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張敖要被處死,陸煊:這是我的鍋?
第61章 張敖要被處死,陸煊:這是我的鍋?
「見過先生。」
「劉盈,見過先生。」
到了這院子裡,呂稚和劉盈同時行禮,陸煊想了想便也起身,緩聲道:「皇后和太子行禮,我擔待不起。」
他態度並沒有之前那麼強硬,語氣也沒有面對劉邦那麼橫了。
劉邦的錯。
他沒有必要難為呂雉和劉盈這對母子。
那就有些是非不清,著對方的錯得理不饒人了。
不過,他依舊不會見劉邦的,就是不想見,也不想和對方談什麼,對方滿腦子的心機和堤防警惕,讓他感到反感。
既然玩政治頭腦、玩手段心機自己不可能和歷史上的這些古人相比,那他也樂的清閒,懶得管了。
「先生能來到我大漢,是我有漢一朝之福,擔得起。」呂稚笑了笑,然後拉了拉太子劉盈的手。
隨後就緩緩離去。
這裡就剩下了太子劉盈和陸煊,可兒依舊在旁推著搖椅。
陸煊打量著面前的這個小孩,他雖然知曉這裡是漢朝,但還不清楚具體是漢高帝幾年。
但劉盈目前看來,應該八九歲了吧,不過個頭能明顯比後世人同齡人偏矮一些,這和劉稚的性格和漢朝初期的條件有著一定的關係。
後世科技發達,正常家庭的孩子從小就能獲得充足的營養補充,因此男孩都長得很快。
但漢朝這個時候,雖然也有著幼童補身體的醫書出現了,可對於如何從小給孩子補充營養,還是很模糊的,再加上漢朝初期條件並不是很好,劉盈從小又是一個以身作則的孩子,想簡約樸素些,並不會吃的特別奢靡,因此營養補充不到哪裡去。
不過劉盈的臉龐卻是很稚嫩,特別是他的雙眼,感到清澈。
不包含絲毫雜質。
「史書上記載的,或許可信。」陸煊知道,並非任何事情都要參考史書,因為史書有著很多當時的外在因素和人為因素干擾,未必記載的那麼可觀具體,可劉盈這個漢朝第一位太子,他剛剛接觸,卻發現了不同。
那雙眼神,就沒有任何利益雜質。
從一件事情上,就能看出來。
原本歷史上,劉邦有著多次改立太子的想法,同時戚夫人也苦苦勸導劉邦,
想廢掉太子劉盈,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而後來呂稚想要殺死劉如意,是劉盈百般阻擾。
將兄弟親情看的比皇權更加重要,這就證明劉盈是個不錯的人。
「是你父皇,讓你來的吧。」
「想通過你,感化我?」
陸煊笑了笑,他還是能猜測出來劉邦等人的用意的,這手段也夠卑鄙無恥的,知道他不願意見劉邦,所以安排劉如意來,自己總不能也對一個孩子帶有偏見吧?
劉邦等人警惕欺騙自己,可這其中劉盈是不會參與到其中的。
想讓劉盈獲得自己的好感,然後讓自己透露未來的各種事情麼?
不,不可能的。
經過這整整一日的沉澱,陸煊現在也授清楚了目前的情況了,首先他確實是能活下去了,因為很顯然劉邦不想讓他死。
他這個後世人對於漢朝還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就不用多說別的,只要自己將未來漢朝那幾個造反的異姓王的事情說出來,
都能幫劉邦很多忙了,能讓劉邦提前從容的應對,節省不少的國力。
可他為何要這麼做,劉邦不信任自己,自己做這麼多有什麼意義?
