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敕封皇子
曹睿微微頷首:「白馬王彪,興平二年生,建安二十一年封壽春侯,黃初二年封汝陽公,七年徙封白馬。」
「既然武帝早年以壽春封你,那你就去壽春任一校尉吧,歸屬鎮東將軍曹泰麾下。」
「你可願往?」
曹彪連連叩首:「臣願往,只要能為大魏做事,臣都願往!」
曹睿笑著搖了搖頭:「白馬王快起來吧,若有他人看到此景,恐怕要說朕苛待宗室了。」
「臣不敢,多謝陛下聖恩!」
曹彪起身直起腰後,臉上依然能看到壓抑不住的興奮神色。
「好,下一人。」曹睿沉聲說道。
曹宇出列行禮,口稱自己想如尋常士人一般,在洛中有個官職就好,別無他求。
曹宇與曹睿年紀相仿,少年時便互相熟悉。這層關係沒想到在十餘年後用上了。
曹睿道:「單父王既然想如士人一般做官,那你就去尚書台為郎吧。不過具體要做什麼,還是要聽左僕射的安排。」
「知曉了嗎?」
曹宇拜謝道:「臣此前從未想過能入尚書台任職,臣定當盡智竭力、忠於值守,以報陛下天恩。」
曹睿看著曹宇,輕輕點頭示意。
有了曹植、曹彪、曹宇三人珠玉在前,剩餘幾人也更加敢說話了起來,曹睿也是一一給與滿足。
濮陽王曹袞去了崇文觀治學。
巨鹿王曹干年少,在洛中賞賜宅院,數年後再入太學。
而鄄城王曹林、襄邑王曹峻、壽張王曹徽三人卻紛紛表示不求官職,只求安穩的享受天家富貴。
曹睿很能理解他們的感受。
被禁錮在封地中近十年,厭倦了為官、捨去了對朝堂的所有幻想。憑藉著自己曹操之子的身份,享受些富貴又何妨呢?
作為宗室,求富貴安穩可以。區區一縣之地封王,以大魏之廣闊並無大礙。
可日後卻別想再度加封、或者更進一步了。
曹睿雲淡風輕的說道:「既是朕的親族,享受富貴也是正理。」
「監國謁者、防輔吏乃是先帝所設,朕欲廢除此制。你們三人回到封地後,在國相的協助下各自治理本縣,朕不會派人加以約束。」
曹林等人正要拜謝,卻被曹睿攔住了:「稍待,朕還沒說完。」
曹睿繼續道:「既然大魏以一縣之地冊封你們為王,若你們治理封地還趕不上尋常縣令。不用朕,兗州刺史孫資就能定你們的罪。」
「你們可願?」
曹睿方才之語說得明白。
朕撤了你們的監視,看在武帝血脈的份上給你們自由、給你們富貴。若自己封地治理不好,等待的就是削減封邑和奪爵。
可誰會以為自己連一縣之地都治理不好呢?
曹林、曹峻、曹徽三人紛紛拜謝。
……
洛陽乃是全天下消息最靈通之地,皇帝解了近支宗親的禁錮、紛紛任以實職。
這一消息迅速傳遍了洛陽。
曹袞本人都到崇文觀上任了,曹彪去了樞密院、曹宇去了尚書台,這些都是在大庭廣眾下發生了的事情。
皇帝根本沒有半點要遮掩的意思。
翌日上午,曹睿召西閣、東閣到書房議事。
曹睿輕聲說道:「昨日朕封諸侯王之事,諸卿都聽說了嗎?」
四人紛紛點頭。
曹睿道:「除去雍丘王的七人裡面,只有三人願做官為大魏效力,朕已經知足了。」
「這三人的才能品行,朕一時間也摸不透,只能邊讓他們做事、邊觀察其人了。」
司馬懿拱手道:「陛下聖明。這三位諸侯王此前幾乎都未出仕,才能品行只能日久觀察。校尉、尚書郎這類官職,不低不高,現在安排他們也正合適。」
曹睿點頭:「是啊。朕給他們都尋了位置,朕的兩個兒子是不是也該敕封呢?」
董昭沉默幾瞬,出言道:「稟陛下,皇子年幼封王,在後漢時先例並不多。」
「若皇子年紀漸長,臣擔憂或許會令皇子們產生爭權的念頭。」
曹睿搖頭:「爭權歸爭權,生在天家、哪能對皇位沒有欲望呢?難道都不封王,就不爭了嗎?」
董昭道:「陛下聖明。」
這事本來就沒有什麼值得討論的餘地。
武帝諸子能封王,文帝諸子能封王,到了當今陛下就要卡年齡了?
