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加大力度!
刑部衙門。
公房中,尚書喬允升看著侍郎胡世賞和馮英,說道:「彈劾工部的事情都聽說了吧?」
兩人微微點頭,宮裡將奏疏送到內閣之後,不到一天時間,消息便在各衙門間傳開了。
見狀,喬允升接著說道:「此事如何處置,內閣尚未定下方案,但涉及軌道修建的事情,皇上自是十分關注,不出意外,這件事會交由我們刑部來調查。」
「王所修彈劾工部,不管彈劾到底是不是屬實,我們刑部必須認真調查,給皇上一個滿意的結果。」
修建軌道,這是皇帝推動的一項大工程,現在朝廷上下都知道,這項工程皇帝十分重視,他們刑部自然也不想因為這件事惹皇帝不快。
而胡世賞和馮英兩人也明白喬允升的意思,既然皇帝重視這件事,他們刑部也得拿出態度來,要去調查這件事,自然不能隨便派個人過去。
喬允升是尚書,不可能離京前去大同府調查,這人選自然只能從他們兩人中出。
兩人對視一眼,胡世賞扭頭看著喬允升,說道:「司寇,我需要督理閹黨一案,恐無精力去大同府。」
對於工部的事情,他並不想摻和進去。
他雖然不清楚工部在修軌道一事上到底貪墨了多少,可他知道,工部定然有貪墨。
其實,貪墨銀錢的事情,在各衙門中都不罕見。
只不過沒人敢下力氣去查罷了。
工部發生的事情,自然也不是第一次出現。
這案子背後還不知道牽扯多少人,他自認是沒有能力調查清楚的。
一旁的馮英聽到這話,頓時笑道:「存蓼此言好沒道理,我難道就沒有衙門事務需要辦?」
胡世賞沒有回應,而是看著喬允升,等喬允升的決定。
喬允升看了兩人一眼,心中已有決定。
雖說大同府的事情很重要,可閹黨的事情,皇帝也很重視,現在閹黨的調查都要接近尾聲了,自然不能出了差錯。
他扭頭看著馮英說道:「既然存蓼要處理閹黨的案子,那這件事便有勞你去一趟了。」
對於這個結果,馮英並不意外,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他笑著應道:「司寇吩咐,我自當領命。」
喬允升微微頷首,叮囑道:「此事當公正辦理,不可被外人影響了。」
聽到這話,馮英也明白喬允升的意思,顯然喬允升也知道,這次的案子不簡單。
可惜這句話有些多餘了,刑部在這件事中不可能保持公正。
不過,表面上,馮英依舊十分平和的應道:「司寇放心,此事我定當公正辦理,不偏不倚。」
與此同時,內閣之中。
兵部侍郎呂純如得知皇帝已經讓內閣確定處置方案,他便找上了羅喻義。
羅喻義的公房十分簡單,也沒有多少裝飾,兩側的書架上堆滿了各種文書,其身前的書桌上,更是堆滿了各地送來的奏疏。
「閣老!」
呂純如進了公房,朝羅喻義拱了拱手,笑道:「有一件事情,下官想詢問一下閣老的意見。」
羅喻義放下手中的奏疏,又讓書吏準備了茶水,這才看著呂純如,說道:「兵部的事情?說說看。」
呂純如點點頭,說到:「兵部收到了一封從山西遞來的文書,是新上任的副按察使盧象升寫的,說是要在大同府募集鄉勇,編練民兵。此事涉及兵部職權,盧象升發文知會兵部,兵部一時間拿不定主意,下官知道閣老熟練軍事,便想要問問閣老的意見。」
其實,編練民兵只是小事,尤其是在大同府這樣的邊關之地,編練民兵更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在邊關,隨時可能面對韃靼的威脅,編練民兵自保,這是常有的事情。
再者,民兵都是自給自足,無需朝廷撥付銀錢,兵部自然不會阻攔,地方官員通常只要知會兵部一聲,兵部也就默許了。
他之所以會到內閣來,自然別有目的。
羅喻義微微挑眉,「這盧象升是從大名府調過去的?」
對於盧象升,他有些印象。
一月前,他曾看過盧象升呈上來的奏疏,當時他剛入閣,是他最早票擬的幾份奏疏之一。
對於盧象升提的建議,他也十分認同,因此,在票擬中,他也勸皇帝接受盧象升的建議。
呂純如有些意外,他倒是沒有想到,羅喻義竟然知道盧象升。
他點了點頭,應道:「盧象升確實是剛從大名兵備道調去大同府的。」
聞言,羅喻義明白,皇帝應當是認可了盧象升的建議,這才將盧象升調去了大同府。
大同府處於邊關,又正在修建軌道,皇帝將盧象升調去大同府,未必沒有照應此事的心思。
想到這,他看著呂純如,說道:「大同府地處邊關,編練民兵也是應有之義,既然盧象升有這個心思,那便讓其去辦吧。」
「下官明白了!」呂純如應了一聲,接著笑道:「說起大同府,下官聽說有人彈劾工部貪墨軌道修建的銀兩,工部怎敢如此大膽,竟敢貪墨工程款項。」
「皇上信任工部,這才將事情交給工部去辦,這不是辜負了皇上信任!」
聽到這話,羅喻義微微皺眉,這呂純如來見他,真的是為了兵部的事情?
