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人見人愛
三日後,塗建國辦了出院手續,抱著女兒,帶著媳婦,回到了位於監利縣城的家中。
這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小縣城住宅,三層小樓,外牆貼著米白色的瓷磚,房前有一個小院,種著一些常見的花卉和一棵高大的梧桐樹,小院圍著竹籬笆,挨著籬笆栽著木槿花,又有不知從哪裡長出來的牽牛花纏繞著籬笆,極富鄉野氣息。
前幾年,國家取消了單位福利分房,塗建國作為縣上一家初中的老師,也曾嘆息沒趕上好光景,好在娶了個會掙錢持家的媳婦,在縣城開了個服裝店,經營得頗為紅火,又趁著縣糧站解散,盤下了一處老庫房,自掏腰包蓋了三層小樓,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二十一世紀初,正是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資和精神文明需求與相對落後的社會生產力矛盾重重的時候,李蘭芳算是借了時代的春風,服裝店說不上日進斗金,那也是半年一個樣,經營不過一兩年,家裡不但蓋了新房,又盤下個店面作母嬰生意,賣些奶粉、尿布、嬰兒服裝和玩具之類。
說來也怪,國家計劃生育搞了二十多年,可嬰兒潮還是一波接著一波,縣醫院婦產科一床難求,李蘭芳的母嬰店離縣醫院不遠,每天都是烏泱泱的人,想不賺得盆滿缽滿也難。
錢是男人膽,塗建國有媳婦撐腰,學校里發的工資只當是零花錢,平常和同事聚個餐、喝個早酒,都是搶著付帳,同事有個錢財不趁手的時候,他也樂得江湖救急。人人都羨慕他娶了個好媳婦,長得漂亮,又能掙錢。
當然了,凡事有利有弊,兩口子的家庭地位也是與經濟狀況掛鉤的,家裡的大事自然是歸一家之主塗建國拍板,其餘的小事都歸李蘭芳管。呃,要問啥是大事,自然是新聞聯播里播的那些和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國家大事,其餘的事情,比如開店、蓋房、啥時候要娃、要幾胎、娃起啥名、人情往來、日常開銷這些,都是小事。
「小溪,我們到家了!」
李蘭芳是順產,恢復得不錯,正是母愛泛濫的時候,一回家就將女兒安置在小搖籃里,坐在一邊輕搖,口中喚著女兒的乳名,溫柔無限。
喵喵!
家裡的狸花貓花花輕巧地跑過來,在女主人腿上蹭了蹭,輕輕一跳,熟悉地趴在她膝蓋上,金黃色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搖籃里的嬰兒。
「蘭芳,快躺起,月子裡要休息好。」塗建國剛把屋裡門窗關嚴實,見狀連忙把她扶到床上躺下。
塗建國是語文老師,不是班主任,每周上十幾節課就完事了,時間比較寬鬆;李蘭芳自己當老闆,時間更是自由。兩口子商量過了,不用雙方父母帶娃,也用不著請保姆,一切都靠自己。
趁著這個空檔,花花小心翼翼地走近搖籃,輕輕地嗅了嗅小淺溪,然後伸出一隻柔軟的爪子,輕輕地觸碰了一下她的小手。小淺溪似乎感覺到了這個毛茸茸的新朋友的親近,她的小手微微抓握,竟然握住了花花的爪子。
這一幕恰好讓李蘭芳看到,她驚喜地推著塗建國的手臂,嘴巴一努:「看,花花喜歡小溪呢。」
