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深夜之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萬中軍北上,幾乎是一日一城的速度。

  十六日自許昌出發,十七日至鄢陵以北,十八日至尉氏,十九日過開封,二十日下午到達浚儀。

  浚儀是陳留郡西側一小縣,卻位於蒗盪渠之側,是溝通黃河與淮河中間的一處漕運重地。河北軍資水運南下,往往經過浚儀。

  曹睿到達浚儀之後,接見了前來朝覲的兗州刺史孫資。孫資自太和元年外放之後,已經在兗州履任兩年多了。身為一大州刺史,倒也不算委屈了他。

  大軍駐紮,只會停留一晚。孫資匆匆覲見走後,侍中裴潛接著請見。

  已經臨近深夜,曹睿已經有些疲憊了,坐在席上看向裴潛,已經打起了哈欠:「裴侍中有何事情來尋朕?」

  裴潛躬身行禮:「稟陛下,關於幽并異族之事,臣有進言。」

  曹睿微微點頭:「說來!」

  裴潛道:「臣這幾日思索徵召烏桓、鮮卑、匈奴還有諸多草原雜胡之事,以為朝廷應該早些決斷。」

  曹睿不解:「按此前議論,不是到了鄴城、再令并州的護烏桓將軍田豫、幽州的安北將軍夏侯獻二人再行徵召麼?」

  裴潛點頭:「正是。不過臣思來想去,總覺得有些來不及。」

  曹睿輕輕吸了一口氣:「此話怎講?如何來不及?」

  裴潛道:「稟陛下,若按照大軍這幾日的行軍速度,到達鄴城已經是二月上旬了。遣使徵召各部異族,恐怕就要二月底、三月初才能盡數通知到。」

  「匈奴居於并州西河、太原等郡,鮮卑分為三部、烏桓又大多在雁門、代郡、上谷、漁陽等邊地。」

  「臣只是覺得,若收攏得慢了些,或是哪裡出了差錯,恐怕夏季結束之前,王師就來不及趕到遼東。」

  曹睿若有所思:「所以裴卿是想將徵召異族之事提前辦了?若是有人不從,討伐後再徵發也來得及?」

  裴潛認真點頭:「正是如此。」

  曹睿的神色也認真了起來:「裴卿曾經在代郡履任,對烏桓、鮮卑各族也都熟知。以你看來,各部都能徵發多少人?」

  裴潛道:「稟陛下,遼東路遠,徵發太重糧草後勤難以維繫。兵多無益,只從各部精簡出些精銳即可。」

  「匈奴窮困。并州的五部匈奴,讓各部的漢人司馬留守部族,各部匈奴都尉各出兵六百精銳,匈奴可征三千騎。」

  曹睿點頭:「烏桓、鮮卑呢?」

  裴潛道:「這也是臣所擔心的問題。」

  「烏桓好說,從各部揀選徵發五千騎,已是善政。」

  「鮮卑的軻比能自太和元年、被護烏桓校尉田豫擊敗後,名義上歸順大魏,連年貢獻不停。」

  「若軻比能恭順,鮮卑可征萬騎。若軻比能不願意應徵,那麼就應該先行討伐軻比能,再統各部異族同往遼東。」

  曹睿點頭:「朕知道你的意思了。」

  「這樣吧,明早立刻遣人傳訊并州田豫、幽州夏侯獻,令其各自徵召異族。」

  「匈奴、西部鮮卑、與并州烏桓在雁門集結,中部鮮卑、東部鮮卑、幽州烏桓在代郡集結。」

  「二月底、三月初,朕將親赴雁門,接見各異族酋長。」

  裴潛來的時候心裡想了許多,卻惟獨沒想到皇帝答應的那般快,因而猶豫道:「陛下是不是與樞密院再商議一下?」

  曹睿輕笑一聲:「無妨,朕此前和樞密院大略議論過了,應是無礙。」

  「既然裴卿深夜來尋朕,又建議朕走得急一些。裴卿願不願意為朕先走一趟啊?」

  裴潛拱手請示道:「陛下是想讓臣去并州還是幽州?」

  曹睿道:「有田豫在雁門,并州哪裡還用裴卿去呢?」

  「裴卿昔日不是做過代郡太守嗎?就持節去代郡主理幽州徵召之事吧,朕會下詔讓夏侯獻助你,這樣他也好騰出手來、準備練兵之事。」

  聞得皇帝之語後,裴潛深施一禮:「臣定不負陛下重託!」