「先生,是父皇讓我來的,但我自己也想侍候先生。」
「從而彌補之前父皇所做的錯事。」
劉盈很誠懇的道,陸煊聞言很想說他一個大小伙子哪裡需要你一個小孩子伺候?而且這裡有可兒,可兒已經習慣他的生活方式了,再加上他也能自理,根本不需要你。
可想了想,這麼說的話對於一個小孩子,未免太過分了,他也有些不忍。
「唉,那你想來就來吧,我也不攔著你。」
「不過我比較內向,不喜與人多言。」陸煊尋找了一個理由,其實他可不是一個內向的人,只是不想和劉盈過多接觸而已。
他也不想說任何,有關於未來的事情。
現在他的情況是這樣的。
自己若是給劉邦透露未來的各種信息。
那麼勢必會得罪很多人。
比如,歷史上英布造反了吧?他可以透露這則信息。
結果呢?劉邦會將英布捉拿,然後處死。
可目前很有可能,英布沒有任何造反的徵兆,結果因為自己的一句話,劉邦將英布處死。
那麼和英布交好的大臣們,是否會認為他是憑藉著個人的主觀喜好,從而行使『天子」的生殺大權,認為他這個後世人不喜歡歷史上的英布,所以動了殺的心思?
他不依舊還是擁有凌駕於天子之上的權力嘛?
天子劉邦和張良、蕭何所擔心的事情,不同樣依舊發生了?
本來,陸煊覺得若是沒有發生這三個月的事情,他早早的知道面對的劉邦,
而劉邦也不對他產生警惕堤防的想法,然後暗中保護著他,有著天子的保護他或許可以膽子大一些,將各種事情說個清楚。
但現在人家劉邦本就堤防自己,自己為何還要玩命?
還有各種對於漢朝有用的建議,這些建議提出來確實能幫助漢朝很多,但也勢必會影響某些功勳貴族、豪紳大戶的利益,到時候這些人群攻自己,他如何保證自己的安全?
天子都不信任自己,警惕自己。
自己憑什麼要說?
難道他真的是一個無私奉獻,連命都不要的人?
陸煊心中默默否認,他願意無私奉獻,但不願意白白慘死,像商鞅、像白起一樣。
劉盈聽了陸煊的話,表現的有些沉默,他想了想環顧四周,看著院子裡有些凌亂,就主動開始收拾起來。
其實也就是些枯葉罷了,平日裡可兒已經收拾的很不錯了,不過因為來回往返長安和洛陽用了小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個月內自然無人來這裡打掃,畢竟天子劉邦可是嚴格下了命令,除了幾位重臣之外,誰也不許來這裡。
陸煊見劉盈自顧自的打掃院落,他也沒有理會,躺在搖椅上靜靜的晾著太陽,隨看時間的推移,朝霞已經隱隱浮現,天快要黑了。
他下意識的睜開眼,看了看四周,發現劉盈已經不在了。
「莫不是覺得無聊枯燥,所以走了?」陸煊心中思索,並不是很在乎,劉盈留在這裡他不會感動,離開了他也不會失望。
無動於衷。
不過很快,他就聽到輕輕的腳步聲響起,打量了一眼,才發現遠處的劉盈腳步紮實了走了過來,手中端著玉盤,上面擺放著菜餚和粟。
粟就是小米。
黃橙橙的,冒著熱氣。
還有葵菜等屬於這個時代的蔬菜。
劉盈緩步走來,陸煊看了一眼,道:「辛苦你了。」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他正好有些餓了。
不吃白不吃,哪有因為生氣餓著肚子的道理。
受了冤屈的死刑犯臨走前還會猛猛大吃大喝一頓呢。
他和可兒還有劉盈合力搬過來一個桌子,然後讓可兒也坐在旁邊一起吃飯。
可兒很明顯有些拒絕。
不過在陸煊的威脅下,妥妥就範,
「你要不吃我也就不吃了,我不吃就餓死了,皇帝就要生氣了。」
在封建王朝皇權的至高無上理念下,可兒不敢不從,老老實實的坐在一旁。
劉盈也坐在一起,他知道這是和陸煊增進感情的好機會。
同時他也接到了一個具體任務。
那就是張敖的事情。
估計明日一字並肩王就要返回京城了,那個時候張敖必定會被帶回來,現在父皇他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趙王張敖,若這件事情處理不好的話,趙國很有可能叛亂。
現在漢朝經不起這種內部的大行動亂。
吃到一半,劉盈忽的道:「陸師,明日一字並肩王就要回京了。」
一字並肩王?