而此時,呂純如接著說道:「要下官說,工部敢做出這等事情,未必沒有其他衙門的人照應,我看僅僅是讓刑部去調查,怕是也查不出什麼東西。」
羅喻義神色一凝,雖然他覺著呂純如這話別有用心,可這話本身卻沒什麼毛病。
工部敢貪墨修建軌道的銀兩,真的就沒有其他衙門的人幫忙?
這麼多年,工部貪墨銀錢的事情,不可能就這一起,可始終沒人有揭露出來,這背後或許是結黨營私!
想到這,羅喻義神色愈發凝重。
這件事不能就讓刑部去辦,既然要查,那就讓三法司一同去!
有都察院、刑部和大理寺三個衙門一起查案,總不可能什麼都查不出來。
一旁的呂純如見到羅喻義的神色變化,頓時明白,他的目的達成了。
他隨即起身,朝羅喻義拱了拱手,說道:「下官告退。」
羅喻義此時也沒心情理會他,應了一聲,等呂純如離開,隨後便去見了其他閣臣。
公房中,尚書喬允升看著侍郎胡世賞和馮英,說道:「彈劾工部的事情都聽說了吧?」
兩人微微點頭,宮裡將奏疏送到內閣之後,不到一天時間,消息便在各衙門間傳開了。
見狀,喬允升接著說道:「此事如何處置,內閣尚未定下方案,但涉及軌道修建的事情,皇上自是十分關注,不出意外,這件事會交由我們刑部來調查。」
「王所修彈劾工部,不管彈劾到底是不是屬實,我們刑部必須認真調查,給皇上一個滿意的結果。」
修建軌道,這是皇帝推動的一項大工程,現在朝廷上下都知道,這項工程皇帝十分重視,他們刑部自然也不想因為這件事惹皇帝不快。
而胡世賞和馮英兩人也明白喬允升的意思,既然皇帝重視這件事,他們刑部也得拿出態度來,要去調查這件事,自然不能隨便派個人過去。
喬允升是尚書,不可能離京前去大同府調查,這人選自然只能從他們兩人中出。
兩人對視一眼,胡世賞扭頭看著喬允升,說道:「司寇,我需要督理閹黨一案,恐無精力去大同府。」
對於工部的事情,他並不想摻和進去。
他雖然不清楚工部在修軌道一事上到底貪墨了多少,可他知道,工部定然有貪墨。
其實,貪墨銀錢的事情,在各衙門中都不罕見。
只不過沒人敢下力氣去查罷了。
工部發生的事情,自然也不是第一次出現。
這案子背後還不知道牽扯多少人,他自認是沒有能力調查清楚的。
一旁的馮英聽到這話,頓時笑道:「存蓼此言好沒道理,我難道就沒有衙門事務需要辦?」
胡世賞沒有回應,而是看著喬允升,等喬允升的決定。
喬允升看了兩人一眼,心中已有決定。
雖說大同府的事情很重要,可閹黨的事情,皇帝也很重視,現在閹黨的調查都要接近尾聲了,自然不能出了差錯。
他扭頭看著馮英說道:「既然存蓼要處理閹黨的案子,那這件事便有勞你去一趟了。」
對於這個結果,馮英並不意外,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他笑著應道:「司寇吩咐,我自當領命。」
喬允升微微頷首,叮囑道:「此事當公正辦理,不可被外人影響了。」
聽到這話,馮英也明白喬允升的意思,顯然喬允升也知道,這次的案子不簡單。
可惜這句話有些多餘了,刑部在這件事中不可能保持公正。
不過,表面上,馮英依舊十分平和的應道:「司寇放心,此事我定當公正辦理,不偏不倚。」