塗建國回頭一望,揮手將花花趕跑,扭頭衝著李蘭芳埋怨道:「你這當媽的真是心大,這些貓貓狗狗的下手沒個輕重,抓著寶寶了怎麼得了。產檢的時候醫生就說過了,貓身上有弓形蟲,容易造成流產,你偏不聽。」
「不聽不聽,王八念經。」李蘭芳皺皺鼻子,把頭扭到一邊,不服氣地反駁,「咱們鄉下,哪家不是養著雞鴨貓狗的,也沒聽說過誰家不生孩子了,都是些瞎講究。」
從那天起,花花就成了小淺溪的跟屁蟲。但凡在家裡看不到花花的身影,不用說,肯定是藏在小淺溪的搖籃里。每當她哭鬧時,花花總是第一個跑過去,用它的小腦袋輕輕地蹭著她,發出溫柔的喵喵聲,似乎在安慰她。而她似乎也能感覺到花花的善意,每當花花靠近時,她總是會露出安心的笑容。
轉眼一年到頭,冬去春來,日子一天比一天暖和。
小淺溪漸漸顯出與別的孩子不同,半個月就能抓握,二個半月能翻身,五個月能坐穩,六個月能滾來滾去,七個月能爬行,八個月能短暫站立,十個月就能被大人牽著走幾步了。
等到周歲生日一過,不得了了,都會跑了。她這一會跑,簡直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房間已經容不下她了,一有機會就想往院子裡跑。
隨著年齡的增長,兩口子都發現,女兒好像特別討小動物喜歡,隔壁好幾家的貓貓狗狗,小雞小鴨,總是時不時跑到院子來,圍著女兒團團轉,趕走了又來。
有一次塗建國下班回來,一進院子,好傢夥,七八條大狗蹲得整整齊齊,黃狗黑狗都有,圍成個半圓,不知道在搞什麼名堂。這年頭養的都是土狗,蹲下來有一米多高,領地意識極強,見了生人兇悍得很。
塗建國疑惑上前一看,狗堆里站著個小娃,神氣活現地揮舞著小胳膊小腿,口中吱吱哇哇亂嚷著些沒意義的聲音,正是自己那膽比天大的調皮丫頭。那些大狗蹲著比她頭還高,一個個咧著嘴吐著舌頭,紋絲不動。他慌忙將女兒抱起,小丫頭揮舞著拳頭吱吱哇哇,狗群一鬨而散。
塗建國驚魂未定,進門說給媳婦聽,語氣中不乏埋怨,怪媳婦沒看好孩子。李蘭芳白眼一翻,說道這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小溪這個年齡段正是愛模仿的時候,她在學你給學生上課咧。
時光像一頭野驢,跑起來就不停。
2006年秋,塗淺溪兩歲了,成天到左鄰右舍家串門,但凡見著人,也不管別人是大人小孩,總愛用她那貧瘠的詞彙量和人家嘮兩句。整天不著家,一到飯點,李蘭芳屋裡屋外喊不見人,只得挨家挨戶找上門去,一看,她在鄰居家端著碗吃著正歡呢,邊吃還邊對主人家說,奶奶、伯伯、姨姨,這個好吃,你夾這個吃呀,毫不見外。
如此幾次,李蘭芳也臊了臉,心說這孩子隨誰呢,怎麼這麼自來熟的,到別人家蹭吃蹭喝一點都不害臊,別人還當咱們家摳摳索索虧待孩子呢。便攛掇著塗建國狠狠揍了一頓屁股,嚴厲告誡少到別人家玩,尤其不許到別人家吃飯,到了飯點,就乖覺地回來。
沒想到,左鄰右舍反倒不樂意了。
隔壁張嬸來串門,連聲抱怨:「蘭芳啊,咋不見你家小溪到我家串門了呢,那小機靈鬼,可會逗趣了,咱全家都喜歡她呢。」
不久,后街的徐老師也推著自行車過來,徐老師是班主任,教數學,和塗建國同帶一個班。
徐老師一露面就沖塗建國嚷嚷:「建國啊,聽說你不讓你家小溪上我家吃飯去了?咋地,嫌我傢伙食不夠檔次?嫌你嫂子手藝不好?」
