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風暴前的黎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一節:富蘭克林的演講:自由的火種

  1785年10月,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到來引起了巴黎社會的廣泛關注。美國剛剛從獨立戰爭中勝利,富蘭克林作為美國的駐法國大使,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圓融的個性,贏得了法國上層社會的尊敬與熱愛。這一天,他來到了巴黎軍事學校,為學員們進行了一場關於國家、自由與責任的演講。

  拿破崙混在人群中,站在講堂的一角。他身材瘦小,臉上帶著幾分好奇與疑惑,但內心卻充滿了澎湃的渴望。作為一名年輕的科西嘉人,他對法國的體制與文化並不完全認同,內心深處總覺得自己被壓迫、被忽視。然而,眼前的這個美國大使,談吐中充滿了不同於法國傳統的自由與理性思想,這讓拿破崙不由得傾聽得更加專注。

  富蘭克林的演講風格簡潔而深刻,他不僅談論了美國如何在法國的幫助下從殖民地獨立出來,還分享了關於自由與責任的理念。他一字一句地說:「一個國家的強大,來自於人民的力量,而非王冠的重量。」

  作為一個科西嘉貴族的兒子,拿破崙從小就看慣了法國貴族對平民的輕視和壓迫,父親曾經為爭取科西嘉的獨立而奮鬥,而自己也曾見識過王權的壓迫。他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只有少數人能夠掌握權力,而廣大的普通百姓卻生活在不平等的陰影下。

  演講結束後,拿破崙心中激盪,急切地想要向這位來自一個沒有國王的美國大使請教。他鼓起勇氣,走向富蘭克林,輕聲問道:「如果沒有國王,國家如何避免混亂?」

  富蘭克林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理解。他並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稍微停頓,似乎在思考如何用最簡潔的語言回應這個問題。最後,他開口說道:「秩序來自於責任,而非特權。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守護他的國家,而非依賴某一個人。」

  第二節:少年思想的覺醒

  少年拿破崙,內心深處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衝擊。他手握著那柄校長歸還的短劍,隱隱覺得這句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某種未知的大門。他開始涉獵啟蒙思想的經典著作,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提出的「人民主權」理念,讓他深感震撼——「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句話讓他意識到,所有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不平等的制度,而改變這些舊有的思想枷鎖,才能社會走向真正的平等

  雖然他對啟蒙思想充滿了熱情,但他也清楚地意識到,這些理念並不容易實現。巴黎的貴族階層依然在享有特權,而普通百姓依然承受著沉重的稅賦。

  幾個月後,這位來自科西嘉島的少年以炮兵少尉畢業。畢業了也就失業了,國王的軍隊只向來自貴族出身的同學招手,對於拿破崙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拿破崙的生活陷入了一片迷茫。他明白自己的處境——雖然已是炮兵少尉,但他的科西嘉出身始終是一個無法抹去的污點。國王的軍隊青睞的,是那些享受特權的貴族,而非像他這樣孤立無援的少年。一次次被拒絕的經歷,讓他的內心積蓄起不甘的怒火。

  第三節:初見奧古斯丁·羅伯斯庇爾

  聖誕節將近,巴黎的街頭張燈結彩,貴族們的生活一派奢靡。少年拿破崙獨自在大街上徘徊,寒風刺骨,卻無法吹散他腦中的困惑:難道自由和平等真的只是空想嗎?那些高談闊論的啟蒙思想,真的能夠改變這個世界嗎?

  一天,他偶然想起校長歸還短劍時候遞給他的那封介紹信。信上只寫了寥寥數語:「有些武器,不在手中,而在心中,羅伯斯庇爾,巴黎法律界的一顆新星。他會懂你。」懷揣著幾分好奇與期盼,

  拿破崙走到信中提到的地址,敲開那扇老舊的木門,迎接他的是一位年輕人。他眉宇間透著鋒芒,身穿簡樸的衣服,手中拿著一本正看了一半的書,伏爾泰的《哲學通信》(Lettres philosophiques sur les Anglais)。

  「我是拿破崙·波拿巴。我有一封推薦信,是給羅伯斯庇爾先生的。」

  年輕人抬起頭,微微一笑:「我叫奧古斯丁·羅伯斯庇爾,我哥哥剛好出去了。不過,既然來了,何不坐下喝杯咖啡?」

  第四節:伏爾泰和盧梭的碰撞

  拿破崙進屋坐下,房間整齊有序,書架上的書滿滿一面牆,大部分是法學詞典和啟蒙哲學書籍,居然還有全套的狄德羅的百科全書。拿破崙隨手拿了一本盧梭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看了起來。

