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會議
(改了一下開頭幾章,主要是第2章,新增了一個李倓的表兄兼侍從張岱,不影響閱讀。另外,請問一下本書讀起來會因為出場人物多顯得雜亂和乾巴巴的嗎?)
李成式年過五旬,身著紫袍,看起來很是精幹。此前他曾遣使請求與李倓一起出兵攻打李璘,只是後來李璘敗得太快,都沒他發揮的空間。不過他對此並不在意,以他的年紀,已經成了從三品的大都督府長史,連拜相都未來可期,人臣至此,夫復何求呢?
也因此,即便安祿山作亂,但李成式仍沒有絲毫二心,在他的主導下,淮南租賦一直在向關中方向輸送。
可此時,這一位老成的官吏臉上卻有些苦澀。
「公何必煩惱,這本就是建寧王惹出的麻煩,那自是交給建寧王來解決。」
李成式聞言緩緩搖了搖頭,看向了勸說他的廣陵司馬趙侃,輕聲說道:「你不懂……現在朝中的官員都以為淮南沒有經過兵亂,是以對淮南需要移送鳳翔的租賦要求越來越高。可老夫身在淮南,如何看不明白……淮南百姓過得是越來越苦了。」
趙侃答道:「我知道公的憂慮,可眼下這不是沒有辦法嗎?朝廷否決了建寧王要求多留些租賦用以供養軍隊的奏書,卻仍要求建寧王練兵以支援河南……這不是就打定主意要在淮南加征賦稅嗎?」
李成式沉默不言。
趙侃又道:「如今淮南各郡府庫中的確有錢糧,但那些是留郡的租賦,用作官員俸祿、交通郵驛等費用,還有各郡供軍之資……」
說到這裡,趙侃忽然想到了什麼,可旋即又道:「就算把各郡原本供養郡兵的軍資交給建寧王,也只夠養一萬多兵吧……而且,難道各郡就不需要郡兵清繳盜賊了嗎?自安祿山作亂以來,淮南的盜賊也越發多了,單靠差役根本不足以剿滅。」
這些問題,就是李成式正在頭疼的點了。
他嘆了一口氣:「錢糧就這麼多,但卻什麼都想要……難啊!今日去見建寧王,看看有什麼說法……總歸是要加稅的,且試試能否全說建寧王少留些軍隊吧!」
說著,李成式就要起身,趙侃連忙攙扶。
……
當日,李倓在原本的揚州大都督府,如今的淮南節度府召見了淮南的一眾官員。
李成式與淮南副使高適分坐左右首位,不同從屬的官員也分列兩邊,涇渭分明。而作為監軍的駱奉先,雖然低調,但仍被李倓安排在了自己的身側。
「節帥,昨日江南西路採訪使皇甫侁送來公文,詢問當塗縣府庫中十萬餘石谷糧的去向。」李成式並未先提起軍資的問題。
不等李倓開口,判官李銑便道:「被永王私吞了,被火燒了……他找不到糧食自是他的事,緣何送公文至此?李公不如寫封信斥責一下他。」
這十萬餘石糧食的去向很明了,出兵一趟,總不能什麼戰利品都不拿吧?就算李倓願意,那些隨他渡江的士卒也不願意。
不過瞧著李銑這般理不直氣也壯的嘴臉,李倓不好評價。
李成式雖有些不滿李銑略顯跋扈的態度,但要他返還這十餘萬石糧食那是不可能的。其實李成式明白皇甫侁也知道這些糧食根本要不去回去,但這不是要留下個印證嗎。
李倓留意到李成式臉色似是不太好,直接答道:「就直截了當地告訴他,被我勞軍用掉了。」
「是!」李成式應下後才提起今日的正題,「敢問節帥,這些時日節度府整頓各郡兵馬,最終留人幾何?」
聞聽此言,李倓朝正在看向他的高適輕輕點頭,後者會意,匯報導:「季廣琛、馮季康、康謙三人所率領的軍隊已經整頓完畢,合計一萬一千人……在季廣琛等人貶官離開後,軍中雖還有士卒思鄉,但他們懼怕朝廷因此治他們的罪,是以頗為安順。」
