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推廣西學?
西苑,朱由檢難得沒有釣魚,而是認真的畫了幾份蒸汽機的圖紙。
在造出簡易的蒸汽機車之後,他便發現,營繕所研製新機器的速度慢了下來,遲遲不能改進出新的機器。
他仔細一想,也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營繕所的匠人雖然手藝精湛,可都是些大字不識幾個的粗人,讓他們造機器容易,可讓他們改造機器,這就有點難為他們了。
想要改造機器,至少也要明白其中的原理。
而這,顯然不是營繕所的匠人能辦得到的。
「皇爺,禮部侍郎徐光啟到了。」
就在此時,王承恩快步走了進來。
朱由檢抬頭瞥了他一眼,放下手中的筆,說道:「傳!」
要說懂技術,大明還真有不少這樣的人才。
這徐光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前些日子,吏部遞了一份增補官吏的名單,他一眼就注意到了其中的徐光啟。
按照吏部所說,徐光啟在天啟朝擢升禮部右侍郎,但因為不滿魏忠賢專權,被彈劾去職,現在照例恢復舊職。
對於徐光啟,朱由檢十分感興趣。
等徐光啟一到京城,便派人傳召。
片刻之後,王承恩帶著一個老頭走了進來。
徐光啟身形佝僂,看著年歲不小,有六七十歲的樣子,腳下步伐不快,看到皇帝,顫顫巍巍的行禮。
「卿不必多禮!」朱由檢趕忙攔下了,「賜座!」
一旁的小太監搬了把椅子過來。
徐光啟趕忙躬身,「謝皇上!」
看著小太監攙扶著徐光啟坐下,朱由檢這才問道:「朕聽聞徐卿通曉西學,跟洋人交往甚多,便想問問洋人的情況,現在大明有多少洋人?」
聽到這話,徐光啟思索片刻,應道:「回皇上的話,自利瑪竇入朝以來,有不少人鑽研西學,至於究竟有幾人,老臣也不清楚。」
徐光啟的回答十分模糊,他跟洋人交往甚密,怎麼可能不知道,只是朝廷對于洋人始終保持警惕,甚至是反感,他也不知道皇帝的態度,自然不敢將實情說出來。
事實上,自從萬曆朝開始,洋人從廣州登陸之後,便有許多人跟洋人接觸,尤其是利瑪竇入朝面聖之後,洋人也跟不少士人維持了良好關係。
徐光啟便跟著利瑪竇等人學習了西方的天文、數學等理論。
對於徐光啟的回答,朱由檢並不太滿意,他沉聲問道:「西學於國朝可有實用?」
聽到這話,徐光啟頓時精神一振,他趕忙解釋道:「皇上,這西學與我朝倡導的聖人經典不同,西學更重實用,在數算、曆法、水利等方面皆有可取之處。」
「尤其在火器鍛造方面,洋人的火器跟我朝火器大有不同,其中不乏威力強大者.......」
見皇帝對西學感興趣,徐光啟便選了些皇帝可能感興趣的內容詳細講述。
聽完,朱由檢對於大明跟西方的交流也有了些了解。
按照時間來看,嘉靖朝的時候,西方正是大航海興起的時期,許多冒險家遠渡重洋,尋找西方以外的大陸。
也是在嘉靖朝,葡萄牙人賄賂廣州府的地方官員,獲得了在澳門港口跟大明通商的權力,後來便藉機登上澳門,並通過支付大明租金的方式,租借澳門經商。
往後大明朝廷跟洋人的接觸便沒有停止過,有不少的洋人活躍在大明各地。
明白了這些,朱由檢看著徐光啟,說道:「若是要推行西學,徐卿可有方略?」
推行西學?
徐光啟滿是驚訝,雖說他通過剛才的對話,已經隱約察覺到,皇帝似乎對西學十分感興趣,可他還是沒有想到,皇帝竟然想要推行西學。
他思索片刻,應道:「皇上,若是要推行西學,最好的辦法自是將西學加入科考之中,屆時,天下文人自會鑽研此道。」
不得不說,這個方法很絕。
天下士子可都盼著能通過科舉步入仕途,若是在科考中加了一門西學,天下士子就不得不去學了。
可要想在科考中加這樣一門西學,朝廷百官會同意嗎?