陸煊很明顯的愣了愣,漢朝哪有什麼一字並肩王,別說漢朝了,整個歷史所有封建王朝中,都沒有所謂的『一字並肩王」。
這是古代的小說演義中,杜撰出來的一種榮譽王爵。
現實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怎麼可能有皇帝願意和臣子享受平等?
但他沒有立刻問,這小子估計是想從自己嘴裡套話呢。
「一字並肩王這次迎擊匈奴,據說斬首五萬餘,挫了匈奴的士氣。」
「估計匈奴很久不會來侵犯我漢朝邊境了。」
迎擊匈奴?
陸煊忽然想到了一個歷史事件,莫非現在是公元前201年,也就是漢高祖六年?
應該不會有錯,漢朝時期匈奴屢次進犯中原,比較有名的就是漢高祖六年的那一次了。
冒頓單于殺死其父頭曼單于自立後,擊潰東胡,消滅東胡王,又擊潰西邊的月氏,吞併南邊的樓煩和白羊河南王,完全收復秦朝從匈奴奪回的土地,還征服了屈射、丁零、薪梨諸國,勢力空前強大。
漢高祖六年春,劉邦將韓王信的封地遷至太原,以普陽為都城,後韓王信文將都城遷到馬邑。
同年秋,匈奴冒頓單于組織二十萬人馬進攻馬邑,韓王信被圍困在城中,他一面向劉邦告急,一面數次派使者到匈奴尋求和解。
劉邦發兵後得知韓王信與匈奴通信,以為其背叛,便寫書責備。
韓王信擔心被殺,就投降了匈奴,並且跟匈奴合兵一處,進攻雁門關,直逼普陽。
然後,大名鼎鼎的『白登之圍」發生了。
漢高祖七年冬,劉邦集結大軍出征,令樊會、周勃、夏侯嬰等領騎兵自代越霍人西到武泉、雲中,出擊匈奴後方。
劉邦率軍與韓王信的軍隊在銅相遇,漢軍打敗韓王信的軍隊,並斬其部將王喜,韓王信敗走匈奴,漢軍收復上黨郡並進入太原郡,劉邦領兵追擊到普陽。
後樊會等在收復馬邑後跟劉邦匯合,又打敗韓王信軍隊,韓王信被迫退到廣武。
劉邦能擊敗韓王信,可面對匈奴卻並沒有獲得勝利。
冒頓單于雖然是異族人,是令中原人痛恨的匈奴人,但不得不承認其是草原上的一代雄主,擁有不俗的領兵能力,其知曉韓王信被擊潰後,命令左右賢王率領萬餘騎與王黃等人在廣武以南駐紮增援韓王信,而後在普陽跟劉邦發生交戰,
匈奴假裝戰敗逃走,引誘漢軍深入,漢軍一直追趕匈奴部隊到離石,再次打敗匈奴兵。
匈奴在樓煩西北再次聚集兵力,又被漢軍擊退後,再次伴敗逃走。
在這裡,劉邦犯下致命的錯誤。
他準備深入追殲匈奴。
他不待劉敬回報就調動二十方大軍越過句注山,逼向匈奴。
劉邦領先頭部隊先到了平城,步兵還沒有完全達到,冒頓率領精兵四十方將劉邦圍困在白登,漢軍糧草耗盡,人困馬乏,也沒法突圍,被圍困達七晝夜。
現在不是漢高祖六年,就是漢高祖七年,但在他看來應該是漢高祖六年,還沒有發生『白登之圍」。
其實也很簡單,看精氣神就行了,中原王朝和異族交戰若是落敗,估計很多年來就是垂頭喪氣的,一個個精神不起來,但劉邦等人明顯不是。
但這些都不重要了,一字並肩王擊潰了匈奴?
這是怎麼回事?
陸煊想起,之前劉邦化名季叔,詢問過一個問題。
該如何既能保證不殺死開國首功功臣,又能讓其失去任何大權。
又能瓦解他的力量。
還能讓他與很多集體為敵。
當時他以為的是明朝,以為季叔詢問的李善長,當時他還疑惑來著,因為朱元璋很明顯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人,他怎麼可能會願意饒過李善長一命?