「那哪能啊!」塗建國連忙陪笑,「我家小溪沒皮沒臉的,總上你家蹭飯也不是個辦法。」
「就你想得多,小孩子家家的,敞開吃又能吃多少。」徐老師佛然不悅,「我家小寶就愛和小溪一塊吃飯,每次小溪過來,小寶能多吃半碗米飯。」
「徐伯伯好!」
穿著針織毛衣的塗淺溪不知從哪裡竄出來,甜甜地向徐老師揮手問好,毛衣胸前一個大大的米老鼠卡通圖案,非常惹眼。
「欸欸,好孩子!」徐老師面色瞬間轉晴,笑得合不攏嘴,平時不苟言笑的威嚴面容能嚇得班上的初中生大氣不敢出,此刻卻顯出幾分慈祥來。
徐老師又轉向塗建國,面色隨之晴轉多雲,說道:「咱倆同帶一個班,你不讓小溪上我家吃飯,別人還以為咱倆鬧矛盾了呢。」
塗建國連忙否認:「那不能夠,咱倆搭班子都多久了。學校里誰不知道,咱倆是黃金搭檔!」
「哼!你知道就好。」徐老師不理他,拍拍自行車后座,衝著塗淺溪把手一招,「小溪跟我走,伯伯家裡做了好吃的,小寶哥哥等你一塊吃飯呢。」
塗淺溪一聲歡呼,衝上去就往自行車后座上爬。這年頭家裡有小孩的,通常在自行車后座上固定著木製的兒童座椅,安全性有保障。徐老師抱著她坐上座椅,揮揮手,推開院門騎車走了。
兩口子你望著我,我望著你,說不出話來。
良久,塗建國嘆口氣,問道:「媳婦,你說小溪這性子,到底隨誰啊?」
「隨誰?女兒隨爹唄,反正不隨我。」李蘭芳一甩頭髮,自己進屋做飯去了。
塗建國跟著進去,小聲嘀咕:「也不一定。媳婦,你沒發覺小溪越長越像你了麼?」
除夕夜,塗淺溪吃了四頓年夜飯,一頓是自己家的,其餘三頓是在別家蹭的,半夜起來吃健胃消食片。
翻過年來,兩口子一合計,乾脆把她送幼兒園得了。雖然幼兒園通常收三歲以上的小朋友,不過咱家孩子,那自理能力,那社牛體質,根本不用操心啊。
2007年春,新學期伊始,兩歲半的塗淺溪小朋友上了幼兒園,翻開了人生新的一頁。同班同學多是三歲半往上的小朋友,她混在一群小蘿蔔頭中,矮別人半個頭。
兩口子送她進了校門,老師接了進去,塗建國又開始沒來由地擔心,咱家小溪又瘦又矮,班上孩子欺負她怎麼辦。
好不容易捱到下午三點半,兩口子早早地在校門口等待,望眼欲穿。等幼兒園小班的隊伍一出來,兩口子傻了眼,塗淺溪小朋友站在帶隊老師身邊,手裡揮著一面小紅旗,在指揮隊伍秩序呢。
帶隊老師一見他們倆,隔著老遠豎起了大拇指:「你家塗淺溪小朋友神了,把一幫哥哥姐姐們管得服服帖帖,說話比老師還好使。」
「塗淺溪,再見!」
「王小明,再見。」
「塗淺溪,明天見!」
「薛雨萌,明天見。」
小蘿蔔頭陸續被父母接走,許多孩子牽著父母的手,忍不住回過頭來和她告別,她也一板一眼的回答,惹得孩子父母紛紛注目,心中感嘆,這誰家的孩子,小大人似的,家教真好。
這孩子太長面子了!
兩口子提溜著娃,回家的路上昂首挺胸。
當晚,許多小朋友家中,發生著如下對話。
「今天在幼兒園做了什麼?」
「不記得了。」
「午飯吃了什麼?」
「不記得了。」
「有沒有交到新朋友?」
「有,有,塗淺溪妹妹,巴拉巴拉......」
「今天過得開不開心。」
「開心。」
回到家中,塗淺溪拉開小書包的拉鏈,從裡面一件一件地往外掏東西。
「棒棒糖,薛雨萌姐姐送我的。」
「彈力球,王小明哥哥送的。」
「鐵皮青蛙,李梓豪哥哥送的。」
「粉紅幸運星,馬筱池姐姐送我的。」
「拉哨,肖輝哥哥送的。」
......
