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知己
「額,柳小姐。」
柳妙瑩看著姜維有點狼狽慌亂的樣子,嫣然一笑:「將軍今天倒是好興致,也來此處踏青?」
姜維緊張地撓了撓頭,鬢角和臉頰都在滴著水,趕緊粗略擦了擦,說道:平日軍務繁忙,今日難得空閒,故外出一游,不想竟在此遇見小姐,有些失禮了。」
柳妙瑩笑道:「妙瑩也是看今日天氣宜人,外出郊遊,不期在這裡遇見將軍,這是有緣。」
姜維覺得柳妙瑩就帶著一個婢女就敢出來,很是不妥,忍不住說道:「柳小姐,成都雖為國都,但荒郊野外,目下可能也有些山賊盜寇。
姑娘相貌娟秀美麗,恐遭覬覦,這身邊就帶了幾個婢女,實在不妥,還是要小心些。」
話沒說完,便覺得這話有些不妥,心中懊惱,自己怎麼不委婉一點。
「將軍所言有理,然今日這春光很好,實實不舍,小女子並不想這麼快回去。」
柳妙瑩聽到姜維言語中對她的關切之情,心中不由得有些高興,又問了一句。
「既然將軍擔心小女子的安全,何不陪同小女子品茶、踏青?」
姜維聞言愣住了,她是在邀請我陪同她嗎?可這野外踏青,孤男寡女對她名聲是不是不好……
但轉念想到柳妙瑩是柳隱族妹,視如親妹一般,若是因為自己幾分顧慮,萬一人家遭遇不測,便無顏面對柳隱了。
柳妙瑩看著姜維猶豫糾結的樣子,只道是他不願意跟自己相處,心中略感失望,於是幽幽說道:「將軍若有要務,妙瑩也不敢強留,請自便!」
姜維聞言,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不不不,我……願意陪柳姑娘!」
柳妙瑩眼睛一亮:「將軍說願意陪我?」
姜維自覺失言,只好解釋道:「姑娘是休然兄族妹,維自當全力護衛姑娘安全。只是我姜維隴西邊塞出身,這些風雅之事,實在不算精通,品茶只怕品不出什麼好的……」
柳妙瑩聞言噗嗤一笑,看著姜維緊張又有些狼狽的樣子,安撫道:「姜將軍隴西大族出身,又通康成公之經學,豈會不知風雅,肯屈尊相陪,小女子已經倍感榮幸了,將軍這邊請。」
隨行婢女早已擺好桌案,備好茶具,退去一旁。
姜維坐在案旁,看著柳妙瑩煮茶、配茶,舉止十分優雅,細嫩的臉龐在茶香之中更顯魅力,只覺得有些侷促。
「聽說將軍因為歷城之戰的失敗,受了陛下的申斥和懲處。」柳妙瑩嘴上說著,手裡調製茶水配料的動作也沒有停,「勝敗乃兵家常事,將軍切勿將此事放在心上。」
姜維聽柳妙瑩說到戰事,終於不再侷促,點頭道:「此戰,我雖然不是主攻部隊,但畢竟臨陣應變上,有欠考慮,這懲罰受的也不冤,何況也只是罰了些俸祿,陛下已經十分寬仁了。」
柳妙瑩應和了一聲,其實聽柳隱說起了前因後果,她心中倒也清楚。
歷城戰敗的主要罪責基本就在馬岱一人身上,劉禪對姜維和馬承的懲處,更像是在分擔馬岱的鍋,以保全這位戰死老臣的最後顏面。
眼下姜維和馬承都認下了這個懲罰,那麼以後陛下肯定會想別的辦法進行補償,也算是個好事。
調製好了茶水,遞給了姜維一杯,說道:「這是休然兄長特意為小女子準備的皋盧茶,將軍不妨也嘗嘗看。」
姜維接過來茶,緩緩喝了一口,苦味蔓延開來,隨即就是一股茶香,不由贊道:「此茶香氣濃郁,入口雖苦,稍時便有甘甜之味,確是上品。」
柳妙瑩見姜維誇讚有加,心中高興,笑著說道:「這茶乃是西川地區出產的上品,尋常時候難以獲得。」
姜維又喝了幾杯,更覺得這茶葉的珍貴,但心中卻突然有些悲傷起來。