不過由於之前他處於實名狀態,再加上自己以為身在「遠東』,也沒有過度糾結和詢問,就當做給『季叔」講故事了,於是提出了一個『一字並肩王」的建議。
但當時他記得清清楚楚。
自己,只是說了一字並肩王這五個字。
卻沒有建議他們真正使用,而是其他官爵更適合『李善長」。
這麼說,劉邦封了一個人為一字並肩王?
陸煊下意識的就想到了韓信,肯定是韓信了。
若是說漢朝初期,能有資格被封為一字並肩王,看起來又很合適的,只有韓信這個人。
「韓信成了一字並肩王,然後原本的『白登之圍』並沒有發生。」
「韓王信確實是謀反了,可劉邦並沒有御駕親征,而是讓已經成為一字並肩王的韓信去迎擊匈奴。」
「結果勝利了。」
陸煊弄清楚了具體原因,沒想到自己隨口說的,反而被劉邦他們當成正事來辦了,而且結果還長期意外的好。
韓信勝了。
漢朝初期的恥辱,白登之圍也就此從歷史上消失了。
陸煊忽然有些哭笑不得,沒想到會發生這種情況,同時也讚嘆劉邦的心胸,
這份魄力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夠有的,願意讓其他人和自己同等地位。
他心中思索著,同時嘴裡也沒有停下,不停的吃著飯菜,倒是沒有回應劉盈的話。
劉盈並沒有在意這些,他輕輕的夾了一口菜,或是自言自語,或是對著陸煊道:「但匈奴雖然勝了,可趙王張敖,父皇卻不知該如何處理了,趙王張敖因為與匈奴勾結,已經觸犯律法,被父皇令一字並肩王鎮壓起來。」
「而趙國的軍隊,雖然已經開始準備打散重組,可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再加上趙王張敖的事情,他到底犯沒犯罪,依舊不清楚,可一字並肩王已經把他鎮壓了,並且也不可能中途傳信給一字並肩王,讓他放了趙王張敖...」
劉盈緩緩說著這些,陸煊臉上露出奇怪之色。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這件事情,確實引起他的好奇了,他從來沒有說過趙王張敖哪裡不好吧,為何天子劉邦忽然對趙王下手了?
還和匈奴勾結?
歷史上的趙王張敖,似乎並沒有做過這件事情吧?
他仔細想了想,關於張敖的人生。
張敖趙王張耳之子。
妻子是劉邦獨女魯元公主,其女張嫣為漢惠帝劉盈皇后。
也是漢初的異姓諸侯王之一。
根據歷史上的記載,張敖在母親朱氏的教育下,讀書習武,張敖善於射箭,
練就了百步穿楊的本領。陳勝起義後,張耳參加了義軍,陳勝封張敖為成都君。
漢王三年,張敖成為漢王劉邦長女魯元公主之夫。
次年,封張敖父親張耳為趙王。
漢王五年,張耳去世,張敖襲位趙王。
漢高帝九年,漢高祖因謀反之事,把趙王張敖、貫高等人逮捕,同年改判釋放。
張敖出獄不久,被降為宣平侯。
漢高后,也就是又稱呂太后六年,張敖逝世。
未來,張敖倒是會因為謀反之事,被牽連進去,但深耕史料可以發現,張敖並每月任何謀反的動機和跡象,這起事件完全就是張敖被連累其中了。
而歷史上,張敖也沒有和匈奴勾結啊。
難道是說,史書中並沒有記載這件事情,張敖確確實實和匈奴有著些許的聯繫?
「不對,不對。」
「很明顯這件事情和我有關。」
陸煊心中思索,若是不和自己有關係的話,那麼劉盈不至於在這裡提起這件事情,因為各種信息誤導現在估計漢朝挺混亂的,劉盈應該詢問一切其他事情,
或者說天子劉邦授意劉盈詢問其他事情。
既然現在劉盈說了這一席話。
就代表著,張敖的事情肯定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但,他合適提過張敖了?
「駙馬?張敖迎娶了魯元公主,是天子劉邦的駙馬。」
忽然,陸煊想到了這一點上,臉色一頓,該不會是自己之前劇透明朝駙馬歐陽倫的事情,把張敖給牽連進去了吧?