兩口子相顧無語,咱家這孩子,怎麼就這麼人見人愛呢。
這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小縣城住宅,三層小樓,外牆貼著米白色的瓷磚,房前有一個小院,種著一些常見的花卉和一棵高大的梧桐樹,小院圍著竹籬笆,挨著籬笆栽著木槿花,又有不知從哪裡長出來的牽牛花纏繞著籬笆,極富鄉野氣息。
前幾年,國家取消了單位福利分房,塗建國作為縣上一家初中的老師,也曾嘆息沒趕上好光景,好在娶了個會掙錢持家的媳婦,在縣城開了個服裝店,經營得頗為紅火,又趁著縣糧站解散,盤下了一處老庫房,自掏腰包蓋了三層小樓,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二十一世紀初,正是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資和精神文明需求與相對落後的社會生產力矛盾重重的時候,李蘭芳算是借了時代的春風,服裝店說不上日進斗金,那也是半年一個樣,經營不過一兩年,家裡不但蓋了新房,又盤下個店面作母嬰生意,賣些奶粉、尿布、嬰兒服裝和玩具之類。
說來也怪,國家計劃生育搞了二十多年,可嬰兒潮還是一波接著一波,縣醫院婦產科一床難求,李蘭芳的母嬰店離縣醫院不遠,每天都是烏泱泱的人,想不賺得盆滿缽滿也難。
錢是男人膽,塗建國有媳婦撐腰,學校里發的工資只當是零花錢,平常和同事聚個餐、喝個早酒,都是搶著付帳,同事有個錢財不趁手的時候,他也樂得江湖救急。人人都羨慕他娶了個好媳婦,長得漂亮,又能掙錢。
當然了,凡事有利有弊,兩口子的家庭地位也是與經濟狀況掛鉤的,家裡的大事自然是歸一家之主塗建國拍板,其餘的小事都歸李蘭芳管。呃,要問啥是大事,自然是新聞聯播里播的那些和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國家大事,其餘的事情,比如開店、蓋房、啥時候要娃、要幾胎、娃起啥名、人情往來、日常開銷這些,都是小事。
「小溪,我們到家了!」
李蘭芳是順產,恢復得不錯,正是母愛泛濫的時候,一回家就將女兒安置在小搖籃里,坐在一邊輕搖,口中喚著女兒的乳名,溫柔無限。
喵喵!
家裡的狸花貓花花輕巧地跑過來,在女主人腿上蹭了蹭,輕輕一跳,熟悉地趴在她膝蓋上,金黃色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搖籃里的嬰兒。
「蘭芳,快躺起,月子裡要休息好。」塗建國剛把屋裡門窗關嚴實,見狀連忙把她扶到床上躺下。
塗建國是語文老師,不是班主任,每周上十幾節課就完事了,時間比較寬鬆;李蘭芳自己當老闆,時間更是自由。兩口子商量過了,不用雙方父母帶娃,也用不著請保姆,一切都靠自己。
趁著這個空檔,花花小心翼翼地走近搖籃,輕輕地嗅了嗅小淺溪,然後伸出一隻柔軟的爪子,輕輕地觸碰了一下她的小手。小淺溪似乎感覺到了這個毛茸茸的新朋友的親近,她的小手微微抓握,竟然握住了花花的爪子。
這一幕恰好讓李蘭芳看到,她驚喜地推著塗建國的手臂,嘴巴一努:「看,花花喜歡小溪呢。」
塗建國回頭一望,揮手將花花趕跑,扭頭衝著李蘭芳埋怨道:「你這當媽的真是心大,這些貓貓狗狗的下手沒個輕重,抓著寶寶了怎麼得了。產檢的時候醫生就說過了,貓身上有弓形蟲,容易造成流產,你偏不聽。」
