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教訓深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臣不敢!」

  四人急忙低頭,惶恐認錯道:「請太子殿下責罰。」

  「呵呵!」

  李弘冷笑道:「敢在崇教殿大打出手,還有何事是你們不敢做的?責罰?你們覺得僅靠懲罰就夠了?」

  李弘聲音平和,語氣卻透著寒意,讓四人脊背發涼,心底不由自主地湧起一絲懼意。

  四人已不再像方才那般只是一味認錯了,他們心中也泛起了惶恐。

  若太子在他們面前暴跳如雷,氣急敗壞地大聲訓斥,四人或許還能踏實一點;可如今太子這般冷靜,反倒讓他們心裡沒底,完全不知自己將面臨怎樣的懲處。

  其餘眾人聽聞,也都暗自猜測太子會如何處置這四人。

  只是他們也只是在默默旁觀,並沒有想為四人求情的意思。

  畢竟四人犯下的過錯太,想讓他們求情,他們也實在難以開口。

  李弘目光冷冷掃過四人,落在唐休璟身上,嚴厲道:「唐休璟,今日在崇教殿,你先挑釁崔玄喡,又與張仁願鬥毆,孤罰你六十軍棍,可有怨言?」

  「沒有!」

  唐休璟回答得十分乾脆道:「末將願受罰,毫無怨言。」

  李弘又看向婁師德道:「罰你五十軍棍,可覺得委屈?」

  「不會!」

  婁師德誠懇回應道:「臣深知自己所犯之錯,並不覺得委屈。」

  李弘之所以先罰唐休璟和婁師德,是因為他們一個三十五歲,一個四十二歲,早已過了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的年紀,不該如此衝動。

  當然,他也能理解兩人今日的暴躁行為。

  因為想想二人的歲數,再看看二人如今的職位,空有一腔報國熱血卻難以施展抱負,即便胸中有謀略也無處施展。還被年紀比他們小很多的後輩不留情的駁斥,就是泥人都有三分火氣。

  只是這不是他們魯莽的理由。

  韓慶余聽到對兩人的懲罰微微皺眉,欲言又止。

  六十軍棍雖不算多,但要是結結實實地打在唐休璟身上,難免會對他造成不小的傷害。

  可是,這畢竟是他們四人自作自受,怨不得別人。

  「另外,罰你二人值守嘉德門三個月,可有異議?」李弘繼續補充說道。

  「沒有!」婁師德和唐休璟趕忙躬身領命。

  「你…」

  李弘目光落在張仁願身上,張仁願嚇得不敢抬頭。李弘冷冷道:「罰你五十軍棍,可服氣?」

  「臣服!」張仁願不敢有絲毫懈怠立刻回應道。

  李弘又看向一旁忐忑不安的郭元振,訓斥道:「你年紀雖小,卻重義氣。然而,孤要的並非逞勇鬥狠的莽夫,而是能運籌帷幄的將才,你可明白孤的意思?」

  郭元振年僅十六歲,正是血氣方剛、義字當先的年紀,為了替魏元忠出氣,不惜冒著受罰的風險。

  李弘欣賞他的義氣和敢於挑戰婁師德的勇氣。

  郭元振聽後既驚喜又羞愧。

  驚喜的是太子對自己寄予如此高的期望,羞愧的是自己太過魯莽,明知實力不濟,還上去自討沒趣,實在是給太子丟臉。

  但在郭元振心中,他覺得自己今日的做法並無過錯。

  「罰你四十軍棍,可覺得委屈?」李弘對郭元振說道。

  郭元振伏地道:「學生甘願受罰。」

  李弘看向魏元忠,譏諷道:「背後偷襲,還偷雞不成蝕把米,這就是你在崇文館學到的本事?」

  「學生愧對太子殿下的期許。」魏元忠一把掙脫崔玄喡的攙扶,踉蹌上前,跪地認罪,態度極為誠懇。

  誰讓太子對他期望頗高,他卻讓太子如此失望。

  「春闈在即,你的處罰暫且記下,若到時候考不上前三甲,就不必留在東宮了。」李弘面無表情地說道。

  對比姚崇今日的表現,他對魏元忠確實有些失望。

  「諾!」魏元忠額頭冒出冷汗,想拒絕又不敢開口,只能恭敬領命。

  「今日議事到此為止,你們退下吧!」懲罰完幾人後李弘向眾人說道。

  隨後,他不再理會眾人,徑直離開了崇教殿。


  ......