沒這個道理。
曹睿出言問道:「還是以縣來封吧。」
「朕的長子曹啟、次子曹延,年齡有別、也該有個先後順序。給曹啟尋一大縣,曹延尋一平常之縣就好。」
「封地最好不要離洛陽太遠。」
司馬懿出言道:「陛下,還封在兗州嗎?」
曹睿連忙否認道:「不要封在兗州了,河北吧!哪有把王爵都封在同一州內的道理?」
董昭笑道:「既要給皇長子封一大縣,天下諸縣莫如鄴縣。」
「陛下覺得鄴城如何?」
曹睿笑道:「鄴王嗎?鄴城之地不錯,配朕長子相得益彰。就鄴王了!」
司馬懿想了一想,笑道:「鄴城乃是魏國起家基業之本,的確合適。皇次子的封地就不要離鄴城太近了。」
曹睿微微頷首,並未說話。
皇帝沒開口,眾人也不好說。挑個最好的縣很容易,挑個普通一些的、卻總會有些顧忌。
請...您....收藏_(六\\\九\\\書\\\吧!)
見眾人不肯說,曹睿輕聲道:「既然是皇次子,朕希望他平安喜樂一些就好。陳郡不是有個長樂縣嗎?」
「長樂王如何?」
四人一併表示贊同。
「那好。」曹睿點頭,看向書房內侍立著的杜恕:「務伯,去將劉中書喚來、朕要讓他來擬旨。」
沒過多久,劉放便匆匆趕至。
曹睿道:「劉中書擬旨,在本月內擇一吉日,封皇長子曹啟為鄴王,封皇次子曹延為長樂王,以昭大魏江山永固之理。」
「遵旨。」劉放應道。
為皇子封王之事告一段落,曹睿看了董昭一眼,又對西閣東閣的四人說道:「之前朕與你們說的太廟陪祀一事,朕現在已經想好了。」
「第一批配享太廟的四人,朕選了夏侯元讓、曹子孝、程仲德、王景興。諸卿有何意見?」
書房內的眾人互相對視了幾眼後,司馬懿拱手道:「陛下選出的四位重臣皆是大魏股肱之臣,臣完全贊同。」
「臣附議。」董昭道。
「臣也附議。」滿寵、衛臻一併答道。
曹睿輕輕頷首:「那好,依舊是本月擇一吉日開始祭祀吧。」
「第一批四人,第二批朕欲選十八人。」
「十八人的名單,西閣和東閣一併下去議一議,明日報給朕。」
說罷,曹睿緩緩起身:「朕要練劍去了,你們去西閣商議吧。」
「遵旨,臣等告退。」
……
曹睿自去後宮裡的演武場練劍,劍術常練常新、不可荒廢,乃是正經的滴水穿石之功。
而西閣內的四人,卻為這十八人的名單,心思各異。
司馬懿輕咳一聲:「陛下讓我們選這十八人,那如何去選、如何去評,還是要有依據支撐的。」
「九文臣九武將,這樣如何?」
這般分派,衛臻自然是沒意見的。
可作為執掌大魏軍務的西閣,董昭和滿寵對視了一眼,似乎並不認可這一分派的方式。
道理也很簡單。
大魏開國之初的功臣,這就涉及到了魏臣和漢臣的敏感問題。
那些直接聽命於曹操霸府的武將們,當然能算魏國的開國功臣。
可那些文臣們呢?到底領的是曹操的官、還是漢朝的官?
說不清。
況且,武帝曹操創業艱難、幾乎無年不戰。亂世正是武將的用武之時,武將們幾乎理所當然的功勳更重!
哪能用一半文、一半武這樣簡單的方式來論起呢?