「不聽不聽,王八念經。」李蘭芳皺皺鼻子,把頭扭到一邊,不服氣地反駁,「咱們鄉下,哪家不是養著雞鴨貓狗的,也沒聽說過誰家不生孩子了,都是些瞎講究。」
從那天起,花花就成了小淺溪的跟屁蟲。但凡在家裡看不到花花的身影,不用說,肯定是藏在小淺溪的搖籃里。每當她哭鬧時,花花總是第一個跑過去,用它的小腦袋輕輕地蹭著她,發出溫柔的喵喵聲,似乎在安慰她。而她似乎也能感覺到花花的善意,每當花花靠近時,她總是會露出安心的笑容。
轉眼一年到頭,冬去春來,日子一天比一天暖和。
小淺溪漸漸顯出與別的孩子不同,半個月就能抓握,二個半月能翻身,五個月能坐穩,六個月能滾來滾去,七個月能爬行,八個月能短暫站立,十個月就能被大人牽著走幾步了。
等到周歲生日一過,不得了了,都會跑了。她這一會跑,簡直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房間已經容不下她了,一有機會就想往院子裡跑。
隨著年齡的增長,兩口子都發現,女兒好像特別討小動物喜歡,隔壁好幾家的貓貓狗狗,小雞小鴨,總是時不時跑到院子來,圍著女兒團團轉,趕走了又來。
有一次塗建國下班回來,一進院子,好傢夥,七八條大狗蹲得整整齊齊,黃狗黑狗都有,圍成個半圓,不知道在搞什麼名堂。這年頭養的都是土狗,蹲下來有一米多高,領地意識極強,見了生人兇悍得很。
塗建國疑惑上前一看,狗堆里站著個小娃,神氣活現地揮舞著小胳膊小腿,口中吱吱哇哇亂嚷著些沒意義的聲音,正是自己那膽比天大的調皮丫頭。那些大狗蹲著比她頭還高,一個個咧著嘴吐著舌頭,紋絲不動。他慌忙將女兒抱起,小丫頭揮舞著拳頭吱吱哇哇,狗群一鬨而散。
塗建國驚魂未定,進門說給媳婦聽,語氣中不乏埋怨,怪媳婦沒看好孩子。李蘭芳白眼一翻,說道這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小溪這個年齡段正是愛模仿的時候,她在學你給學生上課咧。
時光像一頭野驢,跑起來就不停。
2006年秋,塗淺溪兩歲了,成天到左鄰右舍家串門,但凡見著人,也不管別人是大人小孩,總愛用她那貧瘠的詞彙量和人家嘮兩句。整天不著家,一到飯點,李蘭芳屋裡屋外喊不見人,只得挨家挨戶找上門去,一看,她在鄰居家端著碗吃著正歡呢,邊吃還邊對主人家說,奶奶、伯伯、姨姨,這個好吃,你夾這個吃呀,毫不見外。
如此幾次,李蘭芳也臊了臉,心說這孩子隨誰呢,怎麼這麼自來熟的,到別人家蹭吃蹭喝一點都不害臊,別人還當咱們家摳摳索索虧待孩子呢。便攛掇著塗建國狠狠揍了一頓屁股,嚴厲告誡少到別人家玩,尤其不許到別人家吃飯,到了飯點,就乖覺地回來。
沒想到,左鄰右舍反倒不樂意了。
隔壁張嬸來串門,連聲抱怨:「蘭芳啊,咋不見你家小溪到我家串門了呢,那小機靈鬼,可會逗趣了,咱全家都喜歡她呢。」
不久,后街的徐老師也推著自行車過來,徐老師是班主任,教數學,和塗建國同帶一個班。
徐老師一露面就沖塗建國嚷嚷:「建國啊,聽說你不讓你家小溪上我家吃飯去了?咋地,嫌我傢伙食不夠檔次?嫌你嫂子手藝不好?」
「那哪能啊!」塗建國連忙陪笑,「我家小溪沒皮沒臉的,總上你家蹭飯也不是個辦法。」
