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恰欲灌花山雨來
「總兵,卑職按您吩咐,扮成逃荒來的,從山東路過,沿海承平日久,衛戍沿海防務懈怠,山東海防逐漸廢弛。衛所空虛,戰艦殘破,軍伍缺額,軍紀敗壞。山東沿海十一衛,按舊制每衛軍額應為五千又六百人,但實際上最多的青州左衛也只有4千人,最少的靈山衛僅有一千又八百人,平均每衛兩千又八百人,缺額四成。
今武備積馳,見籍止十四萬餘,而操練者不過五六萬,支糧則有,調遣則無。即見在兵,率老弱疲憊、市井游販之徒,臨時領的衣甲器械充數。蓋提督、坐營、號頭、把總諸官,多世胄紈袴,平時占役營軍,以空名支餉,臨操則肆集市人,呼舞博笑而已。
三四月起,海上馬上刮南風了,倭患要嚴重了!
再者,聽說河北的一夥姓劉的匪盜兄弟,大名叫個劉六,劉七,諢名叫個「流里流氣」,趁著荒年,聚集災民,在滄州反了,朝廷已經派人了,山東也在調集人手過去。」謝琿從山東回來,向總兵劉瑜回話。
「司僉書周大人一旬前來提醒我,要我加強操練,等著三月開始大汛了,指不定有一場惡仗。如今看來外無強援,只得咱們自己抵抗了。你務必加強操練。
咳,聽老人說洪武年間,建立「三衛、八所、七巡檢、十六寨、一百四十七墩堡,如今都大多廢置了!山東自顧不暇,歸順州府也遠水解不了近渴。況且交趾一帶也不太平,不能指望人家千里迢迢來搭救。
哎!聽說你又要當爹了!這兩日回家好好安慰家裡,別回頭弟媳要惦記你了!」
「咳,老夫老妻了,她跟著我總是習慣了!」
「這兩日趁著沒有外務,回家好好看看家裡,後面還不知道要多少事呢!」
「是,謝大人!」
老栓這日清晨起,到日頭西斜,除了吃些熱水泡的炒麵,其餘時間一直趕路。
沿嘉善水脈,穿越縱橫的水田,過五子塘。
沿著水道,直至太湖腹地。水網縱橫,河道縱貫,整個古鎮,滿滿水色。說是水路隔田,到了春天,就是田隔水路了!
小小斜塘鎮,弄有九十九。斜塘三絕,橋、棚、弄。
流觴曲水盼麗人,粉牆黛瓦入佳境。
船游泛起春秋水,吳語越風暖寒冬。
此地受京杭大運河的漕運壓力,漕運官員前時為了保持運力,不斷調遣各地水系匯聚於此。一到汛期就要鬧水患。
古時黃河泥沙在北部出海口的淤積嚴重。因此僅到南宋,又出現了禍及數省的向南改道,奪淮入海。元朝遼族為鞏固北方腹地,又進一步增加水運需求。於是修改漕運,黃河北部築壩設防,迫使黃河在徐州一帶匯入泗水,再由淮河主幹道通向大海。此舉不僅繼續破壞著山東內陸的水系,也進一步摧殘了先前還能自處的江淮。當然嘉興到斜塘一帶也不能倖免。此時未到汛期,倒還安穩。
沿河見到西街王家的石皮弄,就到斜塘了,再沿著水道一路向東北走,到了送子來鳳橋,就住了店。這橋又叫陰陽橋,遠看沒什麼不同,到了跟前,才發現,這橋縱向從中間分開,並行兩條路,一條是石階,一條是斜坡平路,男人走石階步步高升,女子走斜坡閒庭信步。很有意思。
老栓等著母子倆下了車,領著車馬到後面。
三人住了店,要了一碗雲吞,一碗豆花,一屜包子,客兒大病初癒,玉蓉餵他吃了兩個雲吞,小半碗豆花,剩下的雲吞和包子給老栓叔了,自己吃了一碗豆花。
