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宇宙原始力

  啟潮

  眼前的茶几上放著一盤水果,裝有梨子、平果。正伸手去拿食平果,突然奇事驟起:盤子裡的梨子正在相互吞食,平果也在相互吞食,最後只剩下一個梨子,一個平果,而梨子、平果的個頭卻沒有變大。正驚奇間,不知從那兒飛來大量的梨子、平果,分別被盤子中的梨子、平果以每分鐘六百個的速度吞食,無窮無盡。

  也不知過了多久,正慵懶迷糊之際,梨子、平果停止吞食,突然相向飛去,來回振盪,最後相距五毫米停了下來。梨子、平果的個頭均只大了一圈。

  「同質相吸,異質相斥,是維繫宇宙穩定的原始力!」一個響徹宇宙的聲音振耳欲聾。

  夢被驚醒!

  自古有言: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近一段時間關注最多,且十分上心的是電視台播放的有關恐龍的電視節目,特別對恐龍滅絕的各類觀點最感興趣,並一路跟著查閱資料、開足思維,對恐龍滅絕的可能性進行著與電視台播放的觀點完全不同的猜想,幾近有些痴迷。可「同質相吸,異質相斥,是維繫宇宙穩定的原始力」與恐龍滅絕又有什麼必然的關聯呢?

  面前出現一本天文手札,記載有地球從起源以來重大的變遷事件:

  地球與金星的距離為20700000km,與太陽的距離為81280000km。地球從太陽那兒獲取了大量的能量。在太陽風的作用下,地球淺表及深部的放射性物質經過聚變、裂變為地球又提供了大量的能量。地球除利用這些能量維繫自轉、公轉外,只得孕育大量的生命體,特別是體型龐大的生命體來消耗剩餘的能量。

  地球上出現第一塊隕石。科學界對隕石展開全方位地分析、研究後,得出的結論讓人費解:這隕石的物質構成與地球的物質構成相差甚遠,卻與地球上生命體的物質構成十分接近。

  追根索源,原來地球的物質構成資料竟是一億三千萬年之前的。科學界只得對地球的物質構成重新開展研究,結論卻讓人瞠目結舌:地球的物質構成與一億三千萬年之前的物質構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隕石、地球上生命體的物質構成卻十分相近。

  科學界逐漸取得一致認識:地球孕育的生命體經過複雜的進化,由單胚胎(地球上單個元素)、簡單物質進化成複雜、高等級物質,如組成生命體的消化系統、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等等均是地球原始物質中沒有的新物質。通過生命體種群、數量的增加,經過一億三千萬年的積累、滅亡,在生命體物質構成的觸發下,地球原來的物質構成被改造、置換、富集,從前後物質構成對比來講,變成了全新的地球。

  隕石降落的頻率越來越大,隕石的個體也越來越大。當彗星與地球相遇時,一億五千萬年來均有記載、歷年被科學界密切關注的彗尾中的一號星體碎片成為了地球的隕石,將地球砸出八十萬平方千米的巨坑。科學家們紛紛趕到現場採樣分析,最後得出驚人的結論:一號星體碎片(隕石)的重量接近地球的千分之一,達到5.5736e21千克,物質構成與新地球的物質構成驚人的相似。

  科學界通過精準測算,得出二個結論:第一個結論是彗尾中的一號星體碎片成為地球的隕石後,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增大了21000000km。第二個結論是地球從太陽那兒獲得的能量減少了百分之三十三,太陽風減弱了百分之五十。

  接踵而至,地球出現二種現象:第一種現象是地球上個體龐大的生命體開始消失、滅絕,這其中自然包括恐龍。第二種現象是距離地球表面50~80km高空出現一層20~30km厚的大氣層。

  科學界最後給出的結論是:地球為了維繫自轉、公轉和「養育」生命體所需的能量,為了儘量減少能量的損耗,只得讓消耗能量大的生命體減少。地球高空出現的大氣層一個主要的功能也是幫助地球減少自身能量的散失。

  隕石不斷地「攻擊」地球,地球的原始物質構成被徹底地改變。地球的質量增大了百分之三十。陸地上個體龐大的生命體已經全部滅絕,海洋中個體龐大的生命體得以倖存,但個體卻縮小了一半。

