糠粑,會全六個村民,緊走急趕四十里山路來到工地。太陽還沒有出,工地上已是熱火朝天。眾隊友見到冬菊,似乎均鬆了口氣。
奇光確實病的不輕。臉乾瘦臘黃,眼光四散無神,站那兒雙腿直打顫。根據以往的經驗,再過一天半日,只怕性命難保。他見到冬菊,再也堅持不住,一頭倒向她懷中,昏迷不醒。冬菊急切地喊道:「孩子他爹,你醒醒!」忙忙拿過水壺,餵他喝水,在一旁靜靜地守候著。
一個人突然衝到冬菊的背後,用竹杆敲著她的頭,怒喝道:「那來的鄉下刁婦,還不滾去幹活!?」冬菊氣鼓鼓地道:「他暈倒了!」那人怒道:「有什麼了不起的,這事老子見的多了!讓他休息一會兒,還必須繼續幹活。你再不去幹活,一天的標工、標工米全部扣下!」
第二回憑用心計里藏拙
空生恐腹中有鬼
民工在水利工地上幹活,所得的報酬與生產隊裡的相近,只是換了稱呼。民工所得的工分稱著「標工」,所得的糧食稱著「標工米」。民工兩頭不見天日地拼命干,一天可撐得一斤半左右的標工米。這「一斤半」標工米在這大荒年之後的歲月里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比生產隊裡的報酬要豐厚。許多農民為了自家孩子能喝上一碗「稀飯」,往往不要命地幹活,寒、暑、餓、累,往往要了他們中部分人的命。
標工由生產隊按每日十三個工分記帳。標工米則由工地上的指揮部統一發放。這指揮部直接聽命於縣委,由參與水庫工地會戰的各公社黨委抽調人員組成。書記、總指揮、監工……麻雀雖小,五藏具全。指揮部除定時召集各類會議聽匯報、布置任務、研究問題……發號施令外,春天和暖的陽光,也常常引誘指揮部內的各位領導到工地上轉一兩圈。
全工地的監工姓甫,名松林。監工對民工可有著生殺大權。他松一松,民工才有喘息的機會;他盯緊一點,往往可要一個人的命;他發點善心,標工米才能按時、保質、保量發放;他只一句話,一個民工,甚至一個生產隊、一個大隊的所有民工一天白幹活。老實本份的農民對他這類人可以說是畏似魔鬼。因此,工地上膽大的民工背地裡都稱他為「捕命鬼!」。
作為監工,本要時常巡視工地,挺忙乎。然而,捕命鬼有著非凡的才幹。他或在大隊幹部中,或在生產隊民工中,選擇、培養、引誘、脅迫一部分人為他充當打手。他因有這才幹,往往能指出某人何時喝水多站了一會兒,某人那一天大小便時間長了一點……樁樁件件就如同他親眼所見。老實、本份的農民那裡懂得捕命鬼的這些彎彎腸子,往往被嚇的目瞪口呆,心裡對他的恐怖感也就猛增了幾分。捕命鬼這個監工因此幹得十分愜意且悠閒。
此時衝到冬菊身後的這個人就是捕命鬼。生產隊副隊長夏豎生深知這中間的厲害,忙走過來,輕聲勸道:「只要不讓光哥繼續幹活,不會有危險。快去幹活,這個人可不能惹他生氣。要不,我們全隊的人都要遭殃!」強拉冬菊去幹活。
奇光慢慢醒來。他微弱地道:「餓!餓!」冬菊不顧一切地又奔到他身邊,拿起糠粑,放到奇光手中。奇光微微地咬一口,慢慢地嘴嚼一陣,艱難地咽下去。冬菊又忙餵他喝水。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生在城鎮的兄弟姐妹們,你真正了解那段特定時期的農村嗎?了解那段特定時期的農村人嗎?了解那段特定時期的農村生活嗎?了解那段特定時期的農村風俗習慣嗎?!
農村人一直過得很平淡!平淡得一直無聲無息,以至在任何歷史畫卷中都找不到任何農村人的影子!
然而,歷史的車輪無論是轟轟烈烈地向前,還是平平穩穩的一路高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農村人助力,都會舉步維艱!
二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生在農村的兄弟姐妹們,如今都已六十歲上下了,也逐漸的空閒下來,你是否時常、可還願意、可有勇氣回憶起我們兒時的生活:爹娘高高舉起的木棒、荊棘,……?!一個個弱小的身影拉扯著牛、揮舞著鐮刀、挑著沉重的秧稻、風裡泥里歪歪斜斜、似蹣跚學步的畫面?!腦海里是否還殘留著自己愁眉苦臉地呑咽著粗黑糊狀的麵疙瘩、菜邦子熬成的稀飯時可憐的模樣?!