「只不過這些人中大半都是近半年來招募的新兵,能稱得上老兵的只有三千餘人,還都是疏於訓練的郡兵。」
「餘下的新兵多加訓練吧!」李倓說道,這些被李璘徵募的士卒實屬無辜,可現在正是用人之際,李倓不可能直接放他們回鄉。
這也算是李倓通關永王李璘這個新手村副本的獎勵了吧。除了糧食、兵卒,當初被李璘捨棄在當塗縣渡口的大小船隻也被李倓帶回了廣陵郡。
高適繼續匯報導:「除此之外,節帥此前為平叛召集的兵馬與李長史在廣陵調動的兵馬合兵之後,再剔除老弱,共計兩萬五千人。只不過這些士卒也如江陵兵一般多是新卒,其中原屬郡兵之數隻一萬兩千餘。」
相比於新兵,內地的郡兵雖然承平已久,在安史之亂前頂多干一些掃蕩治下賊寇的活,可到底比新兵訓練的久一點。
大唐的士卒訓練自有體系方法,李倓也沒去賣弄自己的「立正,稍息,向左看齊」。
三萬六千人,再加上李銑的千餘河北兵,這三萬七千餘脫產士兵,這便是李倓這個上任未久的淮南節度使的直屬軍隊數量了。
其實以淮南的人口和富庶程度,供養這些兵馬綽綽有餘,可前提削減對行在租賦的供應。
但這顯然得不到一心想要收復兩京的聖人的同意。
說完這些,李倓注意到李成式欲言又止,當先開口道:「李公之意我懂,可安祿山叛軍每次向南進攻的兵力都數以萬計,去年十月更是掃平了河北,沒了後顧之憂,今年叛軍的攻勢只會更盛。這三萬七千餘兵已經很少了。」
這些道理李成式不是不知道,他也明白李倓在徵兵的問題上已經很克制了。
就在他打算同意按照這些兵員的支出加征賦稅時,忽又聽李倓說道:「不過這些時日,我也時常思索軍費的解決辦法。若是可能,我也不願多征賦稅。」
李成式有些期待地看向李倓:「請節帥言之。」
「首先,是調用各郡原本用以供應郡兵之資。」
李成式皺起了眉頭,現階段,各郡缺不了維持治安的郡兵。
李成式年過五旬,身著紫袍,看起來很是精幹。此前他曾遣使請求與李倓一起出兵攻打李璘,只是後來李璘敗得太快,都沒他發揮的空間。不過他對此並不在意,以他的年紀,已經成了從三品的大都督府長史,連拜相都未來可期,人臣至此,夫復何求呢?
也因此,即便安祿山作亂,但李成式仍沒有絲毫二心,在他的主導下,淮南租賦一直在向關中方向輸送。
可此時,這一位老成的官吏臉上卻有些苦澀。
「公何必煩惱,這本就是建寧王惹出的麻煩,那自是交給建寧王來解決。」
李成式聞言緩緩搖了搖頭,看向了勸說他的廣陵司馬趙侃,輕聲說道:「你不懂……現在朝中的官員都以為淮南沒有經過兵亂,是以對淮南需要移送鳳翔的租賦要求越來越高。可老夫身在淮南,如何看不明白……淮南百姓過得是越來越苦了。」
趙侃答道:「我知道公的憂慮,可眼下這不是沒有辦法嗎?朝廷否決了建寧王要求多留些租賦用以供養軍隊的奏書,卻仍要求建寧王練兵以支援河南……這不是就打定主意要在淮南加征賦稅嗎?」
李成式沉默不言。
趙侃又道:「如今淮南各郡府庫中的確有錢糧,但那些是留郡的租賦,用作官員俸祿、交通郵驛等費用,還有各郡供軍之資……」
說到這裡,趙侃忽然想到了什麼,可旋即又道:「就算把各郡原本供養郡兵的軍資交給建寧王,也只夠養一萬多兵吧……而且,難道各郡就不需要郡兵清繳盜賊了嗎?自安祿山作亂以來,淮南的盜賊也越發多了,單靠差役根本不足以剿滅。」
這些問題,就是李成式正在頭疼的點了。
他嘆了一口氣:「錢糧就這麼多,但卻什麼都想要……難啊!今日去見建寧王,看看有什麼說法……總歸是要加稅的,且試試能否全說建寧王少留些軍隊吧!」