朝廷百官,大多數人可都沒有接觸過西學,他們家中的晚輩就更不必說了。
若是在科舉中加上這樣一門西學,不就讓他們家中晚輩的中舉可能大大降低了。
顯然,百官不可能會同意這樣一個舉措。
朱由檢自是明白這一點,他思索片刻,說到:「科舉乃國朝根本,不容輕易更改。」
見皇帝不同意這個方案,徐光啟接著說道:「皇上,在前朝,曾有在常科之外開設制科的舊例,朝廷可援引此特例,開一特科,專取鑽研西學之士。」
開設特科?
朱由檢眼前一亮,這倒是個辦法。
「此法不錯,只是......天下士子不曾有接觸西學的機會,如何能選出可用之人?」
雖說現在大明有不少的洋人,可想要接觸到有學識的洋人,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單純開一個特科,沒有提供學習途徑,那也不是辦法。
見皇帝這麼上心,徐光啟也不想這件事就此黃了,他趕忙說到:「皇上,此事也好解決,老臣知曉朝中有幾人精通西學,現在京城之中還有幾位西洋學士,朝廷可集眾人之力,撰寫一西學識冊,傳天下州府,再於年末開特科鄉試,選通曉西學的士子入京。」
「朝廷在京城國子監中,設一西學科,將所有通過鄉試的士子錄入西學科,待明年朝廷再行會試,如此定能選出可用之才!」
「好!好!徐卿考慮周全!」朱由檢微微頷首,笑道,「此事便按你說的來辦。」
「禮部儘快擬個章程,將此事定下來。」
徐光啟這個策略確實很妥當,若是朝廷真的按照這個策略實行,定然能在短短几年內選出一批懂點技術理論的官員。
到時候他要推行蒸汽機車也更加的容易。
更重要的是,有了這些人才,可以極大推進複雜蒸汽機的研製,到時候大明也就真的擁有了開啟工業化的基礎了。
徐光啟見皇帝讓他推進這個策略,心中也分外高興。
他早就想推廣西學,可始終沒能得到朝廷支持,這讓他分外遺憾。
而現在,皇帝總算是有了這個意向!
在造出簡易的蒸汽機車之後,他便發現,營繕所研製新機器的速度慢了下來,遲遲不能改進出新的機器。
他仔細一想,也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營繕所的匠人雖然手藝精湛,可都是些大字不識幾個的粗人,讓他們造機器容易,可讓他們改造機器,這就有點難為他們了。
想要改造機器,至少也要明白其中的原理。
而這,顯然不是營繕所的匠人能辦得到的。
「皇爺,禮部侍郎徐光啟到了。」
就在此時,王承恩快步走了進來。
朱由檢抬頭瞥了他一眼,放下手中的筆,說道:「傳!」
要說懂技術,大明還真有不少這樣的人才。
這徐光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前些日子,吏部遞了一份增補官吏的名單,他一眼就注意到了其中的徐光啟。
按照吏部所說,徐光啟在天啟朝擢升禮部右侍郎,但因為不滿魏忠賢專權,被彈劾去職,現在照例恢復舊職。
對於徐光啟,朱由檢十分感興趣。
等徐光啟一到京城,便派人傳召。
片刻之後,王承恩帶著一個老頭走了進來。
徐光啟身形佝僂,看著年歲不小,有六七十歲的樣子,腳下步伐不快,看到皇帝,顫顫巍巍的行禮。
「卿不必多禮!」朱由檢趕忙攔下了,「賜座!」
一旁的小太監搬了把椅子過來。
徐光啟趕忙躬身,「謝皇上!」
看著小太監攙扶著徐光啟坐下,朱由檢這才問道:「朕聽聞徐卿通曉西學,跟洋人交往甚多,便想問問洋人的情況,現在大明有多少洋人?」
聽到這話,徐光啟思索片刻,應道:「回皇上的話,自利瑪竇入朝以來,有不少人鑽研西學,至於究竟有幾人,老臣也不清楚。」
徐光啟的回答十分模糊,他跟洋人交往甚密,怎麼可能不知道,只是朝廷對于洋人始終保持警惕,甚至是反感,他也不知道皇帝的態度,自然不敢將實情說出來。