「見過先生。」
「劉盈,見過先生。」
到了這院子裡,呂稚和劉盈同時行禮,陸煊想了想便也起身,緩聲道:「皇后和太子行禮,我擔待不起。」
他態度並沒有之前那麼強硬,語氣也沒有面對劉邦那麼橫了。
劉邦的錯。
他沒有必要難為呂雉和劉盈這對母子。
那就有些是非不清,著對方的錯得理不饒人了。
不過,他依舊不會見劉邦的,就是不想見,也不想和對方談什麼,對方滿腦子的心機和堤防警惕,讓他感到反感。
既然玩政治頭腦、玩手段心機自己不可能和歷史上的這些古人相比,那他也樂的清閒,懶得管了。
「先生能來到我大漢,是我有漢一朝之福,擔得起。」呂稚笑了笑,然後拉了拉太子劉盈的手。
隨後就緩緩離去。
這裡就剩下了太子劉盈和陸煊,可兒依舊在旁推著搖椅。
陸煊打量著面前的這個小孩,他雖然知曉這裡是漢朝,但還不清楚具體是漢高帝幾年。
但劉盈目前看來,應該八九歲了吧,不過個頭能明顯比後世人同齡人偏矮一些,這和劉稚的性格和漢朝初期的條件有著一定的關係。
後世科技發達,正常家庭的孩子從小就能獲得充足的營養補充,因此男孩都長得很快。
但漢朝這個時候,雖然也有著幼童補身體的醫書出現了,可對於如何從小給孩子補充營養,還是很模糊的,再加上漢朝初期條件並不是很好,劉盈從小又是一個以身作則的孩子,想簡約樸素些,並不會吃的特別奢靡,因此營養補充不到哪裡去。
不過劉盈的臉龐卻是很稚嫩,特別是他的雙眼,感到清澈。
不包含絲毫雜質。
「史書上記載的,或許可信。」陸煊知道,並非任何事情都要參考史書,因為史書有著很多當時的外在因素和人為因素干擾,未必記載的那麼可觀具體,可劉盈這個漢朝第一位太子,他剛剛接觸,卻發現了不同。
那雙眼神,就沒有任何利益雜質。
從一件事情上,就能看出來。
原本歷史上,劉邦有著多次改立太子的想法,同時戚夫人也苦苦勸導劉邦,
想廢掉太子劉盈,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而後來呂稚想要殺死劉如意,是劉盈百般阻擾。
將兄弟親情看的比皇權更加重要,這就證明劉盈是個不錯的人。
「是你父皇,讓你來的吧。」
「想通過你,感化我?」
陸煊笑了笑,他還是能猜測出來劉邦等人的用意的,這手段也夠卑鄙無恥的,知道他不願意見劉邦,所以安排劉如意來,自己總不能也對一個孩子帶有偏見吧?
劉邦等人警惕欺騙自己,可這其中劉盈是不會參與到其中的。
想讓劉盈獲得自己的好感,然後讓自己透露未來的各種事情麼?
不,不可能的。
經過這整整一日的沉澱,陸煊現在也授清楚了目前的情況了,首先他確實是能活下去了,因為很顯然劉邦不想讓他死。
他這個後世人對於漢朝還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就不用多說別的,只要自己將未來漢朝那幾個造反的異姓王的事情說出來,
都能幫劉邦很多忙了,能讓劉邦提前從容的應對,節省不少的國力。
可他為何要這麼做,劉邦不信任自己,自己做這麼多有什麼意義?