兄弟姐妹們,當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面對了現時養兒的艱辛,想著兒時繁重的生活、不忍回視的苦難,你是否真正理解了那時爹娘的心境、苦難、養兒的苦楚?!是否諒解了爹娘?!是否已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是否因此而暗自神傷、掉淚,甚至嚎啕大哭?!
三
以上二段文字算是題記!
引子
公元一九四九年春夏之交,是夏、胡兩家喜結秦晉之好的日子。
新郎夏奇光,一表人才,八歲開始從事農耕,至今已有十四個年頭,是個大字不識,勤勞憨厚的地道農民。
新郎的父親夏曾喜,是方圓三縣內有名的醫生,年青時勤於立家,本掙得豐厚的家產;三十五歲以後,吃、喝、嫖、賭全部染上,很快將家產敗得所剩無幾;家境開始敗落,自身又不善耕種,為了成就家裡長子夏奇輝的學業,才無奈讓次子夏奇光在入學的年齡就擔起養家的重擔。
夏奇輝在二個月前與童養媳饒蓉花結婚。這饒蓉花長得挺秀氣,性格卻很象男人,挺霸道;奇輝雖男身,自小見了蓉花就象老鼠見了貓一般,半點主見都沒有。剛結婚沒多久就由蓉花作主,與夏神醫脫離了父子、公媳關係。神醫也不好十分地怪他們夫婦,夏家畢竟還有些田產,劃成分時一定不會太好。但,神醫恨兒子太軟弱,未讓他們夫婦帶走家裡的一草一木。
新娘胡冬菊,容貌出眾,四歲開始讀書識字,至今已有十二年,是個滿腹經綸、賢淑、縝密的大家閨秀。
新娘的父親胡財繩,是方圓三縣內前十名的大財主,家財萬貫,妻妾十幾房,卻只養得一男一女。兒名胡冬仁,喝過幾年洋墨水。
冬菊本是奇光的遠房表姑。冬菊的奶奶是夏家村的姑娘,要求親上加親。就這樣,兩家自小就為冬菊、奇光定了娃娃親。
夏家敗落以後,胡家有意退親,但冬菊奶奶堅持。冬仁見兩小性格相投,也從旁幫聲。兩孩子又小,退婚的事也就沒太認真,一直拖著。臨近婚齡,胡家反而害怕夏家悔婚。
夏神醫雖有百般不是,但為人十分誠信、倔強,明知胡家肯定會被劃為大地主,對夏家以後會有極大的影響,但還是頂住夏家及其親戚們的反對,為一對玉人確定了婚期,成就了他們一段奇緣!
農村的醫療條件很差。因此,農村人對醫術高明的鄉土醫生都有一種莫名的畏懼、討好的心理。夏神醫要娶兒媳婦,也就十分的熱鬧,村里所有人都放下手中的活路,幾乎全村空巷而來,甚至鄰村也有不少人前來趕熱鬧。
在這趕熱鬧的人群中,有一個人的身份很特殊,趕熱鬧的目的也很特殊。他就是工作組組長劉忙。
眼下,農村正在搞分田到戶、劃定成分。為了更好地把握政策界限,縣、公社聯合派遣工作組到各大隊、甚至村,領導分田、劃成分的工作。劉隊長在各村的群眾大會上一再強調說:「本隊長要提醒各位鄉親,必須清楚這次運動的意義。分田,關係到以後吃飯的問題;劃成分關係到以後能否當幹部、子女以後的前途問題!」本來膽小、憨厚、敏感的農民,聽了劉隊長反覆強調的這番話,更是有些膽顫心驚。
劉隊長此時似乎有點怕被他人認出,儘量站在人圈外,閃閃避避。他的雙眼卻在人群中游移,似在尋找著什麼。當他在鑼鼓隊中見到一個高大的身影后,心中莫名地狂喜,立即神不知,鬼不覺地脫離人群,幽靈般地飄到村外的一房屋前,東張西望、輕輕地敲響了眼前的房門。
劉隊長想要進的房子,位於村子南部的一座小土山上。這小土山頂部是打穀場,四周是自留地,離村子有八百多米遠。建於土山北側的房子原是地主為放農具,給看場人居住而修建的。典型的農村住房,兩暗一明:兩暗是左右兩側的廂房,每間長七米二,寬四米五,木板樓。各廂房的中間壘了一堵齊樓高的牆,牆上開有門,變成兩小間;一明為廳堂,六米五寬,也是木板樓;房子的西側還有一小的柴房,二十平方米;大門前則圍了六十平方米的圈,圈內西側又圍了一個二十平方米的小圈,養有一頭三十斤重的黑豬;東側種了一棵無花果樹,樹高二米一,枝繁葉茂。