滿寵輕咳一聲:「司空,都是國之功臣,只需論功勞大小,何必論文武呢?」
「不如我等先列個名單出來,再從中選擇合適的十八人,這樣可否?」
西閣東閣的四人,董昭、滿寵、司馬懿、衛臻,每個人都快成精了。
他們的認可與妥協只是權衡利弊,幾乎不會出現算計不到的情況。
司馬懿一推,滿寵一擋,事情又回到了正軌。
司馬懿點頭:「滿將軍所言甚是。既然要選十八人,以大魏臣屬之眾,總還是要劃幾條線出來的。」
「將領如何選、文臣如何選?還是該有個標準出來。」(本章完)
「既然武帝早年以壽春封你,那你就去壽春任一校尉吧,歸屬鎮東將軍曹泰麾下。」
「你可願往?」
曹彪連連叩首:「臣願往,只要能為大魏做事,臣都願往!」
曹睿笑著搖了搖頭:「白馬王快起來吧,若有他人看到此景,恐怕要說朕苛待宗室了。」
「臣不敢,多謝陛下聖恩!」
曹彪起身直起腰後,臉上依然能看到壓抑不住的興奮神色。
「好,下一人。」曹睿沉聲說道。
曹宇出列行禮,口稱自己想如尋常士人一般,在洛中有個官職就好,別無他求。
曹宇與曹睿年紀相仿,少年時便互相熟悉。這層關係沒想到在十餘年後用上了。
曹睿道:「單父王既然想如士人一般做官,那你就去尚書台為郎吧。不過具體要做什麼,還是要聽左僕射的安排。」
「知曉了嗎?」
曹宇拜謝道:「臣此前從未想過能入尚書台任職,臣定當盡智竭力、忠於值守,以報陛下天恩。」
曹睿看著曹宇,輕輕點頭示意。
有了曹植、曹彪、曹宇三人珠玉在前,剩餘幾人也更加敢說話了起來,曹睿也是一一給與滿足。
濮陽王曹袞去了崇文觀治學。
巨鹿王曹干年少,在洛中賞賜宅院,數年後再入太學。
而鄄城王曹林、襄邑王曹峻、壽張王曹徽三人卻紛紛表示不求官職,只求安穩的享受天家富貴。
曹睿很能理解他們的感受。
被禁錮在封地中近十年,厭倦了為官、捨去了對朝堂的所有幻想。憑藉著自己曹操之子的身份,享受些富貴又何妨呢?
作為宗室,求富貴安穩可以。區區一縣之地封王,以大魏之廣闊並無大礙。
可日後卻別想再度加封、或者更進一步了。
曹睿雲淡風輕的說道:「既是朕的親族,享受富貴也是正理。」
「監國謁者、防輔吏乃是先帝所設,朕欲廢除此制。你們三人回到封地後,在國相的協助下各自治理本縣,朕不會派人加以約束。」
曹林等人正要拜謝,卻被曹睿攔住了:「稍待,朕還沒說完。」
曹睿繼續道:「既然大魏以一縣之地冊封你們為王,若你們治理封地還趕不上尋常縣令。不用朕,兗州刺史孫資就能定你們的罪。」
「你們可願?」
曹睿方才之語說得明白。
朕撤了你們的監視,看在武帝血脈的份上給你們自由、給你們富貴。若自己封地治理不好,等待的就是削減封邑和奪爵。
可誰會以為自己連一縣之地都治理不好呢?
曹林、曹峻、曹徽三人紛紛拜謝。
……
洛陽乃是全天下消息最靈通之地,皇帝解了近支宗親的禁錮、紛紛任以實職。
這一消息迅速傳遍了洛陽。
曹袞本人都到崇文觀上任了,曹彪去了樞密院、曹宇去了尚書台,這些都是在大庭廣眾下發生了的事情。
皇帝根本沒有半點要遮掩的意思。
翌日上午,曹睿召西閣、東閣到書房議事。
曹睿輕聲說道:「昨日朕封諸侯王之事,諸卿都聽說了嗎?」
四人紛紛點頭。
曹睿道:「除去雍丘王的七人裡面,只有三人願做官為大魏效力,朕已經知足了。」
「這三人的才能品行,朕一時間也摸不透,只能邊讓他們做事、邊觀察其人了。」
司馬懿拱手道:「陛下聖明。這三位諸侯王此前幾乎都未出仕,才能品行只能日久觀察。校尉、尚書郎這類官職,不低不高,現在安排他們也正合適。」
曹睿點頭:「是啊。朕給他們都尋了位置,朕的兩個兒子是不是也該敕封呢?」
董昭沉默幾瞬,出言道:「稟陛下,皇子年幼封王,在後漢時先例並不多。」
「若皇子年紀漸長,臣擔憂或許會令皇子們產生爭權的念頭。」
曹睿搖頭:「爭權歸爭權,生在天家、哪能對皇位沒有欲望呢?難道都不封王,就不爭了嗎?」
董昭道:「陛下聖明。」
這事本來就沒有什麼值得討論的餘地。
武帝諸子能封王,文帝諸子能封王,到了當今陛下就要卡年齡了?
