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某頗有家資(求追讀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郎當真要先領兵前往河南嗎?」張岱表達了自己的疑慮,「以我之見,不如先治理好淮南,安定人心,整修兵甲,再緩緩圖之。」

  李倓如何不知道張岱所言是穩妥的辦法,他一路走來都沒停歇過——

  話說他自至德元載十一月從彭原郡出發,十二月下旬抵達淮南,然後正逢永王李璘決意起兵,又忙不迭地召集各郡兵馬領兵圍剿。

  等到永王光速兵敗投降,李倓領軍抵達廣陵郡江都縣,時間已經來到了至德二載的正月下旬。

  如此匆忙,別說經營淮南了,連淮南各郡的太守他都還認不全呢。

  「時不我待啊!」李倓稍稍吐露了心聲。

  張岱還是不解,他自覺與李倓是幼時的交情,父親張垍投靠安祿山之後又得李倓庇護,可仍不太明白李倓為何如此急迫:「三郎平定永王之亂,已經立下大功,何必急於一時?」

  「平心而論,七郎覺得平定永王之亂與我有多大幹系?」

  張岱詫異道:「難道有人會質疑三郎的功勞嗎?」

  李倓望著關中的方向,視線仿佛穿越了空間,喃喃道:「那可說不定。」

  張岱恍若未聞,一直跟在李倓身邊,且本身就是皇親國戚,他對於李倓的處境不可謂不了解。

  「以永王的水平,即便不是我來領兵,想要平定也不過數月而已。」

  張岱想了想,竟覺得非常有道理。

  「所以,我需要建立更多的功勳。至少,別讓我輕而易舉地被召回行在。」在這位和他關係親密的表兄面前,李倓才能吐露一二心中憂慮。

  「七郎所言我如何不知?而我之所以能在淮南立足,所倚仗的不過是名而已——節度使,皇子——跋扈如李銑,面對我時也要恭恭敬敬,可若是除去這一層身份呢?」

  「三郎原來知道李銑性情跋扈。」

  「我又不瞎。」李倓忍不住白了張岱一眼,「不說別的,今日李銑嗆李成式那幾句,便將其本性昭然若揭了……此前你與他留守江北大營時他又有跋扈之舉?」

  張岱抿了抿嘴,最終答道:「他認為我不知兵,進而輕視我。」

  「這便是問題所在了。」李倓深吸了一口氣,抓住張岱的手語重心長的說道,「唯有真正的戰功才能讓人心服,永王之亂?小兒女的小打小鬧罷了——七郎要記得,在真正建功之前,只怕你我二人之能在淮南官員的眼中與永王無異。」

  張岱雖覺得李倓這話有些誇張了,卻還是鄭重地點頭。

  隨後他又問道:「那三郎覺得李成式李觀察可信嗎?畢竟此前三郎一提起廣陵的富人,他便立即出言反對。」

  李倓答道:「我如何不知他未必如他表現出來的那般心繫百姓,可時間不等人,我只能暫時相信原本的淮南官員。我還是認為,在穩定了河北後方之後,叛軍一定會再度出兵攻打河南各郡,值此之際,當以軍中為先!」

  最終,在費了一番力氣完全說服張岱後,李倓立刻給他指派了新的任務——去考校廣陵郡乃至於整個淮南的名門俊才以彌補軍資。

  嗯,俗稱賣官。

  聖人讓他想辦法,那他就只能想這樣的辦法了。

  對外他也是有說法的——誰賣官了?只是我看上的屬官家裡都很有錢罷了!

  張岱滿懷壯志的離開了。

  至於李倓,他則打算去軍中刷一刷存在感。

  作為即將帶兵出征的主帥,即便不和士卒同吃同住,也至少要讓士卒找到他是誰吧!

  就在李倓去兵營的第二日,李白卻有些鬼鬼祟祟地找上了他。

  話說除了當日初見時的狼藉,其他之後李白的行事都是一派名士風采,在李倓的提醒之後,連酒都喝得少了,儼然一個得志的老帥哥。

  如此姿態,卻是罕見。

  李倓當即屏退左右,然後便看到李白明顯地鬆了口氣。

  「大王是知道的,下官族人中多有經商者,以往做的都是自蜀中到西域的買賣,如今因為西域邊軍內調,他們心有憂慮。知道我在大王麾下效力後,便多有親附。」

  四下沒有旁人,李白說話也少了顧忌:「下官昨日回去後,念及軍資的空缺,便告訴族人下官這掌書記未必安穩,然後族人們便為下官湊了些家資,以作晉身之用,不多,也就價值三百萬錢吧,還請大王莫要嫌棄。」


  李倓驚訝地看向李白,什麼叫驚喜?這就是驚喜!

  要是咱們大唐的官員都能像李白同志一樣在國家危難之際來一句「俺頗有家資」,還怕滅不掉安史叛軍?

  他當即應道:「如今正是缺錢之時,我也不與君客套了!」

  說完李倓只覺得少了點什麼,馬上,他就留意到李白略帶期待的目光。

  李白可是為了他騙了族人呢,甚至還在族人面前污名化了自己擔任掌書記的原因——想到這裡,李倓便上前把著李白的手誠懇道:「我與君就不說什麼假話了,君這筆錢與那些買官錢是兩回事,算是我向君借的……想當初我想請君為掌書記,正是看重了君的品德和才能啊!」

  李白聽後,剛想叉手回應,手一動才反應過來正被李倓拉著呢,他於是回應道:「這筆錢在大王手中能夠讓淮南的百姓少交一些租賦,放在我手中不過是無用之物而已。」

  看著分外感動的李白,李倓心中忽然有一種負罪感。

  可他旋即想到,他說的都是實話啊,又沒騙人,當即也心安理得起來。

  「君放心,這筆錢的來歷先不對外公布,免得外人胡亂猜度。至於君的那些族人……只要他們不做貪贓枉法之事,若是行商之時遇到了欺壓,儘管報上我的名號!」

  「不必如此,唯恐辱沒了大王的英明。」李白推辭道。

  「無妨。」李倓擺手。

  「當真不用。」李白再度推辭。

  再三之後李倓終於確認,以李白如今的身份,已經足以庇護他的族人了。掌書記再怎麼說,也是時常能夠接觸到李倓這位皇子加節度使。

  在大多數情況下,名頭還是很好用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