這房子是夏悟天的家。夏悟天是村子裡少有的孤兒。村里人念其父母的好,根據政策,將房子分給他作為住房。夏悟天十天前娶妻吳澤花,因犯農村人忌諱,吳澤花今晚沒敢去趕熱鬧,此時正坐在燈下做針線活。聽到敲門聲,她料定是夏悟天抽空回家探視,驚喜莫名,提褲整衣,閃到門口前。
門開處,一個四十挨邊、身材魁梧的陌生男人神色不定、四顧亂盼地站在門前。吳澤花驚問道:「你是誰?來幹什麼?」
劉隊長迅捷地閃進屋內,關緊門。他睜著一雙充滿欲望的眼睛在吳澤花身上直打轉。這女人身材適中,肩寬、背厚,上身穿一件淺紅色綿襯衣,有些小,也就有些緊,豐挺的乳房更是有菱有角的掛在了胸前;下身穿淡綠色柔軟的單褲,上半截有點短。農村的女孩自小就受上一代的教誨,女人的褲子要儘量往上提,遮住肚臍眼。吳澤花無疑是照了這教誨去做的,但她卻沒有顧及下面的風景,凹凸蜿蜒,無限風光!
劉隊長觀此風景,慾火更熾,色膽猛漲,先前的一點怯意、顧慮立馬無影無蹤。他威脅道:「我是工作組的隊長。我們已經調查清楚了,你丈夫參加過土匪,殺了很多人!」
因夏悟天是孤兒,吳澤花與他見面都不方便。他們在結婚前也就沒有見過幾次,就匆匆結婚了。吳澤花對夏悟天的為人也就知之甚少。他是幹什麼的?以前幹過什麼?性格如何?結婚後對夏悟天也只有一個表面印象:一米八的個頭,身材魁梧;眼睛大,鼻直,臉方,嘴擴,膽小;眼裡偶爾露出狡詐的光。
眼下共產黨的幹部在群眾中的威信特高,絕不會說假話。吳澤花對劉隊長的話也就信以為真,呆傻傻的不知所以。劉隊長看到了希望,進一步威脅道:「你知道這犯了什麼罪?犯了殺頭的罪!」吳澤花嚇得打了一陣冷顫,毫無意識地問道:「這可如何是好?!」劉隊長一陣狂喜,引誘道:「你只要不叫,不鬧,從了我,我保你丈夫無罪,還可以保他當官。怎麼樣?」吳澤花驚的發怵。
劉隊長忍耐不住,衝上去扛起吳澤花就往廂房裡奔。吳澤花驚醒,拼命地喊叫,掙扎,撕打。可惜喊天天不應,呼地地無聲。
劉隊長摔澤花在床上,拉被子蓋住她的頭,迅捷熟練地反捆住她的手,在被子裡用衣物塞住她的嘴,翻轉仰放在床上,急急地扯掉她的下衣,盯著那風景,深深地咽了一下口水,瘋狂地……。
夏悟天今夜隨迎親隊伍充當吹鼓手,送新娘入了洞房。他見暫時無事,就溜回家探視新婚妻子。吳澤花此時還未回過神來,呆呆痴痴地坐在床上,房內、床上、身上一片狼籍。夏悟天見了,深知不妙,衝上去,抓起澤花,吼道:「你怎麼啦?!」吳澤花驚醒,知道無法隱瞞,就慢慢哭訴了事情的大概,並輕聲道:「眼下政紀嚴明,你去告他吧!」夏悟天痴痴地毫無反應。澤花嚇得忙來推他。夏悟天魂魄歸體,歇斯底里地道:「老百姓什麼時候斗過當官的?!」
夏悟天慢慢地就只知道想一件事:「能當上官也還罷了,否則,人生也沒什麼意思,拼了命也得去告他。一旦當了官,就要利用手中的權利,勾引、強迫讓人滿意的女子。這賤人因那女子地到來而受辱,得先從她開刀。哼,老子要報復,幾百倍,幾千倍地報復!」可眼下的一口氣無處發泄,瘋狂地打了澤花一頓,夾著被蓋出了房門。
劉隊長並沒有逃遠,而是躲在窗下觀察事態的發展。夏悟天的言行,使劉隊長吃了定心丸,欣喜若狂。他在心裡得意道:「老子看出那小子膽小,怕官,又極想當官,一點也沒有錯。只要讓他當了官,老子在上面能更好地控制他,他的老婆只怕會有老子的一半呢!只是這小子還不是黨員,話又不能老子一個人說了算,得想辦法才行!」
劉隊長一路想著心事,不自覺地來到夏奇光的家門前。人群都已散去,新房內的燈也關了。劉隊長心裡一陣陣衝動,恨不得撞開門衝進去。他心裡十分地怨恨道:「若是有象財主們所享受的初夜權多好,這時就是老子在當新郎了!」他十分留戀地離開。
劉隊長一路盤算道:「這家的小子膽子更小,家裡成分肯定不會好,只要他老婆漂亮,讓人喜愛,肯定更容易上手,嘻嘻!為了預防意外,眼前得先回家,與老婆打個招呼,約好時間,即便那小子要告官,到時……!」
因了這,是幾家慘遭不幸!