與此同時,內閣之中。
兵部侍郎呂純如得知皇帝已經讓內閣確定處置方案,他便找上了羅喻義。
羅喻義的公房十分簡單,也沒有多少裝飾,兩側的書架上堆滿了各種文書,其身前的書桌上,更是堆滿了各地送來的奏疏。
「閣老!」
呂純如進了公房,朝羅喻義拱了拱手,笑道:「有一件事情,下官想詢問一下閣老的意見。」
羅喻義放下手中的奏疏,又讓書吏準備了茶水,這才看著呂純如,說道:「兵部的事情?說說看。」
呂純如點點頭,說到:「兵部收到了一封從山西遞來的文書,是新上任的副按察使盧象升寫的,說是要在大同府募集鄉勇,編練民兵。此事涉及兵部職權,盧象升發文知會兵部,兵部一時間拿不定主意,下官知道閣老熟練軍事,便想要問問閣老的意見。」
其實,編練民兵只是小事,尤其是在大同府這樣的邊關之地,編練民兵更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在邊關,隨時可能面對韃靼的威脅,編練民兵自保,這是常有的事情。
再者,民兵都是自給自足,無需朝廷撥付銀錢,兵部自然不會阻攔,地方官員通常只要知會兵部一聲,兵部也就默許了。
他之所以會到內閣來,自然別有目的。
羅喻義微微挑眉,「這盧象升是從大名府調過去的?」
對於盧象升,他有些印象。
一月前,他曾看過盧象升呈上來的奏疏,當時他剛入閣,是他最早票擬的幾份奏疏之一。
對於盧象升提的建議,他也十分認同,因此,在票擬中,他也勸皇帝接受盧象升的建議。
呂純如有些意外,他倒是沒有想到,羅喻義竟然知道盧象升。
他點了點頭,應道:「盧象升確實是剛從大名兵備道調去大同府的。」
聞言,羅喻義明白,皇帝應當是認可了盧象升的建議,這才將盧象升調去了大同府。
大同府處於邊關,又正在修建軌道,皇帝將盧象升調去大同府,未必沒有照應此事的心思。
想到這,他看著呂純如,說道:「大同府地處邊關,編練民兵也是應有之義,既然盧象升有這個心思,那便讓其去辦吧。」
「下官明白了!」呂純如應了一聲,接著笑道:「說起大同府,下官聽說有人彈劾工部貪墨軌道修建的銀兩,工部怎敢如此大膽,竟敢貪墨工程款項。」
「皇上信任工部,這才將事情交給工部去辦,這不是辜負了皇上信任!」
聽到這話,羅喻義微微皺眉,這呂純如來見他,真的是為了兵部的事情?
而此時,呂純如接著說道:「要下官說,工部敢做出這等事情,未必沒有其他衙門的人照應,我看僅僅是讓刑部去調查,怕是也查不出什麼東西。」
羅喻義神色一凝,雖然他覺著呂純如這話別有用心,可這話本身卻沒什麼毛病。
工部敢貪墨修建軌道的銀兩,真的就沒有其他衙門的人幫忙?
這麼多年,工部貪墨銀錢的事情,不可能就這一起,可始終沒人有揭露出來,這背後或許是結黨營私!
想到這,羅喻義神色愈發凝重。
這件事不能就讓刑部去辦,既然要查,那就讓三法司一同去!
有都察院、刑部和大理寺三個衙門一起查案,總不可能什麼都查不出來。
一旁的呂純如見到羅喻義的神色變化,頓時明白,他的目的達成了。
他隨即起身,朝羅喻義拱了拱手,說道:「下官告退。」
羅喻義此時也沒心情理會他,應了一聲,等呂純如離開,隨後便去見了其他閣臣。