他想到了年邁的老母,就是個喜歡喝茶的人,只是在天水那邊,茶是不容易獲得的東西,現在他入川之後,成都、南中一代聽聞很多茶餅出售,可惜卻不能侍奉老母跟前了。
柳妙瑩見姜維突然沉默,面上出現憂傷之色,趕緊回想了一下自己有沒有說錯話,隨後便是小心地問道:「將軍何故做此憂色,莫非是想起了什麼人?」
姜維心中難受,也想找個人說說話,只好吐露心事:「柳姑娘心思縝密,我也不好隱瞞,你有所不知,先父早年死於羌亂,全靠家母含辛茹苦,撫養姜維長大,慈母之恩,未敢忘卻。
八年前,得丞相賞識,為大漢效力,卻因姜維一時不慎,令家母留居冀縣,陷於敵手,母子分離。為人子,不能盡孝於家母膝前,常有愧疚。」
柳妙瑩聞言亦有所感,所謂父母在,不遠行,遊必有方。如今母子分離,姜維又是極其孝順之人,豈能無動於衷?
她正要出言安撫,卻聽得姜維繼續說道:「家母常教導我,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當有一番作為。維研究經學,苦讀兵書,也是為了成就功業,他日不負慈母殷殷期盼,亦能光宗耀祖。只是如今也不知家母是否平安,內心難安。」
柳妙瑩聞言沉默片刻,還是開口道:「姜將軍乃至誠君子,舍公就私,非汝所為;舍私就公,心有不忍。長期以往,雖鐵石尤碎,怎能長久?將軍可願意聽妙瑩一言?」
姜維心中苦悶,在柳妙瑩面前吐露大半,心中已經好了很多,對她已經深有好感,於是說道:「姑娘有話,儘管明言。」
柳妙瑩正色道:「姜家乃隴西望族,姜老夫人將你撫養長大,自然希望你德行出眾,盡孝膝前。
可是,大丈夫在世,志向當如滔滔江水,奔流而下,如今天下三分,正是將軍這般人才建功立業之時。
他日若能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將軍衣錦還鄉,光耀門楣,再贍養老母,上可報國,下可盡孝。既不負先祖忠貞之志,又可全身後的名。此乃忠孝兩全,望將軍慎思之。」
這一番話語,直擊姜維的內心,說得他怦怦直跳,一股壯懷之情油然而生,眼前這位女子簡直是自己的知己。
柳妙瑩嫣然一笑:「以小女子之見,老夫人在天水不會有危險。」
這一句話讓姜維眼前一亮,像抓住了一根稻草一般,急忙問道:「柳姑娘何以如此篤定?」
「我聽說,新的天水太守是魯芝?」
「正是!」
「將軍,小女子雖身居閨閣,但也聽說這個魯芝少年喪父,孤苦無依,流落他鄉,是個德行出眾之人,他與將軍早年經歷有所相同,自然不會為難老夫人。
何況留著老夫人,也是曹魏對將軍的警告,一方面可展示他們寬大愛才的誠意,一方面也可以瓦解甚至動搖將軍為大漢效力的決心。故而,我料定魯芝以及魏國人不僅不會為難,還會好好地恩養老夫人。」
姜維仔細聽完,再細細思考,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來到蜀地近八年,到底是當局者迷,始終擔憂母親的安危,卻從來沒有從理性角度分析過,今日柳妙瑩寥寥數語,將此間的利害關係說得如此透徹,給了他一劑定心丸。
想到此處,姜維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感激,拱手道:「姑娘金石之言,解我心結,我姜伯約不知當以何為報。」
柳妙瑩俏臉微紅,喝了口茶掩飾了一下,輕聲道:「姜將軍不必如此,你不過是當局者迷罷了,望將軍他日能有大作為,小女子我今日這番言語也就不算白說了。」