第一回抓大魚兄妹爭功
聞口信夫妻易役
中華民族自其誕生時起,就以農業立國。也許正因為如此,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很少受制於他國,歷史上才會有一個個萬國來朝的太平盛世!
農業立國最大的劣勢,就是有點「受命於天」。不適時的風、雨、雪、霜、雹、旱,都是農業的克星,特別是雨,你不需要的時候,大雨、小雨、煙雨、……連綿不斷,讓你愁;你需要的時候,太陽明晃晃的象一把火一樣高懸在你的頭頂,讓你死!正是在這愁與死的搏鬥中,中華民族創造了一個個偉大的奇蹟!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中華大地上遭受了百年罕見的自然災害。這場災害幾乎是讓國人猛醒,想要以農業立國,想要讓四萬萬同胞都吃飽飯,興修水利已是迫在眉睫了。於是,政府的一聲令下,開渠引水、新修水庫、拉直河道、新開小港、……轟轟烈烈,務實而有效。
興修水利的活,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水利工程離村子較遠,需要挑被蓋離家上工地幹活,由生產隊統一派遣壯勞力完成;為了搶時間,一年四季,不分農忙農閒,生產隊均需派壯勞力到工地上幹活。只是在農忙季節,輪流派出的勞動力,人數相對要少一些;一類是水利工程在村子的周邊,上工地上幹活一天能來回,由生產隊安排婦女和留在家裡的男人完成。不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農忙時下馬,農閒時又上馬。
夏家村的東面有一條河,河床長年淤砂,淺。旱季時河床大部分露出水面,水深一般三十厘米左右。雨季時水深可達二米,兩岸農田常常被淹沒;但這條河蜿蜒靈動,充滿活力,透著靈氣;這條河在這次新修水利的浪潮中也被拉直,顯得僵直而毫無生機;夏家村的南面又新開一小港,與東面的河成銳角相交。開挖小港的工程只完成了一半。
河與港就象張開的一把剪刀,將夏家村夾在了中間!
在水利工地上幹活,按土方計酬。為了多掙幾個工分,在離家稍遠的水利工地上幹活,中餐是帶到工地上去吃的;在離家稍近一些的水利工地上幹活,中餐則是由家人送到工地上去吃的。而這類送飯的活大多又落在孩子們的身上。
冬菊此時正在新開小港的工地上幹活。
冬菊已是有四個孩子的母親了,兩男兩女。老大夏柳根,男孩,十一歲。以後每三年生一個,男女間出,柳根以下依次為柳花、柳支、柳芳。柳根此時正提著籃子,帶著柳花給冬菊送中餐。
兄妹倆穿過村子,來到村南邊,出村不遠,是一棵古樟樹。相傳這古樟樹是夏家村第一代祖宗所植,現有四百多歲高齡了。這樹只長枝丫,不長高,圍粗九米,樹高十二米,枝蓋三十米。樹幹底部用花崗岩石條圍住,不准拴牛,不准折枝剝皮;再往前走一百米,有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東暖夏涼,無論旱澇,水位基本不變,人們謂之神;再往前走二百米,就是新開的小港工地。
冬菊揭開籃蓋,里裝一盆稀飯,四個糠粑,幾樣農家自產的素菜。冬菊不以為意。柳花看著那金燦燦的糠粑卻直咽口水。柳根深知柳花跟來送飯就是期盼冬菊能給她糠粑吃,此時見到柳花的饞樣,忙拉著她向著不遠處的河邊走去,建議道:「妹妹,我們去河裡抓魚。」兄妹倆往東邊河道而來。
柳根為了分散柳花的注意力,一路走一路哼著當時描寫那稀飯的歌謠:
盆里照見碗,碗裡照見人。
食時掙破肚,行時三步路!