  燭光在房間裡搖曳,空氣中瀰漫著書香,時間不知過了多久。年輕的拿破崙和奧古斯丁·羅伯斯庇爾面對面而坐,兩人手中各自捧著一本書。


  突然,奧古斯丁抬起頭,指著書中其中的一句話說:「你看,伏爾泰說,『理性是人類唯一的法則』,多麼簡單,卻充滿力量。」

  「伏爾泰是理性的火焰,但我更傾向盧梭,他的文字像是從深淵裡燃起的火炬,照亮了所有黑暗。」拿破崙回答道。

  奧古斯丁微笑著開口說:「『理性是人類唯一的法則。』你不覺得,如果每個人都能依靠理性行事,那麼社會就會走向和平與繁榮嗎?」

  拿破崙搖了搖頭,將手中的書輕輕放下:「伏爾泰的理性主義固然有其魅力,但你不能忽視盧梭的觀點。理性無法解釋人類所有的行為,尤其是那些源自情感與激情的衝動。社會的平等與契約,必須建立在對人性的深刻理解之上,而不是單純的理性規則。」

  「可理性正是為了約束人性的衝動。」奧古斯丁反駁,「如果沒有理性,我們豈不是會退化回原始的叢林法則?而盧梭,他那種天真浪漫的自然人觀念,真的能解決當下法國社會的不平等嗎?」

  「盧梭從未提倡回到自然狀態,他所說的,是在現代社會中找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正平等。」拿破崙的語氣堅決,「而伏爾泰呢?他固然批判教會,讚美科學,但他始終站在貴族階級的一邊。他沒有像盧梭那樣,真正替平民發聲。」

  兩位年輕人目光銳利,仿佛在戰場上交鋒的將軍。

  第五節:孟德斯鳩的爭論

  奧古斯丁翻開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Laws,指著其中一段文字說道:「孟德斯鳩的觀點或許能調和你我的分歧。

  他提出權力需要制衡,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正是為了避免權力的濫用。這既有伏爾泰的理性,也有盧梭的平等精神。」

  拿破崙微微皺眉:「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聽起來很美好,但真正的社會變革,難道能靠幾條法律就實現嗎?法國的現狀是,法律掌握在貴族手中,而平民根本沒有話語權。要改變這一切,需要的不是制衡,而是。。。「年輕的拿破崙一時語塞,他還沒有答案。

  奧古斯丁注視著拿破崙的眼睛,神情中多了一分認真:」我的哥哥曾經說過,『真正的平等,是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制定他們自己的命運。「

  兩人沉默了片刻,各自思考著對方的話。燭火跳躍間,拿破崙輕輕的笑一聲:「看樣子,我們誰也說服不了誰。但有一點我同意你,真正的改變,不可能靠幻想和妥協。」

  奧古斯丁也露出一絲笑意:「而我也不得不承認,你關於理性與秩序的論點,確實有其道理。」

  房間裡回歸了平靜,但這場深夜的辯論卻在兩人的心中埋下了惺惺相惜的種子。奧古斯丁開始佩服這位年輕的炮兵少尉思維中的果斷與敏銳的邏輯。

  第六節:羅伯斯庇爾的到來

  正當爭論進入高潮時,羅伯斯庇爾從門外走進,目光如鷹,銳利而深沉。他仔細打量了拿破崙片刻,接過信看了一眼,沉默片刻,抬頭指了指窗外灰濛的天際,說道:

  「年輕人,你看這天色如何?晴空下的寧靜往往最危險,一場風暴正在積聚,而它會席捲整個法國。」

  他的語氣忽然低沉,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試探:

  「手中無劍的人會被吹散,而握劍的人,則要面對無盡的挑戰。風暴過後,有的人會成為灰燼,有的人會成為新世界的基石。你會選擇站在風暴中心,還是遠遠觀望?」

  拿破崙眉頭微皺,短暫地沉思後問:

  「站在風暴中心的人,是否一定會勝出?」

  羅伯斯庇爾微微一笑,眼神銳利如鷹:

  「勝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敢面對那風暴的咆哮。而且,年輕人,真正的勝者,從來不等待風暴結束,他們會創造自己的風暴。」

  他從書桌抽屜里取出一封信,將它推到拿破崙面前:

  「去吧,把這封信交給拉費爾炮兵團的指揮官。從今天開始,你的考驗才剛剛開始。而這風暴,還只是序幕。」

  羅伯斯庇爾的目光中帶著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既有鼓勵,也有一絲難以察覺的冷峻。

  拿破崙低頭接過信,深吸一口氣,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轉身離開,心中既有興奮,也有隱隱的不安。他不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不僅是戰場上的風暴,還有人心深處更難以預料的暗流。

  屋外的天空漸漸陰沉下來,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動盪與變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