老栓一邊看著小少爺,一邊抽著菸袋,一邊想著壯年時打仗,一隊人馬路過,太老爺在送子來鳳橋邊,買的送子龍蹄兩人分食,後來太老爺就有了三少爺,何等得意,如今心理越來越不是滋味,又不敢嘆氣。眼睛看著這逝去的河水發呆。
「栓爺爺,我吃好了,您吃好了嗎?」
「好了!咱回店裡吧,今天可要把個肚子捂好了,銅爐帶著,哈。咱快到嘉定了,到了咱就踏實了。」
「好!」
老栓笑著跟母子倆向著店裡走過去。母子倆上樓去了上房,老栓向著後面院子的廂房走了。
收拾停當,快快歇息,明日到陳墓,再過一天,就能見到大老爺了,咳,終於能見到當家的了。
昨日吃了肉包子,老栓一早起來就覺得精神好了。快步過去請少奶奶和小少爺啟程。
「少夫人,您收拾好了嗎?」
昨日客兒才剛從病懨懨里好起來,難得睡的安穩,竟剛起。
「栓叔,客兒起遲了,您等等客兒收拾好了下去。您先吃吧。」
「好!別急,小少爺不好著涼了,衣服穿好了再出來!」
「娘,咱倆不是一塊起的嗎?」
「嘿,娘不好意思,客兒多擔待!」
玉蓉偷偷捂著嘴樂了,這是半個月來頭一次笑。
「娘!您累了。我心理難受了!」
玉蓉抱著客兒,心理甚是安慰。想著當年初嫁到謝家,頭一天請安,娘家裡就不曾起的如此早,所以起遲了,敏之就回父母,是自己起遲了,玉蓉幫著他收拾衣服,耽擱了。二老本來也覺得玉蓉能嫁過來不容易,就這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他倆個新婚夫婦,晚起了好一陣。後面時間長了,玉蓉才慢慢按時起來。
吃完了熱面,幾個人一路往陳墓盪那裡走。南方都是灘涂濕地,一路遇到搭船的地方,就上船。從卯時走到申時才到陳墓盪。這陳墓盪中央的浮島上,說是葬了一位前朝寵妃,如今全是打漁的在這裡謀生。陳墓盪三寶有大閘蟹、河鰻、䰾魚,陳墓盪三白是指白米蝦、白水魚、銀魚。
老栓當年跟著太老爺在外抗倭時,路過,身上銀錢不多,去時還有餘錢買豬蹄,回家路上沒錢了,就跑到水裡撈魚烤著吃,魚肉肥美多汁,隊伍里有人從魚肚子裡還吃出了湖底埋的上古玉石墜子,硌了大牙!好不快活。
玉蓉記得大哥說過,此地風物。在「蓮池禪院」內,一眼就可見到陳墓盪中有一個立於水中的「獨圩墩」,那就是「陳妃水冢」,這墓塚無論水位高低均漂浮於水上,不會沉下去,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個奇景。
遙問帝子葬陳妃,未許青山覓翠微。江底有龍成穴地,水中無輦到泉扉。千年玉骨今何在,一派清流去不歸。往事悠悠何足問,行人但指白鷗飛。
這裡有三十六橋,七十二窯的說法。鎮子外望去,是一片古磚窯,皇城裡的御用金磚就是這裡窯燒的。
此處還有通神道院,十眼橋,天水橋,眾安橋。這裡的橋是少有的整塊巨條石搭建。
這裡的田原先還都各屬有主。如今大多是陳家,金家的田,說是每家各占萬畝,也不為過。
這裡真是富庶之地,雕樑畫棟,窗如碎冰,門上的雕花全是松石鑲嵌,字畫鋪子裡全是水墨畫屏,鬥彩的瓷器。
車隨著貿易的商販隊伍,進了鎮子,水道中有裝卸棉布,糧食,魚獲的烏篷船,那邊還有防雨的廊橋。掛的一街的燈籠。
大院牆內有大戶人家蓄養的南曲伶人,唱的是宣卷《劉猛將》。講的是劉阿大驅趕蝗蟲入海,力竭而成神。囀喉押調,度為新聲。
「蝗蟲飛掉了,飛到別處去,落到別處,可要吃別人家稻?