柳花仍想著那金爛爛的糠粑,也哼起當時描寫那糠粑的歌謠:
面上金黃黃,腹內包粗糠。
若有半粒米,家道不尋常!
人與豬搶食,食之結肚腸!
天天唱頌歌,可笑太荒唐!
柳根忙忙地噓了一聲。四顧無人,他責怪道:「娘說了,最後兩句不能唱,妹妹怎麼忘了呢?!」柳花沒吃上糠粑,心裡一直不痛快,也就一時失了分寸。柳根責怪她,她心虛道:「我以後記住就是!」兄妹倆下到河裡。
這條河可是農村孩子的樂園。河道被拉直後,加高了河堤。河堤上為了固土,只種草,不種莊稼,牛可以在河堤上自由放牧,放牛娃則可以在河裡玩樂:洗澡、打水仗、堆砂堡、拾貝殼、追小魚、摸石縫……有時還可以抓到大魚。既幹活,又可玩耍,又不被爹娘責打,是極難得的歡樂時光!
河裡在兩個時期有魚抓:一是響過一陣春雷,下過一場春雨以後,水塘、水庫里的魚被雷聲驚嚇,隨四溢的水亂逃,一部分就逃到河裡;一是夏季,一場洪水過後,河裡的魚特多。
河道被拉直後,水退的極快。一場大雨後,在河壩石縫裡,有時也能見到來不及隨水退走的魚。柳花雖只有八歲,卻有這方面的經驗。早上才下過一場大雨,此時洪水早已退去。此時無事,就在石縫裡找找吧。
柳花運氣不錯,在石縫裡找到一尾魚。她興奮地將柳根召到跟前,眉開眼笑地指著石縫中的魚。柳根既興奮,又怕突然冒出一個人來將魚抓走,未仔細觀察,忙忙地脫掉鞋襪,捲起褲腳,輕輕地走到石縫前,伸手抓魚。那魚從另一側石縫裡鑽了出來,是一尾一尺五寸來長的鯉魚。兄妹倆瞪著那魚,不知所措。
冬菊吃完飯,來喊兄妹拿回餐具。柳花忙奔到冬菊面前,把冬菊拉到河堤的內側,輕聲道:「娘,一條大魚。哥哥抓不住。」冬菊卻也有些歡喜,忙忙地來到河道的水溝旁。這河道中的水雖不深,面積卻有十八平方米大小。這魚卻也難抓。
柳花看明白了。她埋怨道:「就哥不好。魚在石縫裡多好抓,幹嗎把它趕出來。」冬菊笑道:「先別急。我試試。」邊說邊下到水裡。兄妹倆瞪大眼睛一瞬也不瞬。冬菊的雙手逐漸接近那魚,猛然下壓。柳花歡叫道:「抓住了。有魚吃了!」冬菊笑道:「跑了。根兒下來幫忙。」柳根忙下到水裡。
娘倆從東趕到西,從西趕到東,從左趕到右,又從右趕到左,水珠四濺,就是抓不住那魚。柳花急得一會兒說柳根沒用,一會兒喊娘親加油;一會兒說魚在那兒,一會兒指魚在這兒,把冬菊、柳根指得團團轉。一眼瞟到河堤上有人走來,她急忙捲袖提褲,下去幫忙。
俗話說:鯉魚跳龍門。那魚被趕得急了,亂竄亂跳,一不小心,跳在了沙灘上。柳花奮不顧身,合身壓上。柳根也不知輕重地壓在柳花身上。柳花急道:「哥,你不壓魚,壓我幹嗎?」柳根喜道:「魚就在你身下壓著呢!」柳花臉上綻開一朵花。
冬菊用幾根草擰成小繩串起那魚,遞在柳根手中,讓他們趕緊回家上學。柳根道:「娘,有人從水庫工地上捎回口信,爹病了。」冬菊聞言,臉顯憂色。她有意馬上去換回丈夫,可轉念一想,此時動身,趕到工地,只怕已收工,不如這時多挑幾個方,晚上去兩頭都不耽誤。考慮停當,對兄妹倆道:「我知道了。你們不用擔心,快回去上學。」
有人要問了,十二點鐘吃中餐,六、七個小時還趕不到工地,有這麼遠嗎?這是城裡人的作息時間。鄉下人三餐時間大概是這樣的:早上起床先下田干農活,九、十點吃早餐,下午二、三點左右吃中餐,晚上八、九點才吃晚餐。
習慣如此,表過不提。
柳花突想起冬菊剛才的神色,問柳根道:「哥,娘怎麼不高興呢?」柳根解釋道:「近幾年來,社會各處遭受嚴重災荒,餓死人的事常有發生。水庫工地上的活重,吃不飽,累死人的事更是屢見不鮮。爹在病中就更危險了!」柳花道:「叫爹回來不就結了。」柳根道:「每個人都必須在工地上干滿二十天的活。爹才去幾天,怕不行。」柳花急道:「那怎麼辦?」柳根道:「我告訴娘,就是要娘早想辦法。」