「先生,是父皇讓我來的,但我自己也想侍候先生。」
「從而彌補之前父皇所做的錯事。」
劉盈很誠懇的道,陸煊聞言很想說他一個大小伙子哪裡需要你一個小孩子伺候?而且這裡有可兒,可兒已經習慣他的生活方式了,再加上他也能自理,根本不需要你。
可想了想,這麼說的話對於一個小孩子,未免太過分了,他也有些不忍。
「唉,那你想來就來吧,我也不攔著你。」
「不過我比較內向,不喜與人多言。」陸煊尋找了一個理由,其實他可不是一個內向的人,只是不想和劉盈過多接觸而已。
他也不想說任何,有關於未來的事情。
現在他的情況是這樣的。
自己若是給劉邦透露未來的各種信息。
那麼勢必會得罪很多人。
比如,歷史上英布造反了吧?他可以透露這則信息。
結果呢?劉邦會將英布捉拿,然後處死。
可目前很有可能,英布沒有任何造反的徵兆,結果因為自己的一句話,劉邦將英布處死。
那麼和英布交好的大臣們,是否會認為他是憑藉著個人的主觀喜好,從而行使『天子」的生殺大權,認為他這個後世人不喜歡歷史上的英布,所以動了殺的心思?
他不依舊還是擁有凌駕於天子之上的權力嘛?
天子劉邦和張良、蕭何所擔心的事情,不同樣依舊發生了?
本來,陸煊覺得若是沒有發生這三個月的事情,他早早的知道面對的劉邦,
而劉邦也不對他產生警惕堤防的想法,然後暗中保護著他,有著天子的保護他或許可以膽子大一些,將各種事情說個清楚。
但現在人家劉邦本就堤防自己,自己為何還要玩命?
還有各種對於漢朝有用的建議,這些建議提出來確實能幫助漢朝很多,但也勢必會影響某些功勳貴族、豪紳大戶的利益,到時候這些人群攻自己,他如何保證自己的安全?
天子都不信任自己,警惕自己。
自己憑什麼要說?
難道他真的是一個無私奉獻,連命都不要的人?
陸煊心中默默否認,他願意無私奉獻,但不願意白白慘死,像商鞅、像白起一樣。
劉盈聽了陸煊的話,表現的有些沉默,他想了想環顧四周,看著院子裡有些凌亂,就主動開始收拾起來。
其實也就是些枯葉罷了,平日裡可兒已經收拾的很不錯了,不過因為來回往返長安和洛陽用了小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個月內自然無人來這裡打掃,畢竟天子劉邦可是嚴格下了命令,除了幾位重臣之外,誰也不許來這裡。
陸煊見劉盈自顧自的打掃院落,他也沒有理會,躺在搖椅上靜靜的晾著太陽,隨看時間的推移,朝霞已經隱隱浮現,天快要黑了。
他下意識的睜開眼,看了看四周,發現劉盈已經不在了。
「莫不是覺得無聊枯燥,所以走了?」陸煊心中思索,並不是很在乎,劉盈留在這裡他不會感動,離開了他也不會失望。
無動於衷。
不過很快,他就聽到輕輕的腳步聲響起,打量了一眼,才發現遠處的劉盈腳步紮實了走了過來,手中端著玉盤,上面擺放著菜餚和粟。
粟就是小米。
黃橙橙的,冒著熱氣。
還有葵菜等屬於這個時代的蔬菜。
劉盈緩步走來,陸煊看了一眼,道:「辛苦你了。」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他正好有些餓了。
不吃白不吃,哪有因為生氣餓著肚子的道理。
受了冤屈的死刑犯臨走前還會猛猛大吃大喝一頓呢。
他和可兒還有劉盈合力搬過來一個桌子,然後讓可兒也坐在旁邊一起吃飯。
可兒很明顯有些拒絕。
不過在陸煊的威脅下,妥妥就範,
「你要不吃我也就不吃了,我不吃就餓死了,皇帝就要生氣了。」
在封建王朝皇權的至高無上理念下,可兒不敢不從,老老實實的坐在一旁。
劉盈也坐在一起,他知道這是和陸煊增進感情的好機會。
同時他也接到了一個具體任務。
那就是張敖的事情。
估計明日一字並肩王就要返回京城了,那個時候張敖必定會被帶回來,現在父皇他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趙王張敖,若這件事情處理不好的話,趙國很有可能叛亂。
現在漢朝經不起這種內部的大行動亂。
吃到一半,劉盈忽的道:「陸師,明日一字並肩王就要回京了。」
一字並肩王?