事實上,自從萬曆朝開始,洋人從廣州登陸之後,便有許多人跟洋人接觸,尤其是利瑪竇入朝面聖之後,洋人也跟不少士人維持了良好關係。
徐光啟便跟著利瑪竇等人學習了西方的天文、數學等理論。
對於徐光啟的回答,朱由檢並不太滿意,他沉聲問道:「西學於國朝可有實用?」
聽到這話,徐光啟頓時精神一振,他趕忙解釋道:「皇上,這西學與我朝倡導的聖人經典不同,西學更重實用,在數算、曆法、水利等方面皆有可取之處。」
「尤其在火器鍛造方面,洋人的火器跟我朝火器大有不同,其中不乏威力強大者.......」
見皇帝對西學感興趣,徐光啟便選了些皇帝可能感興趣的內容詳細講述。
聽完,朱由檢對於大明跟西方的交流也有了些了解。
按照時間來看,嘉靖朝的時候,西方正是大航海興起的時期,許多冒險家遠渡重洋,尋找西方以外的大陸。
也是在嘉靖朝,葡萄牙人賄賂廣州府的地方官員,獲得了在澳門港口跟大明通商的權力,後來便藉機登上澳門,並通過支付大明租金的方式,租借澳門經商。
往後大明朝廷跟洋人的接觸便沒有停止過,有不少的洋人活躍在大明各地。
明白了這些,朱由檢看著徐光啟,說道:「若是要推行西學,徐卿可有方略?」
推行西學?
徐光啟滿是驚訝,雖說他通過剛才的對話,已經隱約察覺到,皇帝似乎對西學十分感興趣,可他還是沒有想到,皇帝竟然想要推行西學。
他思索片刻,應道:「皇上,若是要推行西學,最好的辦法自是將西學加入科考之中,屆時,天下文人自會鑽研此道。」
不得不說,這個方法很絕。
天下士子可都盼著能通過科舉步入仕途,若是在科考中加了一門西學,天下士子就不得不去學了。
可要想在科考中加這樣一門西學,朝廷百官會同意嗎?
朝廷百官,大多數人可都沒有接觸過西學,他們家中的晚輩就更不必說了。
若是在科舉中加上這樣一門西學,不就讓他們家中晚輩的中舉可能大大降低了。
顯然,百官不可能會同意這樣一個舉措。
朱由檢自是明白這一點,他思索片刻,說到:「科舉乃國朝根本,不容輕易更改。」
見皇帝不同意這個方案,徐光啟接著說道:「皇上,在前朝,曾有在常科之外開設制科的舊例,朝廷可援引此特例,開一特科,專取鑽研西學之士。」
開設特科?
朱由檢眼前一亮,這倒是個辦法。
「此法不錯,只是......天下士子不曾有接觸西學的機會,如何能選出可用之人?」
雖說現在大明有不少的洋人,可想要接觸到有學識的洋人,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單純開一個特科,沒有提供學習途徑,那也不是辦法。
見皇帝這麼上心,徐光啟也不想這件事就此黃了,他趕忙說到:「皇上,此事也好解決,老臣知曉朝中有幾人精通西學,現在京城之中還有幾位西洋學士,朝廷可集眾人之力,撰寫一西學識冊,傳天下州府,再於年末開特科鄉試,選通曉西學的士子入京。」
「朝廷在京城國子監中,設一西學科,將所有通過鄉試的士子錄入西學科,待明年朝廷再行會試,如此定能選出可用之才!」
「好!好!徐卿考慮周全!」朱由檢微微頷首,笑道,「此事便按你說的來辦。」
「禮部儘快擬個章程,將此事定下來。」
徐光啟這個策略確實很妥當,若是朝廷真的按照這個策略實行,定然能在短短几年內選出一批懂點技術理論的官員。
到時候他要推行蒸汽機車也更加的容易。
更重要的是,有了這些人才,可以極大推進複雜蒸汽機的研製,到時候大明也就真的擁有了開啟工業化的基礎了。
徐光啟見皇帝讓他推進這個策略,心中也分外高興。
他早就想推廣西學,可始終沒能得到朝廷支持,這讓他分外遺憾。
而現在,皇帝總算是有了這個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