柳妙瑩看著姜維有點狼狽慌亂的樣子,嫣然一笑:「將軍今天倒是好興致,也來此處踏青?」
姜維緊張地撓了撓頭,鬢角和臉頰都在滴著水,趕緊粗略擦了擦,說道:平日軍務繁忙,今日難得空閒,故外出一游,不想竟在此遇見小姐,有些失禮了。」
柳妙瑩笑道:「妙瑩也是看今日天氣宜人,外出郊遊,不期在這裡遇見將軍,這是有緣。」
姜維覺得柳妙瑩就帶著一個婢女就敢出來,很是不妥,忍不住說道:「柳小姐,成都雖為國都,但荒郊野外,目下可能也有些山賊盜寇。
姑娘相貌娟秀美麗,恐遭覬覦,這身邊就帶了幾個婢女,實在不妥,還是要小心些。」
話沒說完,便覺得這話有些不妥,心中懊惱,自己怎麼不委婉一點。
「將軍所言有理,然今日這春光很好,實實不舍,小女子並不想這麼快回去。」
柳妙瑩聽到姜維言語中對她的關切之情,心中不由得有些高興,又問了一句。
「既然將軍擔心小女子的安全,何不陪同小女子品茶、踏青?」
姜維聞言愣住了,她是在邀請我陪同她嗎?可這野外踏青,孤男寡女對她名聲是不是不好……
但轉念想到柳妙瑩是柳隱族妹,視如親妹一般,若是因為自己幾分顧慮,萬一人家遭遇不測,便無顏面對柳隱了。
柳妙瑩看著姜維猶豫糾結的樣子,只道是他不願意跟自己相處,心中略感失望,於是幽幽說道:「將軍若有要務,妙瑩也不敢強留,請自便!」
姜維聞言,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不不不,我……願意陪柳姑娘!」
柳妙瑩眼睛一亮:「將軍說願意陪我?」
姜維自覺失言,只好解釋道:「姑娘是休然兄族妹,維自當全力護衛姑娘安全。只是我姜維隴西邊塞出身,這些風雅之事,實在不算精通,品茶只怕品不出什麼好的……」
柳妙瑩聞言噗嗤一笑,看著姜維緊張又有些狼狽的樣子,安撫道:「姜將軍隴西大族出身,又通康成公之經學,豈會不知風雅,肯屈尊相陪,小女子已經倍感榮幸了,將軍這邊請。」
隨行婢女早已擺好桌案,備好茶具,退去一旁。
姜維坐在案旁,看著柳妙瑩煮茶、配茶,舉止十分優雅,細嫩的臉龐在茶香之中更顯魅力,只覺得有些侷促。
「聽說將軍因為歷城之戰的失敗,受了陛下的申斥和懲處。」柳妙瑩嘴上說著,手裡調製茶水配料的動作也沒有停,「勝敗乃兵家常事,將軍切勿將此事放在心上。」
姜維聽柳妙瑩說到戰事,終於不再侷促,點頭道:「此戰,我雖然不是主攻部隊,但畢竟臨陣應變上,有欠考慮,這懲罰受的也不冤,何況也只是罰了些俸祿,陛下已經十分寬仁了。」
柳妙瑩應和了一聲,其實聽柳隱說起了前因後果,她心中倒也清楚。
歷城戰敗的主要罪責基本就在馬岱一人身上,劉禪對姜維和馬承的懲處,更像是在分擔馬岱的鍋,以保全這位戰死老臣的最後顏面。
眼下姜維和馬承都認下了這個懲罰,那麼以後陛下肯定會想別的辦法進行補償,也算是個好事。
調製好了茶水,遞給了姜維一杯,說道:「這是休然兄長特意為小女子準備的皋盧茶,將軍不妨也嘗嘗看。」
姜維接過來茶,緩緩喝了一口,苦味蔓延開來,隨即就是一股茶香,不由贊道:「此茶香氣濃郁,入口雖苦,稍時便有甘甜之味,確是上品。」
柳妙瑩見姜維誇讚有加,心中高興,笑著說道:「這茶乃是西川地區出產的上品,尋常時候難以獲得。」
姜維又喝了幾杯,更覺得這茶葉的珍貴,但心中卻突然有些悲傷起來。
他想到了年邁的老母,就是個喜歡喝茶的人,只是在天水那邊,茶是不容易獲得的東西,現在他入川之後,成都、南中一代聽聞很多茶餅出售,可惜卻不能侍奉老母跟前了。