說著,李成式就要起身,趙侃連忙攙扶。
……
當日,李倓在原本的揚州大都督府,如今的淮南節度府召見了淮南的一眾官員。
李成式與淮南副使高適分坐左右首位,不同從屬的官員也分列兩邊,涇渭分明。而作為監軍的駱奉先,雖然低調,但仍被李倓安排在了自己的身側。
「節帥,昨日江南西路採訪使皇甫侁送來公文,詢問當塗縣府庫中十萬餘石谷糧的去向。」李成式並未先提起軍資的問題。
不等李倓開口,判官李銑便道:「被永王私吞了,被火燒了……他找不到糧食自是他的事,緣何送公文至此?李公不如寫封信斥責一下他。」
這十萬餘石糧食的去向很明了,出兵一趟,總不能什麼戰利品都不拿吧?就算李倓願意,那些隨他渡江的士卒也不願意。
不過瞧著李銑這般理不直氣也壯的嘴臉,李倓不好評價。
李成式雖有些不滿李銑略顯跋扈的態度,但要他返還這十餘萬石糧食那是不可能的。其實李成式明白皇甫侁也知道這些糧食根本要不去回去,但這不是要留下個印證嗎。
李倓留意到李成式臉色似是不太好,直接答道:「就直截了當地告訴他,被我勞軍用掉了。」
「是!」李成式應下後才提起今日的正題,「敢問節帥,這些時日節度府整頓各郡兵馬,最終留人幾何?」
聞聽此言,李倓朝正在看向他的高適輕輕點頭,後者會意,匯報導:「季廣琛、馮季康、康謙三人所率領的軍隊已經整頓完畢,合計一萬一千人……在季廣琛等人貶官離開後,軍中雖還有士卒思鄉,但他們懼怕朝廷因此治他們的罪,是以頗為安順。」
「只不過這些人中大半都是近半年來招募的新兵,能稱得上老兵的只有三千餘人,還都是疏於訓練的郡兵。」
「餘下的新兵多加訓練吧!」李倓說道,這些被李璘徵募的士卒實屬無辜,可現在正是用人之際,李倓不可能直接放他們回鄉。
這也算是李倓通關永王李璘這個新手村副本的獎勵了吧。除了糧食、兵卒,當初被李璘捨棄在當塗縣渡口的大小船隻也被李倓帶回了廣陵郡。
高適繼續匯報導:「除此之外,節帥此前為平叛召集的兵馬與李長史在廣陵調動的兵馬合兵之後,再剔除老弱,共計兩萬五千人。只不過這些士卒也如江陵兵一般多是新卒,其中原屬郡兵之數隻一萬兩千餘。」
相比於新兵,內地的郡兵雖然承平已久,在安史之亂前頂多干一些掃蕩治下賊寇的活,可到底比新兵訓練的久一點。
大唐的士卒訓練自有體系方法,李倓也沒去賣弄自己的「立正,稍息,向左看齊」。
三萬六千人,再加上李銑的千餘河北兵,這三萬七千餘脫產士兵,這便是李倓這個上任未久的淮南節度使的直屬軍隊數量了。
其實以淮南的人口和富庶程度,供養這些兵馬綽綽有餘,可前提削減對行在租賦的供應。
但這顯然得不到一心想要收復兩京的聖人的同意。
說完這些,李倓注意到李成式欲言又止,當先開口道:「李公之意我懂,可安祿山叛軍每次向南進攻的兵力都數以萬計,去年十月更是掃平了河北,沒了後顧之憂,今年叛軍的攻勢只會更盛。這三萬七千餘兵已經很少了。」
這些道理李成式不是不知道,他也明白李倓在徵兵的問題上已經很克制了。
就在他打算同意按照這些兵員的支出加征賦稅時,忽又聽李倓說道:「不過這些時日,我也時常思索軍費的解決辦法。若是可能,我也不願多征賦稅。」
李成式有些期待地看向李倓:「請節帥言之。」
「首先,是調用各郡原本用以供應郡兵之資。」
李成式皺起了眉頭,現階段,各郡缺不了維持治安的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