  隕石「攻擊」地球的頻率慢慢降低。又經過一千萬年,即到了一億六千萬年後隕石停止了對地球地「攻擊」,地球的質量達到5.98×10e24千克,離太陽的距離也最終穩定在了150000000km。

  科學界最終的結論是:從表面上看,是由於大量隕石砸向地球表面,引起地球火山爆發,溫度升高,產生大量的塵岩,地球空氣品質大幅度降低,使地球上適應環境差的生命體滅絕;而實質上則是由於地球遠離太陽,從太陽那兒獲得的能量大幅度減少;地球「逃離」太陽風的作用範圍後,地球表面、地球深部的放射性物質停止聚變、裂變,地球又「失去」了大量的能量。地球為了維繫自身的公轉、自轉及養育的各類生命體所需的能量,不得不讓自己「孕育」的個體巨大、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才能存活的生命體滅絕。


  「同質相吸,異質相斥,是維繫宇宙穩定的原始力!」響徹宇宙的聲音再次振耳欲聾。

  夢又被驚醒了!

  現今的地球物質構成也在逐漸發生著變化。

  首先埋在地殼深部的煤、石油、天然氣等被開採出來後,通過燃燒等方式轉換成熱能等物質形式,雖然大部分物質最終塵歸塵,土歸土,但顯然與地球原始的煤、石油、天然氣等物質構成完全不同。

  又如生活中普遍見到的鋼材在自然界中也是不存在的。鋼是將自然界中的鐵礦石開採出來後,經過高溫熔化去掉鐵礦石中部分雜質,然後經過千錘百鍊的鍛打,再去掉鐵礦石中部分雜質,同時使鐵礦石中分子(原子)的構造被破壞,進行重組,縮短分子(原子)間的距離。經過一系列去雜質、分子(原子)重組等過程,使自然界中的鐵礦石變成鋼材。如含鐵56%的鐵礦石最終可煉成含鐵98%的鋼材,體重也由鐵礦石的3.4~5.2 g/cm3,變成鋼的7.2~7.8g/cm3。

  又如水泥,也是原始自然界中沒有的物質。以普通矽酸鹽水泥為例,主要成分是石灰石、粘土、鐵礦粉等。它是由自然界中的石灰石、粘土、鐵礦粉按比例磨細混合生成生料,生料在一千四百五十度高溫下煅燒形成孰料,然後將孰料和石膏按比例混合,一起磨細,變成新的物質水泥。

  再如塑料製品,也是原始自然界中沒有的物質。塑料是由合成樹脂及填料、增塑劑、穩定劑、潤滑劑、色料等添加劑通過加聚或縮聚反應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根據現代天文學研究,有一種觀點認為,月球對地球來講一個很重要的「護衛」作用是為地球擋隕石,一個關鍵的證據就是登月工程傳回來的月球表面的照片,月球表面存在大大小小的無數隕石坑。但那些月球表面的照片也透露出另一方面的信息:那些隕石坑存在的年代應該很久遠。也即使說,月球上沒有生命體,如果沒有隕石「攻擊」補充,其物質構成就不會發生變化。

  「同質相吸,異質相斥!」月球會離地球越來越遠。

  地球的物質構成由於人類的活動將會被持續改變,若干年後,隕石又會向地球發動新一輪的「攻擊」,地球的質量會越來越大,離太陽會越來越遠,從太陽那兒得到的能量也會越來越少。地球為了保證自身「生命」運動所必需的能量,大氣圈會由氣體變成液體,最終變成固體,使地球自身的能量不至於散失。這時,從外星空再看地球,地球的體積增大了許多,現時的文明、生命圈會完全隱入「地下」。

  由於地球的行為,最終會將海王星「擠出」太陽系,使太陽系的行星變成七顆。為了維繫太陽系的平衡,作為太陽系中心的太陽會將長期以來由裂變、聚變生成的殘留物在高溫、高壓下「孕育」的星體「生育」出來,成為太陽系中新的一員,參與太陽系中各個星體新的「輪迴」。

  宇宙中所有的星體、星系、星雲、星群等的「輪迴」演變均會遵循這一規則。

  同質相吸,異質相斥,是維繫宇宙穩定的原始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