劉阿大想想:假如我勿趕,蝗蟲要停下來吃掉別人家的稻!那末要趕,一定要趕到海里去。
劉阿大「噹噹當」一撒腳,趕到海里,趕得精疲力竭,疲勞得不得了。海里的浪頭大得呀勿得了。
潮頭上來,劉阿大疲勞得勿得了,一摜摜下來,淹死了。
淹死了,以後大家紀念他,有一座王廟,造個像,供在廟裡。大家尊敬他,叫他猛將老爺。」
走著走著,街邊看見一個半楹的布鋪。紅紙蒙的告示上寫著,「方家有女,貌不俗,針繡足以自養,誠招贅婿!願出資財,付之!」啊呀!此地真真是溫柔鄉,富貴地。
看了熱鬧,主僕三人這才落腳在客棧。
老栓想,今日真是開了眼界了!哈哈!
這裡的面真是比他處碗大,三人吃了兩碗熱面,玉蓉給客兒吃了小半碗,不敢多給他吃,自己吃了剩下的半碗。給老栓又買的幾個酥餅,明日帶著吃。
老栓看著這幾日花費太多了,晚上在後院柴房裡睡了。
第二日,老栓已經抑制不住內心的期待!大老爺!老奴我這就來了!
這一路走到千墩,突然下起冷雨來!這可不好走了,小少爺可是禁不住折騰,快快到鎮子上住下。
平江崑山千墩,是崑山調發源之地。當年「風月福人」楊鐵笛、「風月主人」倪雲林、「風月異人」顧阿瑛,「風月散人」顧堅在此結社唱作,視為佳話。
如今,這裡真是:
秦峰塔旁依河布,家家枕水水為路,石橋自古經風雨,坐守亭林把國護。青石板街賞千燈,幽幽古樓聽崑曲。
趕車過去,悠悠崑調,正唱到:
「艷陽天氣遊人擁,花草爛漫,芳草蒙茸。
【北醉太平】
長刀大弓
坐擁江東
車如流水馬如龍
看江山在望中
一團簫管香風送
千群旌旗祥雲捧
蘇台高處錦重重
管今宵宿上宮
【普天樂】
鬥雞陂弓刀聳
走狗塘軍聲哄
輕裘掛
花帽蒙茸
耀金鞭玉勒靑驄
前遮後擁
歡情似酒濃
拾翠尋芳來往
游遍春風
【北朝天子】
馬隊兒整整排
步卒兒緊緊挨
把旌旗列在西郊外
紅羅繡傘
望君王早來
袞龍袍黃金帶
幾千人打圍
數千聲喝彩
擺開
鬧轟轟翻江攪海
翻江攪海
犬兒疾鷹兒快」
玉蓉抱著孩子,早已出神。
下車後,母子倆,腳下覺得冷,快快進了店。吃完飯就歇下了。轉天,主僕三人,再次上路。
過水田,走村路,一路顛簸,這才到了嘉定。
縣城牆高出地面,再在土坯外面包有磚石,叫做「甃以甓」。
嘉定縣衙門,在州橋街,占地約二十七畝,房屋一百二十間左右,全部縣級辦公機構都設在衙門裡,到如今,衙門已經不斷修繕。
到嘉定,大老爺謝琿的房子在龔家花園,州橋街西面,小囡橋北面,徐公妨的南面。一個一進四間的青磚瓦房。
二老爺如今在孔廟北面有個一進三間的青磚瓦房。
這兩處均是太老爺在時,就置辦好的了。
如今先去大老爺家。從長計議。
主僕三人,馱著一車鋪蓋。到了謝琿家,只是記不清了,一路問過來。
問到最後一個院子,想必是這裡了!
「謝團練在家嗎?」
謝琿去練兵場了,不在家,是嫂子在家。兩個孩子在社學。
「來了!」
「啊呀!是栓叔和弟妹,客兒長高了!快進來,快進來!吃了沒有?」
「吃了!」
「快,回家!栓叔,把車牽進來。到家了!」
老栓跟在後面,真是整個人都輕鬆了下來。
卸了行李,拴好車。在院子裡的海棠樹下蹲著休息。
「栓叔,喝水!」
「謝大夫人!」
栓叔美美的喝了一碗水,舒坦!