  曹睿又打了個哈欠:「裴卿既然說得這麼急,明日就走吧。」

  「是。」裴潛卻繼續問道:「陛下需給臣一個截止的時間為好。」

  曹睿道:「如今是一月二十日,幽州路遠,朕給你兩個月的時間。」


  「三月二十日齊至代郡,可有問題?」

  裴潛又問:「陛下,那中部鮮卑和東部鮮卑的徵召,是不是……」

  曹睿擺了擺手:「裴卿自己去做吧。夏侯獻、劉曄兩人都是曉事理的,如何徵發、如何不惹得異族叛亂,你們自己商量著來,朕如何能管得這麼細?」

  「且回去吧,朕要就寢了。」

  「遵旨,臣知曉了。」裴潛行了一禮,緩緩離去。

  初次從征的散騎侍郎鍾毓進了大帳,緩緩吹熄了油燈,輕手輕腳的走了出去。

  ……

  與此同時,益州漢中郡,陽平關的關城之內。

  陽平關乃是蜀中和漢中連接的鎖鑰之地。大魏占據了陽平關,蜀國便不能從金牛道進抵漢中。

  關城的將軍府中,辛毗、郭淮、郝昭三人在爐火旁圍在一起,商討著軍事應對。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郭淮將手攏在厚袍的袖中,沉聲說道:「若算起時間,陛下也應該收到我們的傳信了吧?」

  辛毗點頭:「時間我大略算過了,陽平關至陳倉七日,陳倉至洛陽四日,洛陽至許昌一日。若再寬限三日,大約十五日訊息也該到了。」

  郝昭坐在一旁點頭說道:「諸葛亮早不來晚不來,偏偏趕在正月初一到陽平關外。」

  「蜀國人不用過年的嗎?竟由得他如此折騰。」

  在大魏漢中的防禦體系中,乃是三城、兩萬兵的建制。

  郭淮坐鎮沔陽,總轄陽平關、沔陽、南鄭三城。

  南鄭由胡遵鎮守,而陽平關則是郝昭。據說,讓郝昭守陽平關的主意,還是陛下在陳倉向大將軍親口說的。

  而漢中的兩萬兵力,一萬是外軍,一萬是這兩年來徵召填補的羌兵。羌兵野戰不行,若是用來守城賣力,倒也和外軍差不了太多。

  郭淮道:「諸葛亮的性子我們誰摸透過?」

  「大將軍早就與我們說了,他不會率軍到漢中,而是會在赤亭屯駐。」

  郝昭問道:「赤亭向西則是武都郡的下辨,向南則是武興關。大將軍是為了提防諸葛亮調虎離山,在陽平關佯攻,而在武都、或者沓中那邊實攻?」

  郭淮搖頭:「不好說,大將軍也有他的考慮。我們兩萬兵堅守三城,理應無虞,不應置喙大將軍的調度。」

  爐中的火光明滅跳動,映得三人臉上的光芒時暗時亮。

  辛毗看向郭淮:「伯濟,我心中大略有個猜測,你與伯道二人且聽一下。」

  郭淮笑著點頭:「辛公持節巡視,若非諸葛亮來犯、辛公早就可以回長安了。辛公有何高論?」

  辛毗道:「你們細想一想,這會不會是諸葛亮在測大魏的兵力調度?」

  郭淮臉上笑意漸漸收起,開始轉為嚴肅:「測大魏的兵力調度,他能怎麼測?請辛公示下。」

  郝昭也認真說道:「還請辛公指教。」

  辛毗道:「你們二人都是久任關西,我也不用尋什麼輿圖了,就與你們直接說吧。」

  郭淮點頭:「辛公直接說吧。西至沓中、東至南鄭,各地山川地理、險要平曠,皆在我腦中,但說無妨。」

  辛毗點頭:「你們看,秦州、漢中乃是臨敵前線,實際上被山川阻隔分成了三個部分。」

  「最東邊是漢中,中間是武都、下辨,最西是沓中。漢中是你郭將軍,下辨是張將軍,而沓中是陸將軍。」

  「去年四月諸葛亮侵沓中之時,張郃前出至沓中,大將軍到下辨坐鎮。」

  「而如今諸葛亮侵陽平關,在蜀國之人的眼裡看來,大魏軍隊又會如何調度呢?」

  郭淮皺眉:「以蜀賊看來,或許應是張將軍前出漢中、大將軍也應同至。」

  「沓中就被孤立了!」(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