柳花畢竟還小,對一些事情的嚴重性心裡沒譜,很快就釋懷了。她慢慢地又想起那魚。她笑道:「哥,等會奶奶問起,就說這魚是我抓的!」柳根道:「娘和我不在水中趕它,你能抓到嗎?」柳花氣道:「就是我抓的!」兄妹倆吵吵鬧鬧地回到家裡。
柳支跑過來,把魚摟在懷裡,笑道:「有魚吃了。」柳芳歪歪斜斜地走過來,哭道:「我要魚,我要魚。」伸手就搶柳支懷裡的魚。柳支鬆開手,那魚一彈,柳芳把持不住,掉在了地上。柳芳哭道:「二哥欺負我!」柳支忙抓起魚,讓柳芳抱著,笑道:「我才沒有呢!」
奶奶從門外走進來。奶奶一米七的個頭,骨架大,清瘦,臉上除了滄桑,就剩慈祥和些微的滿足;奶奶裹著小腳。從外表看,小腳寬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二,長只有正常人的一半,腳趾部分尖而偏向大腳趾;由於腳與身體的比例有些失調,奶奶走起路來就顯得慢而文雅。裹著小腳的婦女,無法干任何農活。
柳芳忙走上前,高興地道:「奶奶,大哥抓了一條大魚!」柳花搶著道:「奶奶,這大魚可是我抓的!」柳根道:「你一個人能抓到嗎?!」奶奶笑道:「誰抓的都一樣。你們兄妹快去上學。」兄妹倆答應一聲,背起書包往學校而來。
剛出村子,就見前頭有個熟悉的身影。他的後腦殼包了一大塊布,隱隱能見到血跡。柳根大驚,緊走幾步,看清那人正是夏重根。
夏重根正是澤花之子。他比柳根大十天,同齡的還有奇輝的兒子柳條,三人當中柳條最長。澤花因當年與夏悟天結婚的時間短,對後來所生的這個孩子究竟是誰的她也心中沒譜。因此,對於夏悟天在家中的土匪行徑也就沒有勇氣反抗,對於夏悟天毒打夏重根時那下死手的勁頭也不敢、也無力制止。
柳根關切地問道:「重根哥,你怎麼啦?」重根忙低了頭,畏畏縮縮地道:「讓我爹打的。」柳花道:「嚴重嗎?出了很多血吧?」重根只是微微地點了點頭,下意思地向路邊靠了靠。柳根不無感慨。
農村娃挨打也很正常,有的甚至是家常便飯。很不誇張地說,傍晚時分,你若有幸從村子的這一頭走到村子的那一頭,所看到的很可能就是一幅幅千奇百怪打孩子的農家畫;但象重根這樣常常被打的如此嚴重的卻不多見。難道重根哥挨打另有原因?!
柳花同樣很快忘了重根的事情,只是時常想起那魚。她想起奶奶做的魚的味道:魚的兩邊被煎的金黃,加些新摘的辣椒,稍加悶煮,又鮮,又辣,又脆,又香,就不斷地咽口水,恨不得立即跑回家去嘗嘗。心急火燎地挨到放學,她雀躍著對這個說一句「我抓了條大魚!」對那個講一句「我回家有魚吃!」對他夸一句「我奶奶做的魚可好吃了!」柳根笑道:「妹妹,你別高興的太早,那魚還不知賣不賣呢!」柳花心裡那種不願讓它抬頭的潛意識,再也按不住,冒了出來。她的高興勁一掃而光,連走路都失了勁頭。
柳花的不高興,很快影響到她的弟妹們。冬菊收工回到家裡見了,心裡咯噔一下:「孩子們不高興,難道是孩子他爹出事了?!」柳花走過來,接過冬菊肩上的工具,放好。奶奶道:「孩子,那魚怎麼處理?」冬菊心裡一下明白了。她摸摸已站到身旁的柳支、柳芳的頭,笑道:「給孩子們吃了吧!」奶奶道:「我也是這麼想的。我們沒有錢買魚給孩子們吃。孩子們自己抓的魚也該讓他們嘗一嘗。」冬菊建議道:「娘,幾年沒有吃鮮魚下面了!家裡還有一二斤麵條,今晚就下一些給孩子們吃吧!」奶奶同意道:「當然可以。」孩子們立馬歡呼雀躍起來。
麵條對於那時的農村來講可是稀缺貨。平常情況下只有三類人能吃上麵條:一是孩子生日。提前幾天吵鬧,多挨些打,多幹些活,爹娘心裡軟一軟,才有一碗麵條吃;二是新女婿上門,討得丈母娘喜歡的,才有幸吃得上麵條;三是外甥到舅舅家送年禮,或是拜年,舅舅家不太清貧,又能討得舅舅一家歡喜的,才有口福吃得上一碗麵條。
這只是農村生活艱難的一個小小側面!