玉蓉和客兒進了正堂,正堂就設一香案,還有婆婆牌位,香案上有個宣德爐,青花茶具一套,兩張圈椅,下首各兩個凳子。並有樟木柜子一個。
玉蓉抱著客兒坐在下首凳子上跟嫂子說話。
三人一進門,嫂子看見一身的粗布麻衣就知道是三弟不在了。心中早有準備。
「玉蓉,跟孩子快喝點水吧!栓叔,吃點吧!」
一會她又去灶上,拿了一盤子米糕來給他們吃。嫂子進屋前順手拿了兩塊,送給了栓叔。讓栓叔去下首一間空房裡先歇著。老栓看著房子雖比不得康寧煙墅里的規整,倒也是五臟俱全,一個衣服箱子,一個藤床。一個小桌,一個凳子。他收拾了自己的東西,就放屋子裡了。
「嫂子別忙了!快歇歇!」
「咳,我一個人在家沒什麼活計,如今又有了,不動了。」
「嫂嫂有喜了!快快歇息吧!」
「咳,咱倆聊著!哈!」
「弟妹,三弟他!」
玉蓉閉著眼睛,兩行熱淚,滾滾而下。卻是沒得聲響。
「弟妹,你哭吧!別硬撐著。憋壞了可不好了!」
「嫂子,敏之他,走了!爹,爹也,走了!」
「啊?!什麼?!」
「嫂子,您別動氣,爹,從年初開始,就不舒服,許是娘走了,心情不好,一日日的漸漸消沉,我日日照顧敏之,沒把爹照顧好!真是對不起兩位哥哥嫂嫂!」說著就哭了!
「啊呀!這可怎麼好!你一個人怎麼不喊我們回去幫你呢!」
「爹說了!兩位哥哥,都在外有活計,如今爹與敏之的藥費消耗的家中已然捉襟見肘,家丁,僕婦盡數遣散,只有栓叔一人堪為幫扶。不好再多做停留,就讓栓叔,在仙霞山下,設了墳冢,如今,爹與敏之已經安葬了。他老人家不讓我孤兒寡母多做停留,要快快找親人,免得家中無人看護,這荒災之年,莫讓匪人擄掠了去。」
嫂子聽畢,一臉的難過,想不到家中如此艱難,竟然不敢讓厚誠知曉,定是怕他趕回家延誤軍機。咳,這可如何是好,厚誠如此孝順,如今連父親最後一面也見不到了,該如何是好。
今武備積馳,見籍止十四萬餘,而操練者不過五六萬,支糧則有,調遣則無。即見在兵,率老弱疲憊、市井游販之徒,臨時領的衣甲器械充數。蓋提督、坐營、號頭、把總諸官,多世胄紈袴,平時占役營軍,以空名支餉,臨操則肆集市人,呼舞博笑而已。
三四月起,海上馬上刮南風了,倭患要嚴重了!
再者,聽說河北的一夥姓劉的匪盜兄弟,大名叫個劉六,劉七,諢名叫個「流里流氣」,趁著荒年,聚集災民,在滄州反了,朝廷已經派人了,山東也在調集人手過去。」謝琿從山東回來,向總兵劉瑜回話。
「司僉書周大人一旬前來提醒我,要我加強操練,等著三月開始大汛了,指不定有一場惡仗。如今看來外無強援,只得咱們自己抵抗了。你務必加強操練。
咳,聽老人說洪武年間,建立「三衛、八所、七巡檢、十六寨、一百四十七墩堡,如今都大多廢置了!山東自顧不暇,歸順州府也遠水解不了近渴。況且交趾一帶也不太平,不能指望人家千里迢迢來搭救。
哎!聽說你又要當爹了!這兩日回家好好安慰家裡,別回頭弟媳要惦記你了!」
「咳,老夫老妻了,她跟著我總是習慣了!」
「這兩日趁著沒有外務,回家好好看看家裡,後面還不知道要多少事呢!」
「是,謝大人!」
老栓這日清晨起,到日頭西斜,除了吃些熱水泡的炒麵,其餘時間一直趕路。
沿嘉善水脈,穿越縱橫的水田,過五子塘。
沿著水道,直至太湖腹地。水網縱橫,河道縱貫,整個古鎮,滿滿水色。說是水路隔田,到了春天,就是田隔水路了!