陸煊很明顯的愣了愣,漢朝哪有什麼一字並肩王,別說漢朝了,整個歷史所有封建王朝中,都沒有所謂的『一字並肩王」。
這是古代的小說演義中,杜撰出來的一種榮譽王爵。
現實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怎麼可能有皇帝願意和臣子享受平等?
但他沒有立刻問,這小子估計是想從自己嘴裡套話呢。
「一字並肩王這次迎擊匈奴,據說斬首五萬餘,挫了匈奴的士氣。」
「估計匈奴很久不會來侵犯我漢朝邊境了。」
迎擊匈奴?
陸煊忽然想到了一個歷史事件,莫非現在是公元前201年,也就是漢高祖六年?
應該不會有錯,漢朝時期匈奴屢次進犯中原,比較有名的就是漢高祖六年的那一次了。
冒頓單于殺死其父頭曼單于自立後,擊潰東胡,消滅東胡王,又擊潰西邊的月氏,吞併南邊的樓煩和白羊河南王,完全收復秦朝從匈奴奪回的土地,還征服了屈射、丁零、薪梨諸國,勢力空前強大。
漢高祖六年春,劉邦將韓王信的封地遷至太原,以普陽為都城,後韓王信文將都城遷到馬邑。
同年秋,匈奴冒頓單于組織二十萬人馬進攻馬邑,韓王信被圍困在城中,他一面向劉邦告急,一面數次派使者到匈奴尋求和解。
劉邦發兵後得知韓王信與匈奴通信,以為其背叛,便寫書責備。
韓王信擔心被殺,就投降了匈奴,並且跟匈奴合兵一處,進攻雁門關,直逼普陽。
然後,大名鼎鼎的『白登之圍」發生了。
漢高祖七年冬,劉邦集結大軍出征,令樊會、周勃、夏侯嬰等領騎兵自代越霍人西到武泉、雲中,出擊匈奴後方。
劉邦率軍與韓王信的軍隊在銅相遇,漢軍打敗韓王信的軍隊,並斬其部將王喜,韓王信敗走匈奴,漢軍收復上黨郡並進入太原郡,劉邦領兵追擊到普陽。
後樊會等在收復馬邑後跟劉邦匯合,又打敗韓王信軍隊,韓王信被迫退到廣武。
劉邦能擊敗韓王信,可面對匈奴卻並沒有獲得勝利。
冒頓單于雖然是異族人,是令中原人痛恨的匈奴人,但不得不承認其是草原上的一代雄主,擁有不俗的領兵能力,其知曉韓王信被擊潰後,命令左右賢王率領萬餘騎與王黃等人在廣武以南駐紮增援韓王信,而後在普陽跟劉邦發生交戰,
匈奴假裝戰敗逃走,引誘漢軍深入,漢軍一直追趕匈奴部隊到離石,再次打敗匈奴兵。
匈奴在樓煩西北再次聚集兵力,又被漢軍擊退後,再次伴敗逃走。
在這裡,劉邦犯下致命的錯誤。
他準備深入追殲匈奴。
他不待劉敬回報就調動二十方大軍越過句注山,逼向匈奴。
劉邦領先頭部隊先到了平城,步兵還沒有完全達到,冒頓率領精兵四十方將劉邦圍困在白登,漢軍糧草耗盡,人困馬乏,也沒法突圍,被圍困達七晝夜。
現在不是漢高祖六年,就是漢高祖七年,但在他看來應該是漢高祖六年,還沒有發生『白登之圍」。
其實也很簡單,看精氣神就行了,中原王朝和異族交戰若是落敗,估計很多年來就是垂頭喪氣的,一個個精神不起來,但劉邦等人明顯不是。
但這些都不重要了,一字並肩王擊潰了匈奴?
這是怎麼回事?
陸煊想起,之前劉邦化名季叔,詢問過一個問題。
該如何既能保證不殺死開國首功功臣,又能讓其失去任何大權。
又能瓦解他的力量。
還能讓他與很多集體為敵。
當時他以為的是明朝,以為季叔詢問的李善長,當時他還疑惑來著,因為朱元璋很明顯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人,他怎麼可能會願意饒過李善長一命?