奶奶進廚房煎魚。柳支、柳芳站在奶奶兩旁觀看。柳芳個小,搬條凳子站起來一看,那魚已煎好一面。她忍不住十勁咽口水,一不小心,凳子一歪,摔了下來。柳支忙扶起柳芳。柳芳也不哭,敏捷地站上凳子。那魚已煎好,她輕聲道:「奶奶,魚煎好了嗎?!」奶奶忙夾一塊給她,也夾一塊給柳支。
柳支抱下柳芳,順好凳子,高興地跑到正在做作業的柳花跟前。柳花看著他手中的魚,使勁地咽著口水。柳支忙分一半給她。這時,柳根從門外走了進來,柳芳忙將手中的魚分一半給他。兄妹四個在一起品著那魚的味道,十分開心。
一家人很快就圍在桌上吃飯。冬菊與奶奶商量,今晚就要去換回孩子他爹,讓他休息幾天。奶奶提醒道:「那重的活只怕你幹不了,會累壞身子的。家裡可不能沒有你!」冬菊陪笑道:「我會儘量注意的!我吃完飯就動身。」奶奶忙道:「那可不行。聽人傳言,在偏僻的山路上,晚上偶爾會有人出來搶東西。我們雖沒有東西可搶,你一個婦道人家總有不便!」冬菊心裡躊躇「假若受辱,就是救得孩子他爹,夫妻間也沒有多大意思!萬一傳到孩子們的耳內,無臉見他們事小,只怕害得他們一輩子抬不起頭,使他們成家立業難上加難!」
柳根道:「娘,我剛才到村里打聽清楚了,村里明天有六個人要去工地換班。我已求得他們同意,他們明天會趕早些來喊您!」冬菊心裡頓時一寬,既自責,又歡喜,心裡一亂,就失了分寸,以後得多加注意;從孩子們的表現來看,過去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有效的,要不斷完善。
孩子們都在埋頭喝著稀飯,盆里的麵條還沒有動。冬菊笑道:「你們怎麼不吃麵條?芳兒還沒有吃過呢。」柳根道:「娘,您與奶奶吃吧,我們沒有幹什麼重活,還頂得住。」冬菊差點掉下眼淚。奶奶道:「孩子,我們也吃點吧。要不,孩子們也不會吃的。」冬菊點頭應諾,動手分麵條。柳支、柳芳也不肯多要,吃完了就下到一邊玩耍。到頭來,還是奶奶、冬菊吃的多。
冬菊今夜感到十分睏倦。她強打精神,督促柳根、柳花做完功課,教了柳支、柳芳一首古詩,就讓他們睡下。她侍候奶奶睡下,也躺在了床上,可怎麼也不能入睡。一時看到身邊在睡夢中笑著的柳芳,又喜又憂:「結婚十多年,三十歲不到,已經有四個孩子,照此生下去,只怕還可以生六、七個。不生嗎,娘又不高興,生那麼多日子又太難。怎麼辦呢?!」她一時又想到奇光,心裡推斷道:「那冤家的身體素來很好,一定是捨不得吃,餓勞成疾,唉!」……翻來覆去,直到三更,才朦朧睡去。
死去五年多的爺爺手中抱著一個孩子突然來到冬菊的床前,一臉嚴肅地道:「念你盡心侍候你婆婆的份上,我特地從觀音菩薩那兒討得這個孩子給你,你要好生教養,只有他才能保你後輩生活。要緊!要緊!」冬菊爭辯道:「不!爹爹,其它孩子也很孝順,很聽話!」爺爺道:「那是你教導有方之故。但,人各有命,冥冥已定!」將手中的孩子往冬菊懷裡一丟,消失的無影無蹤。冬菊一驚醒來。
天近四更。冬菊坐起,想吐又吐不出什麼東西來。冬菊又驚又喜道:「從公公的叮囑來看,根兒和支兒難道會有什麼不測?這種情況在現時的農村還是很常見的。兩個孩子聰明、活潑,若有不測,那老天也太坑人了吧!從先幾胎來看,腹中懷的嬰兒很可能是個男孩,公公托的夢也就有些指望,操勞一輩子也值得了!可孩子他爹在病中,若換他回來,干那麼繁重的活,腹中的孩子可能保不住。但孩子他爹若有個三長二短,那……。」冬菊不敢往下想了,毅然站起,坐到鏡前梳妝,不免又要干吐幾次。