  新樂居位於平康坊,是長安城中最負盛名的青樓,也是有名的銷金窟。

  這裡不僅裝飾典雅,菜餚豐富,酒品種類駁雜,更重要的是舞姬歌女來自五湖四海,有新羅婢、波斯舞女、胡人歌姬…

  而在新樂居的後花園,建有一座三層高樓,又被裝飾出不同的雅間,專門供達官顯貴們談私密之事。

  「雛菊」雅間就在二樓。

  此刻在雅間裡,波斯大同迭羅與新羅特使金仁問相對而坐,正在品茶交談。

  這已是他們第三次會面了。

  前兩次迭羅面見金仁問,主要是為了完成此次來長安的任務——向新羅傳達吐蕃聯盟的意向。

  雙方雖未達成最終共識但已有不錯的進展。

  迭羅作為吐蕃的全權代表,對目前的任務推進十分滿意。

  至於吐蕃使節仲琮也在長安,為何欽陵將軍還要派他專程來與新羅使團會晤,這並非是他需要操心的問題。

  此次,迭羅與金仁問私下會面,是為了在長安貴族間已經傳得沸沸揚揚的百濟金礦之事。

  上次會晤後金仁問拜託他向扶餘隆打探百濟金礦的詳情,他一直記掛在心,昨日便專門邀請扶餘隆詳談,獲取了相關消息,今日便立馬約見金仁問,將所知之事一一告知。

  「大公所言是否屬實?扶餘隆當真不願將金礦信息賣給我們?」

  金仁問聽完迭羅講述的百濟金礦消息後略帶懷疑地問道。

  此事本應由他親自出面洽談更為妥當,可新羅與百濟有滅國之仇,他與扶餘隆之間也有殺父奪妻之恨,這才借迭羅之口去探問。

  「昨日跟他會面,我已經問過他好幾次,這老小子根本就沒打算售賣金礦信息的意思。」迭羅惡狠狠地說道:「金特使,我還是覺得這傳言未必可信,你們可別被這老小子給騙了!」

  金仁問搖了搖頭,肯定地說道:「大公過于謹慎了。此事我已與使團眾人商討多次,確認金礦的傳言屬實。」

  金仁問搖了搖頭,肯定地說:「大公過于謹慎了。此事我已與使團眾人商討過多次,確認金礦的傳言是真真實的。」

  實際上新羅使團剛抵達長安,聽聞此消息後便立刻核實消息來源,並認真探討了傳言的真偽。

  得出的結論是:長安城傳聞的百濟金礦的謠言是真實的。

  理由有三:

  其一,當初百濟尚未被大唐滅國時與新羅一樣國力弱小。可為何如此弱小的百濟竟敢數次反叛大唐?當時新羅上層對此疑惑不解,直至百濟滅亡也未找到答案。直到金礦的消息傳出,金仁問恍然大悟,或許是因為百濟早已發現這幾處金礦,又不想讓大唐知曉並開採,才會數次反叛。

  其二,如今百濟全境已被新羅占領,為何大唐還要不惜一切代價繼續與新羅交戰,難道只為奪回百濟幾座城池嗎?對此金仁問有疑問,而今也算是找到答案了,或許是因為大唐也得知了百濟有金礦的消息。

  其三,扶餘隆身為反叛大唐的亡國太子,為何被俘虜到大唐還能獲封高官厚祿,與大唐太子交往甚密?對此恐怕也只能用金礦一事來解釋了。

  基於這三點,金仁問至少能確定百濟舊地有金礦,即便他心中有疑問,也只是金礦數量和規模的問題。

  「為何?」迭羅一臉茫然地問道。

  金仁問並未作答。

  迭羅自知失言,哈哈一笑,不再追問。

  「不過還得繼續勞煩大公。」金仁問為緩解迭羅的尷尬,趕忙請求道:「此事交由大公與扶餘隆洽談,才不會引起大唐的注意。」

  「沒問題!」迭羅保證道:「只是,我們這次的聯盟之事…」

  「此事我做不了主,需回國向大王稟明情況,得大王首肯才行。」金仁問認真說道:「不過我可以向大公保證,我個人非常支持新羅跟吐蕃聯盟對抗大唐。」

  「這便好!」

  迭羅點頭,對金仁問的答覆並未感到太過失望。

  兩人又繼續交談許久,才各自離開雅間回到前院尋歡作樂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