不過由於之前他處於實名狀態,再加上自己以為身在「遠東』,也沒有過度糾結和詢問,就當做給『季叔」講故事了,於是提出了一個『一字並肩王」的建議。
但當時他記得清清楚楚。
自己,只是說了一字並肩王這五個字。
卻沒有建議他們真正使用,而是其他官爵更適合『李善長」。
這麼說,劉邦封了一個人為一字並肩王?
陸煊下意識的就想到了韓信,肯定是韓信了。
若是說漢朝初期,能有資格被封為一字並肩王,看起來又很合適的,只有韓信這個人。
「韓信成了一字並肩王,然後原本的『白登之圍』並沒有發生。」
「韓王信確實是謀反了,可劉邦並沒有御駕親征,而是讓已經成為一字並肩王的韓信去迎擊匈奴。」
「結果勝利了。」
陸煊弄清楚了具體原因,沒想到自己隨口說的,反而被劉邦他們當成正事來辦了,而且結果還長期意外的好。
韓信勝了。
漢朝初期的恥辱,白登之圍也就此從歷史上消失了。
陸煊忽然有些哭笑不得,沒想到會發生這種情況,同時也讚嘆劉邦的心胸,
這份魄力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夠有的,願意讓其他人和自己同等地位。
他心中思索著,同時嘴裡也沒有停下,不停的吃著飯菜,倒是沒有回應劉盈的話。
劉盈並沒有在意這些,他輕輕的夾了一口菜,或是自言自語,或是對著陸煊道:「但匈奴雖然勝了,可趙王張敖,父皇卻不知該如何處理了,趙王張敖因為與匈奴勾結,已經觸犯律法,被父皇令一字並肩王鎮壓起來。」
「而趙國的軍隊,雖然已經開始準備打散重組,可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再加上趙王張敖的事情,他到底犯沒犯罪,依舊不清楚,可一字並肩王已經把他鎮壓了,並且也不可能中途傳信給一字並肩王,讓他放了趙王張敖...」
劉盈緩緩說著這些,陸煊臉上露出奇怪之色。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這件事情,確實引起他的好奇了,他從來沒有說過趙王張敖哪裡不好吧,為何天子劉邦忽然對趙王下手了?
還和匈奴勾結?
歷史上的趙王張敖,似乎並沒有做過這件事情吧?
他仔細想了想,關於張敖的人生。
張敖趙王張耳之子。
妻子是劉邦獨女魯元公主,其女張嫣為漢惠帝劉盈皇后。
也是漢初的異姓諸侯王之一。
根據歷史上的記載,張敖在母親朱氏的教育下,讀書習武,張敖善於射箭,
練就了百步穿楊的本領。陳勝起義後,張耳參加了義軍,陳勝封張敖為成都君。
漢王三年,張敖成為漢王劉邦長女魯元公主之夫。
次年,封張敖父親張耳為趙王。
漢王五年,張耳去世,張敖襲位趙王。
漢高帝九年,漢高祖因謀反之事,把趙王張敖、貫高等人逮捕,同年改判釋放。
張敖出獄不久,被降為宣平侯。
漢高后,也就是又稱呂太后六年,張敖逝世。
未來,張敖倒是會因為謀反之事,被牽連進去,但深耕史料可以發現,張敖並每月任何謀反的動機和跡象,這起事件完全就是張敖被連累其中了。
而歷史上,張敖也沒有和匈奴勾結啊。
難道是說,史書中並沒有記載這件事情,張敖確確實實和匈奴有著些許的聯繫?
「不對,不對。」
「很明顯這件事情和我有關。」
陸煊心中思索,若是不和自己有關係的話,那麼劉盈不至於在這裡提起這件事情,因為各種信息誤導現在估計漢朝挺混亂的,劉盈應該詢問一切其他事情,
或者說天子劉邦授意劉盈詢問其他事情。
既然現在劉盈說了這一席話。
就代表著,張敖的事情肯定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但,他合適提過張敖了?
「駙馬?張敖迎娶了魯元公主,是天子劉邦的駙馬。」
忽然,陸煊想到了這一點上,臉色一頓,該不會是自己之前劇透明朝駙馬歐陽倫的事情,把張敖給牽連進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