奶奶心中有事,早就起床了,已煮好稀飯,煎了幾個糠粑。聽到響動,走來見了,喜道:「孩子,你又懷孕了?!」冬菊點頭道:「應該不會有錯!」奶奶勸道:「那就別去了。你公公託夢給我,這孩子能保你晚年生活,累掉孩子可不行!」奶奶同時做了同樣的夢,冬菊不信也信了幾分,可……她堅決地道:「娘,我還很年青,只要孩子他爹在,我還能懷孩子!」奶奶沉默了好一陣,點頭同意。
冬菊喝了稀飯,帶上糠粑,會全六個村民,緊走急趕四十里山路來到工地。太陽還沒有出,工地上已是熱火朝天。眾隊友見到冬菊,似乎均鬆了口氣。
奇光確實病的不輕。臉乾瘦臘黃,眼光四散無神,站那兒雙腿直打顫。根據以往的經驗,再過一天半日,只怕性命難保。他見到冬菊,再也堅持不住,一頭倒向她懷中,昏迷不醒。冬菊急切地喊道:「孩子他爹,你醒醒!」忙忙拿過水壺,餵他喝水,在一旁靜靜地守候著。
一個人突然衝到冬菊的背後,用竹杆敲著她的頭,怒喝道:「那來的鄉下刁婦,還不滾去幹活!?」冬菊氣鼓鼓地道:「他暈倒了!」那人怒道:「有什麼了不起的,這事老子見的多了!讓他休息一會兒,還必須繼續幹活。你再不去幹活,一天的標工、標工米全部扣下!」
第二回憑用心計里藏拙
空生恐腹中有鬼
民工在水利工地上幹活,所得的報酬與生產隊裡的相近,只是換了稱呼。民工所得的工分稱著「標工」,所得的糧食稱著「標工米」。民工兩頭不見天日地拼命干,一天可撐得一斤半左右的標工米。這「一斤半」標工米在這大荒年之後的歲月里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比生產隊裡的報酬要豐厚。許多農民為了自家孩子能喝上一碗「稀飯」,往往不要命地幹活,寒、暑、餓、累,往往要了他們中部分人的命。
標工由生產隊按每日十三個工分記帳。標工米則由工地上的指揮部統一發放。這指揮部直接聽命於縣委,由參與水庫工地會戰的各公社黨委抽調人員組成。書記、總指揮、監工……麻雀雖小,五藏具全。指揮部除定時召集各類會議聽匯報、布置任務、研究問題……發號施令外,春天和暖的陽光,也常常引誘指揮部內的各位領導到工地上轉一兩圈。
全工地的監工姓甫,名松林。監工對民工可有著生殺大權。他松一松,民工才有喘息的機會;他盯緊一點,往往可要一個人的命;他發點善心,標工米才能按時、保質、保量發放;他只一句話,一個民工,甚至一個生產隊、一個大隊的所有民工一天白幹活。老實本份的農民對他這類人可以說是畏似魔鬼。因此,工地上膽大的民工背地裡都稱他為「捕命鬼!」。
作為監工,本要時常巡視工地,挺忙乎。然而,捕命鬼有著非凡的才幹。他或在大隊幹部中,或在生產隊民工中,選擇、培養、引誘、脅迫一部分人為他充當打手。他因有這才幹,往往能指出某人何時喝水多站了一會兒,某人那一天大小便時間長了一點……樁樁件件就如同他親眼所見。老實、本份的農民那裡懂得捕命鬼的這些彎彎腸子,往往被嚇的目瞪口呆,心裡對他的恐怖感也就猛增了幾分。捕命鬼這個監工因此幹得十分愜意且悠閒。
此時衝到冬菊身後的這個人就是捕命鬼。生產隊副隊長夏豎生深知這中間的厲害,忙走過來,輕聲勸道:「只要不讓光哥繼續幹活,不會有危險。快去幹活,這個人可不能惹他生氣。要不,我們全隊的人都要遭殃!」強拉冬菊去幹活。
奇光慢慢醒來。他微弱地道:「餓!餓!」冬菊不顧一切地又奔到他身邊,拿起糠粑,放到奇光手中。奇光微微地咬一口,慢慢地嘴嚼一陣,艱難地咽下去。冬菊又忙餵他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