小小斜塘鎮,弄有九十九。斜塘三絕,橋、棚、弄。
流觴曲水盼麗人,粉牆黛瓦入佳境。
船游泛起春秋水,吳語越風暖寒冬。
此地受京杭大運河的漕運壓力,漕運官員前時為了保持運力,不斷調遣各地水系匯聚於此。一到汛期就要鬧水患。
古時黃河泥沙在北部出海口的淤積嚴重。因此僅到南宋,又出現了禍及數省的向南改道,奪淮入海。元朝遼族為鞏固北方腹地,又進一步增加水運需求。於是修改漕運,黃河北部築壩設防,迫使黃河在徐州一帶匯入泗水,再由淮河主幹道通向大海。此舉不僅繼續破壞著山東內陸的水系,也進一步摧殘了先前還能自處的江淮。當然嘉興到斜塘一帶也不能倖免。此時未到汛期,倒還安穩。
沿河見到西街王家的石皮弄,就到斜塘了,再沿著水道一路向東北走,到了送子來鳳橋,就住了店。這橋又叫陰陽橋,遠看沒什麼不同,到了跟前,才發現,這橋縱向從中間分開,並行兩條路,一條是石階,一條是斜坡平路,男人走石階步步高升,女子走斜坡閒庭信步。很有意思。
老栓等著母子倆下了車,領著車馬到後面。
三人住了店,要了一碗雲吞,一碗豆花,一屜包子,客兒大病初癒,玉蓉餵他吃了兩個雲吞,小半碗豆花,剩下的雲吞和包子給老栓叔了,自己吃了一碗豆花。
老栓一邊看著小少爺,一邊抽著菸袋,一邊想著壯年時打仗,一隊人馬路過,太老爺在送子來鳳橋邊,買的送子龍蹄兩人分食,後來太老爺就有了三少爺,何等得意,如今心理越來越不是滋味,又不敢嘆氣。眼睛看著這逝去的河水發呆。
「栓爺爺,我吃好了,您吃好了嗎?」
「好了!咱回店裡吧,今天可要把個肚子捂好了,銅爐帶著,哈。咱快到嘉定了,到了咱就踏實了。」
「好!」
老栓笑著跟母子倆向著店裡走過去。母子倆上樓去了上房,老栓向著後面院子的廂房走了。
收拾停當,快快歇息,明日到陳墓,再過一天,就能見到大老爺了,咳,終於能見到當家的了。
昨日吃了肉包子,老栓一早起來就覺得精神好了。快步過去請少奶奶和小少爺啟程。
「少夫人,您收拾好了嗎?」
昨日客兒才剛從病懨懨里好起來,難得睡的安穩,竟剛起。
「栓叔,客兒起遲了,您等等客兒收拾好了下去。您先吃吧。」
「好!別急,小少爺不好著涼了,衣服穿好了再出來!」
「娘,咱倆不是一塊起的嗎?」
「嘿,娘不好意思,客兒多擔待!」
玉蓉偷偷捂著嘴樂了,這是半個月來頭一次笑。
「娘!您累了。我心理難受了!」
玉蓉抱著客兒,心理甚是安慰。想著當年初嫁到謝家,頭一天請安,娘家裡就不曾起的如此早,所以起遲了,敏之就回父母,是自己起遲了,玉蓉幫著他收拾衣服,耽擱了。二老本來也覺得玉蓉能嫁過來不容易,就這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他倆個新婚夫婦,晚起了好一陣。後面時間長了,玉蓉才慢慢按時起來。
吃完了熱面,幾個人一路往陳墓盪那裡走。南方都是灘涂濕地,一路遇到搭船的地方,就上船。從卯時走到申時才到陳墓盪。這陳墓盪中央的浮島上,說是葬了一位前朝寵妃,如今全是打漁的在這裡謀生。陳墓盪三寶有大閘蟹、河鰻、䰾魚,陳墓盪三白是指白米蝦、白水魚、銀魚。
老栓當年跟著太老爺在外抗倭時,路過,身上銀錢不多,去時還有餘錢買豬蹄,回家路上沒錢了,就跑到水裡撈魚烤著吃,魚肉肥美多汁,隊伍里有人從魚肚子裡還吃出了湖底埋的上古玉石墜子,硌了大牙!好不快活。
玉蓉記得大哥說過,此地風物。在「蓮池禪院」內,一眼就可見到陳墓盪中有一個立於水中的「獨圩墩」,那就是「陳妃水冢」,這墓塚無論水位高低均漂浮於水上,不會沉下去,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個奇景。