「就你想得多,小孩子家家的,敞開吃又能吃多少。」徐老師佛然不悅,「我家小寶就愛和小溪一塊吃飯,每次小溪過來,小寶能多吃半碗米飯。」
「徐伯伯好!」
穿著針織毛衣的塗淺溪不知從哪裡竄出來,甜甜地向徐老師揮手問好,毛衣胸前一個大大的米老鼠卡通圖案,非常惹眼。
「欸欸,好孩子!」徐老師面色瞬間轉晴,笑得合不攏嘴,平時不苟言笑的威嚴面容能嚇得班上的初中生大氣不敢出,此刻卻顯出幾分慈祥來。
徐老師又轉向塗建國,面色隨之晴轉多雲,說道:「咱倆同帶一個班,你不讓小溪上我家吃飯,別人還以為咱倆鬧矛盾了呢。」
塗建國連忙否認:「那不能夠,咱倆搭班子都多久了。學校里誰不知道,咱倆是黃金搭檔!」
「哼!你知道就好。」徐老師不理他,拍拍自行車后座,衝著塗淺溪把手一招,「小溪跟我走,伯伯家裡做了好吃的,小寶哥哥等你一塊吃飯呢。」
塗淺溪一聲歡呼,衝上去就往自行車后座上爬。這年頭家裡有小孩的,通常在自行車后座上固定著木製的兒童座椅,安全性有保障。徐老師抱著她坐上座椅,揮揮手,推開院門騎車走了。
兩口子你望著我,我望著你,說不出話來。
良久,塗建國嘆口氣,問道:「媳婦,你說小溪這性子,到底隨誰啊?」
「隨誰?女兒隨爹唄,反正不隨我。」李蘭芳一甩頭髮,自己進屋做飯去了。
塗建國跟著進去,小聲嘀咕:「也不一定。媳婦,你沒發覺小溪越長越像你了麼?」
除夕夜,塗淺溪吃了四頓年夜飯,一頓是自己家的,其餘三頓是在別家蹭的,半夜起來吃健胃消食片。
翻過年來,兩口子一合計,乾脆把她送幼兒園得了。雖然幼兒園通常收三歲以上的小朋友,不過咱家孩子,那自理能力,那社牛體質,根本不用操心啊。
2007年春,新學期伊始,兩歲半的塗淺溪小朋友上了幼兒園,翻開了人生新的一頁。同班同學多是三歲半往上的小朋友,她混在一群小蘿蔔頭中,矮別人半個頭。
兩口子送她進了校門,老師接了進去,塗建國又開始沒來由地擔心,咱家小溪又瘦又矮,班上孩子欺負她怎麼辦。
好不容易捱到下午三點半,兩口子早早地在校門口等待,望眼欲穿。等幼兒園小班的隊伍一出來,兩口子傻了眼,塗淺溪小朋友站在帶隊老師身邊,手裡揮著一面小紅旗,在指揮隊伍秩序呢。
帶隊老師一見他們倆,隔著老遠豎起了大拇指:「你家塗淺溪小朋友神了,把一幫哥哥姐姐們管得服服帖帖,說話比老師還好使。」
「塗淺溪,再見!」
「王小明,再見。」
「塗淺溪,明天見!」
「薛雨萌,明天見。」
小蘿蔔頭陸續被父母接走,許多孩子牽著父母的手,忍不住回過頭來和她告別,她也一板一眼的回答,惹得孩子父母紛紛注目,心中感嘆,這誰家的孩子,小大人似的,家教真好。
這孩子太長面子了!
兩口子提溜著娃,回家的路上昂首挺胸。
當晚,許多小朋友家中,發生著如下對話。
「今天在幼兒園做了什麼?」
「不記得了。」
「午飯吃了什麼?」
「不記得了。」
「有沒有交到新朋友?」
「有,有,塗淺溪妹妹,巴拉巴拉......」
「今天過得開不開心。」
「開心。」
回到家中,塗淺溪拉開小書包的拉鏈,從裡面一件一件地往外掏東西。
「棒棒糖,薛雨萌姐姐送我的。」
「彈力球,王小明哥哥送的。」
「鐵皮青蛙,李梓豪哥哥送的。」
「粉紅幸運星,馬筱池姐姐送我的。」
「拉哨,肖輝哥哥送的。」
......
兩口子相顧無語,咱家這孩子,怎麼就這麼人見人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