柳妙瑩見姜維突然沉默,面上出現憂傷之色,趕緊回想了一下自己有沒有說錯話,隨後便是小心地問道:「將軍何故做此憂色,莫非是想起了什麼人?」
姜維心中難受,也想找個人說說話,只好吐露心事:「柳姑娘心思縝密,我也不好隱瞞,你有所不知,先父早年死於羌亂,全靠家母含辛茹苦,撫養姜維長大,慈母之恩,未敢忘卻。
八年前,得丞相賞識,為大漢效力,卻因姜維一時不慎,令家母留居冀縣,陷於敵手,母子分離。為人子,不能盡孝於家母膝前,常有愧疚。」
柳妙瑩聞言亦有所感,所謂父母在,不遠行,遊必有方。如今母子分離,姜維又是極其孝順之人,豈能無動於衷?
她正要出言安撫,卻聽得姜維繼續說道:「家母常教導我,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當有一番作為。維研究經學,苦讀兵書,也是為了成就功業,他日不負慈母殷殷期盼,亦能光宗耀祖。只是如今也不知家母是否平安,內心難安。」
柳妙瑩聞言沉默片刻,還是開口道:「姜將軍乃至誠君子,舍公就私,非汝所為;舍私就公,心有不忍。長期以往,雖鐵石尤碎,怎能長久?將軍可願意聽妙瑩一言?」
姜維心中苦悶,在柳妙瑩面前吐露大半,心中已經好了很多,對她已經深有好感,於是說道:「姑娘有話,儘管明言。」
柳妙瑩正色道:「姜家乃隴西望族,姜老夫人將你撫養長大,自然希望你德行出眾,盡孝膝前。
可是,大丈夫在世,志向當如滔滔江水,奔流而下,如今天下三分,正是將軍這般人才建功立業之時。
他日若能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將軍衣錦還鄉,光耀門楣,再贍養老母,上可報國,下可盡孝。既不負先祖忠貞之志,又可全身後的名。此乃忠孝兩全,望將軍慎思之。」
這一番話語,直擊姜維的內心,說得他怦怦直跳,一股壯懷之情油然而生,眼前這位女子簡直是自己的知己。
柳妙瑩嫣然一笑:「以小女子之見,老夫人在天水不會有危險。」
這一句話讓姜維眼前一亮,像抓住了一根稻草一般,急忙問道:「柳姑娘何以如此篤定?」
「我聽說,新的天水太守是魯芝?」
「正是!」
「將軍,小女子雖身居閨閣,但也聽說這個魯芝少年喪父,孤苦無依,流落他鄉,是個德行出眾之人,他與將軍早年經歷有所相同,自然不會為難老夫人。
何況留著老夫人,也是曹魏對將軍的警告,一方面可展示他們寬大愛才的誠意,一方面也可以瓦解甚至動搖將軍為大漢效力的決心。故而,我料定魯芝以及魏國人不僅不會為難,還會好好地恩養老夫人。」
姜維仔細聽完,再細細思考,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來到蜀地近八年,到底是當局者迷,始終擔憂母親的安危,卻從來沒有從理性角度分析過,今日柳妙瑩寥寥數語,將此間的利害關係說得如此透徹,給了他一劑定心丸。
想到此處,姜維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感激,拱手道:「姑娘金石之言,解我心結,我姜伯約不知當以何為報。」
柳妙瑩俏臉微紅,喝了口茶掩飾了一下,輕聲道:「姜將軍不必如此,你不過是當局者迷罷了,望將軍他日能有大作為,小女子我今日這番言語也就不算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