遙問帝子葬陳妃,未許青山覓翠微。江底有龍成穴地,水中無輦到泉扉。千年玉骨今何在,一派清流去不歸。往事悠悠何足問,行人但指白鷗飛。
這裡有三十六橋,七十二窯的說法。鎮子外望去,是一片古磚窯,皇城裡的御用金磚就是這裡窯燒的。
此處還有通神道院,十眼橋,天水橋,眾安橋。這裡的橋是少有的整塊巨條石搭建。
這裡的田原先還都各屬有主。如今大多是陳家,金家的田,說是每家各占萬畝,也不為過。
這裡真是富庶之地,雕樑畫棟,窗如碎冰,門上的雕花全是松石鑲嵌,字畫鋪子裡全是水墨畫屏,鬥彩的瓷器。
車隨著貿易的商販隊伍,進了鎮子,水道中有裝卸棉布,糧食,魚獲的烏篷船,那邊還有防雨的廊橋。掛的一街的燈籠。
大院牆內有大戶人家蓄養的南曲伶人,唱的是宣卷《劉猛將》。講的是劉阿大驅趕蝗蟲入海,力竭而成神。囀喉押調,度為新聲。
「蝗蟲飛掉了,飛到別處去,落到別處,可要吃別人家稻?
劉阿大想想:假如我勿趕,蝗蟲要停下來吃掉別人家的稻!那末要趕,一定要趕到海里去。
劉阿大「噹噹當」一撒腳,趕到海里,趕得精疲力竭,疲勞得不得了。海里的浪頭大得呀勿得了。
潮頭上來,劉阿大疲勞得勿得了,一摜摜下來,淹死了。
淹死了,以後大家紀念他,有一座王廟,造個像,供在廟裡。大家尊敬他,叫他猛將老爺。」
走著走著,街邊看見一個半楹的布鋪。紅紙蒙的告示上寫著,「方家有女,貌不俗,針繡足以自養,誠招贅婿!願出資財,付之!」啊呀!此地真真是溫柔鄉,富貴地。
看了熱鬧,主僕三人這才落腳在客棧。
老栓想,今日真是開了眼界了!哈哈!
這裡的面真是比他處碗大,三人吃了兩碗熱面,玉蓉給客兒吃了小半碗,不敢多給他吃,自己吃了剩下的半碗。給老栓又買的幾個酥餅,明日帶著吃。
老栓看著這幾日花費太多了,晚上在後院柴房裡睡了。
第二日,老栓已經抑制不住內心的期待!大老爺!老奴我這就來了!
這一路走到千墩,突然下起冷雨來!這可不好走了,小少爺可是禁不住折騰,快快到鎮子上住下。
平江崑山千墩,是崑山調發源之地。當年「風月福人」楊鐵笛、「風月主人」倪雲林、「風月異人」顧阿瑛,「風月散人」顧堅在此結社唱作,視為佳話。
如今,這裡真是:
秦峰塔旁依河布,家家枕水水為路,石橋自古經風雨,坐守亭林把國護。青石板街賞千燈,幽幽古樓聽崑曲。
趕車過去,悠悠崑調,正唱到:
「艷陽天氣遊人擁,花草爛漫,芳草蒙茸。
【北醉太平】
長刀大弓
坐擁江東
車如流水馬如龍
看江山在望中
一團簫管香風送
千群旌旗祥雲捧
蘇台高處錦重重
管今宵宿上宮
【普天樂】
鬥雞陂弓刀聳
走狗塘軍聲哄
輕裘掛
花帽蒙茸
耀金鞭玉勒靑驄
前遮後擁
歡情似酒濃
拾翠尋芳來往
游遍春風
【北朝天子】
馬隊兒整整排
步卒兒緊緊挨
把旌旗列在西郊外
紅羅繡傘
望君王早來
袞龍袍黃金帶
幾千人打圍
數千聲喝彩
擺開
鬧轟轟翻江攪海
翻江攪海
犬兒疾鷹兒快」
玉蓉抱著孩子,早已出神。
下車後,母子倆,腳下覺得冷,快快進了店。吃完飯就歇下了。轉天,主僕三人,再次上路。
過水田,走村路,一路顛簸,這才到了嘉定。
縣城牆高出地面,再在土坯外面包有磚石,叫做「甃以甓」。
嘉定縣衙門,在州橋街,占地約二十七畝,房屋一百二十間左右,全部縣級辦公機構都設在衙門裡,到如今,衙門已經不斷修繕。
到嘉定,大老爺謝琿的房子在龔家花園,州橋街西面,小囡橋北面,徐公妨的南面。一個一進四間的青磚瓦房。
二老爺如今在孔廟北面有個一進三間的青磚瓦房。
這兩處均是太老爺在時,就置辦好的了。
如今先去大老爺家。從長計議。
主僕三人,馱著一車鋪蓋。到了謝琿家,只是記不清了,一路問過來。
問到最後一個院子,想必是這裡了!