沒這個道理。
曹睿出言問道:「還是以縣來封吧。」
「朕的長子曹啟、次子曹延,年齡有別、也該有個先後順序。給曹啟尋一大縣,曹延尋一平常之縣就好。」
「封地最好不要離洛陽太遠。」
司馬懿出言道:「陛下,還封在兗州嗎?」
曹睿連忙否認道:「不要封在兗州了,河北吧!哪有把王爵都封在同一州內的道理?」
董昭笑道:「既要給皇長子封一大縣,天下諸縣莫如鄴縣。」
「陛下覺得鄴城如何?」
曹睿笑道:「鄴王嗎?鄴城之地不錯,配朕長子相得益彰。就鄴王了!」
司馬懿想了一想,笑道:「鄴城乃是魏國起家基業之本,的確合適。皇次子的封地就不要離鄴城太近了。」
曹睿微微頷首,並未說話。
皇帝沒開口,眾人也不好說。挑個最好的縣很容易,挑個普通一些的、卻總會有些顧忌。
請...您....收藏_(六\\\九\\\書\\\吧!)
見眾人不肯說,曹睿輕聲道:「既然是皇次子,朕希望他平安喜樂一些就好。陳郡不是有個長樂縣嗎?」
「長樂王如何?」
四人一併表示贊同。
「那好。」曹睿點頭,看向書房內侍立著的杜恕:「務伯,去將劉中書喚來、朕要讓他來擬旨。」
沒過多久,劉放便匆匆趕至。
曹睿道:「劉中書擬旨,在本月內擇一吉日,封皇長子曹啟為鄴王,封皇次子曹延為長樂王,以昭大魏江山永固之理。」
「遵旨。」劉放應道。
為皇子封王之事告一段落,曹睿看了董昭一眼,又對西閣東閣的四人說道:「之前朕與你們說的太廟陪祀一事,朕現在已經想好了。」
「第一批配享太廟的四人,朕選了夏侯元讓、曹子孝、程仲德、王景興。諸卿有何意見?」
書房內的眾人互相對視了幾眼後,司馬懿拱手道:「陛下選出的四位重臣皆是大魏股肱之臣,臣完全贊同。」
「臣附議。」董昭道。
「臣也附議。」滿寵、衛臻一併答道。
曹睿輕輕頷首:「那好,依舊是本月擇一吉日開始祭祀吧。」
「第一批四人,第二批朕欲選十八人。」
「十八人的名單,西閣和東閣一併下去議一議,明日報給朕。」
說罷,曹睿緩緩起身:「朕要練劍去了,你們去西閣商議吧。」
「遵旨,臣等告退。」
……
曹睿自去後宮裡的演武場練劍,劍術常練常新、不可荒廢,乃是正經的滴水穿石之功。
而西閣內的四人,卻為這十八人的名單,心思各異。
司馬懿輕咳一聲:「陛下讓我們選這十八人,那如何去選、如何去評,還是要有依據支撐的。」
「九文臣九武將,這樣如何?」
這般分派,衛臻自然是沒意見的。
可作為執掌大魏軍務的西閣,董昭和滿寵對視了一眼,似乎並不認可這一分派的方式。
道理也很簡單。
大魏開國之初的功臣,這就涉及到了魏臣和漢臣的敏感問題。
那些直接聽命於曹操霸府的武將們,當然能算魏國的開國功臣。
可那些文臣們呢?到底領的是曹操的官、還是漢朝的官?
說不清。
況且,武帝曹操創業艱難、幾乎無年不戰。亂世正是武將的用武之時,武將們幾乎理所當然的功勳更重!
哪能用一半文、一半武這樣簡單的方式來論起呢?
滿寵輕咳一聲:「司空,都是國之功臣,只需論功勞大小,何必論文武呢?」
「不如我等先列個名單出來,再從中選擇合適的十八人,這樣可否?」
西閣東閣的四人,董昭、滿寵、司馬懿、衛臻,每個人都快成精了。
他們的認可與妥協只是權衡利弊,幾乎不會出現算計不到的情況。
司馬懿一推,滿寵一擋,事情又回到了正軌。
司馬懿點頭:「滿將軍所言甚是。既然要選十八人,以大魏臣屬之眾,總還是要劃幾條線出來的。」
「將領如何選、文臣如何選?還是該有個標準出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