「謝團練在家嗎?」
謝琿去練兵場了,不在家,是嫂子在家。兩個孩子在社學。
「來了!」
「啊呀!是栓叔和弟妹,客兒長高了!快進來,快進來!吃了沒有?」
「吃了!」
「快,回家!栓叔,把車牽進來。到家了!」
老栓跟在後面,真是整個人都輕鬆了下來。
卸了行李,拴好車。在院子裡的海棠樹下蹲著休息。
「栓叔,喝水!」
「謝大夫人!」
栓叔美美的喝了一碗水,舒坦!
玉蓉和客兒進了正堂,正堂就設一香案,還有婆婆牌位,香案上有個宣德爐,青花茶具一套,兩張圈椅,下首各兩個凳子。並有樟木柜子一個。
玉蓉抱著客兒坐在下首凳子上跟嫂子說話。
三人一進門,嫂子看見一身的粗布麻衣就知道是三弟不在了。心中早有準備。
「玉蓉,跟孩子快喝點水吧!栓叔,吃點吧!」
一會她又去灶上,拿了一盤子米糕來給他們吃。嫂子進屋前順手拿了兩塊,送給了栓叔。讓栓叔去下首一間空房裡先歇著。老栓看著房子雖比不得康寧煙墅里的規整,倒也是五臟俱全,一個衣服箱子,一個藤床。一個小桌,一個凳子。他收拾了自己的東西,就放屋子裡了。
「嫂子別忙了!快歇歇!」
「咳,我一個人在家沒什麼活計,如今又有了,不動了。」
「嫂嫂有喜了!快快歇息吧!」
「咳,咱倆聊著!哈!」
「弟妹,三弟他!」
玉蓉閉著眼睛,兩行熱淚,滾滾而下。卻是沒得聲響。
「弟妹,你哭吧!別硬撐著。憋壞了可不好了!」
「嫂子,敏之他,走了!爹,爹也,走了!」
「啊?!什麼?!」
「嫂子,您別動氣,爹,從年初開始,就不舒服,許是娘走了,心情不好,一日日的漸漸消沉,我日日照顧敏之,沒把爹照顧好!真是對不起兩位哥哥嫂嫂!」說著就哭了!
「啊呀!這可怎麼好!你一個人怎麼不喊我們回去幫你呢!」
「爹說了!兩位哥哥,都在外有活計,如今爹與敏之的藥費消耗的家中已然捉襟見肘,家丁,僕婦盡數遣散,只有栓叔一人堪為幫扶。不好再多做停留,就讓栓叔,在仙霞山下,設了墳冢,如今,爹與敏之已經安葬了。他老人家不讓我孤兒寡母多做停留,要快快找親人,免得家中無人看護,這荒災之年,莫讓匪人擄掠了去。」
嫂子聽畢,一臉的難過,想不到家中如此艱難,竟然不敢讓厚誠知曉,定是怕他趕回家延誤軍機。咳,這可如何是好,厚誠如此孝順,如今連父親最後一面也見不到了,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